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2015年6月号,总第63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D3 `" t$ Y2 V& j/ V(2015年6月号,总第63期)
% ^- r2 i  E7 b6 @8 {# o# n' T# k; N1 R; {) m1 u9 L$ ^& x7 J
主编:古石
( e- s4 j0 X/ M% J5 j" V" E* z& h5 j" t# G; D- p
) ~* Y6 u( s4 n' \* N6 Q4 F
【诗歌作品】
% {3 I* Q8 c$ Y4 t& T
$ |9 j) X6 n7 X% V8 G2 \/ [《空山》; e/ V( T# G; s- J
作者:穗穗
* |1 M- I0 C% X% n
1 y: @. U- J, b7 W. X% t1 C% M爱上了空山
. B7 N4 d) e! M5 K, A也就爱上了层楼2 k" M1 I1 E* C( B6 v1 u2 s4 r+ z
每一次登临,都是一次自下而上
- ]3 h# ^/ n7 E2 d3 Q再自上而下的梳理、翻新和自省7 {# \3 _1 t) W) B- _3 C* u9 O
7 c" h1 Y/ A) L# F9 {9 T" r
鸵鸟的自信在沙子里埋葬
0 G! \$ O% v* Y2 L) E而陀螺的人生在原地的旋转中自满
0 [; t. ]* h) A. r: }; t& b" I你看不到陌生的风景  }# R2 [. N/ z+ n, s* s
也说不出自己的语言  b3 |5 j" d( |# ?1 _: d
你只是爱上了空山之空
% C7 E. _% Q* j6 I$ k4 u- g爱上了每次登临后的轻松与汗滴
' [7 L6 @2 S9 X. F爱上了流逝的岁月中偶尔驻留的
! o7 ]; q0 D: v1 F) {" ~一声清脆鸟鸣
6 J' m. t/ K& P, B! s3 ?8 [+ F; K# N% h0 \4 m9 h6 u" K6 E
年轮中的花开花落* k2 j: k" r1 O, f6 g
俯仰处的月盈月亏, Z9 Q4 L. y$ d5 T. G3 A$ p& s
你给自己坦荡的一生临帖拓印
, G+ g9 N: f1 U' q将尘埃和小草的写意,泼墨于+ k/ f% I0 w) B& t
大地的宣纸之上. I. J" G# F% k- K9 w/ V6 [

! l& M' `6 @, Q草木深深,你狂草的胸襟. G9 E) M- ]" D6 d, [" H
必将归于空山,皈依火焰3 E0 I. L3 @: T# V' F8 J% F
大开大合的每一笔每一划
) ^8 h7 g2 z6 V4 [4 z都渺无可寻,又无处不在! I6 C& S. y) ]1 Q

/ g6 @6 T, o1 }+ |/ H5 T推荐人:古石
9 \/ z7 \" J, P! S* N推荐语:空山之空,不是真空,空山里有什么呢?看似渺无可寻,其实无处不有。这“有”是一种对生命的大彻大悟的“有”。
& y7 w& K+ j* Q$ J3 T* x8 L: t6 W
《浴佛》0 ~& f1 Z4 q  M/ a; x) R: Y
作者:也牛, U8 n* v: H2 X7 q  F5 c; D0 R

* |( n$ {9 e# D+ l池子里
; S& J+ O) b9 H5 I9 g7 |# G/ @盛满了白云* V6 F- D: B2 o, ?

