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古典中走来的江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上人间 于 2012-9-18 23:22 编辑

从古典中走来的江南
---王进诗集《梦断江南》序
文 雪瑶/大唐后裔
    诗人王进女士的这本诗集是我们《中国前沿诗丛》的诗集之一。收到稿子时,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梦断江南”四个大字,顿时,有两首关于江南的诗涌入了我的脑海,其一是“诗魔”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是“诗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至今,江南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好”。江南恰似一朵多情的荷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江南仿佛一位妙龄女子,缓缓向我们走来;江南好像一座美妙的宫殿,令人神往。于是,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欣赏完了这本诗集。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本集子飘向了江南,飘向了小桥流水人家,飘向了诗灵,飘向了古典,飘向了现代
一、王进诗印象
    现代的许多文人都在担心一个问题,也就是诗歌是否会消亡,我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诗歌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象征,诗歌是人类精神和文明的乐园,诗歌是人类语言艺术和心灵艺术的结晶,诗歌依赖于语言,她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她伴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我钟情于中国古典诗歌,一来因为她含蓄、凝练,极富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二来因为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巨大宝藏,三来因为她塑造了炎黄子孙的品格和灵魂。白话文的运用,对于诗歌来说既是一次浩劫,也是一次新生。我承认,在诗歌上,白话文虽然不如文言文,但是“历史的变化是转瞬即逝的,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是会过去的,但诗歌将会永存。将来的诗歌会走出自己的道路。”(出自诗学家石天河《广场诗学》)。现在有许多诗人不但写古体诗,也创作现代诗,不但写长诗,也写短诗。在诗歌发生变革的这条道路上,王进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地上,洒下现代生活的种子,并开花和结出鲜果的诗人。她的这本诗集共分为6辑,分别是:第一辑《梦断江南》、第二辑《梦醒时分》、第三辑《江南春》、第四辑《一组图文镶嵌的小诗》、第五辑《又一缕春风》、第六辑《微型诗》。下面我谈谈对王进诗的总体印象。
1.饱含真情
    王进的诗从传统中来,从江南来,从内心深处来,总是饱含着真情。她身处在江南,情系在江南。无论是她的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还是微型诗歌,处处都是江南的影子,江南的一片雪、一场雨、一朵花、一个梦、一棵树、一条河、一条巷、一幅画等等都是她诗中颉取的意象,寄托了诗人的种种思绪。梦中的烟雨、流水和青瓦把诗人带入了已故双亲的世界,对于父母的无限思念之情,此刻只有乘一叶扁舟,在泪水的小河中,缓缓划到尽头,再架起心桥,走到天堂,和他们团聚,去聆听他们的叮咛和嘱咐。尤其是夜阑人静的时候,诗人独自一人呆于窗外的雪之中,我无法想象诗人是如何承受这种断肠的痛楚的。只要诗人身在江南,她心灵的创伤就会好起来,因为江南永远是宁静的港湾,江南永远是她心灵的回归之地。我相信,月圆时,诗人的梦就一定能实现。不过让我放心的是,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在下面的诗中作者给出了答案,“也许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是最好的归宿/也许脱胎换骨,另择天涯/乃质本,洁来还洁去”(出自王进《秋尽江南》)。
2.静之美
    王进的诗从江南来,从高山流水中来,总是给人一种清新、灵动、含蓄的静之美。她爱着江南,陶醉在江南,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诗人眼中,江南的一切总是那么秀美,那么宁静,那么诱人;在诗人眼中,江南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江南,江南中有我,我中有江南。欣赏她的诗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江南美妙的画卷之中,让人禁不住想过小桥,看流水,观燕子,淋梅雨,令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怪不得五柳先生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来优秀的诗人总是从自然中来,善于观察,善于体悟,常常达到忘我之境界。例如在《江南春色》中,作者写道“杨柳依依,枝丫伸展着柔嫩的臂膀/风儿轻轻,怕惊醒沉睡已久的万物/春之归,燕南飞,杏红挂枝头”,看完这些诗,我的心境随它们而定,顿时一股悠然闲情油然而生。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追求静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大有“诗仙”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真是静极了!后面的诗有的用象征手法,有的用拟人手法,有的描写雪,有的描写云,有的描写月,有的描写梅,无不代表了宁静,无不渲染一个安静、平和、富有生机的世界,其实那都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映射,无不反映了作者高尚、纯真、伟大的人格,这就是静诗歌的魅力所在---让读者暂时忘记喧嚣的俗世,独享一份宁静、一份快乐、一杯心灵鸡汤。
