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人及其作品(湖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马萧萧 汤松波 毛梦溪 吴茂盛 周瑟瑟
张振萍 刘晓瑜 李跃 荷洁 曾冬周伟文
曾剑鹏 张文 陈勇光 海啸 龙学敏等
马萧萧,原名马康云,湖南隆回二中学生,1970年5月25日出生,曾在《春笋报》、《语文报》、《中学生文学》、《诗刊》、《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发表诗作一百多首。1986年被《中学生校园诗报》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并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1988年被《中学生学习报》评为全国中学生诗人十佳并名列榜首。曾荣获《春笋报》全国中学生文学创作大奖赛诗歌二等奖、首届中学生蓓蕾杯校园诗歌大将赛一等奖。作品多次入选《中学生诗歌选评》、《蓓蕾初绽——获奖诗选》、《变声期——全国中学生诗选》、《中学生近期诗歌选评》等中学生诗选集,在中学生具有巨大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是《我是萧萧马一匹》:
风,吹来了
青草稀疏的野地里飞沙走石
雨,久违了
歌喉太瘦的河面上鱼舟搁浅
是鹰,就该去高空
背诵陌生的蔚蓝色语汇
是船,就该在沉没前
犁破最后一堆将分娩丧歌的孕腹
我扬起弄不好就会骨折的蹄儿,去
敲打石之鼓敲打山之鼓敲打世界之鼓
世界也挥舞着风之鞭雨之锤
敲打我亦硬亦软的心之鼓
自从我被痛苦地钉上了铁掌
那横切梦境的地平线注定同我远奔
那青山那烟囱那畏缩的小兔子
注定送我而跑
听,风萧萧雨萧萧落木萧萧
我也在萧萧呵
我愿我每一声嘶鸣都是一滴能溶却太阳的
水珠都是一滴能穿过石头的水珠
什么时候,火星,敲出来啦
敲出了火星我将烤干雨云我将点燃湿柴我将烧尽瘦书
尽管我背上还会负鞍
尽管我肩上还会加轭
尽管我甚至会碰到深河
尽管我笔直的目光
也许是仅仅自己明了的密码
尽管我奔倒成一尊雕像了
儿时同样正在草滩上吃得体壮膘肥
而徐悲鸿一千次临摹我的形象但一次也不会成功
随便我哪一根鬃毛都把他引入一条无法驾驭的小路
汤松波,1966年2月出生,湖南双牌县阳明山中学学生,是湖南中学生校园诗歌代表人物。14岁时,处女作《乡情》在《湖南日报·农村版》发表,此后在《湖南文学》、《中学生校园诗报》、《人民日报》、《文学报》、《莽原》、《花溪》、《广西文学》、《南国诗报》、台湾《蓝星》等诗刊、报刊发表诗歌、评论作品百余篇(首)。有作品入选《全国中学生诗选——变声期》、《中国乡土诗人代表作选》;与他人合作主编出版诗集《野草诗人三百呤》、《中国第四代诗人抒情诗选》;著有诗集《有一盏灯》。1987年被《中学生学习报》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诗人"。他不但是优秀的校园诗人,更是优秀的中学生诗歌评论家,他的诗歌评论文章《中国1966诗群首席人物及校园诗趋势浅谈》曾经在中学生校园诗坛引起广泛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是《湘女》、《乡恋》、《清明雨》:
湘 女
竹排漂过来了
你灿烂的歌声如林涛久荡
此刻  每一条被践踏的心涧
都会成为你抒情的源头
一只鸟扑棱棱地剪山剪水
那一泓苗条倒影便眠入清流
何时开一朵春
何时开一朵秋
你都不知道
知道的是山的雄姿和水的流韵
而这些
都是你琅琅上口的诗词
竹排漂过来又漂过来
竹排谣令所有的生灵
都醉心于春天
你笑一笑
便成了潇湘云潇湘雾
乡 恋
穿着山风斜雨的衣服
我轻轻地走了
走了很久
我才发现
故乡坐在东坡的水调歌头里
有一些日子
往事如无题的风景
恋乡时喝几盏苞谷酒
醉眼里
会有一条平仄的小巷
而小巷的尽头
有故人持箫而歌
汽笛被痴望的目光撞断了
寂寞趁机溜进你长长的叹息
把乡恋挂在冬天的树上吧
色彩是不会调零的
      
