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
, a( C+ B8 ]6 p2 }; b2 z) A0 s3 ]作者:苏浅
9 U$ e* X4 G% w( e+ z' ^: S1 e/ R, h3 ^8 Y4 X
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1 W# {# u, c$ y/ d7 n, f
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
: I H) R# S* O/ f只是一两个叶片
0 n7 e9 e a# B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8 W2 \! V9 {5 M- t* v我认识了一种叫薄荷的植物* N. d6 q2 N L- \) h
它简单,干净0 z z: r: p3 P7 ~
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
2 A% p$ i2 v2 i3 N3 _我想要的生活,
8 ^' _+ E; j/ B7 e) E, t9 L' t不尝不知道。
7 a: m% L3 J6 U5 m9 Y+ R8 J
- z# @# e/ S$ F& D
$ B- `0 r+ |! G* T8 C* S推荐人:也牛7 { j! t; u1 s' w3 n
推荐理由:中国佛教有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密宗,是在公元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的。此宗依照《大日经》、《金刚顶经》而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此宗最高理论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进行修行。所谓阿字本不生,就是空义。
6 u# E7 ~8 f8 X) G$ C: ^它也是藉禅定求救度或解脱的行为或修行方式。因此,禅、净、律、密不一不异。
5 t* u& N5 E* b9 [' f% @$ `佛教中的密是对显而说的。显是理入,密是行入,显密同修,即可得正等正觉。而非世间法所说秘而不宣,藏而不露的意思。
a8 r1 J3 P3 `明白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再来读诗人苏浅的这首诗,看她究竟说了什么?
& l4 i% A5 m7 U/ V! B
" G1 s8 X% d9 p+ M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
8 i& I i% |! w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
/ W2 n+ @* _. D: M7 b
/ T; s: U e! i) p$ Q) a诗人没有见过薄荷的生长,薄荷生长的那个过程当然就成了一个秘密。但薄荷已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诗人全部的信任,说明,诗人已认可了薄荷有这样一个“秘密”。问题是,薄荷的这个秘密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3 F4 N* z, g; K' R3 V; D
5 r3 a& k& K+ T只是一两个叶片
+ q; y. M7 p$ }* c7 U2 B; A O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O9 p* y. d& Z5 M& C- l: S# ^
……. Y$ o' E" [& a4 g+ ]- l- V& I n
它简单,干净
4 L( t' w* M. ?; {4 {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 |3 U; h" J u
0 c3 m1 V; q6 Z( ], r ^! q+ `( A- g
哦,原来薄荷简单、干净、芳香、清凉,能够消解诗人夏天的燥热,这便是薄荷的秘密。- l0 C0 `: L, r4 ^) l$ Z7 J3 A
诗人久居于红尘俗世之中,生活得太复杂、太哭恼了,需要解脱,潜心归静、归净,从而得到安稳和清凉,这是诗人“想要的生活”,是她心中的秘密!
/ O# x C" Y6 J, L8 V9 E诗歌写到这里,按说,可以结尾了:因为诗人已经觉悟。$ q* c- Y1 k0 i# Y; g8 p
偏偏诗人又都是心怀众生之人。她不会忘记在诗歌的末尾再提醒我们一句:“我想要的生活,/不尝不知道。”这是诗人心中的真言,也是觉悟众生的开示:她叫我们在尝过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百般滋味之后要心发菩提,然后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2 E7 ^- Z" T. j$ ^* i/ d, D4 {; K
自觉,而觉他,修菩萨行:这是世间的秘密!
5 M) w. k4 e+ n# w8 s7 H4 Y/ w. w: S7 s0 s2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