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 诗《 约 客 》英 译《 Waiting for a guest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7 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 诗《 约  客 》英 译《 Waiting for a guest 》

        赵师秀(南宋 / 公元 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时人将其与翁卷(字灵舒)、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并称为“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清苑斋集》。




一.      原            文




       约  客
                             ——原 作 / 宋 - 赵师秀(中 国 / 公 元 1170-1219 年)
                             ——英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1 年 2 月 23 日        


黄 梅 时 节 家 家 雨,

青 草 池 塘 处 处 蛙。

有 约 不 来 过 夜 半,

闲 敲 棋 子 落 灯 花。









二.      英      译      文



      Waiting for a guest
                                      —— Original author / Song Dynasty - Zhao Shixiu ( China / AD. 1170-1219 )  
                                      —— Translator / Li Shichun - Changchun, China - 23th. Feb. 2021  


In the plum-ripe season every house is in rains,


From the grassy pond come the bursts of frogs.


Midnight pasted, my guest invited isn't coming,


With fretful chessman knocks, wicks are falling.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说明约客的时节是江南特有的“梅雨季节”。农历四、五月份的江南必定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也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所以当地老百姓叫“黄梅雨”。由于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住的都是茅草房,在连遭“黄梅雨”的侵袭下,几乎各家各户的房屋都会漏雨,估计赵师秀家的房子也不例外。由于对方的失约,赵师秀还是有点恼怒,因此,竟然落灯花,即非常规之
闲敲看似从《约客》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能读出赵师秀内心深处是埋怨对方的,应该也是借题发挥,灵感妙笔,借景言情——全文四行两句,前后呼应,共鸣诗人烦躁心声。

2.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中外互译,原语言语法,是检验理解正误唯一标准;原语言语境,是检验互译限度唯一参照;真实“哈姆雷特其人”,在原语言文本、语本里,不在任何读者听者,专家学者嘴里、心里;中外互译,相关一切所为,均以原语言语本、文本语法,为《法律》依据,证据,以原语言语本、文本语境,为《限度》考量、衡量,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理性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语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其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立,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主观臆想推断,客观好恶期盼,传闻轶事,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更须力避因文本喻体修辞,混淆纯本体用语,而费解、误解、曲解、直至殆尽原作诗意,甚至初衷本意;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传递要忠信、顺达、雅合,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3.     百年实践,数据为证:中外诗歌互译——最为修辞互译,堪称文学中文学,认知中认知,翻译中翻译——只追其特性,不求其共性,只寻其言者作者,不觅其听者读者,只脱颖原语言作者言者,不迎合目标语言读者听者,其主观天然特性,天下独有身影,不由任何客观共性反向、纵转向点拨提醒(专家学者,权威楷模,更须辩证取舍,谨防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中外诗歌互译,文本面前无权威,语境面前没经典,悉数同班聆听小学生——不受见仁见智左右,只争为道日损,不求为学日益,只许法乎其上,不可尽信书籍,只信书不尽言,唯一人一方,一病一剂是取——唯原语言语法是从,唯原语言语境是听;中外诗歌互译,均须以原语言《语法》为永久唯一有效立《法》;其相关一切所为(所有见仁见智论点、起点、支点、发轫点,有效理解、有效认知、有效翻译、有效论证、有效论据、结论)均须以原语言文本语本语法、语境,为其永久唯一合《法》限度考量,为其修辞意群(通感、逆挽,反诘、对举、喻体、互文、互体等等)总量兑现之可靠验证,为其全作质量量化呈现之公信参数参照数据支撑(规避见仁见智,模棱千可,莫衷一是,诗意/诗性漏译),故其主观性、特殊性、绝对性,正是其客观性、求是性、忠实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普遍反应;中外诗歌互译,其相关一切所为,均须依《语法》发言,语句分辨,语境仲裁,信达雅监管,比较宣判,无原语言语法、语境唯一共识公信公证,任何翻译相关所为,均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底之船,无稽之谈,一纸空文,掷地无声无用功

4.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无尽解,该是断言《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天下诗作该更深入更精准解读之警示,之激励;《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皇帝新衣》等等文学人设/各自主题(尤其名言、名人、名作),不仅个个主题、立意,鲜明出色,且仅有一个,本小诗同样,不会可有一千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示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4-30 17: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