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燕窝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lpw.cn/?2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物理”小杂碎(谈到诗)

已有 189 次阅读2014-4-13 08:31 | 中国, 领域, 哲理, 专业

前言1,这里的“物理”是中国古人用法,万物蕴含的道理与规律,实质就是哲理。当前的通义“物理”是指一个专业科学领域。不过,二者真是很多交集的。
前言2,与诗也有关系。因为我一时想不起别的案例(呃…就是通义“物理”太差,不然随手拈来。和讲诗一样)
 
杂碎1,
物之理:环境赋予一个性质或一个机制“有不同表现、不同效率,甚至于使它存在或不存在”。即环境对性质的影响。
平时我们不觉得,是因为“呃…就是牛顿定律与相对论比较,而牛顿定律观察世界所表现的”粗略性。
同时它有一个曲折的表现。这里用诗案例来展示它的曲折表现。
这一原则,对人类社会管理非常重要。所以机制是不应当乱搬的,否则就会出现:由人群构成的环境A,在环境A中起作用的机制,搬到环境B不起作用,或不怎么起作用,结果它打不过它对手、还造成负收出。而它在环境A却轻松打赢对手、并极大起作用。
 
(以下为昨晚网易草稿)
1
拿这里做做草稿也行。不记得是今天哪里的一条信息,突然又勾起我以前就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同一机制在不同环境里运作,会有不同结果。因为正在干访谈的活,没有及时记录,再想时、不记得源头了。然后绞尽脑汁寻找“对应的案例”,有一个勉强说明这一点的应用题:即有次谈到“过去在新诗论坛遇到的链接作用传递作用,它会造成一个语言技术通过多人链接、进入快速生长。统称为雨露机制”。就象行云布雨,一群诗创作者组成的雨露阵,一方面自己受益,另一方面自己又是雨露阵的组成者。所有的模仿都不仅仅是模仿,总是会“移用借用他人新主题新方向时,多长出一点:新方向,同一方向的新长度、更好质量等等”。呃最近写专栏写到一诗友廖伟棠就谈到雨露阵。
后来就想:移到其他论坛去用吧。
但实质上并不行。1)把一群人视作为一个环境,2)把“雨露机制”视作为一个机制,3)机制在人群A当中使用 VS 机制在人群B当中使用,结果并不一样。4)人群A:当时在网络上写诗者,没当自己是诗人;正如我给江湖海写序时谈到的“刚上网,写诗纯粹是自我需要,谁想到要在网络上成为一个诗人呢?想拿诗人名,也到诗刊去拿。”但他们又是“对诗有渴望”“对诗有超级敏感度”的人。他们经常是文字最优秀者、却进入不了文字的功名界,……反正人群A的个体携带有种种优异性,非人群B可比拟。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跟着来了:链接作用。由于他们对诗语言的开放态度、对诗与事物关系的极度敏感、本身又处在“非诗人”“无功名”的压力态中、他们对模仿的无所谓/游乐/不以为意的勇敢态度,所以一个技术在张三手中只有一点点芽、到了李四手中一定会再长大点,最后大到“能被认出来”,一次诗技术的新突破很快诞生。但同样的事情不发生在人群B中。即,人群A形成的链接、不发生在人群B当中。这样,人群A与人群B实质很不相同。5)当我说“雨露机制”时,实质包含了“使它强烈明显发生的环境”。一个雨露机制,它是裸子吗?当它因为“超级生长与浇灌效力”而被称作雨露机制,它是某种属性的粒子,-----------------我们以为、这粒子就这种属性、去哪里都不会变了;其实我们少计算了“包裹它、带给它这一属性的环境”。
这就是我想说的。算不算物理?哈哈哈
2
雨露机制在人群B,其实还是起一些作用的,但是:①生产效率很低,比如只有4~5成功力,或2~3成。②又因为不强烈,搞一会、就散架了。③假设把人群A的一个强大雨露阵、移到人群B所在的一个不活跃的论坛呢?答案是,由于人群A的这个雨露阵、它在原论坛时也是不断遗失一些个体的,但因为原论坛这个大环境不停地补充新人与个体,所以它始终蓬勃;到了新论坛,没得补充或补充乏力,它慢慢弱下去了。④原论坛是不止于一个雨露阵在运作的,以“方向”“性质”来划分,则会发现许多个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雨露阵在运作。所以一个很活跃,比如俺,是同时增补自身各方向的诗写作能力:从口语,到意象,到天真诗,从余怒式到臧棣式。而它们又在我体内再形成链接--- ⑤这是原论坛的极强大处:它是一层层环境来支持着的。⑥不过我们在此处讲雨露机制、雨露机制本身不是重点,而是它蕴含的有趣物理:什么是裸子?什么一个粒子的属性----它是个固定不变的天理吗?它其实与环境有太大关系了。⑦我还想讲的是,所有的属性或性质:都是两面三层的。两面是指:性质是“一半”的东西,它一定要落实为某个具体、才形成“完整”性质。三层是指:这个有性质的裸子,是三层的;每一层都对它的性质发生影响,一是包裹它的环境,二是具体物本身是“又是由于一群子项来形成的”,即内部环境,三是“这群子项+壳以及壳所形成的壳内环境+一定的编排=抵达某一质点的机体”。这是“某种性质的粒子”的复杂性。
