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说诗] 生活中,瞬间灵感的呈现即是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龙刚 于 2014-4-4 08:33 编辑

  早上,上空间。看见蓝水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鸡头》。下面有一位朋友的评论,大意是,赞扬蓝水的文笔锋利,眼睛也犀利,有洞穿世界的威力。
  我对这段评论很感兴趣,所以决定来说说这首诗。
  我们先来重读一遍此诗:

  鸡头

  操着简阳口音
  每天中午,晚上
  他带上三个女孩
  定时来到
  这个饭馆
  吃完饭后
  再领着她们
  离去
  三个女孩之中
  安静的那个
  长得漂亮
  另一个女孩
  打电话骂对方
  是骗子
  她声音很大
  手膀上
  贴着纹身

  用白话叙述一个小故事,分行排列,便叫“口语诗”,一些不懂诗的人常常这样以为。懂诗的人都知道,口语诗比非口语诗创作更难。
  评判一首口语诗是不是好诗的标准很简单,看这首诗有没有诗意。诗意是什么? 我们从日常生活或艺术作品中所体验到的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意味,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一首诗中,表达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意越多,作品就越具有诗性。就我所知的诗人,能够把口语诗写到这样的境界的人不多,蓝水是其中一个。
  蓝水的这首《鸡头》,看似没有写什么,看似没有什么技巧,仅仅叙述了在某个饭店的观感,从一个男人每天中午、晚上,带三个女孩在饭馆吃饭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状态。最后,诗人将整个场景凝聚在两个女孩的身上。“安静的那个,长得漂亮”,“另一个女孩,打电话骂对方,是骗子,她声音很大,手膀上,贴着纹身”。人的行为和神情在凝视中逐渐清晰。这样的写真,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再联系本诗的标题“鸡头”,我们会发现这里似乎暗含讽喻。而诗人在一旁冷眼旁观,让我们体验到了瞬间的感观进入诗歌后产生的审美可能性,带给我们阅读时的愉悦。 这样,整首诗读起来,看似没有写些什么,但是意味立马就出来了。
  这首诗是不是真的暗含什么讽喻呢,我们暂不做追究。但就我对该诗人和口语诗的了解,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诗人在一个饭馆里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看到一个场景而灵感突发写出来的,和所谓的洞穿世界似乎还扯不上关系。或许正是偶然看到这个场景,让诗人脑子闪过了某些东西,并且巧妙的捕捉到了,于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出来。一个动作叙述完成,戛然而止,没有多余的话。
  读一次,你或许读不出什么,但是再读第二次、第三次…越发耐人寻味,诗人似乎想要表达什么,却又故意没有表达出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去感受了。写诗,需要天赋,读诗,同样需要天赋。当你读此诗时瞬间感觉到有深意了,在你揣摩它是不是有什么暗喻的时候,证明你已经读出诗的感觉了。瞬间的感觉你说不出是什么,但它带给了你不明意味的体验。事实上,这,就是诗意。至此,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现的诗性就出来了,一首好诗就此完成。同样的,当你读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你仍然停留在诗人为你讲述的这个场景当中,以为诗人在给你讲故事,那很遗憾,我只能告诉你,你不懂诗,至少不懂好诗。即便你已经写了多少年诗,发表过多少作品。
  瞬间灵感及瞬间呈现,有时候,诗就是这么回事。当然,一瞬间灵感要找到一种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诗人本身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于诗歌形式的把握。
  比起我们“看见”本身那篇理论性很强的宣言,我觉得诗人何小竹的概括更精辟:“看见即是诗。”何小竹还有另外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生活即是诗。”能够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并且捕捉到诗意,是证明一个诗人文学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准。

注:文中蓝水即彭先春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4-9 14:25 | 只看该作者
陈克 发表于 2014-4-8 12:00
“……你所谓诗到最后,只成个人感官记录,这不是马策这篇文论的言说,”

说明其实我们有共同点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4-9 14:23 | 只看该作者
陈克 发表于 2014-4-8 11:51
也不是否决。只是我确实不太认同话说绝对、排空一切的言说方式。任何有效(当然限于我个人的理解)的部分, ...

呵呵,老兄,我自然明白你的意思。杨黎一向如此,当他否决别人的时候,其实是知道别人也可能在否决他。只是他坚持自己的理念。我是不喜欢随意否决他人的。
但有一点,是我坚决否决的。借文学敲官门,拿文学作进身之阶。这种人,我十分讨厌。
你也看到了,诗歌周刊首届致敬诗人得主是黄翔。此人从未在大陆出过一本书,几次因言获罪。而流派网将礼赞献给他,就表明了这个网站的品质。
我喜欢一切挑战专制极权的诗人,同样,我厌恶一切谄媚极权的家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4-8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克 于 2014-4-8 14:55 编辑
彭先春 发表于 2014-4-8 11:16
还有,关于看见诗群。陈克兄跟我一样,十分清楚(如果你不清楚,说明你就糊涂)。我们看见诗群,从它成立 ...


我此上的言论没有涉及“看见”诗群及其同仁。

我对“看见”的认同及愿景, 已在我俩共撰笔的“看见”理念(宣言)载明。那份理念, 经过集体讨论核定, 也应是每一位“看见”同仁的基本认同和信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4-8 12:00 | 只看该作者
彭先春 发表于 2014-4-8 10:50
这就说点上了。我知道你是严肃写作者,同时,我也知道他们是严肃写作者,正如我知道自己也是严肃写作者。差 ...

