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叶如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译经典之五: 里尔克“秋日”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28 08:12 编辑
蒲必达 发表于 2015-10-27 19:28
其实诗的翻译的好坏,不在外语,而在母语。外语只要好到能看懂意思就足够了。诗的确不能「翻译」,只能以 ...


翻译要最真确地再现原作。

诗不能翻译---这是错误的。

外语要能读懂原作的精细之处, 微妙之处。

北岛不懂德语, 翻译德语诗歌完全靠英译。 这不是正路。

不同翻译的高低, 毫无疑问与译者的母语水准有密切关系。  很多译者无法很好地再现原作, 本质原因还是其母语的功底不够深厚。
例如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只好改变原作的意思。 或者找不到合适的韵句, 只好放弃韵律。  或者遵照韵律, 但译得做作拗口。汉语博大精深,运用就要看译者的功夫和造化了。

另一方面, 对原作的误解, 在译作中是经常能看到的。  这主要是因为外语功夫不够。  译者以为自己“能看懂意思”, 其实没有看懂。


我也翻译了一下纪伯伦的“论孩子”。 这首诗很容易懂, 也不难翻译。 但你仍然可以看出我们翻译之间的微妙不同。 这主要是中文语言使用上的
不同, 也有个别地方是对原文的理解不同(结尾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20: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