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微博编辑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派网微博每日荐读:2014(3月份)每日有更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02 | 只看该作者
3月3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十五岚的诗三首

《古琴台》
  
他们在我的怀中安置了马匹
蹄音之下,尽兴的是一曲高山流水
又在我怀中养了一群云雀
  
多少个日子,我避开滚滚红尘回来
山中的晨钟暮鼓,正是
一个人孤独之后的后花园
我不再是那个抱着古琴
从汉水出发,一路走向一座梅子山的人
我不再是伯牙本身
为寻觅知音,而弃琴于不顾
我只是乡间民谣里的一只雨燕
飞累了,停下来。一座寺庙何其简陋
  
朝我听觉砸下去的,依然是形色各异的钉子
我保留院落的完整,是因为
那俩个有灵气的人,还在屋中交谈

《春日书》
  
正午的脸与日暮的脸,有何区别?
她去溪里取水,内心喂养的清凉
沿途萌生。到处都是蝴蝶和蛾子
  
完美的孵化。她只认得风
在炊烟俱净的地方,苍鹰形成诱饵
没有安装门窗的天空,湛蓝得
如同一种忧郁。她身陷其中
不止领略全部的软,还有整夜的鼻息
攀援如藤——
  
哦,那自由的皮带。任性且柔长
  
《隐身》
  
一个下午,它们都在笼子里吵闹
它们从我的左耳穿过右耳,声线细长
尾音十足。是该放它们出去
找到一片森林。任意它们飞进飞出
爱恋也好,玩弄一些小把戏也好
只要它们快乐,跟得上一列绿皮火车
  
去远方。断桥和流水,隧道和山谷
直接隐身的地方,留给我
整个猛虎搏斗的地方,也留给我

  2014-3-31

发表于 2014-3-31 13:1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57192-1-1.html

#流派评论#

北残读诗:阿翔诗4首

夜游诗

(壬辰年与孙文波、张尔夜游梅县西阳山庄)

比起篝火的嘈杂,夜色的游荡更让人寂静,
要想走多远就走多远,没有目的,沿石阶而上,
那些漆黑的树木仿佛牵制了道路,只容忍迷途,
要想辨认阴影有多么难,几无进化,以至于趋同。
理解了阴影,我们才能暗藏晦涩,象征被迟缓地隐去,
常常不自觉忽视另一面的腐朽,那就谦让出
人之常情吧,这与宽阔的视野并不矛盾。
拐弯处的他乡,戒掉雨滴,可以肆意猜测,
并且卷不释手地爱上明亮的暗夜,甚至曲折,
我越来越少想起供述,缄口不言孤独的宝座。
只是片刻,登临山顶,仿佛接近云层稀薄的上空——
哦,湖水静默无声,荒草首尾不得相顾,
我指着远处的房屋,多么有限的养生,多么荒谬的劳动。
有时黑暗从那里来,在时间中不真实的风声掩盖了
旧事,作为还原的逻辑,也使我越来越灰心;
有时明亮的事物不在于欲望,一切并不能说明
可以放弃的,如果耳朵真的不属于我,
我又如何将自己安顿……唯一可能的,是万物
集中于我一身。快活不是难题,陈述赞美
和仪式是不必要,凭借那些石头的技艺,
那些词语就会沿着语气和呼吸,找回我们的内心,
就像“一首诗引出另一首诗”,息息相关。

