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79期:马结华《时间让树的伤口变成眼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79期:马结华《时间让树的伤口变成眼睛》

刃木成菩萨,失痛而不觉


文\哑榴

时间让树的伤口变成眼睛(作者\马结华)

时间让树的伤口慢慢变成眼睛
让它孤零零站在大地上,眼睁睁看着
这个世界,风雨飘摇
让它看着,不是每一道伤口
都能成为眼睛,它也可能成为风景
供人们玩赏。让它看着眼前的世界
无论变好还是变坏,人类的谎言
从来都不会停止。拿着屠刀的人
学会了以最优美的方式杀人
他会告诉你,千疮百孔是一种美
你看树上的蜂巢,是不是最美的建筑
你看庙里的菩萨,是不是木头
挨千刀过后变成的?

2018.7.31

这首诗的诗题便诗意地说出了本首诗的主旨。树的伤口即人的伤口,树的悲喜即人的悲喜。自然,树的眼睛即人的眼晴。人们通过眼晴洞察世界,通过心上的伤口看见善恶。伤口总是难以抹掉,对时间认识的深刻取决于这道道伤痕的记忆,是不是深深印在脑海,是不是经常提醒自己。

作者笔锋一转。“不是每一道伤口都能成为眼睛,它也可能成为风景。"眼晴自然是醒着的,警惕着周围的一切,防止伤口上撒盐,大而言之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反之,伤口会成为风景。树的伤口是时间的,也是历史的。当历史的风烟散尽,历史的伤痕固化在大地,面对历史的伤口,是从中洞察还是走马观花?是记忆还是遗忘?!

“人类的谎言\从来都不会停止。拿着屠刀的人\学会了以最优美的方式杀人\"

如触电一般,作者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伤口的来历。谎言!没有谎言便没有伤口。屠杀者施行屠戳,便编制谎言,麻痹受者,让对手悄无声息地忍受,又悄无声息地投降,死去。时间的伤口是人为的,是谎言造成的。诗中的树是有血有肉的树,能够感知人类的创痛。大地上的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经历者,创造者。铭刻在树上的历史可谓是人类的历史。这样看来,人们眼里会看见一棵历史的树,长满时间的忧患。

末段,作者再次挑明了屠杀者杀人的具体方式:
“他会告诉你,千疮百孔是一种美\你看树上的蜂巢,是不是最美的建筑\你看庙里的菩萨,是不是木头\挨千刀过后变成的?\
时间在杀人吗?不是。生活中的骗子在捅刀。要警惕的绝不是时间,而是欺骗我们的骗子,得逞以后的骗子会说这就是命,命运造成了这一切后果。让无耻卑劣还能一次次上演,让悲剧陷入更深层次的悲剧。读了这几句,我会想起现实生活里的传销者,高利贷陷阱,想起生活中各种欺诈,骗局,各式备样的骗子。生活在骗局中的人,付出的是血汗,吃的是残羹剩菜,倒头来还要被蒙蔽双眼,感恩这廉价的赐予!……当树变成菩萨,连痛的感觉也失去了!直到肌体失去痛感,成为任人宰割的工具,则是痛的极致表现。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知觉,可怕的是没有觉醒意识。削木成佛,真是篡改了佛门,误导了不明真相者。上当受骗总是从歪曲的理论开始,一整套骗术眼花缭乱,以臻完美。这让我也想起历史的伤口,大地的千疮百孔。国之辱,民族之恨,总有人在企图抹掉。还记得“大东亚共荣圈么"?一棵树的创口便是一个民族受难的历史。屠杀者们满口蜜语全是杀人的冷箭,谎言便是说谎者的座右铭。

我们面对的正是一个谎言的世界。作者用这首诗敲响警钟,也再次洗亮了我们的眼。一切伤口曾经痛过,痊愈了,忘不掉的是那些难以忍受的痛。透过风景看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诗行看诗眼,我们总能看见一个心灵的颤动,觉醒。

20190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2-20 14:35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写得好,哑榴编辑慧眼选评,解读也有很棒的深度和联想,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2-20 14:46 | 只看该作者
同感,此诗内涵很丰富,诗文标题的解析是关键。评文联系实际具象的联想式解读,对读者具有启迪性。
如果从较为纯粹的哲学范畴进行解读,或者可以理解为:那些成为眼睛的树的伤口,对人类是具有警醒和比较意义;那些成为风景的树的伤口,则可以看做是对人类某些破坏性实践的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8:18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9-2-20 14:35
这首诗歌写得好,哑榴编辑慧眼选评,解读也有很棒的深度和联想,点赞

谢谢秋水老师分享,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8:25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9-2-20 14:46
同感,此诗内涵很丰富,诗文标题的解析是关键。评文联系实际具象的联想式解读,对读者具有启迪性。
如果从 ...

是这样。哲学让诗歌更深奥。向正反两个方向同时渗透,深入。而让宇宙的平衡点的两端更加具有重量。
诗歌的深入也是如此此,试图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0: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