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派网微博每日荐读:2014(3月份)每日有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博编辑部 于 2014-3-2 20:39 编辑

3月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紫藤晴儿四首《春天是我的》年轮绕过钟摆。我再一次绕着春天/没有期许于蜜蜂、蜂王/只是怒放的时刻就会红一次/像经期中的血/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摘除子宫《吻,吻中的小兽》是谁发明了嘴唇。这性感的器官/像一个印章/盖在软肋。又像火炉/送走冬天/ 习惯了被它的覆盖, http://t.cn/8Fr7oLn

#流派评论#胡桑《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波兰诗人尤利杨渠日博希对辛波斯卡的评价很有趣:“她是个近视眼,也就是说,要在近处才能把一些小的事物看清楚,可是那些大的背景就看不清楚了。”辛波斯卡的诗都是对日常境遇、个体存在状况的沉思、质询、反讽或同情。 http://t.cn/8Fr7ad2

#民刊博览#《零度》总第9、10期出刊时间:2013年。 创办地:四川成都。 社长:笑程,主编:何兮,副主编:张潇。 已出期数:10期。 刊期:季刊。 印刷方式:胶印。http://t.cn/8Fr7Rya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诗集会展#《第十三根肋骨》作者:程洪飞。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 版次:201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CIP: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91194号。http://t.cn/8Fr7lN1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以诗为证#137【之道《荷说》/2012】中国诗歌流派网博客版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i54u.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后面跟贴栏为每日发贴专用,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0:39 | 只看该作者
3月2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春城之殇——挽悼“3.01”》文/张无为
  
  四季同春唯一的机会
  在华夏历史边缘,滑动
  彩云之南,渐行渐远
  片刻,时间堆积在一起
  面向西南大路,每天,每天
  
  车马纸船、土豪金都在燃烧
  直到雾霾和烟尘笼罩哭喊
  大江南北死亡的面纱
  迟迟不能揭开,而透明的
  天空被人为遮掩,底层
  
  无辜生命,血液神秘游弋
  常常涂抹成民族口红
  整个神州醉卧在KTV
  躺椅,立起来又倒下,风向
  被大火与灰烬共同篡改
  
  春天无法在春天惬意
  百年之后还是百年,瞬间
  过去一个个宿命周期
  当昆明站,彩云飘落一地
  多少人,春梦正姹紫嫣红
  2014年3月2日11:23:55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197-1-1.html
  
  《何日梦醒》文/王法
  
  屠刀砍在无辜者的身上
  血溅在祖国的脸上
  暴力在白昼下横行
  愤怒在大地上颤抖
  鲜艳的血灯红酒绿
  痛苦在叫春声里禁声
  阴霾四布野兽横行的祖国
  何日梦醒
  
  2014-3-2凌晨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04-1-1.html
  
  《生命的宽度——有感于昆明暴力事件》文/蠖蛇之度
  
  三月的春风还走在半路
  昆明已经被血雨腥风浸染
  
  从裤裆里爬出的十几个跳蚤像砍瓜切菜,
  将虚妄的城市文明变成了屠宰市场
  
  瞬间的惊恐,嚎啕,远不及凶器的凄厉
  肆意妄为的屠夫们,却如此的得心应手
  
  往常猪羊鱼鸭的磨刀石,像打了鸡血
  反哺的匕首,反向人肉
  
  恐怖病态的作案方式或思维模式
  将平常人一天的幸福,挥霍成一生的不幸
  
  惊叹,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控
  生命的宽度,为什么会掌控在暴力范围
  
  究竟是什么原因惹的祸,他们要干什么
  今天是昆明,下一站又是哪儿的老百姓
  
  后果不是结果
  可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2014-3-215:42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92-1-1.html
  
  《我愿意说出黑白》
  ——写给3月1日的昆明火车站
  
  文/石头
  
  是的,我愿意把流淌的热血以及头颅和身躯
  都给你
  我愿意跳入更深的地狱
  我愿意在这一次,能扬起覆盖真相的灰尘
  在你们惊慌失措地关窗户
  分辨风向时
  我,借以你们惯用的口吻,大声说
  从地狱里来的——只有黑白
  
  2014-3-213:5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50-1-1.html
  
  《祖国,我口袋破了个洞》文/郑智得
  
  祖国,我的口袋破了个洞
  我承认你活着就是漏洞百出
  渐渐失去了一些手足,人民,还有信仰
  浮躁的钥匙打开了金钱,权势和
  反动势力的门
  那些蘸满鲜血的屠刀,我何处找寻
  牢锁的镣铐
  
  祖国,我的口袋破了个洞
  我颤抖的手深入不到泥潭,触碰不到
  无底的深渊
  无边的黑夜,血色的霓虹
  我触碰到死亡,我还小,那把白刀子
  我抢不到
  唯剩一块肌肤透露风霜的寒
  
  祖国,我的口袋破了个洞
  此时此刻,我没有针,没有线
  拿什么缝补自己身上遍布的疼痛
  拿什么为亲爱的祖国打上补丁
  针尖扎痛我的手指,扎痛了我的心
  鲜红的血涌出来
  我用嘴舔舐伤口,一些悲痛化为愤怒
  
  祖国,我的口袋破了个洞
  一些春光走漏,百花将提前凋谢
  我的针早已丢失,痛将我屈打成招
  我亲眼目睹了昆明蒙冤的黑夜
  蒙脸的侩子手
  谋划了无尽的荒凉
  和一场不明不白的春色
  
  祖国,我的口袋破了个洞
  面对你逐渐裂开的缺口,我如何拯救
  到处弥散的疼痛,令人窒息
  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还历历在目
  现在演化成国内屠杀
  那些坏了又坏的恐怖份子,东突组织
  为什么还舍不得一一杀掉?
  
  2014-3-214:28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68-1-1.html
  
  《疆独恐怖分子》文/弱水苍苍
  
  卑鄙必会在卑鄙中倒下
  血腥必会在血腥中倒下
  你在向谁示威
  用暴虐宣传正义
  你的天空谁敢升起朝阳
  你的土壤谁敢升起绿树
  你的亲朋好友谁敢升起微笑
  除了暴徒与暴徒
  除了某些所谓的人与大国
  当平民红色的鲜血与痛苦穿透了生命
  你的死期到了
  黑色的衣服长长的屠刀
  掩饰不了你的恐惧
  否则你不会咆哮
  安拉宽恕不了你
  因为你谋杀了先知仁慈的训导
  谋杀了先知
  我们都为你选好了三月一日下葬
  而且不能使用清水
  (伊斯兰教下葬须用清水洗身)
  
  2014-3-214:1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61-1-1.html
  
  《想起鲁迅——致为昆明“3.01”暴力事件写诗的诗人们》
  文/肖振中
  
  不说祝福声中
  
  冷雨随哪一片落叶坠落
  
  不说枯萎的枣树
  
  为何保留那些更坚硬的刺
  
  生有几分彷徨
  
  而死
  
  又有几分呐喊
  
  热闹之中
  
  悬崖上那个狂人
  
  固执地将夕照认作朝霞
  
  破败之后
  
  雾霾下的野草
  
  突破废墟中的沙石
  
  2014-3-213:19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29-1-1.html


  #流派网评论#
  
  【世间若悲凉,请让我们互为温暖——读张二棍诗歌《旷野》】
  文/子青悠然
  
  
  张二棍的诗歌,只要在流派网看到,一般我都不会错过。究其根本:因为张二棍诗文本突出的生活质感、痛感以及内心深处无法泯灭的悲怆与希望。读他的诗歌,情不自禁沉于网状生活的悲鸣与嘘叹,会酸楚,但绝不沉沦和低迷;有的是挑起的抗争、呐喊与审视,虽然偶尔还会低眉天地之道、生活运命,但绝不做彻底的臣服和绝望;在他的文本里,生活的纠结和性灵的飞扬一同并存;地狱堕落和天堂明净如同两军对垒,烽烟弥漫,难分胜负;夜色中逃窜的野兽和高原上驰骋的藏羚羊,能够同时幻化在其文本给予读者的冥想意境中。
  
  在他的诗歌中,能够读到东方传统的古典美,《有间小屋》“……要有间小屋/站在冬天的辽阔里/顶着厚厚的茅草/天青,地白,/要扫尽门前雪,洒下半碗米/要把烟囱修的高一点/要一群好客的麻雀/领回一个腊月赶路的穷人/要他暖一暖,再上路”中,那是国人向往的返璞归真式田园生活,有棉质的暖生于心中;也可以见到生之感悟,死之从容的哲性美;诗歌《让我长成一颗草吧》“……哪怕单薄,风一吹,/就颤抖着,弯下伶仃的腰/哪怕卑怯,蝴蝶只是嗅了一下我的发梢,/缄默的根,就握紧了深处的土/哪怕孤独,哦,哪怕孤独/也要保持我的青/从骨头里蔓延,由内而外的/青。这是一株草的底线……”那是泪中的花朵与果实,有坚毅的念头长在心房;又无法回避生活的万象包罗,欲望的纵横交错,思想的凝神跌宕,诗歌《原谅》“……疼痛,但无人过问/是的,请原谅他们吧/所有人。等于原谅我们的人民/哪怕我们说起人民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其文本的内外审视度而延伸的救赎意义,足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目光聚焦诗歌《旷野》,一次又一次无法抑制我内心汹涌的悲怀、悲怆、悲悯情感的,是诗文本末六行诗语:“当它无助的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也有一双/红红的,值得怜悯的眼睛/是啊。假如它脱口喊出我的小名/我愿意,是它在荒凉中出没的/相拥而泣的亲人”。恍惚中,我也是旷野上一只孤独、惊惶、无助、走失、忧伤的小灰兔。此时此刻,我能与谁相拥,谁又与我相拥,我与谁又能两相情愿而拥呢?
  