6 c: N1 O. ?# P7 J3 H我用云絮净身4 D/ T& ?+ r0 F9 g
影子
. [% x) q2 ~. b随云水而去1 z7 [! {5 u% q' i' d7 }0 w
3 n# r' t% p8 d  {8 K: F% ~; ]
推荐人:古石
1 B% p7 e, z# D推荐语:这首诗简洁干净,空灵飘逸,给人带来一种生命的超脱之感。- R* p: d' N1 O' S4 X4 p& r5 n
& w. K- h  E+ a& M! q7 E- [" y1 g
《夏日夜雨》
6 K  C7 a- h+ A) y作者:朱枫, M+ E$ U- F  w# T& C$ E$ r2 A
$ f8 S, |# D: `/ ^  i
隔着窗,听安静的* Q$ g0 o2 g" ~9 q  {4 T
滴嗒。这样的夜; i  m% l) u0 j6 y. K$ p  o9 f
田野的绿,又厚了一些吧9 B6 l3 Q6 I6 F& W" O* Q
, q" O! y. F7 ]7 {# y6 ]$ ?/ S0 u
推荐人:奥冬
. B8 F  I1 N" t0 `% f推荐语:安静的雨,安静的绿,安静的诗,安静的心。
0 B, ~5 ?9 g  _6 X8 o) h6 }: u' L5 l2 z
《夜》
5 T, E- a, `$ }$ A* b作者:奥冬
: f4 H7 `: C: N# R- ?7 h+ X
% S$ y5 F( \, [# q( x4 G' w. O院子里树影斑驳
' r# K* h5 J6 I* O, B& E% Q% R3 R
月光透空而来
) Q' a3 a3 v! r; O4 G9 N% O灯光透窗而出
4 P) {* l* ?  Y! Z& ^9 u  g/ ~# B
窗内人关灯睡去
$ I' _& m; u7 l" C" {月光透窗而入
7 ~( I" {1 s* A- j5 ^+ S. U% t5 i6 O, E# L5 D
推荐人:古石
4 p# \+ u5 W" w% r* }( h推荐语:安安静静,简简单单,自然而然。“月光透空而来/灯光透窗而出”,禅意尽在不言中。) R, p3 v3 B& k) b& A( k+ u

& T5 u% ~; \1 q( }" Q, `《雨季》0 o& N8 \& X. i7 K# ?3 h# U. J
作者:何兮: m/ G! W, e7 F

- {; o2 k1 i4 k$ ~在雨季深处
# g! |+ I# E$ B& q6 `" ?8 l藏着一朵花
5 p$ D+ [3 t0 `: R隐秘的忧伤
1 C) U. V; {6 I9 {# ?7 c
# L. c- I' ^. O( U; X在忧伤深处
& J, b! h9 n- H! R3 `# @. J1 l* F藏着一朵花8 u6 U2 \# @* K! d& M) r
漫过一生的雨季& ~- a- [2 [0 t& Y( |
. W& }+ l3 X3 ^0 D& y
推荐人:南北/ w; i! n, G) f* o4 C
推荐语:雨季,隐秘的忧伤。这样的词汇和情调,似乎不应该出现在禅者诗中。但作者的巧妙之处,也是呈现禅修功夫之处,是能够在“黑暗”中点亮“黑暗”。一朵花,就是那盏“漫过一声的雨季”的灯。& V3 C" f& e0 K& Z+ \

% h/ ?9 q3 t% ^1 y- K6 f《轮回》' W% Z2 |* j0 B& l5 |; r1 E( V
作者:江晓帆
3 R2 F, Y# h' O; L" P1 a
' U! s8 L9 c! |7 i) I7 Q飘落的秋天& b  a" l) ~0 r' X" X, l
飞上3 P. g* E+ X! w) P4 T7 K! u
春季的  枝头- L; K# z/ N! V' x
/ E) i3 n- v$ \
推荐人:南北% X; u! F) N" d1 ]3 N4 X1 v# f
推荐语:诗忌俗。文字不是问题,语言不是问题,而在于妙心运用,而在于机巧的营造出想象的巨大空间。这首俳句式的小诗,就做到了这一点。$ o3 \# x; T$ j! ?  [

2 I3 b2 B  k- Q! q/ t《灯》+ O8 B! T2 h: G3 {5 _
作者:雨浓
2 X5 X& Q& s3 G/ T$ r( S5 X2 G6 ]6 l
我一再提到一盏灯9 J% c4 g" x- B2 y5 A
实际上它始终是两盏
9 ^; K6 y8 q# Z4 ~8 n一盏熄了
* T2 ^# f1 _- Y+ ~/ H2 [一盏亮了1 _8 i: m9 B' \) S

