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与法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与法的思考
——读莫言小说《蛙》
  
莫言是位勤耕细作的军旅作家,之前以《红高梁家族》饮誉军内外,当然也是国内外。写小说的人,尤其是中国写长篇小说的人,最高荣誉莫过获取茅盾文学奖。值得祝贺的是莫言以其《蛙》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蛙》是莫言构思十余载,笔耕四年,三易其稿,而打造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以四份长信和一部话剧组成,构思可谓不够不妙。自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别开生面,无须赘述,凡有文学常识的人,都能看出。窃以为,小说的立意十分高深,估计——只是估计,实际也许是另外一回事——是该小说获奖的主要质点吧。我觉得,《蛙》主要揭示了情与法的辩证关系。作者尤如一位得道的法师,只是将物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不作深入的讲解,而是诱导你去做思考,劝解你去探索。
  读完蝌蚪写给杉谷义人的四封信,觉得不过如此,很普通的一部小说嘛,可能在某些方面还赶不上余杰的《香草山》。但当读完九幕话剧,小说的境界立马凸显了出来。话剧是虚写,长信是实写,虚实相生,正好把情与法这一千古难以表达的命题表现得活灵活现了。掩卷一思,哦,小说原来是可以这么写的,这么写的小说一下子掘到了人类灵魂的深处。
  情与法的辩证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读小说后的体会是:情与法犹如阴与阳,犹如天与地,孰大孰小,孰重孰轻,要看具体情况,没有绝对的标准。
  小说的思想如同诗歌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的体会只会降低了《蛙》的价值,或许要误导了他人。其中境由,只有亲自阅读方能悟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3 02:39 | 只看该作者
赏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3 02:3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0:53 | 只看该作者
筷子 发表于 2012-10-13 02:39
赏读,问好!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16 12:0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8 22:1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5 19: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