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 [7 ]. s6 F+ N q$ e G+ d0 A5 b+ E% k) ^( a% V6 V \
' } w- ?, ^9 J0 O7 P
诗配画:《沉思》(外二首): @5 s, f, @# H9 j Y
" M, d$ ^, p( ^雕塑/罗丹0 m$ i) N" u+ z$ C) Z
配诗/胡有琪
- z! V: \9 J p& E) b J" O5 [3 N
美丽的头颅可以钻出石头- r, ?1 M$ G5 x1 q! z
沉思却钻不出自己编织的情网% l/ u% d5 ~3 S: O
3 c. F$ X4 W* x7 }+ w( d
一百年的沉思
% W" m* P) t! l也无法疗治失恋的痛- A* \& U' P- ]! N" z$ I
只是你不说话+ ?- B. A) {3 o8 T/ W0 w
石头更是不敢冒冒失失的说话8 {. e/ P8 K M) {0 x
游客也只是欣赏你如梦$ K c5 a0 }0 b+ W' y, }. B4 {
没有人能够点亮你的心芽
2 F1 ^8 m; _4 Z& z& \( V: n6 } |, c+ j" H% X( d/ G) j
你的眼睛拒绝红尘中轻浮的诺言
5 Y# I# o/ Z$ [# b, o只收藏一朵莲花 沉思/ @. |7 o# u5 C$ t7 s
: W( n8 _( H+ w' v ?注:噢,卡蜜尔·克洛岱尔!每次看到这件光洁的头像,心中就要呼唤一声她的名字,想去轻抚这隔世的美人的面颊。7 ]. x" M$ T8 a9 ?
这是罗丹曾朝思暮想的情人。这个曾如天使一样美貌多情、其艺术才华绝不在罗丹之下的女子,由于爱的不能走近、纠缠和折磨,终于竟至崩溃,余生三十来年在疯人院里度过,直至逝去。
, `4 P. c! [3 h; G! j读过她的传记,让人痛不可忍。传记的封底是她年老时在疯人院里的一张照片:如一片枯叶,坐在一把椅子上,脸上是茫然的一点笑,眼睛里呢,一些无助,一些慈爱,一些对于往事的不可追忆的空洞。真是令人心如刀割,却是不知可以怪谁。/ Y3 E! X" n; z7 W0 M
. r1 F) {( Y& j9 l& M& M( T6 @' j# t) q; D, f
2 O3 y) z* k% A) N( s ~- G6 b" R# X8 J7 c7 B* f* B; c
" H: @- C+ G; B0 Z4 R《巴尔扎克像》
( Q* G6 \9 w( b2 `3 K7 r( r) m8 {% T! _1 [% [& r" b# S0 l
雕塑/罗丹! Z; V* [# I! o! y3 T. B5 f" L
配诗/胡有琪
% P& n0 A! w. [5 s4 T! l4 Z1 c1 h! {. ~3 r4 t
睡衣一贫如洗
7 K( ]" D5 w( J头脑却是一座藏金库& p" y7 Z( W' g; Z9 |3 f4 [# j
- ^1 ]& j! r6 g9 o一片贫血的云- k- X+ h% Y2 Z8 ~
被巴尔扎克的眼睛染成一幅立体的画
5 `( Y$ x k/ i. J' d0 l# Y演出人间喜剧8 l; k8 d/ {$ \1 P0 E( x: D
每颗星星都是形形色色的演员
7 @& Q* L% {' k4 R7 M1 C0 I* z洞穿黑夜里的黑' {4 S+ R* S8 W+ {
* @2 N' N9 x7 R7 b
在巴尔扎克的不眠之夜5 i2 b* e6 U2 F; ~7 ?+ r
他的笔 为法兰西点亮了一盏又一盏灯
" \+ O8 t# B1 M/ T0 G3 G$ e" v' T: M% X6 y: A& C7 j
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众所周知,他的辉煌力作描述了社会各个阶层和性格迥异的人群,他的作品对社会状态和人们心理影响的深远程度一直到今天都毫无减退。在巴尔扎克去世后,罗丹满怀热情,收集大量材料,并且经历多次的创作再创作,为巴尔扎克作了很多雕像,有的生活气息浓重,有的精神表现高昂。此件作品也是在经历过众人多角度的评判后才确立其艺术地位。雕像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积劳成疾,病魔缠身,寝不成寐的不眠之夜披起睡衣徘徊踱步的情景,作者以洗练的手法概括巴尔扎克裹着睡衣的身体,昂首挺立,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头部,虽然乱发蓬松的头部因疲劳疾病显得有些虚弱,但是他的眼睛是一双敏锐的观察者的眼睛,一双能创造出比真实更生动有力的眼睛,仅此一点,伟大作家高昂气质、桀傲不逊的生活态度被表现得淋
' Y2 b. g8 w! E d- [( [# X' o
& K' ` M5 D, h" ~- R9 r
% Z, q; [: D/ A
i; E! @4 [/ N* N2 B
: q: V! k: u( g4 l% A9 t0 L9 D《吻》* q1 P- [. }4 T; U9 Q& ^) _: k
* r5 {4 {# f$ b& D! F% P8 Y
雕塑/罗丹
4 q9 x8 ? `. a配诗/胡有琪9 a. }2 V2 [- @+ I0 Q
8 c- I$ \1 ^& R+ Y% x: g
爱在这一吻中升华燃烧
! i! G) {- D% G) f* o至今: a$ ~3 S7 l, k1 V% P$ C2 c# z
仍令人颤抖, S7 _" ?# ~8 f7 Z, ^
; d" A5 v& S# e9 ]6 z- M g/ d
爱是不会死亡的) d/ I x" S n6 i
地狱的门关上又被打开
! O* |% N3 I. k a+ a" x* E( H: v为他们的吻颁发了特别通行证
* G9 p; w. c8 p$ Z重返人间; B1 G4 ^8 v! L3 L, Z8 q# O
世界无常 吻却天长地久
% K; b# o7 c7 f$ m6 S# N8 T这一吻已是人世间精典的教科书
) N5 Y. _) S$ [ h/ c" ]- y吻红不同民族同样天空的云, t, @' N, \) H+ y6 w4 }
5 B0 y" t/ m" y' ]2 R( x$ O
注:眼睛可以如饥似渴地饱赏罗丹的作品,心却又为无可名状的念头所灼伤。
# R# }! h$ {- f5 ?9 q& a每看罗丹的作品,我总忍不住有一种下意识,要去看作品创作的年代,以推测那个年代里,克洛岱尔是那个被爱着的青春美神,还是已在疯人院里,拟或已经逝去。
0 o# q6 a! [, s& W' {8 `; ^) Q没有任何文字提及过罗丹对这桩悲剧的态度。那是疏忽吗?或是刻意的忘却?或是罗丹本人也无法面对的一个真相,他无法叙说?2 ]$ i2 V& W6 L$ u' x B* `
有时,千真万确,一桩情感的真相,永远只有那身在其中的为难的当事人明白,也就是说,它说不清楚。可我相信,罗丹的情感,在我们所看到的许多作品中,都无言地表达了。
9 ?# Q# o4 A7 a& i6 `4 U: N& D, ?6 \5 M7 [# T d& y0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