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7|回复: 20

十面埋伏:韩东《甲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区文学•刊中刊《读诗》
十面埋伏
总第4期/刊《特区文学》2017年第4期

韩 东《甲乙》

徐 江:“零度”下人性体温的诗意
世 宾:被伤害的语言
西 渡:背对人性的虚无之看
吴投文:爱与身体隔着残酷的距离
敬文东:“及物”已讨论太多,该谈谈诗如何“及心”了
赵思运:关于性别的元叙述
向卫国:两个符号为什么“白日做爱”
韩庆成:“操”
杨小滨:诗所能达到的反抒情边界
徐敬亚:可不可以说,一位诗人的写作被传统“收割”或“俘获”的速度与他的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恰好成反比呢



甲乙(赵思运推荐)
■ 韩东

甲乙二人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
甲在系鞋带。背对着他的乙也在系鞋带
甲的前面是一扇窗户,因此他看见了街景
和一根横过来的树枝。树身被墙挡住了
因此他只好从刚要被挡住的地方往回看
树枝,越来越细,直到末梢
离另一边的墙,还有好大一截
空着,什么也没有,没有树枝、街景
也许仅仅是天空。甲再(第二次)往回看
头向左移了五厘米,或向前
也移了五厘米,或向左的同时也向前
不止五厘米,总之是为了看得更多
更多的树枝,更少的空白。左眼比右眼
看得更多。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三厘米
但多看见的树枝都不止三厘米
他(甲)以这样的差距再看街景
闭上左眼,然后闭上右眼睁开左眼
然后再闭上左眼。到目前为止两只眼睛
都已闭上。甲什么也不看。甲系鞋带的时候
不用看,不用看自己的脚,先左后右
两只都已系好了。四岁时就已学会
五岁受到表扬,六岁已很熟练
这是甲七岁以后的某一天,三十岁的某一天或
六十岁的某一天,他仍能弯腰系自己的鞋带
只是把乙忽略得太久了。这是我们
(首先是作者)与甲一起犯下的错误
她(乙)从另一边下床,面对一只碗柜
隔着玻璃或纱窗看见了甲所没有看见的餐具
为叙述的完整起见还必须指出
当乙系好鞋带起立,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

韩东简介:
1961年5月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重要代表诗人。他的言论“诗到语言为止”影响颇大。出版诗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他们》、《韩东的诗》、《你见过大海:韩东集1982——2014》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美元硬过人民币》等,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知青变形记》》、《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中国情人》等。


徐 江:“零度”下人性体温的诗意
《甲乙》应该是韩东中期最著名的篇目之一。
全诗的语言形式很有特色,类似影视导演工作台本中的摄影镜头变换交待和画外音内容的集合体。文本上呈现出某种“非文学性”的特征。如果结合作者在更早时候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的现代诗创作理念,能看出美学风格上的延续、呼应与强化。
事实上,《甲乙》可能是韩东对“诗到语言为止”理念践行得最好的作品,相对于《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早期名作所流露出挑衅式刻意消解,《甲乙》所蕴含的美学景深更为隐蔽、深厚。也更阅读上的排他性。
从字面上看,《甲乙》呈现得是一场性事完成后的现场氛围,作者甚至都没有兴趣去呈现完整的人物状态,其先锋和探索指数,比之前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全诗读完,读者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已被完全吸引到了交待最少的“乙”、以及对两人关系的缘起的上。一场关于诗境的想象才刚刚开始,而作者已然抽身离去……
《甲乙》在“零度”状态描写下唤起的,仍然是对人、人类情感奥秘的兴趣。也必须与人、与体温有关,“零度”作为一个写作和鉴赏上的语汇,才具备存活的价值与意义。“先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当然首先是对人的关切。