  诗人首先在诗境的营造上独具匠心,以繁华反衬孤独深处无人解的痛苦。五月本是花团锦簇,明媚烂漫。诗人却偏偏选了一处“旷野”,游离人群之外,“而我/一个怀揣口琴的异乡人/背着身。立在野花迷乱的山坳”。这样一幅画卷,极度渲染了“我”在尘世间的格格不入,也将画外之意不着痕迹地推上前台:乡与城的隔膜感,众与我的排斥感,方向与前途的虚空感。草木无所顾忌生长,“我”的孤独何尝又不是无所顾忌蔓延呢?“焦急的琴孔、告密者的嘴巴、风漏过环扣指间,风触动音符,风惊起一只耳朵”生存的危机,生活的危机,精神的危机,性灵的危机,都在这一连串意象的密集铺垫中,慨然凸显。
  
  然而,诗人的高超之处在于,他并非与常人一般的自私、自怜、自甘堕落。文本“我害怕”主谓词组的反复运用,和语调的递进排比关联中,我们感知诗人更多的,是在疼痛的同时,将一抹暖熨帖地递达于彼此懂得,尊重,理解,关注的人。这样的爱不盲目,建立于相知的基础上,“脱口喊出我的小名”,是最为原初惦念的一种真切与自然。这样的爱感同身受,我们似乎都是事件里的主人公,谁又能拒绝一份有认同、有温度的爱呢?
  
  旷野是空旷的,悠远的,也是无边际的。在旷野之中,同为呼吸的生灵,若可以,我们彼此互为传递一点暖。不是应该,而是愿意……
  
  旷野
  □张二棍
  
  
  五月的旷野。草木绿到
  无所顾忌。飞鸟们在虚无处
  放纵着翅膀。而我
  一个怀揣口琴的异乡人
  背着身。立在野花迷乱的山坳
  暗暗的捂住,那一排焦急的琴孔
  哦,一群告密者的嘴巴
  我害怕。一丝丝风
  漏过环扣的指间
  我害怕,风随意触动某个音符
  都会惊起一只灰兔的耳朵
  我甚至害怕,当它无助的回过头来
  却发现,我也有一双
  红红的,值得怜悯的眼睛
  是啊。假如它脱口喊出我的小名
  我愿意,是它在荒凉中出没的
  相拥而泣的亲人
  
  2014-3-213:4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248-1-1.html
  
  #诗集会展#《不可知的事》作者:胡子博。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北京。 版次:201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CIP: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87450号。http://t.cn/8Fd2oku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民刊博览#《世界诗人》第72期出刊时间:2013年8月。 创办地:重庆。 总编:蔡丽双,执行总编:张智。 已出期数:73期。 刊期:季刊。 印刷方式:胶印。http://t.cn/8Fd2VoL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微博编辑部 于 2014-3-3 22:11 编辑

3月3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我的村庄系列》文/王法

1《我的村庄》

南山的月亮圆了
北山漫过乌云
牛群在江岸反刍
鱼儿在沙滩搁浅

远处传来诱惑
那是一串串雷声

人们纷纷离去
我听见你的叹息
村庄的田地里   仿佛
叶子上都写满忧伤

七月无雨  
江水细瘦如丝
鱼儿已无处产卵  
牛群涉水而去

我的村庄枯萎
像一团黑漆漆的泥巴
田地边坐着我的乡亲
他们眼含痛苦

远处有隐隐的雷声
牛群已寻不到归路

2013-7-15j记于故乡
2014--2-21改于长春

2《乡愁》

东圈河的水见底了
拉秧草的车打误了
甲鱼藏在淤泥里叹息
牛倌在河边寻找他的牛群

风一阵东一阵西的刮
云一会南一会北的飘

我的水草丰美的东圈河啊
此刻
川丁鱼和小虾米是野鸭雏眼里的小火星
此刻
河岸上那连片的衰草缠绕我难解的乡愁
2013-7
2014-2-23

3《阿娟妹子》

南江沿上开满了大片的野花
哪一朵是你   阿娟妹子
塔头甸子里无数只百灵子在唱歌
哪一只是你  阿娟妹子

春天来了我从异乡归来
追寻曾经的花香  此刻
风从南江刮来彻骨的寒意
你在哪里阿娟妹子

我的村庄静默
像一只百年沧桑的老龟
在寂寞的黄昏里独坐

2013-7
2014-3-2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635-1-1.html

#流派网评论#
读诗与写诗的相互砥砺
   宫白云

   
  我对读诗的迷恋,有时甚至超过写诗本身。读诗不仅给我带来经验,更多的是那种现场感的共鸣与愉悦,当诗歌中的某段意境,某个意象,某种情绪,某个句子突然触碰到我的神经或心灵,我不仅会击掌叫好、反复的咀嚼,更会进入其中,参与创作。这时,我会想,这一段换作是我来写,我会怎么去写?如诗人江帆的《日子》“哪里有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可以坐下来/等风,等雨,等道破时间里的神/和云一起迁徙……一双双芒鞋滚滚而去的路上/看山,看水,看无知的杂念/——更多不忍卒读的/渺茫的夜,卷起一张又一张令人崩溃的倒影/容忍着祁连山外,瘦小的骸骨/把被岁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乡”。读完这首诗我在想:这样的诗是会离开诗人自己独自呼吸的,而我们通常所写的诗,尤其是如“日子”这样日常诗题的诗,往往就缺少这样的呼吸感。而诗人江帆之所以能够写得如此通畅、深入,我想是与他个人生命体验与深厚的人生感悟分不开,他把诗性与体验极好地统一起来。诗中弥漫的神性正是一日一日“日子”的存在。从没有一个日子渴望长成另一个日子,所以,每个日子应该都有一个内部的绝对关联,以及拒绝重复的本性。江帆把“日子”的这种属性化成更广阔空间的诗后,诗又反过来支撑着“日子”,让个我再留在“日子”中,成为“日子”亲密的知情者。读这样的诗歌是一种开悟与参与,另外,它的调式和语感也是相当值得好好参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诗也是学习他人的好途径。
  另外,我读诗,并不打算提前放弃任何一首,每一首诗都有我个人的探求或者说喜好。我最不喜欢的是那些像“僵尸”一样的诗歌,没有生机,没有温度,看一眼再不想看第二眼,曾有人说,第二眼美女最有味,正如第二眼的诗歌,那回眸的味道妙不可言。这样的诗歌我在诗人李继宗的诗歌中常常获此感受,特别是他的一首《它是谁》:“它是谁,它代替我看见了你/它代替我看见的你是轻挽云鬓的/如果是,那么山顶上的白云都提着裙子慢走/它代替我看见的你是沉鱼落雁的/如果是,那么镇上的石头镌刻了石头/小树爱上了小树。它是谁/它代替我看见你的时候/我在犹豫中盼望着暴雨来得更轻快些/然后,我就是一滴傻里傻气的雨/正好落在,晾晒在外面的,自己的衬衣上”。不是谁都能把诗写成这样的,这跟诗人诸多方面的素养有关。在这首诗里,古典的意境,至美的境界,语感,陌生化的效果,还有韵律、结构、转换等都落实得那么自然,读这样的诗百读不够,带来的是久久挥之不去的情致。
  有天赋的诗人可以世间万物都可以入诗,却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分行。这一点,我读茂盛的诗歌最有体验。茂盛的诗与他的摄影是分不开的,他的诗与其他诗人的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提供给我们最大的想象空间以及进入万物内部的方式,他可以不经意地就把一些花草树木、鸟虫鱼蝶等一些微小的东西变大,完全改变它们的影像性质,让它们超越它们的本身。如他的一首《无题》中的一段:“猫在草垫上安睡,白鹭在湖中起舞/冬天的镜子里,摇摆着三两片藤萝的叶子/傍晚的光亮,像椅子锃亮的扶手/桉树下的薄冰,和一条死胡同打着招呼/绳子上的火熄灭了,北风钻进小铁炉/成行的树木扑过来,好像天人菊扑倒在地”。这里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生命,在那里呼吸、发酵,并不可思议地把感觉留住。
  从读诗与写诗中,我明了诗的本性及诗的素质。从读中汲取表达的方式和力量,但最最告诫自己的是:不能仅仅呆在读中,要进得去,出得来,才是自己。
  2014-2-2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5396-1-1.html