现实生存中,与人类相关的世界并不因“这一复杂性”而动摇不定。这里是“牛顿世界与相对论世界”比较得到的那个结论、起了作用。即只要你的标准够大、事物就是稳定的。阿弥陀佛,阿门,幸好我们人类生命使用的尺度是够大的,或称我们与我们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缔约、使之相对地足够大,所以我们还是稳定的。
3
一个更有趣的“挪移,挪移后对比:然后发现更多特性”的方法是,把雨露机制移去“物理”“数学”“音乐”“绘画”…………会如何?
答1,首先发现的是、它们这些领域本身还不存在“诗歌式的雨露机制”。指的是、一是没发生过,二是它们这些领域的特点。1)诗歌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手段是语言,进入人类身心思维感受系统极深,这是它的优越条件之一。2)传统诗歌也不发生这个事。也就是10年前网络诗坛的几个重镇:出现了明显强烈、时间短得让人能观察到的“雨露机制带来的生长、灌溉”现象。3)更有趣的是,当我们观察得到“雨露机制”后,回头再看人类史、各专业领域史,结果发现:漫长时间里其实也是发生“雨露机制,和它的传递、链接作用”,人类知识就是“你一点,我一点”地接驳长成的,同时个体A有能力在一百年后接驳上个体B的一点,是因为“知识”以书籍等各种形式进行了传承+个人的学习努力要决定你是否接到花球,----这种知识云阵对人类个体的覆盖、是不是也很雨露?4)回过头说,正是诗本身的特点+网络论坛带来的传播速度与强度以及开放性等+人群,使得“一个有利的时间长度内发生了强烈的雨露机制”。我记得当时有人写“古题新调”,用“古代诗和它所记载的人/事/心情”为自己诗的原材料+现代诗手法,忽啦啦写了一大遍;我弄成专题,明显感到了诗语言技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里“一是质量长得更强大,二是朝各方向都有斩获,三是生长极长”。5)假设吧,有一天“物理”“数学”到了语言文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它也能使用这种方式、忽啦啦就生长一大遍。当然为时尚远。语言文字经历了好几千年的爬行、努力,才契入人类本能如此之深。6)再观察其他:绘画,音乐其实也可以。但它们受到了利益、功名带来的闭塞障碍。所以反观地说,诗恰恰是“抛弃功名一身轻”,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对未来一千年的视野,我个人认为,“追求科学”都已经是一个落后的定位。更强大的定位是、追求“对人的头脑思维感受系统的构建”------你是成为狼孩还是爱因斯坦?是这个。想追求这个,一个大前提是“平等,有效合理,大流通”的智慧型人类社会。这个社会机体(以国家为单位)的规模大或小,没关系(当然不能是3个人。我指的“没关系”是指,超过10万人的国家,都可以计算为没关系。当前每个国家随便就超10万人了。做群效应,还是要有个数量;这里说“没关系”是从国家视角而言,任何一个国家都超10万),但它的“人类关系”“社会结构”是一个关键。

 
杂碎2,
【据说是某500强公司的面试题:99﹪人答错了,你能答对吗?】 一个人,花8元买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在卖出去。请问他赚了多钱?
答,当然是2元。存在体规模也是能量之一种。这里面的真正问题:怎么理解2元。一个人的存在规模是9元,他就赚不起“需要10元买进,11元卖出”的这1块。所以拥有9元者VS拥有10元者,赚钱机会是不一样的。
物之理:存在体的规模大小、也是能量之一种。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18: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