世宾:被伤害的语言
许多人喜欢韩东《甲乙》这首诗歌可能是因为它细腻而富有韵味地呈现了一对男女亲密而又疏离的关系,诗歌通过一个场景把一种普遍性的心理或者说情感的处理方式呈现出来,正如诗人说的,“这是我们(首先是作者)与甲一起犯下的错误”。可能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高明之处:在于细腻而富有韵味的、不厌其烦地描写甲所看到的景观——那与刚刚亲热的人无关的事物——而“流下了…甲的精液”的乙着笔极少——这种属于谋篇布局或者修辞——的高超技巧,来凸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疏离、异化。
但我看到这种诗歌写作有如小说写作余下的残渣重新焙火——有些新鲜的样子,但已没多少药效(诗味)了。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有一批前诗人——譬如鲁羊、朱文、韩东等改写小说,并在先锋小说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之后,又有了诗作问世;他们借助小说的细节描写手段,呈现一些有意味景象,但这些诗作由于叙事性太强和语言的拖沓,以及过度依靠场景来表意,而使诗歌丧失“爆发力”,成为软绵绵的小东西。
这样的写作和依靠口语写作的诗歌一样,首先被伤害的是语言。语言是从世界里散发出来,但这种场景描述和口语写作都是依靠场景和词来表意,这就使语言处于被弱化和接近消失的境地。这样说吧,如果韩东所要敞开和揭示的世界是人与人的疏离、异化的世界,那他的语言应该具有这个世界的属性,但这首诗的语言是属于他描述的场景的(口语是词,属于工具。对一般读者,词好懂。),这样的语言就不属于诗性或诗意的语言,是一种有感觉、有韵味的散文语言。
那么,诗歌是否可以这样写?我的回答是可以的,但力量不足,也无法在瞬间敞开那个诗性的世界。


西渡: 背对人性的虚无之看
韩东此诗叙述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它近乎物化的客观性。这是一种机械的、无主体的语调,和标题“甲乙”所揭露的无人性(无名无姓,甚至也无性别)取向完全一致。诗所陈述的事实,用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甲乙刚做完爱,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各自系好了鞋带。但作者用大量笔墨不厌其烦地叙述了甲从下床到系好鞋带这个过程中对着窗户的观看。然而,这个观看又是机械的、无意识的,就像镜子对于外界的映照,即使这面镜子有动作(左右前后的行动),那也只是机械的移动,如移动的镜头,并无任何主观的用心。表面上,甲看到了街景、树枝、天空,而且他似乎努力想看得更多。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有看到,或者他仅仅看到空白——这个空白正是其内心空白的反映。在整个过程中,乙完全被忽略了。乙从第一、第二行出现,直到第二十四行才重新出现,而这已临近这首三十行的诗的结尾。正如作者所说:“这是我们/(首先是作者)与甲一起犯下的错误”。考虑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甲乙刚做了爱),这个忽略是令人惊异的。由此不难推断,甲乙的做爱,其实仅仅是做,一种物理的机械运动。这两个人在诗所描绘的情景中,始终是背对彼此的,实际上,他们都背对了自己的人性。乙下床的时候,所面对的是一只碗柜,根据这个提示,我们可以推测,甲乙的关系多半是夫妻。这首诗可以说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家庭生活和夫妻关系的异化,而这种异化乃是人性的全面物化的一个自然结果。通过上引的那行诗,诗人把自己、读者放在和甲同一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读者同样被置于批判的位置上,成为波德莱尔所谓“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我的同类”。
从写法上,诗人把甲乙双方关系以及情景性质的揭示放在最后一行,起到了强化诗的力量的作用。从头读来,诗本身几乎也是机械的、令人厌烦的,然而随着全诗最后一个词“精液”的出现,剧情全盘翻转,前文所有琐细的描写都变得惊心动魄,具有令人震撼的批判力量。
从《有关大雁塔》所揭示的反崇高、平民化到这首诗的彻底客观化,韩东的诗艺达到了其逻辑的顶点。韩东诗歌的这种变化也是人性物化的时代趋势在诗歌中的反映。