! B: y0 I8 e) K- {: X& T9 ?9 k+ c在午夜
! w- \  A; E' w+ c' N! p! ^/ B它们反复的交替
8 [* N% y2 D2 l9 K! Y" D, Y& j
" Y: V3 L, r0 g3 Z- J  _7 _" V) L推荐人:古石
, b2 i. W: E& y, w' t1 w, c; {8 c推荐语:诗歌的意义有时蕴含在现实和语言的双重的虚构背景下,“一盏灯熄了/一盏亮了“,在”午夜“,总有一盏灯会亮起吧。灯熄了,其实,灯一直都”亮“着。
% r3 I3 C0 ]# U" {% z0 E) {$ I0 P3 S+ j/ t! h
《静宁寺》
% v: s# m% L# J3 m0 K: G8 N作者:古石
! O( N; A  i6 j" U/ X. c
+ @4 P: W, Z0 G每天一早( u. _* }# V, {
那个老僧; u, j) r* o" U  `( v. L2 w7 y
总会用陈旧的扫帚
: o7 ]. l) L* V! s5 g" A# o' f扫去满地新鲜的尘埃9 t: o* v6 o; @4 P* }% t

, }' `$ E0 _! a5 ^每天一早
4 k7 }! U# @. x9 z& t4 i! d鸟鸣静静的+ c+ g1 U& [  o4 ?! p: p  n
同晨光/ Z. Y" E. v7 u& n1 ]
闪耀在老僧身上! j! [: ^( a- _
& H3 S' y  J3 _
推荐人:奥冬
" T! J9 k% ?* a- W推荐语:扫帚是旧的,却能扫去新尘埃;鸟鸣其实是动,但在人心里的感觉却是“鸟鸣山更幽”,是静的;晨光是静,但老僧在晨光里走动时,却开始“闪耀”,动了起来。新旧动静,都是相对的,只在人心。
/ ?: g6 H, d2 H* C( V" X9 Z/ p' _$ y+ ?: U
《2011 年1月9日夜》; A- R( C) j2 g+ h7 o
作者:首滨
* C) p. L2 @( j; b. o
2 a" c6 M( K! z  ^+ u- j这雨是从哪里来的,这般零落。
4 F$ f# f* R+ X3 E; f7 v  N仿佛是一个人的情绪,如果再湿一点,就属于淅沥了。
# y2 K7 ?$ v; l: |. o我彳亍街上,雨左右落着,在落给谁?
; {* I# H0 X" \( t% W" W8 `: m; d- N5 v+ Y( I9 s
湿了天空,也湿了我的脚步声,不湿的是一双有远方的眼睛。
0 n# x' x/ y+ B6 k. E8 Y我在湿中努力把身上的冷拿开,结果徒劳,: \; F, D+ B7 E, @
冷在雨那儿是什么?5 {% m! F6 M7 ~# M
6 x& R% g; M  w  E9 w
秋交给冬的那片月光哪去了?不能照路的月光,是黑的。2 i/ i2 t0 A, M! g5 o
别人看不明白,我也看不大懂,在眼前晃动的,
: G4 d! _1 S! `/ ~3 R3 O' ?真的是那朵走丢的云吗?
$ g! X- \; k  J" h: o2 c! H/ m; I* S2 ?
但谁能感知,一个北方人,在南方的一条街上,淋着一场雨,0 F! R8 }9 @0 E6 R: M
又说不清雨的出处,迷蒙知多少?
7 Y/ Q8 R, x* q, I在这个沉郁的夜晚,伞也彷徨。
8 V$ F1 x: ^& x0 T
; u; O( b" v2 m2011 年1月9日夜,是梦幻的。
# W( }6 @4 {4 m) l我走向哪里,好像不太重要,内心寂静,只听到雨,- K/ O  I- [$ U
在湿里湿外,做着有一句无一句的滴答。
* ^& V( T) Q5 x  u2 V7 H  I! K4 p' J: F
推荐人:碧青
/ q8 u' |, z* J; M% D推荐语:首滨是一位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诗人,他以禅者的情怀把中国古典诗美和现代诗境融于一体,呈现出一种寂静的禅意之美。《2011 年1月9日夜》,以“雨”为中心意象,围绕着雨而生发的一些情绪,乃至月光和云,有一些凉意,有一些沉郁,有一些暗淡和迷蒙,但诗人的生命又是通体透明的存在:2 V1 v: P! z& V* q2 e
  “湿了天空,也湿了我的脚步声,不湿的是一双有远方的眼睛。) [: K- i) |( X2 e4 x+ m2 @. r. m
  我在湿中努力把身上的冷拿开,结果徒劳," _  h$ i. f1 v7 M' @8 o
  冷在雨那儿是什么?”
- j# Z3 b% z  I: p  雨之内和雨之外的世界交融着,湿了天空和脚步声的雨,却无法淋湿那一双有远方的眼睛。所以,冷在雨的哪儿?这样发问的时候,冷,已经似有似无。那一双不湿的有远方的眼睛,在雨之内,亦在雨之外。它只是自己明澈而光明的存在。这样的夜晚,不能照路的月光虽然是黑的,但诗人心灵的灯盏亮着,透视着远方的眼睛,已经与远方明亮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走向哪里,好像不太重要,内心寂静,只听到雨/在湿里湿外,做着有一句无一句的滴答。”这样的寂静,已经是一种生命的自在了。
1 Q/ W* E8 G- {* t  Y  这首诗的语言,亦值得深品,我喜爱这种本真朴素又舒缓自在的韵味儿。0 ]/ R2 _8 a8 c: c. ~
6 y2 f. k9 N1 k2 u
《出画》; V1 u! S" w. R6 C& J/ Q6 h
作者:奥冬/ n1 b! R  J. c1 Z