清明雨
杏花年年如期地开出四月
开出纷纷扬扬的清明雨
四月,从销魂的清明里走来
漱玉词一样悠长一样缠绵
那些伤感的古人
曾把忧怨埋进杯底
把宽大的衣袖摆了又摆
比兴出依依哟哟的调子
让清明雨落进四月的瞳孔
《千家诗》被淋湿了
那牧童却还在吹他的笛子
清明雨,已被他吹成
朦胧的南方风韵
毛梦溪,湖南祁阳第一中学学生。1970年11月出生,曾在《中学生文学》、《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报》、《作文通讯》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作品,198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学生诗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是《春之梦》:
乘着桃花汛漂来的船冬走了
最后一场雪写满道别写满诺言
你在深深的梦里没能看见
山雀子一叫醒你怎么就倚着江南哭呢
缕缕梦丝飘逸着亲昵的情话
淅淅沥沥全是爱的独白呵
你这江南痴情痴情的奇女子哟
冬天那伟男子正回首长亭等你呢
快去呵,给她讲你的梦
用眼睛用泪水用温柔的魅力
让他的渴望生长着你的诗行
缀着绿的风绿的云绿的谜
你为什么只是远远的凝望呢
你这江南痴情的奇女子哟
湿湿的梦呓吻着柳树吻着梅林
柳芽清香的又鹅黄的回答你了
梅子酸酸的又青青的回答你了
清香的又鹅黄的酸酸的又青青的你的爱哟
醉了江南醉了江南依依的相思树
塑一汪碧色湖为一双动人的明眸
你这江南痴情痴情的奇女子哟
梦浓了爱深了你好寂寞
便在江南绿色的诗笺上作满注释
于是兰花开了柳絮飘了
开了飘了你的爱哟
温柔多情的泥土孕育出江南美女子
穿绿戴翠走在你铺好的青苔路
背着巴篓去采你的梦呵
吴茂盛,1971年10月27日出生,湖南祁阳三中学生。曾在《中学生学习报》、《诗歌报》、《中学生读写》、《楚天雨》、《中国青年报》、《中华少年》、《语文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校园文学》等二十多家刊物发表作品100余首(篇)。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新星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诗歌奖等十多次奖项,有作品选入《全国中学生诗人联友谊赛诗选》、《当代中学生诗选》、《青年诗选》、《文学社团作品选》等诗集,是八十年代末期中学生校园诗歌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作品是《湘江女》和组诗《歌唱》:
湘江女
是因为江南多梦的雨季的抚爱
你的目光才如此缠绵吗
是因为弥漫着朗朗明月诱人的芳醇
你的柔情才如此火热吗
从茫茫滔滔的湘江  撑出
你期盼你祝福的斑驳旧船
沉重的篙  支撑不住浑浊的日子
湘江女便开始凝结绿色的希望
古朴且醉人的渔歌号子
一曲又一曲悠悠流淌
撷一片片淡绿色的桐叶
清清的湘江水在水面漂漂亮亮的飘动
淡红淡绿的湘江女在上面漂漂亮亮地飘动
那很嫩很金黄的太阳啊
如同你深沉的眼睛
永恒的辽远的天空和温柔的云朵
我便扬起五色帆随你漂泊
飘泊在殷殷相思的雨里
飘泊在殷殷期待的雾里
多情的湘江女
真诚而不做作的湘江女
湘江雨情浮起的满腹幽怨的湘江女
羞答答撒下一网又一网的湘江女
(湘江的故事因你而柔顺而迷人
湘江的传说因你而隽永而神奇
湘江的泥土因你而散发出浓浓温热和馨香)
湘江的梧桐因你而潇潇洒洒而风致犹存啊
你这湘江独有的直率独有的真挚之女子
把大把大把的鹅卵石撒在天帘
因此而星星满天
把贝壳一只只拼成一轮太阳一弯月亮
因此而有了梦有了歌有了湘江女
你这湘江独有的直率独有的真挚之女子
总是一网又一网地捕捉
爱的柔情爱的相思爱的希望啊
歌唱(组诗)
恋人  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我欣然铺好了白雪的纸
我要画下你夜一样的温柔的手
画下你惊慌羞怯的倩影
画下你因绯红而颤动的唇
画下你的眼睛
楚楚地注视着我  依依地抚爱我
譬如今天
我年青的骨髓泛起殷红的鲜血
我将写下不朽的不朽  永恒的永恒
把全部的辉煌而汹涌的爱
以自由的诗的形式  献给你
我忧郁的目光
像舒缓的风
多情地停在无云的天空
像鸟儿在淡粉色的玫瑰中
扑动着令人神往的翅膀