吴投文:爱与身体隔着残酷的距离
在韩东的诗歌中,《甲乙》并不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却是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首。诗中的主人公以甲乙名之,这种表达是相当中国化的,无名在此是一种隐身和遮蔽,也是一种普遍性的事实。诗中写的大概是两个陌生男女的性爱游戏,诗的第一句“甲乙二人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暗示,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意味。这一句是相当关键的,诗中的叙述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在性爱的激情过后,甲乙两人形同陌路,不再拥抱和缠绵,都沉陷在各自的心事里。显然,爱是奢侈的,在此显得多余。在两人身份的暧昧后面,隐藏着爱与身体隔离的残酷事实。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即使甲乙两人是一对夫妻或者情人,性爱的实质仍然是身体上的,而与精神无关。疲惫在此是甲乙两人的共同表情,在疲惫的后面不仅仅是相互间的冷漠,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敌意,因此,诗中的氛围是僵化的,毫无生动的气息。
甲是诗中描叙的重点,而乙仅仅是一个衬托,这种安排是不对称的,其中大概包含着诗人的疑虑,却可以放大一对陌生男女在激情过后的无聊状态。是的,游戏过后总是无聊,需要用另一个游戏来取代内心的荒芜。诗中对甲的细致描绘近乎一节默片,完全无声,只是一系列机械性的行为,毫无生命本身带来的美好体验。诗中客观的场景展示实际上是冷酷的,鞋带、窗户、街景、树枝都是情绪的暗示,在诗中环境近乎精确的描绘中显得毫无生气。甲的动作非常僵硬,看得出他的内心没有温暖和留恋。诗人把环境的阴冷枯燥处置在人物的情绪上,对人物内心的暗示恰恰是一种强化。极其细致的描绘在诗中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同情的态度。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习焉不察的事实,有太多习焉不察的悲剧,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到最后死亡,都缠绕在习焉不察的忽略和被忽略中,而生存的酷烈同样在习焉不察中重复着遍地鸡毛般的悲剧。乙在诗中处于相对被忽略的位置,她的无聊是护卫身体里的一个隐秘,却被下体流出来的“本属于甲的精液”泄露。诗的最后,“为叙述的完整起见还必须指出……”,这一笔是画外音,看起来是多余的,实际上也是极紧要的一句,乙的身体里没有心灵的温度,诗结束在暧昧的犹豫之中。
韩东有一句名言,“诗到语言为止”,赞之者和贬之者都有极端性的理解,一直聚讼纷纭。我也不认同韩东的这个主张,语言固然是诗的本体性因素,但即使从诗的形式层面来看,语言本身并不是诗意的绝对控制者,一首诗在语言之外,恐怕还有一双眼睛要看得更远一些。不过,《甲乙》倒是可为韩东的主张提供一个注脚,从语言的精确性来看,此诗具有某种样板意义。《甲乙》的语言形态是反传统的,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此诗简直毫无诗意可言,但也正是在这里,韩东在语言上的决断却是清醒的,生命的某种直觉在诗中表达得非常精微。诗意并不是寄居在语言中,但语言也并非诗意本身,关于诗意与语言的关系实际上缠绕着相当丰富的层面。《甲乙》说到底是一个有效的先锋性文本,对语言可能性的尝试有其意义。


敬文东:“及物”已讨论太多,该谈谈诗如何“及心”了
韩东的成名作之一《有关大雁塔》,是将遗迹、名胜或奇观的意义悬置起来,而这首《甲乙》实质上是以相似的逻辑将生活中亲密关系的意义一笔勾销。毫不夸张地讲,事后的走向已证明,韩东彼时的这些写作,为今日的某种诗歌时尚作了漫不经心的急先锋,这时尚(亦是诗法的套路与惯性)的特征,总结起来,无外乎是克制升华的意向,将我们时代的日常炮制成没有透视效果的平面图或千层饼,再配以词语密度疏松的口语,或把生活讲述成充斥着故事与事故的戏剧,或在认定生命空虚、人事庸俗之后,紧抓小伤痛与小确幸,为之挥泪,为之感慨不已——于是,这时尚下量产的次品诗歌,虽总声称已诚心诚意地紧拥世俗的万千面向,事实上却常以浮皮潦草的私人体验对日常生活进行着本质化和窄化的处置。或许,不少诗界中弄潮的男女老少,更乐道于如何写好一只狗被杀的过程,却已没了理解“其鸣也哀”的耐心与修养。围绕诗如何“及物”,可能已讨论得太多,太多,即意味着难免浅薄,难免使问题自身开始像伪问题般可疑,进而失去因地制宜的针对性。想必是时候谈谈诗如何“及心”,也是时候想想诗如何透过表面与多样去勘探存在的“神秘性”。