#民刊博览#《桃花源诗季》总第12期出刊时间:2013年。 创办地:湖南常德。 主编:罗鹿鸣,副主编:邓朝晖、谈雅丽。 已出期数:15期。 刊期:季刊。 印刷方式:胶印。http://t.cn/8FgxBZe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诗集会展#《世纪忧郁》作者:谭剑飞。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 版次:201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CIP: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51318号。http://t.cn/8FgxNlw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天下诗刊#《中国诗歌》2014年第2卷目录http://t.cn/8FgiPBG

#以诗为证#138【李继宗《今天的水泥路盖着薄雪》/2013】博客版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i6hs.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9:13 | 只看该作者
3月4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叶落之吻的诗歌四首
  
  《空气里满是敌意》
  
  城外春色是否已到来,更远处的平原上
  槐花是否已洁白,孤魂野鬼四处游动
  空气里满是敌意,伸出手一划拉
  掌心里就握住树条,不可自拔的青色呼吸
  深陷于二月的泥泞里,我是山坡上的醉客
  喝酒,大醉,双腿叉开,头发散乱
  嘴里跑出苍茫,不可破译的谜语。在人间
  已久,所期待的不过是一缕青烟
  消散雨雾中,草丛里有醉意,大地托起山坡
  哦不是青山,我在低处的高地上活着
  村庄缩小成额头上的痣,不敢走到哪里
  我都首先被认破身体里的咒语
  你们从我身上走过,我是砖缝间的小草
  我从谁的骨灰里长出反骨,满大街铺满玻璃
  和水泥,只有我在等待,黑夜运来春色
  打开的笼子里,刺人眼目的光芒万丈
  
  《小径通幽,枝上等你》
  
  大道朝天,城中细雨纷飞
  玻璃上残留着灰尘,得用多少时光
  才能擦拭掉心灵上的阴霾
  远处的大楼看不清,路人脸上的悲喜
  爱与恨,自是与我无关
  可我还醒着,看尽混沌中的碎裂
  模糊中的清澈。蓝天、白云、人心纯朴
  二月郊外游玩,抚琴驯鹿
  青枝四逸,满山坡的羊儿马儿
  从天空滚落至此,享用最后的美好
  圣人已远,宽大衣袖中的春风
  吹响树枝上的空落
  远山空荡荡,眼睛遍野,望着飞远的
  风筝,这些升上天空的心脏
  是今世的不安。火车穿过郊外的草丛
  醒来的野兽长出新鲜语言触角
  我爬上雾霾中的高地,试着接收
  春天的讯号。小径通幽,枝上等我
  
  《那些骨灰上长大的庄稼》
  
  是黑暗,是漫无目的的游玩
  是不听话的孩子,丢失玩具在草丛里
  是不说话,站在山坡上哭泣
  雨水在三月长大,长出河流的骨架
  流过东河湾,进入四方湖
  再流向更远方。村庄的名字已久远
  被荒废在县志上,而那些麻雀
  最低处的植物,来不及被命名
  被呼唤,被捧在掌心,就陨落在时光里
  没有边际地忧伤。在上游出生
  在下游长成青年人,草地上醒来的
  牛羊,继续啃食着星光
  放牧的老者点燃烟头,潮湿的火柴
  点不着天空,他已走到季节的尽头
  终将消亡,付水东流,满野都是骨灰
  那些骨灰上长大的庄稼,都有一张
  苍老的脸,它们走在人群里
  在季节的风里,吹过仰望的山岗
  
  《窗台上住着叫做家的白鸽》
  
  三月就站在窗外,泛着青光的叶片上
  闪亮着雨水,还是泪珠。流星划过天际
  所有的花儿都打开了内心的河流
  让我们到水上去,读一读麦香青菜晨光
  给远方亲人们写一信家书
  看一看故乡的草地,散落粪土的阡陌
  朴素的面孔,树木深处的窗台上
  住着叫做家的白鸽,它盘旋、升落、掠过
  迎着风声,唱响麦秆上的清香
  你是天上的星光,从蔚蓝的海洋中来
  你让我羞于词语的表达,所有的文字
  都那么单薄无力,面对你半夜起起伏伏的
  四肢伸展,我知道我无法成为你的诗人
  只能用掌心、脸庞、心脏,用世间
  残存的美好和春风,去感受你传达给我的
  惊悸与震颤。三月,让我们回到故乡
  回到东河湾上,围坐在木桌前烛光下
  等着你为我,领回圣坛上的祈祷之词
  
  2014-3-413:0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071-1-1.html


  #流派网评论#

 【从《五个字》,读娜夜诗歌中的反讽手法】
  
  文/叶暮合
  
  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真正了解所要表达,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意涵的相反。在通常意义上,反讽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三类。其中,言语反讽是最常见的一种反讽形式。它又大致分为四类:反语、语境误置、悖逆语词并置、句式与内容不和。
  
  娜夜的这首诗,就属于言语反讽中的“反语”表达。用反面的话语,表达正面的意思。具有嘲弄、讥讽、批判的意思。表达了一个有爱的人表明心迹时,需要针对怎样的一个目标和对象问题。从这样的身处环境和位置来说,诗人是一个冷静的、跳出事外的“了解、知性”而又独立的个体。同时,诗人也是一个清醒的、具有认识与分辨思维的智者。
  
  “一台电脑和它内部的病毒”,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意义的“物体”。一个热情四溢的人,对一个没有情感的物体说“我永远爱你”,这当然没有意义。诗人的表达,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修辞”的问题。“一台电脑和它内部的病毒”,其实比喻的是“像机器一样冷漠、没有感情的人,和他心怀鬼胎的危险”。
  
  “报纸”,是一个“大而广之”的存在方式,根本不具有私密的空间。这种大而广之,往往带来的是空泛、心不由衷。而一个“像报纸一样谎话连篇的人”,又怎能让人托付心迹呢?“失聪的耳朵”,无论是先天的、事故的、还是自觉的(自己故意听不进),都改变不了对任何传播的接收抵触。当然,“报纸”和“耳朵”同样涉及到修辞。
  
  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说“我永远爱你”这句话,要对一个内心单纯、充满热情的人;要对一个,具有涵养和责任心的人;要对一个,可以耐心倾听、和善表达的人,去认真而放心地讲。
  
  这首诗,娜夜从所要表达的反面着笔,把主题的反面尖锐醒目地呈现出来。既加深了阅读者对于主题正面的回归思索,又拓宽了主题存在的范围。这些嘲讽本身,就加强了诗歌的张力。阅读这首诗,我们感觉有一种温暖、善意的提醒意味。一种关爱大众、维护社会健康与良性的责任道义。
  
  2014.3.212:28阴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7646-1-1.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歌

   #群组介绍#
  
  新草根:群主:潘加红。群组成员79人。新草根成立是有一定背景的,现在网络化写作已成现实,全民皆创作成为可能。好多草根写手蜂拥而起,文学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摇曳多姿的局面。新草根不一定是身份的界定,主要是介入和表达的方法。它力求寻求对母语根部的探寻和挖掘,对生存,生命对未知的探寻;新草根放低了人的姿态,以谦卑,对等,甚至高于世俗低于尘土的姿势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寻求心灵和世界的对话。
  让诗歌走下神坛,走进每个生命。
  让诗歌剔除非诗性,走向纯粹。
  让诗歌不再是象牙塔的摆设,还她朴实的真容。
  让诗歌的灵魂脚踩大地,仰望星空。
  让诗歌还原本质:纯粹性,可歌性,思想性,现实性,先锋性。
  让我们像草一样低于尘世,像水一样低于尘土,我们无名,我们卑微,但我们真诚,我们有思想,我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与世界对话。
  
  新草根首页链接:http://www.zgsglp.com/group-507-1.html
  
  
  #群组诗选#
  
  潘加红诗一首
  
  《迟到》
  
  故事结束了,一些人
  还不相信结尾,头颅
  碰在一起,反复论证
  好多事是恰巧而过
  就像轮子恰巧碾过一个人的
  时间。碎的不仅仅是玻璃
  整条街都在痉挛
  好多人都在遗憾,迟了
  只见到血迹,而错过了
  精彩的围观
  
  诗选链接:http://www.zgsglp.com/thread-227112-1-1.html

#诗集会展#《阳光照进窗来》作者:文杰。 出版社:华语文化出版社。 版次:2013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http://t.cn/8FeSjOS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民刊博览#《独立》第15卷出刊时间:2009年。 创办地:云南香格里拉。 主编:发星。 已出期数:不详。 刊期:不详。 印刷方式:胶印。http://t.cn/8FeSoMl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8:13 | 只看该作者
3月5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邱也也的诗歌五首(2014)