我的杜鹃泣血的歌音  告诉我
爱情是金
庭院深深  多少凄美的花
在断肠的阳光下
开又谢  荣又枯
原野茫茫  多少飘逸的诗
在薄淡的月光里
吟了又唱  冬了又春
恋人啊  当我面对
蜘蛛网般浅出深入的径路时
我选择诗的同时  也选择了你啊
为光荣者作证的  只有荣光
为心爱者作证的  只有爱心
你给我静美柔和的明月
你给我炽热辉煌的阳光
你给我深秋迟迟送来的红豆
你给我隆冬缓缓闪现的火种
你给我不胜寒凉的心事
就这样  你给我
夏荷亭亭的一生和森林青青的爱情
恋人啊  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我看见起伏的斑斓的蝉鸣
把整个柔柔相思的季节染得墨绿
把你缈远的梦  低唤成
爱的苍茫辽阔的森林
恋人  我走过洞箫深邃细软的长廊
花草和静水悄悄地从歌中漂流
奏响了  我孤寂忧郁的竖琴
我渐去渐枯的  是我的青春
那愈来愈缈的  是你的美丽
亲爱的  我就是薄雾中
弯在落寞边天的消瘦的月
以浅红与深碧的淡光
照耀你清幽欢欣的夜
和流水落花的心境
就这样
我给你袅娜温馨的蔷薇
我给你遥遥无期的思念
我给你无怨无悔的眼泪
我给你一朵花的初放
一片叶的颤动  我给你
我全部的热情和翠绿的青春
我守望你每一棵爱情的树木
像守望你绚丽的梦幻
恋人啊  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我每一次悲戚的流泪
打湿了的  总是你的脸
你每一声沉重的叹息
破碎了的  总是我苦涩的心
我梦见森林之前梦见了水
恋人  我是温柔而粗犷的水
是清清的水  疯狂的水
我自由不羁  流十里烟涛
流一波又一波鲜艳的花朵
流一浪又一浪真挚的祝福
我一生最大的过错
就是刻骨铭心地爱你
就是悲喜交加地
写下这组纯朴的诗行
恋人啊  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我找遍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书卷
发现柔情似水又坚强如钢的男人
唯一的  是中国的青年诗人吴茂盛
今天  他坐在烛光如豆潮湿的破屋里
像坐在鸳鸯河的源头
坐在一片漂流的叶子上
向你倾诉如水的爱情
恋人  所有有关水的联想
都是有关你的联想
所有有关梦的联想都是有关美丽的联想
此刻  秋风乍起  秋雨绵绵
风不会忘却我们的热恋  雨亦不会
那与生俱来的
苦与乐  沉与浮  辱与荣
在我笨拙的笔下淡如缈缈的烟云
只有轮回不醉的柔情
像神圣的雨水  沐浴着
蔚蓝的天帘和我纯净的写诗的心
我已留下最纯粹的天空和诗歌
我最初的手在低矮的檐前流浪
又如风般悠然打开所有的门和窗
我还留下了最干枯的柴
和不再凄冷的心
恋人  我可爱的恋人
我们芬芳而年轻的唇  息息相通
那唇上无所不在的火焰啊
深深抵达我沸热的血液和灵魂
这十月  这初冬  这微寒的夜
在我们相依相偎的怀里
多么明亮和安详
恋人  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你是燃烧的夜  你是美丽的火焰
我的全部的生命啊  我唯一的黄金
你是平静的水面突如其来的风信子
把我多愁的诗稿翻得哗哗作响
今夜  我一边往火堆里添加干柴
一边往诗里添加深深的爱恋
火啊  恋人啊  我全部的生命
除了熠熠闪烁的梦的黄金
除了青青郁郁的思念的森林
除了热烈奔放的河流
除了燃烧的火  除了你
我一无所有
我来自土地又回到土地
该用什么语言  才能潇洒地
说出陶罐一样破碎的真实
该谁  在霜重衣单之夜歌唱
再会  亲爱的恋人
我梦中的梦  家园的家园
我们深爱的一生多么短暂
来不及写下  来生向你求爱的诗
那一切璀璨的记忆
就随我而去
恋人啊
你若听见远方的笛声
那一定是我日夜为你祝福和祈祷
亲爱的恋人啊
这里安息着吴茂盛
他虽没有成为中国的普希金
但他由细细的涓滴汇聚的智慧
像夕阳返照了最后近黄昏的微红
那一缕缕最贵重的薄光
正是他最真最善最美的思想
再会  恋人  请在我的墓地
种上青草的苍郁  玫瑰的幽香
夜莺的婉转  流水的歌唱
我一生写诗  最怕孤苦凄凉
我要在上帝面前
许下心愿  在来生
你仍做我相依为命的新娘
李珂和曾三忠在《高翔吧,大山的雄鹰》一文中是这样介绍吴茂盛的:
你从山中走来,你从那条幽深而绵长、狭窄而迷幻的山路走来。也许是“山藤缠着的枯黄岁月”的磨炼,也许是“粗犷的山歌子永远温柔的抚爱”,也许是“兰花草和悠悠风信子/谱出的/淡蓝色的诗韵的青睐,你的诗清新明丽,你的诗婉转动人。
