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瞬间的照彻——简评江苏诗人卞云飞的诗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瞬间的照彻
                    ——简评江苏诗人卞云飞的诗作


◎江苏哑石


       通读了几遍扬州诗人卞云飞发来的诗作,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他的诗是及物的。也即在他的诗中,诗人始终是在场的。故,从他的诗作中能触摸到生活的冷与热,倾听到或舒缓或急促的呼吸之声。这些及物的诗,因其系抽丝剥茧于真实的生活,所写皆为有“根”的真切感受,既有个体性,也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落草汉字》一诗含有自白性质的内心感受,既是个体的,也是大众的。
       循此路径,可以发现卞云飞诗作的另一特征,即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实现精神层面上“一瞬间的照彻”,从而使习见之物或人和事在这倏然而至的闪电中被赋予了新鲜的意义。这个特点,让编者想到佛教里的一个术语:顿悟。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从庸常的物化生活细节中实现精神内核的瞬间裂变,往往有着苦思冥想的铺垫过程。即通常情况下是由“思”至“诗”,而非相反。印象里,卞云飞是在网络上及诗歌群内比较活跃的诗人,时常可看到其诗作的链接。这从某个侧面上也可以看出其是勤于“思”的。“思”,从本质上说,也要求诗人能持续保持专注于“发现”的努力,而不是浅尝辄止式的浮光掠影。故,“思”若钻头,它的锐利程度、强度,以及耐性,是能否在日常现象里钻出诗意光亮的关键。
       卞云飞是勤奋的。他藉助于“思”之工具去“参悟一和一百,到底谁大”,在静谧中去感受“九级佛塔上此起彼伏的风铃声”,去探寻被庸常遮蔽下的诗意。本组自选诗,即是他长期执着于“思”的很好见证。
       略觉不足的是,他的部分诗作尚停滞于满足钻出微小孔洞的状态,未能再继续扩大和深入。这种似有若无的细小光点,不仅弱化了其诗作的辨识度,也让笔者在反复阅读中总有种不解渴之感。世间多纷扰,在此诚恳祝愿诗人卞云飞所持之钻能于反复淬火过程中成为可以钻出更大更多光亮的利器!
       文末赘述一句,即本简评的题目取自诗人卞云飞最新出版的诗集之名。

2018.4.17 晚上 初稿
2018.4.18上午 修改


附录:卞云飞的部分诗作

◎高旻寺

它是古运河水要去的地方。
它是我旧病复发,要去的地方。
那里水在水里打旋,僧尼的炊烟
漫过尘世。
那里有一只渡船长年累月渡人,
此刻,我正被它度。
只要静一静,就会听见
九级佛塔上风铃声此起彼伏,
就想放下屠刀,就想卸去铠甲,
——就想一个人哭。

◎想起祖父

一个私塾先生、江湖郎中,
用一生,去参悟一和一百,到底谁大。

他穷尽一个世纪为自己修出个完满。
临终前一天,俨然成了一尊佛。

——双目失明、两耳失聪,
像盏枯灯坐在那里。

而那些正在屋外准备孝服的子嗣们,
似乎,与他无关。

◎落草汉字

逼我的人是自己。
一个戴罪之身,从前世被刺配到今生。
从江南充军到边漠。再从武者形
到诗者心。
我想了很久,劝了很久。
这些年,脱不了杀富济贫,抱打不平
的嫌疑。
不习惯被沉默,被受制,被奴役……
心有煞气,适合为匪,——
先提坛饮酒,再提刀杀人。
尔后,白粉墙上题字,上梁山。

◎苍 茫  

在宣纸上写下两个不一样的草字头,
一个给“仓”,一个给“汒”。
在宣纸上写下“苍”和“茫”,一个给
秋天的芦苇荡,一个给晨雾弥漫的大江。

呵。——我头一回意识到,这皑皑的宣纸
并非只用来写字。
有时摊开它,那回不去的故乡,
便又少了一个节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4-19 19: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卞云飞有不少诗歌相当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15: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