1. 纸片

有张纸片一定存在
它曾经在过去某个时间
被我的手拿起,并让我的眼睛
看见,然后
又被我放进了另一件物品里


我固执地认为那是一本书
文字和文字立刻碰撞,无数的偏旁部首
纠结一处(产生不了任何意义)
也有稀疏的几个,千载难逄
组成了奇异的词,放着光芒
可惜,我没能看到
我的心思,在未来的某天

2.时间

落进尘埃里,万物脚步漫长奔驰
溶化光茫中的记忆,是一杯冷咖啡
让水包围。那惊鸿一瞥
是时间

是天空的沟壑唱一首黑色歌谣
是道路如桃花的伤口
是只有心才可以截断的流动
吐苍白山峦于脚下

唯我的心,在早晨进入一道门
在暮晚进入墙壁,成为朦胧仟陌
成为交织的石头
看无可奈何的色彩低头,再低头

3.雕像

要有个冷酷的心,看你一眼
那些冰凌花才会含苞欲放
和脸被冰层包裹,黑色,饱满,沉思
布满温度,远处和后面的事物
姿态千丝万缕
用风支撑低俯的头颅

那些手举起或挥舞,黑压压一片
让睡眠打乱思考的秩序
经过的人们才会惊诧你的南方松
枝干挺拔,花蕊流动
而你,钢铁形体
心脏却是黑暗、空洞,沉重的呼吸
是一团火焰,也是一柄斧头

你说,被裁切的衣袂破碎于蓝色夜空
孤独,苍茫,原野如月剂草

4.老城

凝结成桃花,说春天是透明的
不知道月色锋利,依旧把相思放入井中
轱辘不入眠,望着红色旧窗花

你的心如旧窗花,任月光照耀
无伤而痛
想象枯萎蝴蝶,被风吹成紊乱的影

你早已经哑口无言,是远处冰冷的树
和沙尘中撕裂,黑黝,沉郁,锈迹斑驳的
季节里,一座城中,大火无焰

5.窗口

你说,始终有一朵玫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你说,始终有一层台阶放着这朵玫瑰,而且
触手可及

我从一条河流蹒跚举步,经过石头和草地
揪住一只蝴蝶喋喋不休
蝴蝶一万次表明它只是一个结

蓝色多么远,你的声音无限辽阔
你总是无聊地追问结果
像一片菩提树叶,切割我

有无限长的路,风景大同小异
那只羊用差不多的频率一次次
出现在路旁

我说(你只是一个虚空),我
怕是不能抵近那里了
春天伸出的手让我死亡

2014-3-1 08:0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6808-1-1.html

#流派评论#

经立读诗【对“俗人”的整体批判——刘春《一个俗人的早晨》】

一个俗人的早晨
                  ●  刘春


从树林边走过。在清晨
我听到树木在交谈,它们的呼吸
轻柔恬淡,如果是冬天,我会幻想那是它们身上
飘荡的白色羽毛
而这是五月,天气状况已允许市民穿着单衣
我因此有了闲情。
我原以为它们是一个群体
靠一些理想、一些谎言相互取暖
而雾气中,轮廓逐渐清晰
最后,我看到它们的样子:清瘦、独立
仙风道骨

一个俗人无权在这个纯洁的早晨说话
像山里的孩子看到狐仙
发不出一丝声响
有时候,我也会学着树木的模样
静静站立,想成为自己
而大地看出了破绽——
只需一点压力,我的腰身就会不由自主地弯曲
只需一点点诱惑,我的体内就会伸出无数只手指


在一个清晨,有雾,作者从树林边走过,并对树木产生一种不同于往日的感觉:它们在亲切交谈!并听到它们的呼吸。
因为,树木在作者眼里已经有了生命,作者自然就想到,这些树木是不是像人类一样,靠一些理想,以及一些谎言相互取暖?但是,当雾气候散去后,作者发现,每一棵树都是独立的。
作者就这样借助树木本身的特性,从而延伸出一种品质:清瘦,独立,仙风道骨。这是不是我们人类应该持有的?
然后,作者进行了对比,以自己作样本。
他说,他也会学着树木的模样,成为独立的自己。
结果是:一旦碰到压力,他的腰就会弯曲;诱惑一经出现,欲望的手指就伸出体外!
而这个结果,是借助“大地”之眼表达出来的。
这是一首思想性非常重的诗,但是,刘春却把它写得很感性,借助无生命力的树木;同时,通过自嘲,把自己当范本,对俗人进行了整体批判,并指出人类应该持有的良好品质。
全诗浑然天成,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都来得那么真切,自然,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诗人在树木边走过产生的感受以及思想,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2013.7.24 长沙

云经立发表于2014-2-22 07:47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4184-1-1.html
 #以诗为证#139【杨光《长阳书简》/2014】博客版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i7el.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7:46 | 只看该作者
3月6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望秦的诗歌两首

《散步》

穿过沿街的店铺,灯光散射
一些躯壳包裹在阴影中,如风般飘过
水渍尚未干透,湿冷的光芒从缝隙里透出
覆盖了纵横交错的巷子

不远处的剡溪,缓缓流淌
似乎没有什么事物,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枯草终究会返青,裸露的河床
会淡去整个冬日的哀伤

在亭子的一边,一片野果
沿着水声低垂着,保留生命的火苗
我从不怀疑它孕育的梦,会洇化一座城市
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雪花
       2014/02/27

《东山行》

禅语里,一池落叶静静地随风漾动
深的浅的条纹中,有鱼穿梭
还有多远,就可抵达禅语深处
那一片没有尘嚣的净土
而水边的草丛里,到处是秋天的骨骼
脆,且易碎。

在将军碑林
金戈铁马化作柔情一笔
在秋日的暖阳下,抚过风的韵脚
唯有一个个背影,静静地
映照稍远处,那面发光的湖水
而盘旋的山路,一点点
接近,尔后远离

等不到夕阳西下
或许,这正好啊,留一个缺
给时间,亦给灵魂
          2014/02/27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6329-1-1.html
#流派评论#

《诗歌写作的三重境界》文/北残

      习诗多年,关于诗歌的写作也逐渐有了一些体会和领悟。虽然有些问题仍然习焉不详,比如关于诗歌的本质,关于诗歌好坏的评判等等,也还是处在感官体验的层面。不过,对于诗歌本质及其诗歌好坏的评判诸问题,始终都处在变动不居中。所谓“见仁见智”,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一种体验似乎应为多年习诗者所共有,那就是他们在诗歌写作的不同阶段对诗写的感受有所不同。
      对于为诗的阶段性问题,很多诗论家都已有论述。从最早在高中时发表诗歌处女作至今,我学诗的时间跨度已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中断过,2005年重又起笔。八年以来,与我内心最若合符契的谈诗者是南宋时的诗歌理论家严羽,其《沧浪诗话》中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这里所说的“节”,可以理解为“阶段”,从第三个阶段所言看,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诗歌写作的三重“境界”。其初我们对诗歌认知不多,“肆笔而成”,动辄一日数首,作品数量很多,无法度、无规矩,却自负地美其名曰“个性”,实则是不了解诗歌,内心对诗歌没有敬畏,所以也就无所顾忌。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中“自悔少作”者屡见不鲜,可见初学诗时尤当审慎。到达为诗的第二个阶段后,习诗者认识到以前的仓率与鲁莽,对诗歌产生“敬畏之心”,于是“始生畏缩”,逐渐懂得原来诗歌并不这么简单。古人说“诗必兼才、学、识三者”(方东树《昭昧詹言》),确实是“成如容易却艰辛”的。由于这一阶段习诗者逐渐领会到写作的难度,所以在此一阶段,诗人们的写作必然变得严谨起来。为顾及创作质量,作品在数量上也相应减少。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学、识,磨砺自己的写作技能之后,诗写者对诗歌的体悟会逐渐达到“透彻”的程度,于是诗歌的写作便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境”。在此阶段,由于各方面都经过了一番磨炼,所以诗人在对写作的处理上已经变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也说到“学诗有三境”:“先爱敏捷,次必艰苦,终归大适。”这一学诗的深刻体验,与严羽的观点可谓一脉相承,也许是对严氏有所承袭。
      对应上述学诗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诗风也会发生变化。其实,潘德舆在论说“学诗有三境”时也论到“诗有三境”的问题,所谓“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在学诗的第一阶段,因为初学,故而为诗应当讲求层次清楚、句意通顺,否则“肆笔而成”多会失之浅显,故而此阶段在诗风上多以“清通”为主;继而造思艰苦,诗歌也变得警醒,富有内涵,故而在诗风上以“警炼”者居多;等最终达到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程度,诗风自然也变得“自然”了。
      我相信任何一个常年写诗以及在诗歌写作上有所建树或想要有所建树的人必然都要经历为诗的这样“三重境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曾标举“为学三境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第三阶段似乎是个理想境界,很多人也许一生都难以企及,以至于到了人生暮年常有凄零之感。其实人生又何其不然呢,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唱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三境界”与习诗的三个阶段是多么地相似,为诗者不妨细细体味!