当你的诗稿如只只白鸽飞远了就不再回来时,什么“出风头”、“想出名”、“赖蛤蟆想吃天鹅屁”之类的风言风语向你扑来。你哭了,但晶莹的泪珠遮不信清秀的脸庞,遮不住冷峻的目光。你写得更勤了,写你自己,写同龄人,写大山疲惫的悲哀,写十七岁美丽的希望。于是,呢喃的紫燕成了你的诗,潺潺的溪流成了你的诗,濛濛的细雨成了你的诗,你用粗线条的翅羽在蓝天写满了一首首青春诗句……
十二岁的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文家冲中学。你“祖祖辈辈都喜欢幻想/也不会幻想的父母憨厚地对你说:写,有什么用?用心读书呀!你勤恳地读书,但没放下心爱的笔,初一时就吟出“我骄傲/我是鹰/是大别山的精英呀/写首诗/给云看/给风读/给同龄人品味……”的诗句。初三,你的处女作《1,1〈11〉1乎》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少年作文辅导》(1986年8期)发表后,引起了千千万万同龄人的共鸣。他们向你请教,为你祝福,但你没有沉浸在幸福的热浪中。《嫩叶》、《校园晨曲》、《梦里,春天来临》、《归来吧,彩云》、《记得那年夏天》等近二十首诗在那里诞生了。
诗人,也同样离不开生活!青年诗人聂沛在给你的信中写道:“小兄弟,到大自然去吧!诗群等你放牧,因为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你默记着前行着。
迎着风,你赶着一群小鸭子——你写出《山村的黎明》。冒着雨,你吆喝着牛儿耕地——你写出《黄土地,祖辈的传说》。顶着雪,你搓操着衣服——你写出《溪边,那淡淡的黄花》。采访千里归回的游子——你写《我回来了,故乡》。
“生活放牧我/我放牧诗群/诗呵去吃嫩绿的草吧/让你肥壮  让你迷人。是的,你的诗带着温馨的泥土气息,走向了中学生诗坛。中国作协湖南分会理事李长廷老师在给你的信中写道:茂盛的诗,很有个性和特色,明丽清新。作家杨克祥老师赠你:缪斯,是迷人的姑娘,追求吧!你的班主任,年轻的唐春生老师说:茂盛是品学全优的学生,是三中的骄傲!
是鹰,就有飞翔的时候。不是吗?你的散文诗《小镇》获1988年零陵精短文学百花奖,作为唯一的学生作品被选入获奖作品集。诗《十七岁的旋律》获零陵大中学生奔马林文学大赛特别优秀作品奖。小说《昨日纷纷雨》获零陵地区中小学生作文征文奖。诗《蓝色旅途》被选入《全国中学生诗人联谊赛诗选》。在二十多家刊物发表作品100余首(篇)。《楚天雨》、《白云诗刊》等刊物对你作了介绍。
你,曾走过坎坷的沼泽,走过寒冷的雨季。如“一支缥缈的歌/低回在/那紫罗兰摇曳的彩色梦境,在心境/如落尽霜叶的晚秋之后, 你便不再在/有雾的早晨迷路/不再在没有星光的夜里哭泣,”“为不再让光光的肩膀/长出厚厚茧/为不再让莹莹的童心/承受沉沉的重荷/我要走了  去远方,于是,你踩一片红叶/一叶悠悠的乌篷船/划向/茫茫银河/觅诗,觅歌。
“既然/前  不见岸/后  也没有驿站/那么/就这样走下去吧/脚下已缠上了令人振奋的歌谣/满眼里都湿漉漉的热望……”你既然把少年的梦交给了诗,把生命将给了蓝天,那么,就高翔吧!大山的雄鹰啊!
周瑟瑟,湖南湘阴三中学生,1968年出生,曾在《语文报》、《中学生校园文学》、《儿童文学》、《小溪流》、《少年文艺》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是《穷人的女儿》和《寻找诗王》:
穷人的女儿
在高高的蓝天下歌唱
蓝天越来越近
穷人的女儿,越来越温柔
身后的羊群洁白
正如伴随她多年的爱情
移向温暖的草原深处
平和的心情缓缓展开
三月的风吹动了花草
让我看清了她的美貌
善良的意图,淡淡的忧郁
从单薄的衣裙上闪过
这是多么平凡的日子
穷人的女儿还在歌唱
我无限热爱的只是穷人
我不断感恩的也只是生活本身
       寻找诗王
我闯荡江湖,咽下苦水
目送朋友死去
花草开遍天涯
我的双眼更加清澈
真情敌过形式
我顺从诗的意志
找到王的居所
王的众子啊
我在你们中间最为诚实
请倾听我的声音
跟我西行千里
我智慧的脸光
最终照耀受难的你们
请忍住悲痛
假如我已是新的诗王
我必迎着民众跪下
我必敞开城门
让他们运走自己的财宝
在他们褴褛的衣衫下
我必发出祝福
我敬畏诗王
颂扬诗王神圣的旨意
