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高度概括才能的一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首诗不是在搞试验田吧》,评凹凸《一个儿子的眼泪》
《为什么一再说诗歌中的小说手法》,评驿舟《现代人》
《看完诗,再刮目相看诗人》,评伍培阳《盆 景》
《写诗如何简约,你知道吗》,评寂寂江山 《父亲》
《真知灼见是很沉重的力量》,评(美)兰斯敦·休斯《黑人谈河流》
《你的诗,怎样让人看后掩卷沉思》,评孙成龙《过错》
《诗意是事物中的客观存在》,评吉林张晓英《夜色》
《诗歌艺术的艺术体现在这里》,评尹马《我的女娲》
《有高度概括才能的一首诗》,评养心兰《厨房里的蚂蚁》

凹凸的诗
一个儿子的眼泪
黄昏的雨,下着
一列火车停靠的鸣笛声
害疼着一个父亲
他踱着步子,成为这个出站台
一个温暖的背影
他和许多人一样,与风雨抵抗
等待着自己的亲人或是朋友
即便如此,我还是不确定
他接的人是谁
(看着这样的场景
我在他的不远处,是多么的苍白)
缓缓地,旅客们出来了
我看见他高举着手臂
——不停地挥着手
并努力地把一个人的嗓音,喊出人群
(一个父亲的声音,竟然可以这么动听)
远远地,我看见他与一个身材高大的人
相拥。那一声爸——里,喊出了
多少异乡胸膛的思念
我想,全世界都能听到、嗅到
雨雾中,一个儿子哽咽着泪水
说着:爸,我想你了,我回来过年了
(这一刻,我眼眶湿润,思绪纷飞)
     知道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瞒别人可以,但怎能瞒我。朋友们,这首诗写出的是,在诗歌中看不到,在小说中却常有的那种蕴籍,我不知道张冠李戴落实在诗歌上面,这算不算是诗歌的成功。只觉得很是奇怪。一方面,可能是与小说中的迎来送往的场面太相似了,如果让这些诗句不分行,那不简直就是小说吗?另一方面,是不是诗中的旁白(括号)太多了,由于疲沓,也造成了小说中的意蕴。我们知道,这些东西会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再则拿读者来讲,这些东西又不能不读。总之,这种小说的意味在诗歌中太少见了。我暗自揣测,这是不是诗人在搞试验田,未尝不是吧?!这个诗人可很鬼”!


现代人

◎驿舟
         
早晨,他从睡梦中起身
那轮淡淡的月亮都没来得及隐去

他脚步匆匆
清晨的鸟鸣也无心理会

用了一晚上才卸下的
此时,他全又重新套上

他随身携带着一只染上夜色的枪
却忘了佩戴那枚定情的指环

    要说,还是现实生活题材的诗歌触目惊心,仿佛是诗人们的约定俗成,担当意识已深入心间。
    驿舟这首诗歌的标题很抓人,砥砺人心。作者巧妙的借用一个早上的时问,纵横捭阖,普罗万象,较为完美的概括了现代人的披星戴月,让人有认同感,上班族的生活就是这样。
    实际作者用的还是小说手法,从早晨睡梦中起身,到在路上,这其间便用了插述,从任何角度上讲,无论从写诗的角度还是写小说的角度,这个插叙都相当艺术,大家可想而知了,这个插述起到了填补空闲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的构架上有种紧凑感和圆满感,浑圆老到浑然天成。
   我为什么一再说诗歌中的小说手法呢,主要是这两者联系得太紧密了,诗歌中无处不用叙事艺术。
   经典的抒情诗用的也有叙事艺术,因为它的先后顺序也是一种叙事。嗨,跑题了!
盆 景

  伍培阳

  
  
  抽岀一些新叶
  老叶似乎旧了
  徐徐吹拂的暖风,在感觉里
  经过了昨天
  经过了今天
  
  换上新衣服
  和儿子站在一起
  稍远些的父亲,沉默不语
  他的心思放在更远处的两只猫的身上
  小猫依偎母猫
  嘴巴叼住牛乳般的阳光

    盆景是个幌子。但笫一段确实是在写盆景,主要是起映照与铺衬作用。微妙的地方是起增厚增长的作用。还有一处是不同事物在一首诗里相处,有个相得益彰问题,能使诗开阔和生动起来。--这些都是细微问题。
    实际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是父亲的心理矛盾问题,待看完诗后,我不禁笑了起来。伍培阳这点作的很好,他不点破他只用暗示,他让读者自己去想,通过前边盆景的铺垫,他在尾处又按置小猫依偎母猫--来衬托自己的失落。
    这个失落就是伍诗暗示给我们的答案。高妙的地方就在这里,一切让读者悟,从而使诗显得典雅蕴藉。而我们读者则觉得这首诗很有特色,一方面在心里伫立起诗人的个人形象来,再三刮目相看。