【点评】《夜游诗》可以看作历代以来诗歌类型中的“纪游诗”,但结撰的方式却与众不同。诗作记叙作者“壬辰年与孙文波、张尔夜游梅县西阳山庄”的旧事,但从内容看,却并非叙事之作,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因夜游有感而发的内在陈述。一读你就会发现,这“夜游”的诗行中,诗人的情感充盈其中,思理感悟此起彼伏。诗人就仿佛是借助“诗”的形式来写舒畅的“散文”;但与纪游散文不同的是,诗人在诗中并不描摹“纪游”本身,而是几乎抛开了“纪游”来写抒发内心。它省略掉“行程”,消解了“纪游”成分,专注于抒发情理。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种写法是有别于中国诗歌的“纪游”传统的,是一种对常规的“打破”,连好在诗歌中发议论的宋人,在纪游诗中也很少有这样处理和表现的。因为《夜游诗》毕竟还是从属于“诗的”,所以诗人无疑是在借助“纪游”的方式来作诗。如此,则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的“以文为诗”可以拿来借用,当然非指章法,而是借从表达方式而言。
    此外,诗人对“夜游”所抱的态度是“想走多远就走多远,没有目的”,然而在对诗歌的书写上,诗人却有着十分清醒的理性。从“沿石阶而上”,到“拐弯处”,再到“登临山顶”,诗人的领悟也是由浅入深,峰回路转,一层更进一层的,并没有作“意之所之”那样漫无目的地宣泄。而且,这诗中的思理和领悟是细腻的,并且因洞察得“曲折”而至于深邃。读者不妨细细体味。



剧场,黄皮书诗

我们能准确地推断出这本书泛黄的年代
经历过多少次波折,霉味渗进故事的不完整性
而它不断膨胀,我无言以对。

如果不出意外,不外乎就是重温根源,无效的叙述方向。
或者,其中一个回到暗处,好像比现实更具想象力
后面还带有一长串最重要的名单,“连死亡

都成了活着”,我知道这不正确。
施暴忠于愚钝,不然另一虚构是颠倒的,语言的……,它
一下子滑入了夸张的闷热,然而

我们视而不见,依然微弱
不能体现滔滔不绝的谎言和对自己的篡改
那时,我看见这一点,耻辱

是我们的。这不免令人狐疑
更不要说小恶俗风格,为了防范魔术师,我们隐匿了
桌布,所以无妨清醒。实在厌烦了一片

废墟感,远处的灯火灭掉了灯
如果没有人指明我的身份,我会听见骨骼往回缩
坐在暮色底,少年的情绪加速了面目黝黑。

回到现在,不单单是臃肿的阅读,说出即沉默
最后获得果然是苦涩,所有阴影
轻过高度,我身居幕后不能转喻这一琐碎的叙事。

【点评】《剧场,黄皮书诗》是从“推断一本书的泛黄的年代”开篇的,而诗的重点不在“黄皮书”本身,而在于其中“不断膨胀”的隐喻,或者由其延伸出来的对阅读的“转叙”。诗人谓,对这“膨胀,我无言以对”,其实在看似无奈中也还是“以言对”了的。这答案便是“重温根源,无效的叙述方向/或者,其中一个回到暗处”。而且诗人不仅“以言对”了,还对得有深度。有对“滔滔不绝的谎言和对自己的篡改”的“耻辱感”,有对“废墟感”的“厌烦”,有对“表明身份”的“骨骼的回缩”。然而,这样对的结果是什么呢?“最后获得果然是苦涩”。于是在结尾处,诗人不得不“回到现在”,从“有言以对”的藩篱中跳跃出来,因为诗人是意识到了“说出即沉默”的诗语言的悖论的。所以诗人说“我身居幕后不能转喻这一琐碎的叙事”。这样,一段关于诗语言的“说出——沉默”的悖论演绎便结束了。



剧场,幼稚诗

你的漫游,破败的素描,都源于你的选择。
你不能说别的话,因为承受更多
丰盛的晚餐不能一下子消化

这糟糕并不坏。实在……随处可见
旅游业的兴旺
仿佛时代的朽腐。那时我饮酒过量,言论完全不出意外
扯到了躲迷藏游戏,“哦,幼稚。”
如果这样的无动于衷,令我无妨恍惚