朱鹰在《中国的嬉皮士诗人——周瑟瑟》一文中写道:我最为吃惊的是,通过周瑟瑟,我了解到八十年代的一个诗歌秘密。在80年代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除了大学生诗派和第三代之外,还有一个比前两者还要疯狂的诗人群体——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诗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疯狂的程度更强,影响的范围更大,纯洁性更高。在此,我想代表自己说,我必须向他们致敬,因为真正保持着八十年代诗歌血脉的正是八十年代中学生诗人。
张振萍,女,1973年出生,湖南祁东二中学生,中学时代在《诗歌报》、《诗刊》、《诗神》、《科学诗刊》、《作家》、《湖南文学》等全国100多种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500余件,其中有诗作曾荣获第一届全国蓓蕾杯中学生校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诗刊》社雷锋杯全国新诗大奖赛优秀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文联龙年诗歌大奖赛佳作奖、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凯特杯大奖赛佳作奖、衡阳地区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10余种奖项;诗作《我是萍》入选《九三诗人台历》,并被翻译到国外。
她的代表作品是《女生澡堂》:
有风景蓦然摄入圆睁的视线
最流行的凌空鸽子化作柔雨
吞噬文明的芳香遐迩飘散的热情
迷蒙了未来派鼓起伪证的奇迹
灵魂被风撩开放牧洁白的想象
层层剥开的羞涩蜕变成烟尘
柔软的纯洁之巾自然卷曲春梦
模拟单薄而弯曲的背脊揉碎温柔的墙
白桦林的香气充满现代的气息
飘飘逸逸的蓓蕾含苞欲放
吐出一个丰满肃穆的布景世界
朴素的变奏曲拌着柔滑在游动
转弯不成美的曲线照样存在
杨贵妃走了美的精灵因此也显身
秦始皇尚且凶残宰割也焚不尽春色
能言善辩的狐狸也不能提出半点非议
金缕玉衣在这里将会失去价值
自己修改自己塑成完整的维纳斯
少女的特有的青春气息煮沸了水的心
潇洒的雾也只能胆怯地自然逃避
伸出诱人的轻巧撩起清幽幽的黑发
大胆地哼出一支摩登的流行曲
迅速转动湿漉漉的纯白轻轻抹去小溪流
微泛的金光是眼睛扭曲的现代女中学生
著名诗人韩作荣曾经对这首诗给予高度评价:《女生澡堂》取生活没有遮掩的真实层面,蓓蕾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是一种诗化的美,美的升华。“鸽子”能化作“柔雨”,“灵魂”会“放牧洁白的想象”,“羞涩”居然“蜕变成烟尘”,实化为虚,虚化为实,这种瞬间的转换是动人的,是一种新奇的捕捉,不独为想象、比喻、而是感觉和体验及一种氛围的创造了。
后来,她的诗作《不爱之间》、《莲荷之爱》、《愿做你的一朵白色睡莲》在《衡阳日报》发表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从而迅速使她成为衡阳地区的诗坛新秀,一时间,她的名字简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了众多少男少女的崇拜偶像。
不爱之间
爱我的人还不是我的爱人
爱我的人却不能是我的爱人
磨练了数年的感情明天就要随我上路
真恨整理的行装竟在墙角心平气和
你袅袅一丝的眼光不知什么时候飘进门来
我不敢不敢读你
我真想溺水去感受被呛的滋味
从不同的情形体谅你心的悸动
不用说什么也不用说这是过程
是经验某种离情沾满道家同仁的过程
谁也留不住眼睑上滚动的水渍
顿悟分割的痛苦也挡不住脚下的路
一个本已装订好的世界注定荡起海潮
沉静的月光
今夜好惨
爱我的人却不能是我的爱人
爱我的人还不能是我的爱人
莲荷之爱
我知道有许多琥珀似的心
停在上路的日子边等我
我不知道透明的琥珀中
哪一颗是血的颜色
总有一天你或者不是你
会说我是你梦中美丽的小精灵
纯粹的种族   我不可一世
却难以想象莲荷之爱
莲荷之爱   我是出墙的月
借光供自己一生光明
空手无握的太阳   你是莲还是荷
反复到来的光辉
不要嫉妒我与蝶为伴  同花共欢
上帝赐给我卑微的爱心
也赋予我非凡的灵魂
我却绝不把爱情掏出来切成小块
我只扎扎实实的爱一个人
我生就十指