寂寂江山
《父亲》
年轻的父亲 ,抽劣质的烟
喝散白酒。
青春期的我, 正义地喊出:
讨厌你!
我去上大学, 父亲
失去了烟酒。
可是
为什么父亲
你看到我——你年轻时的影子
更年期的你
沉默不语。

    后记:父亲节、母亲节都过去了,过节时想为日益苍老的父母写点什么,可是每次下笔,面对父亲与母亲,这两个天下最神圣的词汇总怕被江山拙笔玷污!夜晚面对他们的白发,我鼓起勇气,十分钟书写他们三十多年爱的沧海一粟~


    冷叙述的典范,冷叙述是多么节省笔墨啊!如果一个习诗者尚未掌握怎样写诗简约的要领,那么他不妨就从练习怎样冷叙述来开始。寂寂江山这首诗前半用的是对比法,之所以采取对比就是为了省却笔墨,从而让读者参与并判断,从而让读者心中受到强烈震撼。我读到这里时,为父亲的勒紧腰带几欲落泪。作者欲擒故纵,映照猛烈。至于最后父亲的缄默,我认为是寂寂讧山为刻画父亲的灵魂层面使出的最有力量的一笔,之所以缄默,或许是过去过于困顿上不起大学,或许是被文革耽误。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已完整的矗立在我们面前。
    不容易啊,简约的结果,把人物形象的饱满度也立体出来,从刻画人物这个角度讲,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很高,更别说诗的简约和灵性了!
(美)兰斯敦·休斯
《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河流和世界一样古老,比人类血管中的血流还要古老。
我的灵魂与河流一样深沉。
当朝霞初升,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斯河。
我在刚果河旁搭茅棚,波声催我入睡。
我俯视着尼罗河,建起了金字塔。
当阿伯·林肯南下新奥尔良,我听到密西西比河在歌唱,我看到河流混浊的胸脯
被落日染得一江金黄。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幽暗的河流。
我的灵魂与河流一样深沉。
申奥 译


词语的暴力让你中枪落马,莫过于真知灼见是顶尖的武器。在诗写中,你会一下子被它攫住,沉甸甸的,让你受惊不小。
这首诗要命的还采取递进手法,引人入套”,引你加深认识。深怕焕散你的注意力,心不在焉。
这还是前奏,我察觉,重点是在尾部还有复述。
高明的是,这个复述并不是开篇的原词照搬。
意同就行了,何必在意教科书上的重复定义。
总之,这首诗写得厚重、深沉、大气,与首尾的真知灼见不无关系。与有色人种之一的黑人的真知灼见不无关系


《过错》

孙成龙

她苦等一周,没有等回
老实巴交的男人,他已经
给老板乱棍打死。打电话报警
男人已成被告,罪名是抢劫洋芋
村民纷纷指责她,不该逼着男人
去追要,两年前卖姜的钱

    诗阅后,能让人掩卷深思,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须要哪些条件呢?我突然想探究一番。
    从孙成龙这首诗里,悖论、悖论。悖论1:男人被老板乱棍打死,打电话报警,男人已成被告。2:村民纷纷指责,不该逼着男人,去追要,两年前卖姜的钱。而村民纷纷指责,似乎更具社会学意义。村民不去指责黑恶势力,反而认为不该老虎头上挠痒痒,有些自取其辱。这种颠倒黑白的是非观,发生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度,确实让人心惊肉跳!
    难道这些就是能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条件吗?但愿这些悖论不要成为我们诗人借鉴的条件,但愿这些悖论产生的成因越来越少。
    孙成龙这一组诗,像投枪,像匕首!从社会学意义上权衡,胜却无数诗。

夜色
吉林张晓英
你坐在临窗的地方
吸一支薄荷味的香烟
烟头一闪一闪
我看不到你的眼睛
对面,小店正在打烊
我就站在你的身后
你一直没有回头
晚风吹得梧桐树的叶子唰唰响
小巷有老人孩子经过
有男人和女人经过
还有一个长发女子从树下推出自行车
走进夜色
又一支烟熄灭了
一杯咖啡从热到凉
你在夜的背后  我在你的背后
晓英的博客
    诗性纯粹的诗有诗性纯粹的美,但从事物中寻出诗意的诗来看,似乎从事物中寻出诗意的诗更美,皆因它用叙事作骨架,而这个事(场景)就是容易让人铭记的,何况在这个事中找出诗意来。
    张晓英这首《夜色》就是这样的诗,从这一个场景找出诗意来,根据个人喜好,张晓英没有透露这个临窗男子的身份与年龄,很好,便于读者参与进来,浮想联翩。但这不是我写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阐释诗意这个东西、实际就客观存在于各种事物当中,像张晓英这首诗,美,还是不美?
    或许这个临窗男人是她的长辈,或许是她的爱人,都让诗中的她揪心!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人背后这种写出来后的诗意美。

