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自便诗年选》征稿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自便诗年选》征稿启示
一、投稿
㈠每位作者投稿不少于5首、不多于20首,单首长度不超过50行。
㈡最好是2012年度新作。特别欢迎实验性、探索性强的天才之作。
㈢附个人简历:
⒈标准格式如下:
常用名(必写)、性别(男,不写;女,必写)、出生年月(必写)、常居城市(必写)、代表诗作(限一首)名(必写)、博客地址(有,必写)、一句话诗观(必写);
⒉除以上要求内容外,其他任何内容不必写入个人简历中。
㈣投稿内容其错字、错句、错行等问题,由投稿者自己负责修改,编辑不再纠正。
㈤投稿截止时间:2013年3月30日。
㈥投稿方式:
⒈稿件直接投到编委(之一)邮箱;
⒉稿件放在自己博客上,标明“自便稿件”,及时通知编委(之一)转;
⒊可联系你信任的编委,直接去你博客选取稿件。但必须取得该编委的同意。
㈦投稿邮箱:
二、选稿
㈠原则上,所有作者稿件都从投稿或委托稿件中选取。
㈡每位作者最终选取诗歌作品不超过10首。
㈢《2012自便诗年选》选编诗人不超过100家。
三、编委
主编:李侃
副主编:秦风、华秋
编委:秦风、华秋、扇尘、汤巧巧、李侃
四、权益
㈠计划出书时间2013年6月底前后。每位入选作者获赠该年选一本。
㈡每位入选作者都可能被邀请参加“第二届芳邻旧事诗歌节”(“诗歌节”2013年下半年举行。具体细节2013年初另行通知)。
五、推广
㈠我们是独立出版,是部落共享,恳请每一位入选作者或者赞赏我们的做法的人给予宣传支持。比如在你博客帮我们张贴或转载相关广告,保留有关链接地址等。
㈡纸本陈列: 
成都:白夜酒吧(吧主翟永明),芳邻旧事酒吧(吧主李侃),香积厨餐馆(老板李亚伟)
上海:撒娇诗院
其他地方:待联系。
㈢在“第二届芳邻旧事诗歌节”上朗诵入选诗歌。
                                                  《2012自便诗年选》编委会
                                                  2012年10月08日
附件:
六、《2010自便诗年选》序言
    我们一直在写诗。即使作为诗人的身份已毫无突出意义,我们依然因每日感受诗的魅力而觉人生有幸。即使诗已经卸下国家、民族、党派等组织工具的责任,我们依然以个体立场抒情或思考。正因为此,我们的写作才得以回到初衷,才为写作者持续带来作为人的真实存在感。基于如上认识的写作,我们获得独立,收获自由,而阅读者才得以收获纯净的诗。
    在大众娱乐日益多样的今日,诗因其煽动性不强而去到边缘,但更接近内心。而诗人因祸得福,不再受群体情绪的控制而获得了更清醒的自我认识。我们有对语言异常敏锐的器官,必须以诗为食。我们再彼此分享,构成族群。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清楚什么是好诗,或者说什么是美味,或者说明白了是什么样的诗重新修复我们的生命系统日臻健康、自然。写诗和读诗,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自便》诗选,就是我们分享好诗的一种形式。
    想做一点有关诗歌的事,就自行去做,这是我们为诗选起名《自便》的第一个含义。只要做,怎么都行。不等,不盼,一人凑点,把我们近来看到的好诗编成一本书。不要主义,不搞流派,无须噱头,对依然将诗人曾有的搞笑责任和怪异待遇扭住不放苦苦争夺“主流位置”的诗坛活动家来说,我们的确是自行其是的。好在这拒绝的自由尚存,有点小钱,够志同道合者独立出版一本小书,那就去做。我们还想到,自便也含有自在之意。是诗的丰厚营养令我们自在。自便,还意味着开放。若比喻它为客厅,他允许作客者躺着、蹲着、立着,扭着。我们希望这本书的面貌呈现独立、自由、多样、不拘一格、甚至狂放不羁,就像因创造力得到充分满足的狂欢大会。总之,我们通过这本书所分享的是诗,只是诗,还是诗,是每个诗人美妙而尽兴的创造力表现,而非任何官方、非官方意识形态监制下的宣传资料。
我们祝你在诗的魔力下,随心所欲,一往无前,也可逗留徘徊,一切悉听尊便。
七、《2011自便诗年选》序言
我们还在读诗、写诗。为什么不呢?那些不读诗、不写诗的人,又做了多少在我们看来有意义或者有益的事呢。既然如此,我们还是自便吧,有空就读读诗,有兴致就写写诗。读诗,写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需要,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0自便诗年选》,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些行家说,它是当代中国做得最好、最值得珍藏的民间诗刊了,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激励,我们把这种激励化作动力来做《2011自便诗年选》。老实说,市面上许多报刊杂志上的诗(也含一些民刊),我们是读不下去的,能够选入“自便年选”,当然就是我们能够并喜欢读下去的诗了,所以我们还把它印出来留存分享。至于编得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留存,还是留给时间来验证吧,如果时间在2012年戛然而止,这本书就当我们在地球上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呵呵这在我们的征稿中已经说明了。如果时间还在继续,如果那时的我们还健在、还保持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回头看看自己昨天的:“诗.语言.思”,这会不会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意思,如果觉得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意思,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了。希望这本小书能够陪伴你一阵子。
    世上本无诗。写的人说:这是我写的诗,于是就有诗了。
    诗人把自己视为自然之子,所以显得有点超凡脱俗,不在乎世间一切功名利禄,他因为喜爱而写作,他因为发现而激动,他因为忠实地记录而成为诗人。
    诗人首先是人。一个现世的诗人,此在与它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诗人,他正在经历、已经经历的艰难困苦,永远无法困住一颗诗心的顽强跳动。
    我们深信,记录了诗,而不为诗人者,大有人在。呈现于世,通过阅读,让我们觉得是诗人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是我们的“著名诗人”。
    写诗像在悟道。
    诗是诚实的。
    诗无限地接近真理(尽管这世间本没有什么真理)。
    好的诗歌,让我们目瞪口呆,几乎无言以对。
    谢谢所有入选者的信任,是你们的:“诗.语言.思”打动了我们。
