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云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朵评诗贴(欢迎大家贴诗)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22:36 | 只看该作者
翟永立 发表于 2018-4-20 12:42
车过荆州
文/翟永立

诗是情感的迸发,读翟永立《车过荆州》
文/云朵

《车过荆州》
作者:翟永立

列车驶过荆州
心口,忽地隐隐
作痛。仿佛是我
丢失城池
败走麦城

列车像赤兔马一样
飞驰。窗外的景物
似青龙偃月刀的光影晃动

一腔热血,从心底朝发梢涌动
犀利,在眼眸里搭弓
射向桃园深处


诗即思。
我个人认为,诗就是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口或笔,以口语或文字的形式向外人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但以情感为主。诗最初是以表达男女之爱情而演变来,故诗的最初本意就是表达内心的感情。
通过阅读本诗,我们不难看出本诗是诗人回归故乡或故地时,因临近目的地而内心感情的波动从“隐隐”到“涌动”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凡是久别故乡回乡时都会有的内心感情涌动,此感情的强弱与久别故乡的时间成正比。
第一节是临近目的地而未到时,内心“隐隐作痛”,正常临近故乡,内心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会有临乡而情怯的不安。但诗人这里却用关羽败走麦城的典故来说明内心的自责和不安。这隐隐向外人说明了诗人的外出有些许难言之痛或些许无奈。
第二节诗人用“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的光影”来形容列车的前进速度之快。同时这两物也代表关羽,可见诗人熟读三国对关羽崇拜有加,这里诗人是以关羽自比,紧接第一节而诗。
第三节是临近目的地诗人内心感情的迸发,“一腔热血,从心底朝发梢涌动/犀利,在眼眸里搭弓/射向桃园深处”,可以由诗句看出诗人内心感情的澎湃状态。结合写诗季节的“桃园”应指故乡的家园。但结合前两节诗人以关羽的自比,此“桃园”有“桃园三结义”故友重聚的可能。不论桃园指哪一者,此桃园用的很好。
此诗从头至尾借用三国之关羽形象贯穿始终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的很好,很成功。
此诗属于游子旅途用典之诗作。

201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8-4-26 23:19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4-26 22:36
诗是情感的迸发,读翟永立《车过荆州》
文/云朵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23:20 | 只看该作者
严家威 发表于 2018-4-26 23:19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谢谢,问好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8-4-26 23:50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4-26 23:20
谢谢,问好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8-4-26 23:51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4-26 23:20
谢谢,问好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8-4-26 23:51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4-26 23:20
谢谢,问好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8-4-26 23:51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4-26 23:20
谢谢,问好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6:38 | 只看该作者
原色土 发表于 2018-4-22 11:03
《天空》
文/原色土


读原色土的《天空》
文/云朵


《天空》
作者:原色土

太阳爸爸下山去找月亮妈妈了
妈妈没时间去陪他
妈妈需要护呵我们这些星星

此诗属于儿歌写法。
把太阳,月亮和小星星看成一家人。傍晚太阳落山看成是太阳爸爸回家去找月亮妈妈了,但是呢?月亮妈妈却没有空去陪伴太阳爸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月亮妈妈要呵护孩子们——天空中的小星星。
此诗充满了童趣,把正常的日月星辰的运转换以儿童的眼光去看,满是欢快和乐趣。
结尾“星星”的前面是否掉了个“小”,建议加上“小”字,效果更好。
此写法很好,欢迎继续创作。

2018.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8-5-6 19:49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5-6 16:38
读原色土的《天空》
文/云朵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8-5-7 0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云朵 发表于 2018-5-6 16:38
读原色土的《天空》
文/云朵


谢谢云朵老师的精心赏析,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2 21: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