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九月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文革浩劫自杀名人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1 | 只看该作者
上官云珠 1920年生,江苏苏州人。著名电影演员,曾在《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等片中饰演角色。解放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68年跳楼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1 | 只看该作者
周瘦鹃 1895年生,江苏吴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主编《申报·自由谈》、《礼拜六》等,有长篇言情小说《新秋海棠》等,系“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1968年跳井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1 | 只看该作者
李广田 1906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作家。1935年毕业于北大外语系。1948年入党。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昆明作协副主席。文革中因遭残酷迫害,于1968年跳池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1 | 只看该作者
吴晗 1909年生,浙江义乌县人。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史学系毕业,28岁时被云南大学聘为教授。解放后,先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后又任北京市副市长。1959年起先后写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和京剧《海瑞罢官》等,后遭批判。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身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2 | 只看该作者
顾而已 191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执导过《小二黑结婚》、《天仙配》等影片。文革中,因30年代与江青有过交往(了解蓝苹历史)而备受迫害。1970年6月18日,在五七干校自缢身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2 | 只看该作者
闻捷 1923年生,江苏丹徒人。著名作家、诗人。解放后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副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文革一开始即遭批斗,1969年下半年获得“解放”后,又因人际交往问题遭诬陷,被张春桥说成是“阶级斗争新动向”。1971年1月13日,张春桥、姚文元正式任上海市委第一、第二书记,闻捷于当晚写好遗书后开煤气自杀。十余年后,作家戴厚英据此写成长篇小说《诗人之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2 | 只看该作者
王重民 1903年生,河北高阳县人。版本目录家、敦煌学家。曾留学法国,1948年任北平图书馆代理馆长;1952年起专任北大图书馆学系主任。一生对图书馆学和敦煌学的研究影响巨大。1975年4月15日自缢身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2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手边非常有限的资料,除上述自杀身亡者外,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的各界知名人士还有:
    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1967);原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贾拓夫(1967);作家田汉(1968);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大将(1969) ;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1969);国家主席刘少奇(1969);国务院副总理陶铸(1969);海军参谋长张学思(1970);作家赵树理(1970);文学评论家邵荃麟(1971);文学评论家侯金镜(1971);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1974);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邹大鹏(1967);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1971);民盟中央副主席章伯钧(1969);教育部部长何伟(1973);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委南汉宸(1967);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陈正人(1972);监察部部长钱瑛(1973);农业部部长廖鲁言 ;**副部长徐子荣;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胡锡奎;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刘锡五 ;西藏军区副政委王其梅(1967);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高仰云以及原工大赵宗复(1966);中宣部姚溱(1966);中科院地质所谢家荣(1966);中国作协冯大海(1967);天津统战部孟秋江(1967);南开大学许政扬(1967);音乐学家沈知白(1967);古典文学专家李嘉言(1967);南开大学铙毓泰(1968);佛学家喜铙嘉措(1968);文学评论家胡先(马肃)(1968);文学评论家陶然(1966);小说家孔厥(1966);小说家陈翔鹤(1969);戏剧评论家伊兵(1968);小说家彭柏山(1968) ;中科院物理所张宗燧(1969) ;美学家吕荧(1969);国学大师熊十力(1968);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范长江名著文学史家刘绶松等。
  这些人有的是自杀,有的是被虐杀(一般书中统称为“受迫害而死”),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含冤、含恨离开人世的。  (摘自1999年第6期《跨世纪人才》童志刚/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14: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