4 y2 ~/ p5 i3 v" W) V远山起伏,有飞瀑: w2 ^; W' x  I( ?+ J  v( s6 c
奔泻,汇入平静的湖
( m6 [* h; g  ?) N$ R9 ]蓝天,白云,飞鸟,蜻蜓
( t7 ~/ S# h$ |: ]' ]* B与摇摆的藻,悠游的鱼、虾
* r; J2 p* Q; ^在水面相遇。她长裙赤足
; h+ z1 I, M- e. ]! ^' H涉水而来,出画,入诗
+ E  T/ s! ^" D0 x7 L! M呼吸掠过世间
* H. {+ n3 }# O5 ~
+ i7 J, @" F" E( Y$ Y% A( b推荐人:古石. B& t+ @" ]- V$ I$ G0 r
推荐语:这首诗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从远景到近景,又从近景到远景,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宁静和谐的意境画。从“远山起伏”到“她长裙赤足涉水而来”,这是实写,镜头从远到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呼吸掠过世间”,这是虚写,把镜头从近处推向远处,推向无限。此刻,仿佛世间就只有这静静的呼吸声,这呼吸声里有蓝天、白云、飞鸟、鱼、吓……更有绵绵不断的禅意。
( }8 q4 U1 m' ?6 Q) @+ [6 h+ _: B1 ?# E
《夜宿抚民镇》6 S& Z! _0 ?2 l  q5 K. Q% _$ z0 V8 d
作者:南北
8 E- H: I9 t0 Z& t4 p4 s3 P: |, ^! g' H7 X; C: b1 c* Y
一片月,隐在云中。
5 Z* F. t% A' p2 Z. M起心,动念,自高速公路边的一块标牌,以及
+ j) e/ \# ?" F" t( |: Z- A0 W夜行人的累和饿。
1 C8 T1 I3 U6 P0 m* @( V. R' R
/ d9 S+ |: @$ o( j5 w/ ]) x去往长白山途中的这个小镇,如同
; z3 p' T4 B* Z& s* z' |& j入定的僧,双目微合。人声,犬吠( v. ~; r5 M2 C) F
都被一串路灯的臂抱紧,深藏。$ x% Z6 J6 _5 d0 e; w' k% {