赵思运:关于性别的元叙述
韩东在大学读的是哲学,他深谙诗与哲学的关系,但他从来不去宣谕哲学思想,而总是以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场景去显示他的哲思。有两句话可以作为这首诗的注脚。第一句话是存在主义哲学掌门人萨特的话:“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第二句话是现代诗人T.S.艾略特的话:“诗歌和哲学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用更文学化的表达,则可以用法国“新小说派”的罗伯•格里耶《橡皮》来为韩东的《甲乙》做注脚。
这是一对一起生活多年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男女。他们不是拥有具体名字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只是路人甲、路人乙这种高度抽象化的符号。做爱之后,“甲乙二人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 具有丰富的隐喻关系,甲(男)拥有的是外面的世界,竭力向窗外延展视野,而乙(女)面对的是“碗柜和餐具”,这恰恰是“甲所没有看见的”。“性别不平等”并不是社会学的、政治学的、哲学的那种宏大表述,而是深入到了生活的腠理和纹路之中,甚至是一种存在的气息。最残忍的一个细节是“当乙系好鞋带起立,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曾经的“身心交融”、“灵肉合一”说教统统被这个细节击破了,被称为“爱液”的“精液”,此时还存在着清晰的“所有权”的性质,十分滑稽,但是十分真实。
诗人高明之处还在于运用了“元叙述”,即“关于叙述的叙述”。他在诗中自我暴露本诗的叙述中心放在了甲(男主角),而极大地忽视了乙(女主角)。这种自述,更具有哲学思辨的间离效果。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注重表达的精确性,我想,具有后现代元素的诗歌,亦是如此。


向卫国:两个符号为什么“白日做爱”
韩东的《甲乙》早成名篇,但今日再读并没有生出更多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诗是会愈益经典还是逐渐淡出经典之列,还真不好推断。
诗歌叙述一对日常夫妻(根据乙“面对一只碗柜”推断这不是一对偷情男女,当然也并不绝对)“白日做爱”之后,两个人在床的两边背对背各自弯腰系鞋带,各自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男人(甲)看到窗外的天空和树枝,而女人(乙)只看到屋内的碗柜。诗歌详尽地描述了男人看风景和系鞋带的过程,对女人却一笔带过(这当然是有意的安排,强调下文所谓乙被“忽略”的历史),但交待了她“起立”的时候,“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甲和乙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没有做任何交流,仿佛两个不认识的人。沿着时间回看,诗歌似乎在暗示,这两个人之间唯一的交流就是交配。那么,没有交流的两个人还是人吗?诗歌白纸黑字地把他们抽象为“甲”“乙”。这有三个意思吧:一是说他们已经变成了两个会喘气的符号;二是他们互相可以用任何人替代,甲和乙做爱,跟和丙做爱并没有不同;三是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差不多都是甲乙,都过着差不多的日子。那么,比较令人疑惑的是,两个已经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激情的符号,他们为什么要做爱呢,而且还是白日做爱?仅仅是生活的惯性使然?
有点多余的是,诗歌还试图回答了造成这种普遍灰暗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把乙忽略得太久了。这是我们/(首先是作者)与甲一起犯下的错误”。对于这一点,作为读者,我并不完全同意。生活的庸常化、无聊化乃至悲剧化,并非每一次都是甲(男人)的责任,也并非每一个家庭中都是乙(女人)被迫面对着碗柜,而甲(男人)却只顾看那个空洞的天空。


韩庆成:“操”
耐住性子读《甲乙》,读到最后一句我与作者几乎同时说了一个字:“操”。
作者在绕了那么多语言的弯子后,想表达的或者说想出人意料表达的,不过是“操”了。而我浪费好几分钟时间,在罗哩罗嗦绕来绕去的词语晕眩症中,对这类曾经流行的“先锋诗歌”,也只能以一个“操”字作评。
先锋是每个诗人都喜欢的词。在刚刚举行的《诗歌周刊》五周年纪念诗会上,我例举了一个无名作者戏言的六首诗,来说明“什么叫先锋,什么叫伪先锋”。今天不妨借这首《甲乙》在两点上稍作展开。一点是语言,作者恰有名言“诗到语言为止”。戏言的语言非常凝练,往往一句诗中包含着几层意思,而《甲乙》正好相反,往往好几句诗都是围着一个意思反复绕。更有甚者,短短一首诗,居然有四个地方用括号来做注释,不能不让人怀疑作者的语屈词穷。第二点是意义,戏言的诗虽不乏晦涩,但与现实/历史的意义关联始终若隐若现,而《甲乙》虽好懂,却看不出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些“先锋”诗人用来驳斥“意义”的名言——“无意义就是意义”,如果说在刚刚恢复写诗的2011年,这话乍听还能唬住我的话,六年后的今天,在阅读了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各样的诗歌之后,我同样要响亮地用一个“操”字来回答这个辩解。
打开网页,这样的“先锋”诗歌几乎随处可见,这正是《甲乙》作者这类诗人从真先锋“语屈词穷”后沦为伪先锋后的“流芳”所致。一些80后、90后作者对此趋之若鹜,可见其影响。


