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评诗论] 车延高为中国新诗正名:植根于本土并未边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09: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2-8-17 17:11 编辑 1 I) E7 C8 i/ {2 J3 {' S

7 p$ J4 T6 Z) c" s4 w
车延高为中国新诗正名:植根于本土并未边缘化
4 `5 M5 M  i7 X. j( i8 U, b8 X& i
  车延高谈笑风生论新诗  为中国新诗正名  前天下午,著名诗人、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作客武汉市图书馆“名家论坛”,为读者带来一场“现代新诗的发展与创作”的精彩讲座。市图二楼可容纳540人的报告厅几乎座无虚席,车延高畅谈新诗的处境、创作灵感、诗人特质,他更笑言,此番前来是想给中国新诗正名。  “中国新诗自‘五四’时期到现在已经过近百年发展,目前是中国新诗最辉煌、最蓬勃的时期,我不认可一些人对新诗被边缘化的看法。”讲座一开始,车延高就谈到新诗所处的地位。“只是现在文学艺术表达的门类太多,人们的眼睛无法顾及这么多要看的东西。”面对如今眼花缭乱的电视、网络娱乐消遣形式,他特别强调:“正是日益庞大的新诗爱好者、创作者队伍为新诗的发展立下功劳,他们将新诗这种文学形式推向了辉煌和高潮。”  车延高介绍,目前的各种月刊、半月刊等出版诗刊达到500种,有人也做过统计,网络上每天涌现出的新诗有10万首。其中不乏具备大师级水平的无名诗人,如汶川地震后出现的诗歌《妈妈,拉着我的手》,就写得非常好。“正因为大家对诗歌的关注减少,对好作品缺少了解,就容易产生诗歌边缘化的看法。”  车延高坦言,诗歌艺术的表达手法变得十分多样。“粗略可分为四类。一是口语化的诗歌,如湖北诗人田禾的作品;二是浪漫主义诗歌,诗人把语言表达放在超空间和视觉的高度,审视的眼光不同于常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三是朦胧诗歌,给人烟笼寒水月笼纱的感觉,读者有余地做二次解读;最后是融合古典诗的新诗,将古典诗歌里的元素借用到作品中。”  中国新诗由国外传入?  不,它植根于本土  “曾有人说,我国的现代著名诗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外国诗人。这种看法既对也不对。”车延高向大家介绍,由于20世纪前半叶的许多中国现代诗人都具有西方留学背景,他们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其诗作有西方文学的影子,但是深究起来,他们诗作中的文学元素和意象都很中国。  “而再回头看中国古典诗歌,其中能找到现代新诗的影子。”车延高举例,如《诗经》中的《关雎》,秦观的《鹊桥仙》,南唐李煜的《虞美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都有白话的元素。中国的许多传统民歌,如信天游、花儿等也有白话色彩。“中国新诗是植根于本土的文学形式。”  创作灵感是天赋?  不,它不是风吹来的种子  “回顾20世纪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顾城、穆旦、海子、郭小川等,人们都认定他们都有作诗的天赋和灵感,其实,灵感不是风吹来的种子。”车延高笑言,许多人甚至认为,十个诗人里有八个都有精神病特质。“但是,诗人所谓的灵感其实是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各类事物形成碰撞产生的。袁隆平有句话说的好,灵感是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在一起升华了的产物。”他还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到灵感的特质,灵感偏爱爱思考的人;灵感也希望你不依赖它,不张扬它,不夸大它,要敢于否定,敢于创新。  对话  诗人命运曲折?  不能过于放大个案  问:怎样才是一个好诗人?  车延高:诗人需要想象,需要超越传统的思维,也要敢于变化、探索、出新,有用于探索的精神。  问:中国古体诗讲究押韵,现代诗歌呢?  车延高:现代诗歌最打动人的不在韵律,而在内容和情感。真挚的情感是最打动人心的。而有些时候,强调押韵反而会束缚新诗的创作。  问:有人认为中国好多诗人的命运都很曲折,如徐志摩和海子早逝,您怎么看?  车延高:我认为,这种看法是较为片面的。当然,有些诗人的命运曲折,但大多数诗人还是能好好创作作品的,不能过于放大个案。  问:您觉得新诗处于探索期还是成熟期呢?  车延高:其实新诗在任何时期,任何现代诗人,都处于探索时期。没有人能说自己是新诗创作的领头人,新诗需要靠大家一起推动前进。  问:您如何平衡工作与创作的关系?  车延高:(笑)我创作诗歌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时我会集中精力,工作之外我会抓紧零碎时间读书、创作诗文。(来自诗中国文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8-14 09:50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访谈,读后受益!
* j5 x% B- |3 |1 Q. I诗歌的根应该在现实的沃土上……生命的河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14 10:00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来自生活,灵感来自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8-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车延高介绍,目前的各种月刊、半月刊等出版诗刊达到500种,有人也做过统计,网络上每天涌现出的新诗有10万首。其中不乏具备大师级水平的无名诗人,如汶川地震后出现的诗歌《妈妈,拉着我的手》,就写得非常好。“正因为大家对诗歌的关注减少,对好作品缺少了解,就容易产生诗歌边缘化的看法。”7 Z' ~4 S% ], l% t; G4 A5 j) y) S2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4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卢俊 于 2012-8-14 10:33 编辑 ! x: f$ V( O  }
* H* c2 E6 y6 z7 N7 ?- J' g( \1 J8 ~6 \
       2011年10月我曾在一封《中国云诗歌联盟邀请函》中指出:未来二十年,将是70后至00后数代人中诗歌的黄金时代,我们将通过云的传播力量将无数支诗歌巡回演唱会蔓延至各所中学和院校,用“中国云”的思想和理念渗透网民阵地。这虽是一个梦想,但只要通过我盟的努力,一定会实现。
! i; O% S. D4 D    读了卢俊兄转载的这篇文章,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盟的当务之急是尽力办好《云》诗刊电子杂志。
, E/ ~' E% d! u3 ]/ s. H3 e大家努力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13 08:1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歌最打动人的不在韵律,而在内容和情感。真挚的情感是最打动人心的。0 P& N5 c" v2 q; W$ M' e
一直赞同车老师的观点,坚守诗歌的情真意厚,不为任何形式羁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5 15: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