! }' N9 e& F: K! [有几家店还亮着。犹豫之后6 H% K/ j$ q% Y+ w
石上硫终于将车停下——
" X7 u- o! K& `( ^2 K这一夜,我们要把疲惫的肉身,交给
  m8 W5 w8 [* r' f$ n: Y陌生途中的这个小镇。
: T8 ^3 ]  M/ b  O8 ]/ f4 E8 O7 Q! M: R
此时,天亮。我们重新上路
1 a: |, y8 K2 e7 S影子在身后,白云在前方。
$ V& {% H) X: D: D* j! g$ _+ a' `+ j* V
推荐人:古石
4 k# D( ^, N6 a8 ]( z% R推荐语:禅诗有四种最有影响的诗歌意境:触目菩提的现量境,水月相忘的直觉境,珠光交映的圆融境,饥餐困眠的日用境。这首诗所呈现的算是一种日用境吧。佛法存在于日用中,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禅,关键看你发现没发现,体悟没体悟。“去往长白山途中的这个小镇,如同/入定的僧,双目微合。人声,犬吠/都被一串路灯的臂抱紧,深藏。”“影子在身后,白云在前方。”此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思的描述,呈现了一种随缘任运、超然悠闲、静定空远的心境,这就是禅。. I% J0 [  u% S1 P$ D4 f6 A  ?
; ]) Y$ ~% y' J' ~3 j* G# c: \6 W
《百年之后》# \6 [# p9 x6 Z" n/ u+ U
作者:也牛1 r" M7 s5 h) N4 M/ f6 L) E; \% ^% t

! E: u: w3 U7 L: V: \走进夜里,我是黑色的. i' b9 N( T( S7 p, o' Q8 e+ P8 U
一部分
$ ?) X" R4 ~" Q; P& e3 D# s. n9 j你忘了又记起时
# P: W6 f3 i. B! a, A. g3 V( Q& L我葬在深山2 @6 l9 I" s4 [3 M+ ]& m8 c2 j8 q
4 _: e1 _5 L4 r( N
正如站在人民广场挥手
* O- {: B0 p7 Y6 q. O' U" t庆祝。现在我是人群的一部分
7 Y( t  F2 w. o——但只有我自己知道2 F* v! I! @- C( x- t& r

8 a/ }4 i5 M# s  \* o推荐人:古石
7 S' ?5 n+ t! L) d( c推荐语:在禅者眼里,生即死,死即生。百年之后,我仍然存在于宇宙,是人群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以另一种生命样态存在。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肉身的生命觉悟意识,富于禅理。
* j$ B( v$ k7 U7 |1 v$ A+ K9 J/ d% O' |! \
《今夜有雨》
+ p1 g; h$ D0 C# o) z& S作者:况味依然2 o9 w2 g2 i5 t4 I

6 e! R' n0 m2 A) i今夜有雨7 |/ a, @9 c: i* q/ k' u+ O
我听到了雨声1 h( H2 n% l/ A% \6 r/ `
鳞次栉比的高楼2 L- X+ k; H: @
这扇窗里的灯亮了" v6 q& M0 y; P# ~1 `
那扇窗里的灯熄了+ P0 u: m! q9 c, ]' U# j" C8 V2 N  Y