八、口语的精华艺术的表达——读《2011自便诗年选》有感(作者:洋滔)
在生活中,我们讨厌虚伪、谎言和欺骗,喜欢朴实、诚实和真实。
秦风主编的近600页130位诗人的《2011自便诗年选》,我们不难发现这部诗集的朴实、诚实和真实。
我读这部大书,没有什么审美疲劳,感觉一点也不累,不别扭,时时处处都可以享受一股清新明媚之风缓缓吹来,爽人心肺。诗人们以朴实的我们熟悉的生活语言记述自己实实在在的人生和感受。就连我没有写过诗但喜欢文学的外侄毅先也说,“这本自便诗我都懂,如果诗都像这样写就好了。”我说,“这本诗集大都用的是口语写作,但很有涵义,有思想,有所指,这类诗很难写好,我一直都喜欢,一直在学习。”
在诗歌创作中,没有必要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故意张扬,固守陈规。写诗就是说话,或者等同于说话,不过,诗人得把“话”说好,说出诗来,而不是一味地照相似地机械地“说事论事”,要让读者读了以后受益、警醒、震惊、佩服,说这是诗,是好诗。我们一般人的功力是难以达到的。《2011自便诗年选》里好多诗人是有这个功力的。
我们在日常口语交流中,如果哪一位文绉绉地搞弯弯绕,搞什么花里胡哨意象意境,对方不说你是疯子就会说你是神经病,人们都会直截了当地用简洁明了的口语来沟通,来商量,达成共识。我们的诗人一到写诗的时候,就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顺风顺水,点到为止,就不能按日常说话的方式来写诗。这,也许是一种痼疾的延续,也许是诗歌逐步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吧。
《2011自便诗年选》里的诗大都比较直接、简洁、平实,读起来不会雾里看花似是而非坠入云里雾里,大都容易理解,诗人们尽量回避艰涩难懂的表达方式,保持日常说话状态,但又有其深意,这种诗的写作难度其实是很高的。
汉文化有着独特的口语传统,古代的《诗经》、《唐诗》、《宋词》中的诗词,用的都是当时的口语,当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跟日常说话没有多大区别。白居易、杜甫是古代口语诗的杰出代表。口语诗这个名称出现以后,在诗歌创作中,现代汉语才拥有了属于它自己的表达方式,才回到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汉语诗的传统上。应该说,口语诗更具有现代汉语原创的品质意义,而非口语诗则属于书面表达或翻译表达。《2011自便诗年选》中很大一批好的和较好的口语诗,对中国现代诗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们为诗歌的繁荣和进步显而易见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西华大学王学东教授很有远见,他说:“口语诗将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核动力之一。”秦风主编的这本《2011自便诗年选》,就是诗歌核动力源里的一粒铀,它会在诗坛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爆发出自己的光、热和能量。诗集中,不少作品是日常口语的精华,是口语在创作中的艺术表达。口语诗最终会成为诗歌写作的方向,甚至潮流。《诗选刊》《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等刊物曾经发表过受到大众喜爱的优秀的口语诗,这些诗歌葆其口语的“灵”和“神”,思接千载,言在诗外,令人浮想联翩,产生了很好的诗歌效果。对此,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或者装腔作势地说东道西,指手划脚,谩骂诅咒。这些诗歌反抒情反意象反跳跃反浮华的辞藻修饰,用一些简单朴实的幽默和逻辑手法,容易被大众喜爱。情绪的自然流动和境界的纯朴纯粹,褪去了语言所有的华丽的外套和冗态,有一种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诱捕人们的生活经验,更容易读懂,更容易记住,不管在什么时候阅读,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不过,口语诗写得不好,就会成为口水诗、非诗甚至伪诗,像气球一样轻浮易毁,被诗歌的大浪淘沙,荡涤无存。
《2011自便诗年选》从主编到编辑,都重诗不重名,特别注重提携诗歌新秀,一旦发现优秀的新人,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全力推举,尽量多发他们的诗作,还在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民族大学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大学生诗人,再过几年,这批新生代将会逐步成为诗坛主力军。在诗集中,我们看到了诗歌的青春正在勃发,诗歌的江河后浪推前浪,滔滔滚滚,奔腾不息……
四川是诗歌大省,有不少像秦风、华秋、李侃这样为诗歌默默奉献的诗人,如冉义的杨然、达州的龙克等,他们在精力、智力、财力、物力上都给予诗歌以极大的支持,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且乐于去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我们作为作者、读者,应该深深感谢他们,写出更好的诗来报答他们。
我用《2011自便诗年选》前言的开场白作为结尾吧:
我们还在读诗,写诗。为什么不呢?那些不读诗,不写诗的人,又做了多少在我们看来有意义或者有益的事呢。既然如此,我们还是自便吧,有空就读读诗,有兴致就写写诗。读诗,写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需要,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2,9,13整理于重庆大学
(根据在《2011自便诗年选》发布及朗诵会上的发言整理)
如果有诗友喜欢这本书,可与李侃联系,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796941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4 13:48 | 只看该作者
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4 15:1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0-24 15:4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2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4 00: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