2013-12-25于深圳罗湖弗云居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015-1-1.html


#民刊博览#《桃源诗刊》创刊号出刊时间:2014年。 创办地:湖南桃源。 总编:楚天之云。 已出期数:1期。 刊期:季刊。 印刷方式:胶印。http://t.cn/8FkpErz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诗集会展#《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上、下卷)》主编:阿索拉毅。 现居地:四川峨边。 版次:2012年。http://t.cn/8FkpxxI本网征集民刊和诗集:http://t.cn/zHiPeam

#天下诗刊#《延安文学》2014年第2期目录http://t.cn/8FDCavy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9:23 | 只看该作者
  3月7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刘郎的组诗《理想者》
  一
  房间装满水一只鱼在游动
  一只眼睛在等待发芽你的腰上
  挂满钥匙只有一个与哑掉的舌头暗合
  手臂举着十根蜡烛点亮水
  冷风无力窗户终年不开
  你的阴茎孤独温热
  有着理想或者春天一样的质地
  像梦不会醒
  你的祖国勃起在里面
  她辽阔富饶
  
  二
  太阳是一眼井被你深深打进云层
  日子里的鸟饱食终日
  你不打搅它们
  因吃下过多理想肥胖
  道路被挤占翅膀下的水桶空空
  你需要更多地水稀释生活中的毒
  
  多想活的像植物一样在光线中
  扭动腰肢像鱼吐泡泡
  你说不必理会天有多高
  只需努力把断裂的脚骨裹进泥土
  
  三
  屋顶有月光在攀爬
  你把一盏像一截骨头坏死的灯摘掉
  把右眼装上去更亮你说
  左眼的近视会看不清夜色
  
  一碟青菜放多了盐你推论
  理想是咸的颜色过正需文火慢炒
  
  你在一顿晚餐里顿悟
  思考能指认饥饿的证据
  
  四
  土地木头一样枯了
  
  看看孩子们吧再不生长游荡的鬼魂
  我是在你腐烂的肚皮上
  长出的一小朵黑木耳
  我将我的潮湿挂在你的嘴巴上
  第十次看透你的纹理固定的破浪
  我经过它不发一言
  
  不求光线雨水
  不求慈悲
  
  五
  如果我是女人我渴望你
  进入我的身体一个死过后努力活过来
  再死一次的人我爱上你买下冬天的慷慨
  
  你独自坐在被冷风吹响的棺材板上
  预言它将发芽并结出
  腐烂的果实吃下它的嘴唇是幸福的
  
  我爱你我决定吃下它
  并告诉忙碌的人民
  春天的味道有多腥臭
  
  六
  风与树叶面对面的时候我坐在
  太阳底下想石头开花的事
  风背叛树叶面对我的时候我看到
  被抽空灵魂的尸体掉落下来
  嘶哑的沙沙声脉络碎裂的声音
  纠缠着我仿佛看到
  坐在石头上的自己羽毛掉光
  一群幽绿的小虫子正啃噬着
  皮肉包裹的温热心脏
  而石头愈显光滑我看到一朵花
  在开放颜色愈加鲜红
  
  七
  屋顶的孔洞泄露巨大的忙碌
  天空低沉塌陷
  耳朵注满乌云能听到谈话
  有关人生的三流喜剧群魔乱舞的青春
  有关午餐里的苍蝇或苍蝇肥硕的肚皮
  但无法听懂音乐
  无法听懂植物的抽泣声和岩石的心跳声
  嘴巴注满蛆虫自言自语
  说新闻里的病句
  说一群公马生下一群公鸡
  说鸟群飞向北方去了在中南海下了一只鹅蛋
  但已丧失接吻的能力
  不能咬下一口故乡
  不能用嘴唇里的火焰把月亮点亮
  
  八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我看他坐在酒瓶里
  看他把一个满满的月亮倒进酒杯
  看他把整个故乡咽下
  看一个藏有凶器的人把鱼钩甩进浑浊的夜色
  看他姿势老练不断重复望天的动作
  看他怎样钓出滑溜溜黏糊糊的理想来
  看他醉酒呕吐
  看他的呕吐物沾染我的祖国更加腥臭
  
  九
  在喧嚣中死去的人你不该醒来
  你不该穿戴整齐手捧鲜花
  我是个诗人你曾诅咒过的唤醒群尸的恶魔
  你不该听从我的笔划开坟墓的刀子
  你发霉的肉体不该重新长出肉芽
  你的眼睛遗落的那只不该重新找回来
  还有牙齿还有耳朵还有整整十根手指
  你不该把阴暗丢掉
  
  太阳是可憎的你永远无法跟它平等对视
  它把光线强加给你它只负责收获赞美
  2014-3-623:4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963-1-1.html
  #流派评论
  经立读诗[生活的另一种魅力——沙马《具体的生活》]
  
  具体的生活
  ●沙马
  
  我的妻子对楼下302室的一位修理工
  暗怀好感
  水龙头坏了他能修
  煤气管道、闹钟、锁、收音机
  座便器坏了他也能修
  多好呀,看得见的生活
  不像我天天在精神里
  玩文字游戏:
  说下雨天是灰色的日子
  说他人是个客体
  消沉的时候还把她比作一朵
  “开了一半的花”
  她不高兴了
  将头伸出窗外喊修理工
  修理工哈哈笑着
  跑进了我的房间来修理
  坏了的东西。这个时候
  我就悄悄溜出房间
  坐在门外的一块
  冰冷的石头上,闷头闷脑地抽烟
  
  一个普通的男人,对琴棋书画不通,也无兴趣,但他有很强的实际生活能力,水龙头坏了,他能修,煤气管道,闹钟,锁,收音机,座便器坏了他也能修。
  这是面对实际生活的能力,这样的男人同样也能赢得女人的好感。因为,他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女人不能应对的困难或障碍!
  而女人也极需要一个男人具备这种面对实际生活的能力。
  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这种实际生活能力。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而另一方面就相对弱一些。
  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一个文人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不能应对,而一个修理工却能很好地加以解决,自己的女人对这样的男人抱有好感,这让他异常苦闷。
  其实,只要加强一下实际生活能力的磨炼,这种苦闷将不会再次出现。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问题,即文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不能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也要面对最具体的现实,并能充分应对!
  2013.12.14长沙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9119-1-1.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22:05 | 只看该作者
3月8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潘加红的诗三首

《坚持》

一直在用那颗臼齿
磨碎那些谷类骨头糖果
它的釉早早让位给了烤瓷

我一直没有换下它
不是心狠
不是

它一疼痛
我才知道
我的存在

《刀疤》

那一刀,是我留下的
我没办法,更无法避免
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刽子手
刚刚降生就砍了母亲一次

雨天,她就痛
把我的生日死死掐住

所以每个生日
我都不点蜡烛
我知道再多的光
也会被刀锋割走

《思念》

有什么用呢,那些飘渺的
风筝。连活的脚印
都让给了草

我只是碑文的一部分
泪水,无法深入
四季的风,擦肩而过

一杯酒,是敬你的
蒿草也知道
这只是个谎言

那又怎么办呢

先考下面的那行小楷
和我站在
不一样的地面

2014-3-8 13:5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9476-1-1.html

#流派评论#

温经天【玉髓:智性抒情的纯盈境界——读杨林诗集《杨林诗选》】


    诗人杨林的新书《杨林诗选》出版了,我在第一时间收到,系统阅读历时6天,2天读完,4天思索。读得快是因为入心、入味、快意;思得久是由于诗歌文本呈现特质的繁密与复合。新书里的40多组组诗或长诗对我有延续的不小的震动。令我久久沉浸在灵性十足的语言和优雅明净的情怀中,也在其诗歌特征的似与不似中徘徊着、辨认着、吸纳着。

    杨林的诗歌具备自得其所的语言功底和高度智性的运筹能力,并在向着心灵内部的诗写过程中自觉阐释了神性意义。⑴纯熟洁净的词语组合和造句功底,恰如其分的分行节奏和抒情气息,以及明亮准确的寓意抵达,三者构成了他诗歌语言的灵动鲜活;⑵知觉感悟方面,他具备充沛的心灵建构能力,于“你”“我”之间的探问、阐释、映照,形成了对现代人人格内层的多面立体的剖析。这种剖析不是刀法淋漓式的,而是对另一个自我内省式的渗透式修复。由此阐释了佛法层面的真性,即本真——智性。⑶因此通过系统隐喻的连贯与心脑共通的知觉营造,杨林诗歌面向自我的意识剖析促发了他的对个体对应世界,个体对应历史,个体对应山水自然的灵觉生长,人性中高度凝聚的神性层面自然而然地散发、漫射出灵魂光芒。

