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2期:气化散人《蚂蚁》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7-6-29 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是阿色 于 2017-6-29 09:43 编辑

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讲,诗歌不存在什么“微诗”和“长诗”。
诗歌,只要是以“本真的人性”为出发点,都是好诗。
至于,长短,大小,强弱,好坏,沾带了太多的惯性和经验论。
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大部分人已逃离了肉体最原始的压迫,而上升到了思想的焦躁。
比如,一只鸟,在当代人看来,不再是一块肉了。
正因为不再是一块肉,这简单的事儿,也就变得复杂起来。很多事物需要重新定义,排列。
我的理解是,都是一块肉。我们看的时机,角度不同而已。

神祇将秘密押入世间万物而不动声色。文本破译真相,在真相尚未开口之前,都可以称为假说。科学也是假说。
那么在这首诗里的蚂蚁,堤,蚁穴,微生物,千里,那么多,那么大,也就只能在假说上成立。
谁又能够否认,蚂蚁不是长堤的一部分,而长堤又不是蚂蚁的一部分。诗人所想表达的主旨,我们个人无法猜测。
我读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运动”。一切在“运动”之中而暂时成形的东西。诗人所提出的“蚂蚁”,只是线索,
而不是主题。主题有可能是——拆开这些“暂时成形”的东西,“土”和“蚂蚁”都需要存在和生存。这样的假说,是有道理的,是发人深省的。诗歌表达了“需求”和“本真”。

附:


蚂蚁

   气化散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于夹缝中生存的
微生物
考虑不了那么多
那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7-6-2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29 09:37
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讲,诗歌不存在什么“微诗”和“长诗”。
诗歌,只要是以“本真的人性”为出发点,都 ...

另辟蹊径  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7-6-29 09: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老师。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7-6-29 09:5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29 09:52
呵呵,谢谢老师。向你学习。

兄弟上午好   喜欢你的诗和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7-6-29 10:09 | 只看该作者
气化散人 发表于 2017-6-29 09:32
“如果千里之堤是比喻国家制度(如有的评者认为的), 那么我们就多少接触一定的敏感了。”

叶兄的解 ...

一家拙论, 兄弟笑纳了。
韩总提出讨论大作, 非常好。
遥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7-6-29 10:1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6-29 09:37
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讲,诗歌不存在什么“微诗”和“长诗”。
诗歌,只要是以“本真的人性”为出发点,都 ...

“只有两个字“运动”。一切在“运动”之中而暂时成形的东西。”

阿色师友的解说颇具哲理,尤其是动态、整体性思维见解独到。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7-6-29 10:21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6-29 10:09
一家拙论, 兄弟笑纳了。
韩总提出讨论大作, 非常好。
遥握。

叶兄谦虚了,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7-6-29 10:22 | 只看该作者
气化散人 发表于 2017-6-29 10:21
叶兄谦虚了,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7-6-29 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的门 于 2017-6-29 13:33 编辑

一石激起千层浪
-----再评气化散人微诗《蚂蚁》
文/梦的门


这首微诗,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与《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和我们一样,鲁迅先生也很矛盾,一方面希望雷峰塔倒掉,因为传说它镇压着白蛇娘娘,另一方面,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又不由得愤恨起来。
在这首微诗里,相比雷峰塔而言,千里之堤似乎并不可恶,不但不可恶,还是利民的,而蚂蚁作为另一种生物,它并不理解千里之堤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它看来土就是土,不管用在哪里还是土,而它,生来就是把穴筑在土里的,千里之堤溃或者不溃,对它来说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受损害所以在乎的只是人类。那么让这两个不同的物种对话有什么意义呢?
是要说生命平等吗?其实,平等不平等只是人自说自话而已,蚂蚁管不了那么多,蚂蚁只是要努力生存,生存并延续下去,就是它们活着的意义。
说到底似乎还是得回归到人自身,人与环境,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思想与行为的互相影响,善与恶在心灵上的作用,对幸福的理解,对灾害的认识,原因、过程、因果报应、轮回循环,都值得人深思!
一首微诗,短短五行,其实就两句话,却一正一反,让历史语境的谚语与现实语境的俗语相互映照,形成冲突与张力。体型虽小,质量却密,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7-6-29 1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群言堂笔 于 2017-6-29 21:44 编辑

防微杜渐,刻不容缓
   
    ——简评气化散人的《蚂蚁》

文/群言堂笔

以古代名句入微诗的还真不多见,用好了自然锦上添花,而用不好,就如同别人吃过的馍馍食之无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语见《韩非子·喻老》。原句是“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意思是,千里长的河堤,可能出于蝼蛄蚂蚁的洞穴而崩溃。现在常用来比喻,忽视微小的漏洞,可能造成大洞,启示人们防微杜渐的必要性。)

诗人在此借用,最后道出了一句:“于夹缝间生存的微生物,考虑不了那么多那么大”。什么意思呢?这里无不是泛指于夹缝生存的普通百姓。这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正是这往往被忽略的一体,如果民生民意得不到保证,由此所遭成的危害才是巨大的。事实上,诗人提出了一个令人纠心的问题——往往普通民生民意就是得不到保障,而被忽视了。

如何让溃于蚁穴不上演呢?自然是要防微杜渐。因此抓民生顺民意刻不容缓,由此才能让人们真正安居乐业,因为生存环境才是基础。

比如世界战乱,民生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生存生态基础。人们总流离失所,这就是于夹缝生存的一种真实反应。诗虽是以小见大,但也有诸多的艺术不足,仅是一点侧面的微光,令人警醒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02: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