“……你所谓诗到最后,只成个人感官记录,这不是马策这篇文论的言说,”


我的研判确有粗疏。但据他们的诗学导向,落到诗的写作实践上, 确有这个印象。

“回到写作,这个世界还不曾有过的诗歌,有人创造出来了,就是有意义的写作实验。”这个我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4-8 11:51 | 只看该作者
彭先春 发表于 2014-4-8 10:53
我很清楚你的信仰。我只效力于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是你的乌托邦。这边厢也是在追求一个诗歌乌托邦。都在追 ...

也不是否决。只是我确实不太认同话说绝对、排空一切的言说方式。任何有效(当然限于我个人的理解)的部分,我都乐于汲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4-8 11:16 | 只看该作者
陈克 发表于 2014-4-7 22:21
关于非非,关于杨黎及其他"横空出世"的诗学颠覆者,我保持审慎的态度。我从不相信一种"绝对主义"的 ...

还有,关于看见诗群。陈克兄跟我一样,十分清楚(如果你不清楚,说明你就糊涂)。我们看见诗群,从它成立始,我俩就言说过一些情况。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诗群,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诗群成员的诗歌道路并非一致,诗观也不尽相同。屁股决定脑袋,这话李炬曾经说过。
我更愿意这样界定看见诗群:我们就是一个地域性的诗群,而非实质意义上的流派(流派,那是要创作手段艺术观点相同或者相似相近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连当年的非非主义都在日后解散,就是因为难以达成一致。
所以,我赞成你在思考看见宣言时的审慎。你选取了包容和承认差异作为看见诗群的支撑点,这样很好,说明你是选择包容的。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你所谓看见的主张其实很好。你看见和我看见的,都可以成为诗。就是看我们把看见的写成诗而已。无所谓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诗歌没有既定规则,史上流变的诗潮就证明这点了。当年为人否定的潮流,日后成为诗史,朦胧诗就是例证。
为此,我的意见,看诗,不管人家怎么写,我感觉到诗了就行。
你陈克的诗,我觉得写得好。
李炬的诗,我觉得写得好。
朝晖的一些诗,我觉得写得好。
徐冬的一些诗,我也觉得写得好。
高洪珠的一些诗,我也觉得写得好。
我自己的诗,我也觉得写得好。
我们风格不同,个性突出。这并不影响诗歌特质。
看见,就是这样的特点嘛:
我看见人家的诗写得好。
我也看见自己的诗写得好。
我看见诗了
我写出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4-8 10:53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清楚你的信仰。我只效力于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是你的乌托邦。这边厢也是在追求一个诗歌乌托邦。都在追求,为什么你要先否决别人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4-8 10:5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说点上了。我知道你是严肃写作者,同时,我也知道他们是严肃写作者,正如我知道自己也是严肃写作者。差异在于达成严肃写作的方式不同,诗美认同不同,甚至处理语言的手段不同。都是严肃写作,我不能因为这些诗人喜欢消解价值意义,喜欢调侃,喜欢幽讽,甚至喜欢否认既定(这个世界或许是个错误),就否决他们的诗观。
有一点需要提醒陈克兄,你所谓诗到最后,只成个人感官记录,这不是马策这篇文论的言说,也不是先锋诗歌的特质。麻烦再读。
还有,你所谓追求有意义的写作,我十分赞成。
在我看来,有意义的写作,正如有意义的艺术创造一样。凡是相对这个世界,属于创造性的生产,都是艺术的。我个人十分喜欢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生产的是这个世界没有的艺术,这点无需多说,毕加索,梵高等等,就是明证。他们就是在做有意义的创造。回到写作,这个世界还不曾有过的诗歌,有人创造出来了,就是有意义的写作实验。
所以,你所谓有意义的写作,其实跟我理解的没有矛盾,也跟先锋诗人理解的有意义的没有矛盾。
如果仅仅是回到简单的语义表达,那我认同,你和他们的确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你不超越语义,他们超越了语义。
当然,话说回来。我认同这些先锋写作,并不影响我对你诗歌的认同。你的诗写得很好。看,我理解他们,也认同你。
实质就一点,我看到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4-7 2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克 于 2014-4-7 23:37 编辑
彭先春 发表于 2014-4-7 20:00
呵呵,我不是专崇杨黎,而是专崇江湖。
我想你再看看一篇文章,马策的。我贴于后。
在我所读诗文论中, ...


关于非非,关于杨黎及其他"横空出世"的诗学颠覆者,我保持审慎的态度。我从不相信一种"绝对主义"的诗学主张,我崇尚自由,我认为诗的本质是自由的,流变的,从来不会有什么"一锤定音"的定义或命名。
对于诗歌,我不持"江湖"概念。很多年,我其实更乐于"在树林之外",当然我也乐意交流。也许,我可归之于刘泽球所说的"严肃写作者",也就是,我追求有意义的写作。

至于你下转的这个马策,我也并不陌生,他是我们江西人。九十年代,曾写过一篇《诗歌之死》,惊煞诗歌界。这一篇,将诗,先放在语言学上烤,最后连语言学也
丢掉了,诗最后只成了个人感官的记录,对此,我不认同。

他们当然有才华,但他们的才华往往迷失在取消一切的空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8-18 02: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