却难以指挥一场爱情
我不知道要嫁给谁
愿做你的一朵白色睡莲
我的血液我的漂泊的灵魂
为深情的初恋守候成一朵白色睡莲
为了爱  一次次投入守候一生
将带柔的手伸向你每一个方向
让你静静感受异香的柔情
我理解我此时为什么哭泣
我幸福而挑剔地要做一朵白色睡莲
你床上水一样死去的睡莲
永不分离  偶然而必然的美男子
我结着愁怨地梦见你
你一如阳光的手臂
搂着我成为你翅膀的睡莲
没有天空   只有我们爱情的草垛
我的诗句是从鸟嘴里吐出来的白色睡莲
在你耳边喧哗    很久很深的恋曲
不能逃走的睡莲哪怕被你刺成重伤
也终生流放在你心里
做你的一朵白色的甜蜜的睡莲
刘晓瑜,1967年5月20日出生,湖南临湘三中学生,曾经在《北京文学》、《中学生校园诗报》、《青少年日记》等报刊发表作品50余首。
他的代表作品是《江南可采莲》:
可采莲的江南
莲叶何田田
在炎炎的夏日
莲给我清凉的
慰藉
采莲的姑娘
立于船头
头顶一杆莲叶
可遮热 可添色
在婉转的西洲曲中
回眸
江南那些古典多情的莲呀
总让人遐想些美丽的倩影
歌是千年前唱过的歌
曲是千年前谱成的曲
听过了便不会忘记
看过了便变成回忆
李跃,湖南新邵一中学生,1972年出生,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经在《中学生文学》《诗刊》、《春笋报》、《初中生》、《年轻人》等报刊发表作品,曾经获得由《中学生学习报》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学生校园诗歌比赛一等奖。
他的代表作品是《炊烟是一种文化》:
炊烟其实是一种文化
你可以想象
半坡氏族盛水的瓦罐
正被炊烟缭绕
炊烟使我们想起那些卧雪的村庄
想起父亲瘦长瘦长的烟杆以及
一切又温柔又朴素的景色
我坐在这咖啡色的都市文明里
因此变得深沉而淡泊
觉得名字与名声
都是不太要紧的
炊烟常常飘荡在我心里
这样故土就在顷刻间变得亲近
这样我就能保持自己最粗糙的语言
与乡人对话
特别是让那些熟悉的青山暮色
浮在我的睫毛下
让我数它培养出的神话
荷洁,湖南道县一中学生,1972年出生,曾在《诗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曾荣获《春笋报》首届国际少儿作文大赛一等奖、《中学生学习报》1989年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文学创作竞赛诗歌组一等奖。 1990年,被《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评选为首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曾冬,1970年10月1日出生,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学生。曾在《诗神》、《诗歌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是《房子》 在北半球有间房子挤挤地住满了人 房子里的人不知白天黑夜全在打盹发出的梦呓短暂而美丽突然一声巨响惊醒了所有的人睁开眼几千年时光已然流逝 太阳开始上升时我们拿起瓦刀修缮这间破烂的房子
周伟文,1968年5月25日出生,湖南新邵六中学生,笔名晓舟。1985年发表诗歌处女作,曾在《湛江文学》、《湖南文化报》、《当代诗歌》、《文坛艺苑》等15家报刊发表作品70余篇,其中6次获奖,是湖南中学生代表诗人之一。
曾剑鹏,1972年1月出生,湖南邵阳五中学生,曾在《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陈勇光,笔名舒叶,湖南隆回二中学生,1972年出生。曾经在《少年文史报》、《校园文学》、《诗人》、《星星诗刊》、《诗歌报》、《语文报》、《中学生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有诗作入选《当代中学生诗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集粹》等诗集,4次在全国大奖赛中获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之一。
张文,湖南湘阴县三中学生,1968年出生。
他的主要作品是《梁祝》和《湘妃之二》:
梁 祝