    词语上对人生经验的隐约点染,内蕴里对生命历程积淀的再诠释,诗人杨林将容易飘忽的、遗失的、淡视的寻常孤独和本色热爱挖掘到了深层。这些自语或与另一个自我的通信式的表达,借助了腹语之术传播出明净醇和的人格力量,蕴藏于意志的丹田,构成无争却能够自证的本体之论。诗人也通过其他侧面如对历史人物和现实城市的描述性辨认,映现了心灵的困境,驱动出坚韧的突围姿态。

    在开篇组诗《玉髓》中,我讶异于诗人杨林对玉髓全面的、繁密的、浑然一体的知觉描述。玉髓作为实体和象征体同时存在于诗中,对这个实体的赞美正是审美层次的第一层原始性的吟咏;而对玉髓这个象征意味浓郁的对象加以丰富的,全方位的、穿越时空的抒情刻画,则提升了诗歌审美的层次,是第二层的知觉体验和第三层灵魂高度的超验。这是人到中年才开始具有的境界,这也是心到成熟之后达到的格调。玉髓寓意的揭示其实正是诗人本心的自我认定,斑斓而写意,祛除人性的杂质,提纯真善的美德,固守润洁纯盈的品质。这组诗歌的语言的精炼与句法的转合十分到位,古典的文化传统的造诣也成就了这组开篇精品的细腻肌理。

    在随后的诸多组诗中更能读到“润洁纯盈”这一根本抒情品质的多个侧面。
    ⒈《等一场雪》对欲望自觉的克制和消融;《风继续吹》对洗尽铅华后的人的自知与清醒;《黑夜沉香》在冥想中对虚妄的揭破和对浓郁之爱的崭新理解等等,都是自觉的修复意识。诗写就是行为,也就是反省和养心。
    ⒉另一些组诗是带有光阴主题的人生感悟的发酵品。《抽身而去》里对江湖兄弟的豪义,对命运抉择的理性平常之心,对故园乡土的怅惘与未酬之念,令人动容。《欲望》里的关闭与打开、重塑与解冻、遗弃又重逢等等人生态度,则让人读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⒊从个体出发看世界看城市看他者,有《入口与出口》、《城中村》、《死去活来》、《秋雨,穿过夜》等佳作,运用了及物的、回归生存现场的扎实写法。
    ⒋而对本体灵魂的告解和倾诉,诗人贡献了最多的篇章。如《逝水流年》、《零点怀想》、《挽救》、《无以言说》、《我穿过灵魂的针孔》等篇,零度的语境,醒目的词条,决绝的誓词,则呈献了一颗壮年者遒劲有力的雄心和一副智慧者温良恬淡的灵魂。以至于用制订了“悼词的标准”来矗立了自我思想的高度。
    ⒌《中国元素》、《美女,陷落的江山》、《宋玉:九章》等篇章有着壮丽丰美的咏叹。是诗人走出自我灵魂,让灵魂与历史、家国和天下接通,得到充分的释放、激活和遨游。特别是《宋玉:九章》,特别雄厚的积淀和旁逸斜出的奇思妙想,将历史,人物,文明,文化,东方美学和情操境界融汇一处,反照出现实社会和人心里的种种弊端和残缺。其立意深邃,空间维度博大,堪称华章。这也是对开篇《玉髓》的反向的激越式的龙吟,实乃一个人一个家国梦的洪钟大吕。而由浮雕龙玉髓引发的《玉髓》之诗无疑是他的作品的本身、本心和本性。
    ⒍最后一首长诗《舞水》则以水为道,演绎出大道至简、善念至纯的疼痛却不悔的人生语境,是为精心排序的《杨林诗选》的尾音。

    我想,诗人杨林之所以筛选出这40多组诗歌作为诗选内容,显然是在强调诗歌的艺术高度——词语的,意识的和境界的,它们是韧性的、智性的和纯盈的。对大篇章的粗读并不能恒定我以上的思考和判断,尚需要更深入和慢速地品味,想必定能收获更多的诗学经验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这部诗选,我认为值得推荐和研究的。

    在今年十月一个周末,我和诗人杨林第一次见面。杨林真诚,健谈,对诗学的理解细致、丰富。这个诗写经验的交流过程令人欣悦的、建设性和清晰而难忘。杨林重视对语言、结构和意象、境界的追求,因此他充分自信,创作势头生机勃勃。但同时也特别坦诚地认知到自己有待继续突破的环节,当然,这也是我本人诗写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课题:
    如何在语言突围中让诗歌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具开放性和亲和性;
    如何在强化艺术感染力的前提下更流畅自如地普及达到雅俗共赏;
    如何让自己的抒情语态因应不同题材去展现更多的语调、脸谱和身段......

    作为新乡土诗派代表性诗人的杨林,并没有局限自己的创作题材,不断拓展的,深化的,多面呈现的几部主题性诗集令我印象颇为深刻。如果说《侗族大歌》开创性地挖掘了侗族——这个只有三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的民俗传统和精神溯源的话,那么《春夏秋冬》接龙长诗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天道的中年认识和修养;而《杨林爱情诗选》对情爱的平等、尊重和共生共建的积极与热忱坦露出诗人寻真向善求美的一颗本心;那么,三本诗集在前期不断的主题式诗写打磨过程后,也成就了精选本的《杨林诗选》——本源性的语言淬炼和精神价值体系的聚合。

    由此,得见诗人杨林有规划的、合理的诗歌创作道路正在越走越宽,越行矫健。衷心祝愿!

                                                           温经天
                                                           2013.11.10 深圳

附:

玉髓(组诗)/ 杨林



无极而终。
蜷缩一团浮云内,于形而下
静到窒息,以为梦幻是仰望的中心
那无边无际的牵引,凿开时光
让灵魂在混沌里穿越、往返
拯救冰封与垂死的身体
甚至忘记了伤痛,那些有形的腐烂
无形的挤压,以及命运焚烧的烈焰
足以粉碎紧握的拳头、灌风的耳朵
当吞下漩涡,也淹没于漩涡
流水留下晶莹,等光透亮
但绝不委身黑暗,与更美的假设
从寂静中来,通过死亡回到更好的寂静中
在手心发现了夺目
也就有了初始、中心和归途



太极而定。
口含日月,于形而中悬浮
双脚被尘土浸淫,沉陷的暗夜
褪去原色,供奉冰洁的头颅。
相信的事物,体内封存的一株水草
摇曳春夏秋冬,以及爱恨情仇。
一切记忆都已固化,显露圆润和饱满
坚硬,似水柔情,透彻
有着天空的音色,可以容纳整个世界的风雨。
内伤,是时光的齿痕
撕咬姓名,又雕塑了灵魂
沉重,空灵
这双重的品性打磨的人间,也是倒转的天堂
在地狱之上腾挪,抚摸真实的心跳
在陈旧中,点燃自己的光泽
在碎裂前,比影子还轻



阴阳而生。
枯黄得透明,于形而上飞翔
昼夜是独自的。迷恋这交融的欲念
背脊是山峦的重影,追逐
那每一条经过的河流,以及来世。
在自己伤口里重逢,身披雪雨霜露
顺势流动却在逆势里静止。
呼吸着孤独,渴望那并不真实的烟云
构成魂魄合一的家园,然后
通过物质的霉点,精神煽动独立的羽翼
风声里失去了根系,弯曲中
和盘托出了天地,被爱收复。
敏感于虫鸟细微的呼唤,又常常被雷电击中
倾倒于钟情和张望,忧郁随时醒来。
爬行,唯有思想独立
罪孽深重,却迫不及待等自由挽救
散乱,凝固,守着自己
冰清玉洁

    (后记:好友刘丹送我一件浮雕龙玉髓,路云说这就是我。我是天枰座,都说天枰座是没有灵魂的,我的灵魂一直游离于身体之外,于冥冥宇宙里飞翔。我因此感到我的身体是沉重的,我的精神是空灵的。我写下玉髓这组诗,也是写下我的姓名、我的人生、我的心灵。)
2013年5月4日青年节晚长沙金域府草稿

2014-3-6 17:2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858-1-1.html
#以诗为证#140【木郎《阴阳术》/20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i9pz.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20:27 | 只看该作者
3月9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汤胜林的《小意思》十个

(一)

这世界并非全黑
按照相对论,它一半黑一半白

而且,黑的那一半
会有很多人,点着灯

(二)

美女们常常自叹
鲜花插在牛屎上,浪费了

其实,鲜花插在牛屎上
之后,养料充足
鲜花会开得更久,更鲜

(三)


尼采说,“沿着立足的地方深挖下去
自会有清清的泉水”

汤胜林说,“如果没有
你把地球挖穿试试”

(四)

啪,啪,啪的节拍中
我们跳,跳,跳

我们常把砧板当舞台
忘记了自己是一条鱼

(五)

一块木头在春天被雨水激活
开始发芽,踌躇满志

但它最终没有变成树
开出花

(六)

你,我,他
是一棵树上锯下的三块木头

一块被扔进火塘,叫柴
一块被做成木马,叫玩具
一块被做成佛像,叫神

(七)

每时每刻,眼前都会有许多岔道
其实,大可不必为选择而犹豫

因为无论我们选择向左、中、右
走直线,曲线,或原地踏步
结局都一样,进入相同的黑洞

(八)

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守家的夜里
特怕鬼

身在门外时不敢进门
总感觉屋里有鬼
身在屋里时又不敢出门
总感觉屋外有鬼

(九)

过分专注地看着某一样事物
直到眼睛迷离,视线错开
一张百元券会变成两张百元券
一个老婆会变成两个老婆

大概,贪官就是这样炼成的吧?