2 ], \4 H: q8 ?$ F6 r% ?" f今夜有雨
5 Q1 @4 q( z# t; G, V/ P* I0 k8 J已听不到雨声  g& ]7 y" i0 k8 B9 ~7 }/ S
鳞次栉比的高楼
! O, f0 _& P# D6 g: o! z. \这扇窗里的灯熄了
2 P* @9 o* d. P* v: ?5 A# i: q那扇窗里的灯亮了
4 g: L" m5 i/ _- D; _& L' \1 `3 J* n1 H* d! n' G
今夜( B8 @3 [1 ~: v
有人早睡
* u4 R- |! ]. d4 ~" J% ^有人清醒
6 A6 [; x. t" g% h& q0 u5 q+ t今夜/ f( n" n6 O8 p
有人面壁
- s" T9 q' b* w! \有人读经, l5 V2 X- \7 L1 F+ X  L. ?
4 i& L  Q  u& O2 G
推荐人:古石9 q+ Y, d6 x. {- T+ z9 g
推荐语:雨大、雨小,灯亮、灯熄,早睡、晚睡,世间万象,此时此刻,自足自在,这就是禅。0 v4 z# Q* x' L( z8 P1 r, ~

6 ]( K, q, x! D, {) H3 e《尘埃下的和尚》
% }3 i6 J" a$ A8 h* b作者:岱下人家: a/ f- d) E/ H/ p& U

