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青 于 2018-7-10 10:11 编辑
1 `7 f/ {% m! G: _, a% @7 r0 i& I" C
《静湖》
2 o( y' A7 J7 i+ _# q" W7 y ——和也牛
4 P$ P% R% G- f- V: |5 } 奥冬" n/ \+ l& S' _! ]# s
" r% p' x7 |" f4 b6 D9 ?水有多高: k8 a+ X5 g# {# l. M+ u/ E
天就有多低
4 L. {! a0 e# [. F; @- u2 o& r" V2 R. i: e# c5 j7 O! R
白云在蓝天中游泳
; d; p/ U: ^# }- H/ N- e一枝水草缠上来
% ^6 t) _5 O1 N( \想想,又放开
! m8 h d$ [- z3 }) |* d
6 ^ ~- n B) n4 D' h0 x# v+ H, R: R* \; W
" |* H Q1 f1 M- M3 B 附:5 P8 m, Y* J' l9 M' I# I1 a
静湖- L% l9 h: W9 O: _. s8 R
也牛
9 [: t+ A3 a' j# B* \; h; j" s% I% h% W) s- }
天有多高, @1 m' p5 o9 Q1 c1 ~
水,就有多低5 o7 X9 ^2 e' L5 H. ^
( b% g$ U' ]9 T. N天一碧如洗
- \! }) b; O4 N水草" g, R- `9 a B+ ^6 W' {) {! P
行如闲云
, A: x" U0 ?2 U A, i$ t
4 B1 U9 [! j: P& V3 `! e 推荐人:碧青( X* ?2 B% @9 L0 |, x
推荐语:诗人奥冬善于与诗友唱和,唱和之诗总是有独自的感悟。
3 |- a2 ^7 z0 |/ n4 t( t 也牛的《静湖》,安定闲适。“天有多高/水,就有多低”。是诗人面对湖水的感悟之境,亦是心灵的静定之象。在禅家直觉观照的世界里,“天一碧如洗/水草/行如闲云。”这样时刻的“静湖”本身也消失了。行走的是草,亦是云。云行,亦如草。而草或云,只不过是一个“闲”字,空明,无碍。
4 H# |* K2 y( ~$ A. t 奥冬的“静湖”,“水有多高/天就有多低”,亦是明净之境。只不过,奥冬是在通过“动”而感悟一种解脱的自在:“白云在蓝天中游泳/一枝水草缠上来/想想,又放开”。在天空游泳的白云,有水在,“空中存有”,而一枝缠上来的水草,显然是自生的意念或欲望主动的“缠上来”,但这样的“缠”,并不是“死缠”,而是带着某种欲望与醒悟融于一体的“缠”,所以,在缠上来的时刻,这一枝水草能够做到观照内心的动念,而且禅悟的觉照闪亮,便放开了缠住的云。而放开了缠住的云,便放开或解脱了自己。
* y7 O: }$ G( F3 S) Z+ Z) Z 也牛和奥冬的《静湖》,均呈现了清明优美的诗境,给我们的夏日带来诗意的清凉。
* \( D/ i# \/ E% q' W! T-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