(十)

读了以上九首小诗,你叫一声“好!”
我心里将如吃了蜜一样甜

你骂一声“好——JB”
我吃蜜,照样甜

2014-3-6 20:5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914-1-2.html
#流派评论#
直白的诗意

——90后诗歌印象(一)


韩庆成


  韩东1982年写出《山民》的时候,也许没有料到,受这首诗影响最大的,会是八年后才陆续出生的那批人。这种以口语为特征的直白的诗歌,继文革中盛行的口号+民歌的“政治抒情诗”之后,再一次大幅降低了包括朦胧诗在内的新诗苦心积虑建立的诗学门槛。它是为诗歌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还是把诗歌再度引入歧途,抑或兼而有之,至今仍无定论。本文试图结合90后诗歌的创作实践,来简要谈一谈直白和诗意。
  沈奇2007年对口语诗有一篇专文论述,他当年指出的口语诗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粗浅,无难度,无深度,本为高难动作的诗歌成了庸常游戏;二是大量的仿写与复制,导致严重的相似性和“同志化”。他把脉后开出的药方,今天也仍有效力:情感的智慧化(相对于情感的激情化)、口语的寓言化(相对于口语的写实化)、叙事的戏剧化(相对于叙事的指事化)。这个药方的精髓,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诗意。
  口语诗的外在特征是直白,通俗易懂。直白不能简单地归为缺点或优点,直白如李白的《静夜思》,就能千古传诵;直白如《对白云的赞美》,则至多是个笑谈。有无内在的诗意,最终裁定一首直白诗的价值。
  那什么是诗意呢?沈奇的三个药方是细化的诗意。简单点说,诗人在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感受的时候,采取的不是未经提炼的常人的方式,而是有所升华的艺术的方式,不是普通感受,而是心灵感悟,后者产生的,即是诗意。
  口语诗因为“说话”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日常性和叙事性,一首诗往往因事而起,以思而终。看一首本期推荐的童仔的《坟》。随着城市化的高歌猛进,很多老人面临一个去城里生活还是留守农村的选择。这样的题材如何入诗呢?作者通过对坟墓的观察,找到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切入点:“爷爷一直不愿意/跟我们回城里/去生活/在回程的车上/我才看到/老家/那山头上的/坟地/要比山下的房子多得多”。一个坟比房多,即死人比活人多的农村景象,一种绝地的守候,一种悲凉的诗意,从短短几句中弥漫开来。
  口语一定是直白的,但直白不仅仅属于口语,很多书面语诗歌,也是直白的。同时从朦胧诗、第三代、新世纪网络诗歌中汲取营养的90后诗歌,语言特征上有把口语、书面语包括西化语言融为一体,适时为我所用的趋向,体现出对各种可能语言的兼容并蓄。如本期推荐的郭海明的《写给TLL》,你就不能把它的语言简单归为口语或者书面语:“小时候不敢去爱/我便用喜欢置换爱/用好感置换喜欢/最后,我终于用默默的祝福/置换了/心里的第一次悸动”,但读过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却是鲜明的:直白而有诗意。
  直白的诗意的代表性作品,我还是愿意提到阿煜的《植物人》,它能够登上2012年度中国好诗榜,说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这种直白的诗意的价值。
  实际上
  当我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
  心里便愣了一下
  我问护士
  他的血液是绿色的吗
  他喜欢阳光吗
  如果
  是
  春天的时候
  他是先长叶
  还是先开花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完全符合沈奇所说的三点:情感的智慧化、口语的寓言化和叙事的戏剧化。并且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异向思维,而异向的思维,是决定诗意产生,产生多少以及浓度强弱的关键前提,是诗人区别于常人的差异所在,今后有机会将专文探讨。
  相对于这种整体性的诗意营造,还有一种细节的诗意也值得注意。这种细节的诗意来自意象的适度运用,它既避免了密集意象带来的晦涩,又改善了直白语言过于寡味的缺陷。如本期推荐的青铜在南的《通知》:“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纳兰/容若,像一枚枫叶放在/另一枚枫叶上”;向晚的《入冬记》:“更多的叶子像是去年的,你看见它/就会想起一个年迈的老者出走;叶落一片,……它比任何时候/都恰到好处的躺着,不再那么热闹的/被风吹捧着”。
  适度运用意象,是90后的直白诗歌(不仅仅是口语诗)一个正在形成的特点。当年曾经把口语和意象对立起来的诗人,现在也意识到口语与意象存在互补性。口语意象,是直白的诗歌产生诗意的一个相对简便、可行的方式。

(本文为《山东文学》下半月刊90诗苑专稿)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9505-1-1.html
#以诗为证#141【高亦低《无字碑》/1990】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iaj8.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0:55 | 只看该作者
3月10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杨林的诗歌《无论(组诗)》

《无论风吹向哪里》

我始终无法将那扇门关闭
风不是从外而来
漩涡发自内心,拥挤
抹不去生活的锈迹

木质的风铃,象征一种过去
死不低头
从早晨醒来,又瘫软在行进中
必须举起身体,任落叶窸窣

方向,在失去你之后
已独自回去
沿着来时的路,更加崎岖
像另一次出生

无论风吹向哪里
不外乎倾听一双手将另一双手
毁灭
然后,与风对峙

《无论你扯出哪只萝卜》

当春天被冬天捂热
你醉了
因为那一次田垄,绿油油的风
正中下怀

还有什么可以被一而再种下
孤独
当居所容下黑夜
你也可以收留,唯一
和永久

你深爱这寂寥的山丘
只能葱郁的秘密,被命运割裂
被时间带走
那喘息,与气味

无论你扯出哪只萝卜
你都认输
那纯粹,脆弱,空心般的疼痛
一直蔓延至秋冬

《无论我想说什么》

从天桥渡过车流,灰尘被声音淹没
人群是孤独的影子
对一切控诉
像眷恋一次又一次漂泊

回家的路多么寂寞
一个人
当言语成为春天的雨水
将嘴唇的闸口打开
所有陈述,仅仅是过往对理想的追问

蜗居于夜的渡船,驶向任意白昼
我始终有残缺的黑
就像你无数次审问
除了爱,身体都已空洞得多余

无论我想说什么
都无法从梦中掏出现实
当你用我,作为理由与存在的供词
我只能用你证明活着

2014年3月5日晚长沙金域府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9491-1-2.html