◎尹马的诗
《我的女娲》
那个弯下身子的女人
她从瓜架下  拾一粒蚕豆
她种的向日葵,很温暖地
把内心的骄傲泻给她
那个直起身子的女人
将一株倒下的玉米轻轻扶起
此时初秋,阳光正好
抚摸着她的一绺白发
那个站在村口张望的女人
我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曾经用孱弱的身躯
把我带到这个世上


      容艺术技巧于不动声色之中,包括标题(标题是故置悬念,让人新奇,客观上也是不动声色的一部分而已)。我们欣赏时,不知不觉被诗人人为引导,身心沉浸在诗人为我们设置的几个特定场境与环境中,这时读者的大脑为不设防状态,待到最后,哇,他写的原来是他的母亲,从标题上根本看不出来啊?!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这里想说的是),艺术的冲击力的问题,我们觉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是强列的,这种力量予人的冲击是强烈的,既然框定了诗歌是门艺术,我们就要重视这种艺术的力量。
    这首诗如果再稍微重视一下语感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说到底语感也是一个艺术问题。


《厨房里的蚂蚁》


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
它们只能穿梭于冰冷的钢筋水泥
于是努力地爬呀爬
也不知道爬了多久  爬了多高
终于欣喜地寻到了食物
比如一屑馒头渣  一粒甜瓜籽
一滴油星  一小片菜叶
尽管它们无声无息  顺着墙角而行
从不敢到自己不该去的地方
可同伴们还是一个一个地惨死在了
一根手指之下  它们临死前的
尖叫和慌乱  让人震惊
难道它们真是入侵者吗

    该诗,它无与伦比的地方在于,甚至是高超的隐喻技巧在于,任谁一读,马上知道诗人的真实动机是什么。虽然这种手法是以动物的视角隐喻叙事,但奇就奇在,这种隐喻的手法,和读者没有隔的感觉。读者似乎有着火眼金睛,马上明白这种隐喻指向,说的是谁。但又绝对与那些非隐喻的浅显直白不同,我说的高超就在这里。让我惊叹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在这里。
    皆因,伟大的打工者同时又以弱势群体的面目出现,很自然的,作为人类良心的诗人们,极易将自己的主观感想赋于这些更加幼小的蚂蚁们,反映他们生存的艰辛,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这是弱热群体的一种悲剧性抗争,而由诗人们代言出来。
    愿诗坛上这种为弱势群体代言的诗歌越来越多吧。
    养心兰这次一共写了两首这样的诗歌,那首也不错,只是觉得这首更加温柔敦厚一些,算是为这两首诗写的评吧!
    这两首都是高度概括化和抽象化(还有象征化,例如标题),反映了诗人统辖事物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全国性看待问题,艺术成就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20:23 | 只看该作者
探寻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诗歌艺术品位,而一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24 22:0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还是原来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8-25 13:51 | 只看该作者
(美)兰斯敦·休斯


《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河流和世界一样古老,比人类血管中的血流还要古老。


我的灵魂与河流一样深沉。


当朝霞初升,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斯河。

我在刚果河旁搭茅棚,波声催我入睡。

我俯视着尼罗河,建起了金字塔。

当阿伯·林肯南下新奥尔良,我听到密西西比河在歌唱,我看到河流混浊的胸脯

被落日染得一江金黄。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幽暗的河流。


我的灵魂与河流一样深沉。



申奥 译

这首诗
将河流写成了时光之河,与情感之河,二者交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25 14:08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25 17:20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25 17:31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拜读  学习  问好老师 {:soso_e160:}{: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父亲、母亲更精品{: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26 09:59 | 只看该作者
《入侵者》

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
于是只能穿梭于冰冷的钢筋水泥
它们努力地爬,
也不知爬了多久,  爬了多高,
终于欣喜地寻到食物。
比如一屑馒头渣 、 一粒甜瓜籽
一滴油星  、一小片菜叶
尽管它们无声无息 , 顺墙角而行
从不敢到自己不该去的地方
可同伴们还是个个惨死,
在一根手指的轻碾下 ! 它们临死前
慌乱尖叫,人听到了惊叹——
入侵者是谁?入侵者是谁?       

注:略作了修改,到时还会再修。
这首诗最好通知诗人诗歌题目就用原题《入侵者》不要写实了,用陌生化的效果好些,那样联想大些,各类读者读起来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26 10:01 | 只看该作者
养心兰那首诗最后的评论我要转载到别的网站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7 13: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