千年浪漫的花期
因风中的承诺
变得遥远

十八相送的长亭
已不再碧草青青

我走进这幽幽的歌里
已错过鲜花盛开的季节

这飘渺的歌声
渲染了爱情
却轻薄了生命

日子依然一复一日沉重

我回头望时
最后的残阳
染红了天堂的黄昏
湘妃之二
   
不要说
那段美丽而虔诚的故事
已埋没于岸边流动的风景

作别季节的黄昏
那惊天动地的痴情
已在这多情的岸边上生根

洞庭湖水涨了又落

烟雨迷朦的星空
有青山为你动容
有白云为你做证

泪水流干了
水却没有退

当竹林在月光下摇动倩影
我不知道

那如磐印在上面的点点泪痕
是否能抚平这千古遗恨
海啸,原名邓力群,1973年出生。湖南隆回二中学生,曾在《诗歌报》、《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春笋报》、《少年文史报》等报刊发表几十首作品,八十年代末期中学生校园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龙学敏,女,1971年出生,湖南隆回二中学生,笔名牧姗姗,曾在《中学生校园诗报》、《春笋报》、《中国青年报》、《小溪流》等报刊发表作品80余篇,曾荣获第三届春笋全国中学生文学创作大奖赛诗歌二等奖等6项奖项,是八十年代末期中学生校园诗坛代表人物。
段志刚,湖南桃源师范学校学生,曾在《春笋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唐碧,湖南祁阳一中学生,1971年出生,曾在《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中学生》、《中学生读写》、《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曾荣获首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阿门,原名唐柳颦,湖南永州市六中学生,曾在《春笋报》、《青年文学》、《中学生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孙桂林,湖南隆回一中学生,曾经在《少年文艺》、《中学生学习报》、《作家》等20多家报刊发表100多首作品,并多次获奖。是八十年代末期湖南中学生校园诗歌代表人物。
邵东三中黄亚男;隆回二中谭克修;澧县五中高三文科班关洪日;攸县三中冰峰;隆回一中魏可成;隆回二中刘朝阳、魏莆华;邵阳师范孙传胜;邵东三中黄亚男;临澧三中吴一鸣;隆回九中胡芒权;桃源师范学校钟霞平、朱先云;安化一中学生何可可、文安;临湘三中谢文锴;衡南二中谢云岳;郴州师范学校廖剑波(笔名神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0-8 11:08 | 只看该作者
请宋公明转告苏湘两省诗人自理排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1 03:29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在那本薄薄的《蓓蕾初绽》中,我最喜欢梅林、他他、周桐、谈玄等人的诗作。这本小薄书,我至今还保存着,很温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5-23 12:5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05: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