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林水云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军与西班牙游击队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水云风 发表于 2016-5-3 18:01
我记得看《战争与和平》这部电影,美国人拍的,拿破仑进攻的场面,炮声轰鸣,鼓声雷震,军队的方阵迈着雄 ...

虏庭,就是不堪一击的敌人。
这句原话在12楼。
虏庭,等于“敌人”,不等于“不堪一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19:56
这仍然和我的说法没有矛盾。 即使现在, 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也有差别。虽然和那时不是一回事。
再如韩赵魏 ...

我的意思是夏商周三代是共主分治,秦汉以后是集权统一,各约两千年,决定这个分别的主要是两种思想,儒家坚持共主分治的思想(周朝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周公是儒家信奉的圣人),法家坚持集权统一。主要是思想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而不是文字的统一与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19:57
I told you that the meaning of  “虏庭” as used in the classical texts  is not “不堪一击的敌 ...

本意是本意,而引意用的更广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19:58
法家did not have any theory of unifying the whole China, period.

商君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一”,要发动统一战争,统一思想(法家的,儒家等的思想都必须禁锢),统一的民业(只能务农,严禁工商业),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20:10
不是这么回事。秦以后儒家一直是正统思想。儒家的主要思想也根本不是共主分治。 其实, 儒家并没有“共 ...

我觉得你对中国的思想史不甚了解。我说的是春秋战国的儒家思想,孔子、孟子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就是要诸侯能尊周公的共主分治,汉朝的儒家已经是被改造的了,但其中有人在适当的形势下仍有共主分治的主张,只是不为用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20:20
大一统的观念起源于周朝。 最早的论述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共主分治仍属于大一统。清末民初出现的联省自治就是共主分治,与大一统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20:24
Not at all.  That's your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ic texts.

我没法与你讨论这个问题了。
袁绍用的“并集虏庭”,就是兵加曹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20:20
大一统的观念起源于周朝。 最早的论述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一统,就是对已知的地方,你只要称臣就行了,其余你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大清时,英国使臣见皇上,皇上认为这个远夷是来称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战第三

常官,则国治;壹务,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非外,身作壹而已矣。
依法选用官吏,国家就能做到政治清明;专心农战,国家就会富强。国家富强而政治清明,这是称王天下的方法。所以说:称王天下的办法没有别的,就是自己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罢了。
石磊译注
商君书,中华书局2011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5-3 21:42
你完全误解了孔子的主张。孔子是要恢复周礼。 核心是尊周。

具体讨论比较好。 不要随意笼统地说别人 ...

周礼是什么?其政治就是分封制。
说外行,可是听你先说的哈
别计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22: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