$ Q6 J) x6 G, ^. d: E* G9 O墙外到底有几棵树
) C. t7 L+ m. R6 K庙里的和尚也说不清楚
7 C% A) X1 F0 W4 P5 Z% Y5 u7 d* X; A扫起的尘埃飘出去3 t9 b. K8 ~9 r! F
风刮的落叶飘进来( Z' A  K8 Q( W* s( }# P1 H/ {
司空见惯的事情* ]9 O# w. o' _: Y) p
和尚们并不想知道究竟* ~3 i) \! W" v0 I1 F
他们的目光, u* w# N/ f2 b3 P+ L
就像斜照的阳光
- s2 U5 n" X3 S8 ^7 n' X穿过叶缝
0 n; k1 J7 @% p. O照亮尘埃
6 ^( }2 a6 g* c4 Z+ Z- V9 ]发出金子一样的光茫
3 v$ X/ E5 _. y4 ~! O" ], D! _4 n" q: F' H1 ]: g
推荐人:也牛4 E: J3 @- W8 y& h9 H7 H
推荐语:修行,难得的是透脱入圣,更难得的是出圣入凡“他们的目光/就像斜照的阳光/穿过叶缝/照亮尘埃/发出金子一样的光茫”岱下人家的这首诗有(宋)法演禅师“白云相送出山来, 满眼红尘拨不开;8 ~- y- Y2 D$ [8 `
莫谓城中无好事, 一尘一刹一楼台。”之妙!
4 z8 ?& ~& N; q8 d. r" w* P4 B5 F0 U! d
《山鸟》& G. ~' C2 i/ T) _, Z
作者:慧存
4 h  W3 k% U* X1 v, L3 O
6 K+ R1 y% _/ C% R0 _4 m) t她在为谁而鸣
2 a; A& }' Y9 [. X% ~  L+ u7 x5 i是山么; ]. Y# d3 a6 Y) |' u! W
是水么
' y: U$ e6 L# Z* J: t" }是花草虫鱼么  u6 ]: H6 z7 q* h: b
反正不是我5 }) B1 F/ a4 y6 V
, e5 @# N2 H) a9 v2 B% l: Q" c
山鸟无我0 X0 s% {$ ~' U" n" ^
一直在那儿鸣着
  @/ u2 J, s+ N1 s$ b
# o$ E3 [' C9 ^! q5 h& x# d我仿佛听见
; m6 c$ ?' l' _) I+ g: n. o. u% y远山寺院的暮鼓声中5 @6 ^5 |* a; `' D9 {
拥挤的# r! A* C: l+ z
全是她的禅意1 e2 v3 k" V: k# q. U7 z0 i
8 T! y# s& T$ @; o& G3 h1 b
推荐人:南北! @/ v8 r' X5 o# k/ t1 `4 S
推荐语:鸟鸣有意义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完全不同。禅与非禅,善与非善,全在人心。
: S! X$ r- @% U5 z6 t3 i2 _
  s# b, g; ]8 y) t4 q《星光》
* k$ D: M  ^8 I作者:楠山. I) }) G& C( Z/ r
6 }  j& x6 M8 I& q- g" o
是这样的安静
- h$ _( ~8 N& _( G其实不是安静$ k, Q- a( T* u8 Z, Z- U4 \, ~
是孤独6 f4 ?' p7 ]  O* M
其实不是孤独+ h2 i/ o' ?7 B/ A9 ?( k$ D
是你不在2 F( f1 [# [8 \! L: u7 u
其实不是你不在! N9 ~8 A1 b3 i$ d
是——
3 [) z5 x, S8 [0 u  w你是星光
0 c  `3 i1 Z4 u是这样的安静* i) e' ?2 ^. o3 P) d
% w) O" o* g  m7 L
推荐人:奥冬
" ]# s( e9 e3 o% _3 g3 G- b推荐语:一步步点破,再一步步否定;最后在接受中却又肯定。虽然用了一些机巧,但很自然,禅意十足。
$ ^: a- K1 {9 j3 U  t  \
: r2 D3 m. \' h% D- l【综述评论】+ O$ c. Y, ^$ G9 H
& P+ W  Q4 c, D. Z: [4 |
台湾女诗人的现代禅诗简析) M& s" C- n+ }4 S7 X( r" \( h
作者:碧青
2 c# p- T8 \3 ]7 Z3 n1 p+ L7 ^
& g9 ]/ O3 {7 I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版图上,台湾女诗人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滋养的女诗人,自然不会拒绝融合了中国儒道释精华的禅,她们所创作的诗歌,亦有或隐或显的禅趣、禅意和禅境。因我的阅读视野有限,很难全面而深刻地去解读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以,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女诗人如蓉子、詹虹、席慕蓉、颜艾琳等人的作品,对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呈现的禅意现象,做初步的窥探和简析。- o6 t8 O) L) @2 Q6 q! X
  一、古典的诗韵里自然透露着禅意
6 c: z" I7 @4 O' d' g  台湾,很少有像诗人洛夫那样明确提出现代禅诗创作主张的女诗人。但尊重自我主体的生命感受,信仰心灵法则,使她们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呈现出生命的悟境或禅意,亦有佳作问世。
5 f9 C4 ]9 _/ M1 U* G  蓉子的诗,就表现出古典诗韵里自然透露出的禅意之美。