孩子的小忧伤只多一点点,你不能用它占卜凶吉
祷告是有必要的,“但也是空想。”
巨大的厌倦服从着低头弯腰
而生活在虚耗,在深夜,掩盖不住风月滋味

我不应当羞愧。这时候我把自己藏匿起来
你不明白,有黑暗的尽头随其身后
迷茫的眼神收缩,并永不愈合

这些都只是问题。无神论多么特殊
讽喻显得得更咸涩,你看见草木
枯烂了么?正如我是多么幼稚,没有结实的未来
有时风和音乐毫不相干,甚至无需交换
金属品果实

不曾疏远。不人道的事宜教育你时刻清醒
暂且卷入戏剧的白泡沫,写诗是自我治疗
你只能假装相信时间,我假装不必铭记

【点评】《剧场,幼稚诗》表面上写的是“幼稚”,其实正因为写“幼稚”,而且写得深入,反而显现出诗人有较清醒的“理性”。在诗中,“幼稚”一词出现两次。第一次,诗人“饮酒过量,言论完全不出意外”,可能因为“扯到了躲迷藏游戏”,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哦,幼稚。”第二次是诗人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你看见草木/枯烂了么?正如我是多么幼稚,没有结实的未来。”这两次“幼稚”的出现,都表明诗人是清醒的。诗的结尾,也许寓意很深,“不人道的事宜教育你时刻清醒”,是作者对社会的深彻体验;“暂且卷入戏剧的白泡沫,写诗是自我治疗”是对“幼稚”的克制,是解决的途径,这还不够清醒吗?而“你只能假装相信时间,我假装不必铭记”,两个“假装”,看似无奈,而实际上是真无奈的。


春日赠人诗

富于谛听吟诵的春日,加上有限的回音壁,
不必反现实,只需站在远处的位置,
你看见流水找不到源头,还得依赖地图上的延续。

最先在心里隐藏隐喻,因粉笔灰掉落而真实,
上课时有所顾忌。不论世界大小,
平衡术需要私人性质的耐心,
如果再慢一点,就猜测到春风改变自我克服的环境,
玻璃不合时宜地呈现另一景象。

这些很可能容易混淆,也就是说夜晚不可有瑕疵,
无非是训诫。你偏爱过去的规律,
对乱石和灌木亦有不可抗拒的敏感,
如此一来你如何渡过?目睹的自由,
仅仅是出于对爱情的怀疑。

得到消息并不晚。这也难怪,
遭遇一场奇迹胜过羞愧,也不算晚,也许粉笔的停滞被擦去,
相对于乐趣,你的绯红是短暂的,
如同肌肤姿态有许多技艺。

几乎能断言:春日无法遏制折磨,引力偏离重重喘粗气,
不屑于风马牛不相及的背景身份。

【点评】《春日赠人诗》有别于历代赠人之作,它抛开“为赠而赠”的藩篱,直写内心情怀。在这“富于谛听吟诵的春日”,诗人“心里隐藏隐喻”,这首诗中的“隐喻”也是太多了。比如谈及“平衡术”的问题,谈及“自由”和“对爱情怀疑”的问题,谈及“遭遇奇迹”的问题。最后作总的收束:“春日无法遏制折磨,引力偏离重重喘粗气,/不屑于风马牛不相及的背景身份。”因此,我相信这其中的“赠诗”成份是弱的,或许诗人亦正是借“赠”来作另外意义上的一种宣示。


简历:阿翔,生于70年代。1986年写诗至今。著有《少年诗》《木火车》。“木火车书吧”独立出版策划人。参与戏剧创作和演出。编辑民间诗刊《诗篇》。现居深圳大浪。

发表于 2014-3-25 14:29

http://www.zgsglp.com/thread-255101-1-1.html
#诗歌报道#由星河湾艺术中心、《诗歌与人》杂志、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中科院《世界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九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于3月30日举行。这一终身奖项今年颁发给了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扎加耶夫斯基第一次来到中国亲临颁奖现场并发表演讲.http://t.cn/8sMO5OT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5 18: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