杨小滨:诗所能达到的反抒情边界
这可能是韩东风格最鲜明和成熟的一首诗,在场景描绘的策略上采取了绝对冷漠和疏离的写作姿态,主体的情感向度被克制到几近残酷的程度。诗的第一行“甲乙二人分别从床的两边下床”就是一个十分鲜明的图景,一方面隐藏了对两人关系的明确说明,另一方面则暗示了两人的空间(乃至心理)距离。第二行的“甲在系鞋带。背对着他的乙也在系鞋带”令人想起鲁迅的名句“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以刻意的复沓造成叙述的违和感,并通过“背对”一词强化了行为相同的二人之间的互斥感。接下来的各种细节体现了韩东作为小说家的叙述手段,但更体现出诗作为抒情体裁可以达到的反抒情边界。在作为本诗主体的中间二十多行里,种种驳杂几近啰嗦的重复构成了这首诗对生活或行为意义的悬置。当韩东不断使用多少“厘米”来描写移动或距离时,读者不难把握到一种蓄意的夸张精确所带来的“客观性”。这就有如法国新小说的叙事策略所采用的方式:推到极致的冷观和精确事实上消除了传统写实主义对再现现实的确信。当然,所有这些手段都是经由最后一行的回溯才更显意味:乙“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点明了二人的性关系,才使得前文中的冷漠距离变得更具戏剧张力。而把作者牵扯进叙事过程来造成自我指涉的后设手法——“这是我们/(首先是作者)与甲一起犯下的错误”——也同样暴露了客观叙述的危机。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情感零度”的现代小说手法将符号化的、缺乏具体面貌的人物及其行为铺展出一幅抽空了传统意义的生活(抽象)画卷。


徐敬亚:可不可以说,一位诗人的写作被传统“收割”或“俘获”的速度与他的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恰好成反比呢
时间真是残酷!
从韩东写《甲乙》的1991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26年。当我们带着二三十年的诗歌沧桑迎面与这位老朋友相遇时,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秘与潇洒。我看到的,仿佛是一个挂满灰尘的廋骨,一堆孤零零的诗歌一览无余地摆在面前。
如果在1991年,它刚刚诞生的时候遇到它。我一定像被电击。它的法国新小说派般的孤冷坐派,精致的素描一样的画面,首尾几乎不能删改一字的经典叙事,以及内中暗含着的男女世界的种种文化阐释,在当年多么大放光彩。
对,正是文化阐释,正是诗歌或文学观念——如同一种阅读的“暗号”,一旦谜破,由于其诗意构成方式及审美能量的简单化,后人的目光将无比苛刻。
韩东是第三代诗人中前三甲的重要代表诗人。他1988年说出的“诗到语言为止”,这一极为漂亮的语言哲学口号,影响了中国整个九十年代的诗歌写作,曾令一大批傻乎乎的末流诗人真的以为诗只是语言的体操,到了神魂颠倒、邯郸忘步的程度。但韩东本人却一直稳稳地操持着诗歌中智慧与逻辑的两只轮子。
我刚才又找出《大雁塔》读了一遍。感觉仍然很不错啊。
这,涉及到经典诗歌文本在历史中传递的宏大课题。按照艾略特关于旧作不断溶入传统、新作不断挑战传统的理论,可不可以说,一位诗人的写作被传统“收割”或“俘获”的速度与他的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恰好成反比呢。
进一步再问:传统可以收割观念、形式、套路,但传统能收割美吗。这问题有点复杂,不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2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没感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解析,谁来解析,都否认不了这是在扯犊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映像 发表于 2017-5-12 17:34
无论如何解析,谁来解析,都否认不了这是在扯犊子。

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3-29 05: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