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水云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内消息] 中国云,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08:31 | 只看该作者
卢俊 发表于 2012-10-28 08:08
. i6 p: `' f8 h, R! `9 h《诗歌》
4 c+ n% q4 a. x. B  Q7 c$ W. X9 I9 T# B8 J+ i
诗与歌,一对倒排序的亲兄弟

/ y5 j$ S" _2 w8 G8 o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 d8 |7 Y- B. l7 j1 y5 S+ x. d( _
" }- u2 h; w: \2 s# r2 |: N& s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 O; A( `% o) E: i7 ^% f6 ^, O+ K4 P6 W0 ^- s
对此预言,本人不敢妄自肯定。诺奖只是一个国际性奖项,即便中国诗人获得此奖,也不一定代表中国诗歌的最高发展水平。因为诺奖组委会或者其它任何奖项组委会的认可、不代表广大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认可。
5 y% p! e* C! X% c6 B, a& [" P3 s- h5 {
诗歌乃人类的思想、道德之光;是诗人对现实生活最深邃的认识和概括性的描述,以语言为第一载体,广泛传播与民间大地,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文化精髓。她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承受之特性,因为她直接和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紧密相连。美术、音乐 、舞台、建筑等艺术形式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系数大,都没有诗歌易于被大众接受与传诵。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炼性、精确性、流畅性、又区别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格式冗长,决定了她在大众口头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p, }. G) v3 x# _1 e

% r- i! @. r% _3 h6 G所以说,诗歌的本性,就具有广泛的亲民性。(待续)
5 g3 E! K/ W  y8 L$ p( T  l9 I0 F8 b/ O/ v4 X4 ?%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10-28 10:15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28 08:31
% d+ @' }9 E3 v3 ?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2 i% g5 z0 H# p4 ?- G  \
. ^& h9 w4 e7 m& u. @# B- G$ {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

- Z* @1 N. l1 u. v既然诗起源于劳动,诗思来自生活,诗人怎能失掉亲民呢?提亲民理念,并不是将诗回归到无诗味的白话,也并不是仅仅围绕诗的懂与不懂上做争议,更不是否认那些神性感极强的历史名篇(其实大部分篇什依然闪烁亲民的光芒),我感到中国云的的亲民讨论,其目的是在强化诗意的同时,拉近诗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诗有更多的读者。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我想,失去观众的诗,再神性又有何益!还是听一听诗歌的呼唤吧:合二为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10-30 23:37 | 只看该作者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 a7 b- i  f1 y0 A
0 A2 _' e8 s2 j2 v1 B$ q) _$ i
赞同。问好卢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11-1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木之华 发表于 2012-10-30 23:37 6 O  Y  W; i. T0 a' q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 ...
1 e& ~* [# D. O: ~* a; p; s
近日因事迟来中国云。谢之华兄弟来读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11-15 00:49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无需刻意去走“亲民”路线。一切的艺术都需要灵感的支持,艺术的其实更多时候是接纳外部的感知,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用一下:唯有个性的,才是大众的。" j  |; p( ]# C8 A  V
   
! x. B  y1 c) M: B6 a% m/ H说得好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1-14 18:55 | 只看该作者
荣幸拜读各位老师的观点和辩证,墨香又上了一课,我觉得诗人的境界、思考、语言、和层次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和民众,虽然我阅历甚浅,认知水准也是肤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3 10: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