二、对微型诗的一点认识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观念的改变,微型诗越来越受到大量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的青睐。微型诗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体诗,简称“微诗”,一般指三行以内,不超过三十字的小诗,偏重于寓意和抒情,重于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微诗的特点是精、美,精指两方面,一方面指篇幅短,语言少,另一方面指意味深长;美指结构美、音乐美、想象美和意境美。微诗堪称诗歌之经典,是语言发展、诗歌发展和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微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一矫正某些长诗内容空泛和语言冗杂的弊病,其二追求诗歌语言艺术的提高;其三,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其四,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长诗有长诗的美,微诗有微诗的妙,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切忌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本质。不过要用白话文在一至三行内使诗情诗意得到含蓄而凝练的表达确非易事。现在的微诗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相信终有一天她会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诗人王进就是微诗创作的成功者之一,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她创作的几首微诗,您就会体会微诗的精妙之处。第一首《爱晚亭》:看月光朦胧/穿梭风声雨声中/红浸染枫龙。此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题目便是诗眼,点明了诗描写的是亭之夜景,整首诗用五字/七字/五字的结构,在短短的十七个字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幽静而美妙的画面:月光之下,月朦胧,风声声,雨声声,枫叶红彤彤。看到此景,叫人如何不眷恋上晚亭呢?整首诗用同一个韵,韵脚自然贴切, “ong”韵,长音正好适合描述夜之朦胧美:静谧而安详。整首诗富有结构美、音乐美、想象美和意境美,堪称微诗之精品。第二首《乡情》:遥看山那边/炊烟飘来信鸽传/树下母轻唤。首句巧用了“遥看”一词,给人一种望眼欲穿之感,第二句选取炊烟和信鸽两个意象,浓浓乡情让人油然而生,最后一句轻轻的一笔“母轻唤”,胜似此时无声胜有声。该诗富有张力,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第三首《秋》:落叶赏/大地染金黄/老农忙。第一句点题,落叶光顾季节便是秋,第二句继续铺开,写秋之景,既写金黄的树叶遍布大地,又暗示丰收的美好景象,最后一句“老农忙”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汗流浃背、忙于丰收的老农,表达了诗人看到老农丰收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厚爱。该诗充满了作者对自然、现实的体悟和思考。此等佳作在王进的这本诗集中甚多,就不一一枚举。
    总之,诗人王进的微诗精巧、含蓄、明快、隽永,精短的诗行之中蕴涵着博大的内容,可谓秀韵天成,她无愧于“著名国际迷你诗家”的称号。
   
    诗集欣赏完了,我好像走进了另外一种美的世界:美是诗,美是画,美是那塞北的江南,美是儿时的小桥、流水、人家,美是从江南小径中走出来的长发飘飘的女子……可是,我久久回不过神来,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涤荡,我进入了梦乡,进入了江南,望着飞行的燕子,漫步于西湖畔,突然下起雨来,撑一把竹伞,加快回家的脚步……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贺诗人王进的这本诗集出版,祝愿她早日走向江南的诗神!




                                              2011年4月1日晚初稿于成都雪瑶书斋
                                               2011年4月10日晚修改于于成都雪瑶书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深海之蓝 发表于 2012-9-19 08:11
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0 07:58 | 只看该作者
从古典中走来的江南——概括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9:29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9-20 07:58
从古典中走来的江南——概括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6 15: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