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叶如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空间的立体/”我看第三只眼“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  司文逊在“科学时代的诗经验”里写道:

诗经验是什么? 根据我个人多年来潜研分析的心得, 我认为它是一种贯穿事物外貌的热望, 通达于事物的真像,进而及于更浩大,更广阔的事物幻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诗友关注。 问候! 期待你的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加红 发表于 2016-6-25 17:03
贴一首新作,来讨论

欣读加红精彩新作!
待仔细品读后谈点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加红 发表于 2016-6-25 19:40
谢谢如钢兄,尝试才开始,多多交流!

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6-25 22:44 编辑
潘加红 发表于 2016-6-25 17:03


裂开的手掌伸向天空,


咏物诗, 一者要抓住物的特点, 一者要从这些特点演绎出哲理, 联系到人, 生活,社会和历史。 写诗, 就是要诗化所咏之物。诗化, 要靠这两个方面。 好的咏物诗, 要收得住, 放得开。 收得住, 就是围绕着物的特点和本质。 放得开, 就是要放开眼界和想象, 看到微妙的联系, 以诗人的第三只眼看到另外的东西, 发现诗意的连接, 发现本质的相关。 既然是诗, 就需要描写形象, 营造意象。 既然是由物而达到理, 就要有深入和缜密的思考。

这些因素, 加红的这首诗里都包含有,都精彩地体现了出来。  而且, 我感觉加红在这首诗里, 和最近的另一首诗里, 都有比之以前更多的儒雅风味。 场景和境界似乎更开阔一些。 思维所达之处似乎有更多的细致。
当然, 也可能我没有读到足够多的加红的其他作品。这首诗的语言很有韵味, 有相当的功夫,经得住反复咀嚼。

具体的逐段解析, 我留待以后, 或者其他诗友。

结尾处, '缌麻三月"已经说到哀事, 所以和后面的"哀事“似有所重复。 ”缌麻三月“后接上”婆娑“, 或可斟酌? 也许我没有领会这里的用意。

浅浅几句, 权作抛砖引玉。

点赞加红精彩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加红 发表于 2016-6-25 22:44
谢谢兄弟品读,辛苦了!

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6-26 02:25
很有必要讨论。看下来,我认为还没有展开,并感觉讨论有些入胡同的姿势。

第三只眼,超结构。第三只眼是 ...

欣见成千来参与, 欣读成千纵横论述。
论述精辟。 所涵盖的方面很多。

有的论点还望能进一步阐述。 例如关于新生结构。还有关于
诗者没有醒来,写的是自我梦语。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能否进一步阐述? 我觉得可以领会这个意思。
但不知是否和你的想法一致。 是否可以举例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皿成千 发表于 2016-6-26 11:30
关于诗的新生结构,在这里进一步阐述,我想也是有必要的。
      语言有语言的自然结构,物体有物 ...

诗的新生结构
诗者的沉睡期

----诗人皿成千提出的概念。 很有意义。
多谢成千进一步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雪豹 发表于 2016-6-26 22:38
先报到,问好叶老师

欢迎雪豹君! 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地栖居 发表于 2016-6-28 10:30
很好的视角,理性的思维

欢迎诗意诗友光临! 欣读你的点评。  期待你更多的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13: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