#流派评论#

南北《无常之美——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1》

1
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常”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生着的一个日常现象。譬如一个人的死亡,一只茶杯的破碎,一朵花的凋谢,一座房屋的倒塌,等等。这些所谓的无常,也就是各种原因导致了事物的改变,毫无任何神秘或值得诧异之处。但当这种常识性的现象被上升到哲学或宗教的层面时,很多时候就会被神秘化,产生不解或恐怖效果。
我们知道,一种符合了客观存在或演变规律的常识或道理,被称之为“真理”。那么,存在于世界之上,事物之中的“无常”之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真理”。而揭示了这一“真理”的所有言说,特别是借助于诗歌的优美语言和特殊形式来进行的这一揭示方式,所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真理之美”。
无常,是佛学里面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是其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到了中国社会的唐、宋时期,禅家更是将无常思想纳入到自身的具体修行参悟之中,并进行了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
无常,是说世界(时间和空间)上的所有事物,无论有情或无情,有形与无形,都是在不断生灭变化着的,都在不断的重组与改变,新生或死亡。无论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也无论是我们人类自身,还是由人类创造的诸般事物,包括那些神灵魔怪,各种建筑器具,甚至是宇宙星球,都没有一样可以脱离“无常”这个命运裁决者的支配。永久,不消亡,是不可能的事情。惟一不同的,是这个改变或消亡的过程,有长短疾迟的分别。长者可以千百亿万年计,短者只在分分秒秒的刹那间。
一个人活了一百多岁,每天面对着自家门前的一座山峦。在他的视觉之内,山的形貌可能是从无改变过的,并得出结论这座山以后也一定不会改变。但他错了。其实山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且正行在自己重组或消亡的道路上。就一个百年左右的人类短暂个体生命而言,你消失了,但山依然在。甚至你的五百代孙,八百代孙,也依然可以看到家门前的那座山,外貌轮廓上也似乎并无什么大的变化。但这肯定是一种“不觉悟状态”下的错觉。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错误。三百年前的月亮,与当下眼前的这轮月,真是安全的一回事吗?答案不言而喻。三百年前,月亮上还没有过人类活动的影子,而现在人类已经打算着要在上面筑屋居住了。
2
无常的发生,也就是事物的改变,必须具备了一定的因缘条件。因而,在变化过程形成的那一条线上,如果你处在某个节点上,无常的改变,就有了方向性。这个方向,决定着你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如果事物改变的方向呈现了你希望的结果,你大概就会欢欣鼓舞;相反,如果是朝着你担忧的方向,出现了你不想要的结果,你便会沮丧苦痛。这是作为世间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人之常情”。
将“当下”作为一个节点,事物的变化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就要看在这个节点上各种因缘聚合后的推动力量。也就是说,“无常”并不总是朝着背离人们愿望的方向行进,也不总是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行进,而是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就是它内部各种因缘聚合的作用。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改变这些因缘条件,让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多一点,以期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虽然,在大的事件中,特别是自然界的变化中,人为的作用很有限。
事物运动方向的改变,不在末尾处,而在过程中。
尽管无常的行进过程,有着方向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结果。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一个物体或一件事物的最后坏灭,然后,进入到事物没有产生之前“空”的状态。
“物质不灭定律”所告诉人们的,是事物形态的转变,而物质的内部结构依然保存着。如一只玻璃杯粉碎了,成为了一地碎片,但玻璃的分子结构并不因此而变化。这似乎有点像“灵魂不灭”论者的观点。人或另外一些高级动物的外形躯壳,是可以不断改换的,而里面盛着的灵魂则不改变。这个外形躯壳的不同,就是它的居住者“灵魂”借助躯壳所作所为或修炼的结果所致。
但我这里所讨论的“无常”,虽然包含了这种躯壳形貌变化的情况,但并不想对于“分子”或“灵魂”去展开论述。因为,这将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从“无常”的观点去看,“分子”或“灵魂”也一样不能永远永恒。譬如铁的分子,它在遇到氧的时候,就会发生改变,成为另外的一种物质。
不过,对于真正的禅者来说,会对所有事物的无常改变,都待之平常,视之泰然,一心不乱。这是觉悟后的状态。无好无坏,无真无假,无暗无明,无喜无悲。一句话,所有的分别心,都已经悄然放下,泯然消失。
3
诸行无常,无常即空,空而生美。这个空,在无常进行的过程之末,是最后的结果,是解体,是结束,是完全彻底的坏灭。然后,才是新生命的开始。
空不是源自无,而是源自改变,源自事物最终都必要坏灭的无常本质。既然所有事物,无论过程疾迟长短,最后终将坏灭消失,那么从结果上说便是“究竟成空”。空,是生命道路的结束,却又是另一段生命之路的启程。在一个空或无的地方,新的道路才有机会被创造出来并延伸出去。如同你要在一个地方建造一座新的房屋,如果这里原有一座旧房,你就得先拆除后才能开始建造。
于是,这无常,这无常导致的空,就充满了灵秀的动力,充满了一种看起来神秘难言的大美。
无常之美的的境界,当然不仅仅会呈现在现代诗歌中,而是可以呈现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譬如绘画、雕塑、园艺、戏剧、电影、音乐等等。它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体现这一“无常的主题”。
当然,无常之美的最终体现,是在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中。
正是有了坏灭和死亡,新生才给人以惊喜,给人以憧憬和希望。
花的败落凋零,带来果实的生长和成熟。果实的成熟,又包含着新生命被孕育的希望和憧憬。生命的轮回,是无常规律的具体呈现。生命的任何美丽,都是无常之美的呈现。如果没有这些无常变化的发生,世界就将失去动力和源头,失去机会,新的生命和希望也就不可能再现。没有无常之变,就没有世界的多姿多彩和不断前行的可能性。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这一无常改变中蕴含着的无限可能性。
所有新的希望,都建立在原有事物的终结败亡之上。如果生命不是短暂、无常的,如果没有死亡和新生的轮换交替,这世界该是一种多么索然无味且令人恐怖的景象啊。正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对于自己和世界,才不会真正绝望。
4
作为诗人,无论写人物或事物,最终的落处当不外“人生”二字。因为,诗人首先是一个个体的人,是一个经历者、观察者及思考者。这样,所及的一切,就都无不带上了“人”的立场和观点。所以,人——是所有一切背景之后的终极背景。
而如果是一个修禅的诗人,则对人生及万事万物的观察,又有不同。禅者的观察,自然是以禅的角度去进行观照,故而所得结论,也就不与常人同。在这个观照的过程中,“无常”将时时相随,无处不在。
这一点无论是古代或现代诗人,你只要是一个近佛习禅者,无常思想也就自然的会渗入到血液和呼吸。至于笔下的文字,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不妨稍加捡拾,就会发现这样的诗句历代以来俯拾皆是,珠玑盈库。
早在东汉之末,曹操便有名诗《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叹人生短暂,生灭无常。到了唐宋时期,社会动乱,人世遭际,都让诗人们感悟到人生和世间的无常变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似雪。”(李白《将进酒》);“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浩《黄鹤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到了宋代,诗人骚客的这种“无常感”就更加强烈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而苏轼的一首《念奴娇搠壁怀古》,更是将这种感叹“人生无常”的情怀,推向了极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古代诗人在佛禅思想影响下,以“无常”观照人生、事物,现代禅诗的探索者们,虽然与古人时空相隔,但既然共同拥有一轮禅的明月,那么其作品的区别,也就仅仅是表现手法和语言上的不同,而“禅的血脉”,则是在“纵的继承”中始终相贯通的。
台湾诗人洛夫自学禅以后,笔下的“无常思想”就也不经意的会在诗中很“现代”的流露出来。如他的《果落无声》:

从一个不可预测的高度掉下来
停止在
另一个不可预测的半空

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古石的作品《消逝》,更是传达了无常的迅速和反复:

那最遥远的或许就是最近的
冬天的雪花飘着飘着就绿了
从春天的枝头望过去
一只只鸟正飞离一片树林
这么近的鸟,一只只瞬间就飞远了
春天的枝头又挂满了雪花
那最近的或许就是最遥远的
当我从一片雾气中抬起头来
我已辨不清自己的容颜

另一位研究会同人碧青,也在她的《风已走远》一诗中,传达了同样的“无常”之思考:

静静的湖水
静静的你
在湖的外面

一缕山风
吹皱湖的容颜
湖水存在的状态
瞬间
被一缕山风改变

在人们生活的世界上

又有什么
正在被岁月改变

湖边
风已走远

同是现代禅诗同人的昌政,在其短诗《别》中对于“无常”的表达,也达到了信手拈提的状态:

誓言刻在车厢
人已上船

从此,山高水长
各拐各的弯

在现代禅诗的创作中,因人因事或因物而触发的对于“无常思想”的思考,可谓比比皆是,这里就不逐一枚举了。但能摆脱开“物哀”或“情伤”的格调,而传达出“无常之美”,则是我们所有同人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因为禅的理念里面,包括无常在内,都是旨在要我们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既然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此,又有什么是需要悲哀或伤悼的呢。当我们不再仅仅为一己的个人情感所拘,也就能像感受山花明月一样,感受到包括死亡在内诸般事物的“无常之美”。
作为必须认识和践行佛禅之无常思想的现代禅诗探索者,一旦认识到了事物的无常性,就不会再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改变,或自身遭遇到的任何悲欢荣辱、曲折艰辛感到惊诧或惧怕,就能坦然面对,淡然处之。
6
无常与永恒相对。美与丑也一样。
既然无常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那么永恒就是一个伪概念。而美既然是与丑相对的,那么它就也是一个伪概念。
美或丑,只是人类根据自身喜好而生出的一种分别心而已。对于山河大地,花草动物这些自然事物本身,是不存在这个美丑概念的。
诗人看到山坡上的格桑花开放了,欣喜若狂,赞颂这美丽。但一群牛被赶上山坡,牛的眼睛里看到的仅仅是可以果腹的饲料而已。
所以,我这里所说的“无常之美”,也只是一种借用,是一种“言说的方便”而已。我想要说明的,只是对于“无常”的正确认识,它并不可怕。它不是败灭和死亡的深渊,而是新生命的产房。
如江河奔流,也如山川镇静。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沙溪现代禅诗院)

发表于 2014-3-5 12:4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48413-1-1.html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7 16: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