0 P& o9 Y+ {8 `5 g1 m  蓉子,本名王蓉芷,1928年出生于江苏涟水县。1948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创作。1955年,蓉子与罗门结婚后,获得“伉俪诗人”的美誉。在出席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时,蓉子并与罗门获“大会杰出文学伉俪奖”,并接受了菲律宾总统授予的勋章。因创作成就突出,蓉子曾获“国家文艺奖”、1995年国际妇女年国际妇女文学奖和青协第一届文学成就金钥奖。1965年,蓉子曾以诗人身份同小说家谢冰莹、散文家潘琦君组成女作家三人代表团赴韩国访问。曾担任1989年亚洲华文女作家文艺大会主席。1992年和罗门同获“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室荣誉研究员”称号。2009年荣获瑞典“国际莎士比亚终身文学奖”。已经出版《七月的南方》、《青鸟集》、《一朵青莲》等十几部诗集和散文集,在当代诗坛享有盛名。蓉子的诗歌之魂,是心灵的爱和美。她的诗歌创作融合了古典和现代诗美,风格清丽、轻灵、隽永、优雅,禅意自现。例如《一朵青莲》:
- Q! s* d# ^0 E' l, P$ d' z4 L  ' `8 [8 z/ w1 `& k
       有一种低低的回响也成过往  仰瞻
+ {2 U' P4 {4 a* B8 K) a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边9 g: H3 }# F* I5 [
  有一朵青莲  在水之田
7 H4 Z/ s: H! L" o  在星月之下独自思吟9 q! k# G( g! E/ B: n
  可观赏的是本体( ?+ N0 G4 ~' k  F8 q4 Y
  可传诵的是芳馨  一朵青莲
# O' M8 O3 {/ M8 ]- C: L# C7 H8 q0 z  有一种月色的朦胧  有一种星沉荷池的古典6 `# f- d, @; l" e0 Y% r
  越过这儿那儿的潮湿和泥泞而如此馨美' |) e0 g. c3 W% C- Q8 B
  幽思辽阔  面纱面纱
/ Q" g5 w5 F% K  陌生而不能相望9 e  n9 F! \2 c1 |- p- _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C: G5 N- E* \3 Q# p6 V1 ~  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 ?; G: I, n3 y/ {8 R' y; c9 z1 C
* Q5 ]$ t5 S( ^# f# J0 H
  紫色向晚  向夕阳的长窗
" v9 J+ ?( \( y! @; D  尽管荷盖上承满了水珠  但你从不哭泣, W: p3 E+ n7 ]/ ]8 ~
  仍有蓊郁的青翠  仍旧有妍婉的红焰$ Y" p3 _7 K7 j* |. \
  从澹澹的寒波  擎起; i4 C2 E' [! n3 ?: b
4 \5 P) X7 t% h6 Z& [( U
  这首诗,呈现的是心灵体悟之美。诗人正是从本体开始观悟,围绕着一朵青莲出现的天空、沉寒的星光、水田、月、夕阳、长窗等意象,共同组成了幽思而辽阔的世界,“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才愈显其静美。这首诗,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朵青莲的意象,呈现了生命的本真之美。淡定、超然、古雅,又有几分空灵。
3 E) a: [* Q) K+ k  B       有学者认为,蓉子及其诗歌作品代表了当代华语女诗人的艺术水准,具有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价值与影响。
. x3 I7 g/ W! e1 |$ C9 z  二、直接抒写禅思之境
( F' ~/ l0 t! U4 L) g  当代诗坛,特别是最近几年,注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营养,但并不专门研读佛经或打坐参禅,而在创作现代诗的过程中,在直接关注和体悟自身生命的同时,逐渐悟解心灵的奥秘,诗歌作品自然或深或浅出现禅意或禅境者,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诗歌创作现象。台湾女诗人的诗歌作品出现禅意和禅趣,亦体现其创作坚守传统文化和心灵回归生命本身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创作中直接抒写禅思理趣、表现出浓郁的禅意,女诗人詹虹的诗,更具有代表性。1 P5 U. e7 E  }, ^+ E
  詹虹是与蓉子、林泠等人齐名的著名台湾女诗人。她的诗,善于通过现代诗歌形式的构筑,体现内在的韵律之美;通过心灵感悟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哲理性的思考,体现出浓重的中国禅文化韵味。例如《说法二帖》:
( d3 ]0 F' b5 y- y$ R; y      
  `1 e2 y* {) `8 o1 P3 H* X            1
  K5 E% `/ C) x9 R8 c! }  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
, F4 ?  @- U2 S) G  说你心里也有水的寂静0 u0 ~+ c% O' @- ^9 ~% a
  也有水的忘情" a0 J: a; H% D% B1 @+ o
  也有水的映月
' _$ g$ @0 ^5 s  也有水的空影, Q, f/ `: h/ S/ g* i8 x9 H

% a# x1 b- S# S1 D  d- x- v& N- ~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
7 {3 j. V1 c$ S& r  说你心里也有远远的笑声1 O0 q, x9 g) C& T" }
  也要霎时的惊疑, D/ n* f! u( R1 a7 n5 }- V5 A. C

3 l4 E: L$ w+ T; _  也有不入世间的妄言0 C! M5 |# {' s/ @. n+ h" U; k
  也有飞越,超过束缚的一切% L& K6 d; J4 o9 i% |

8 L+ f% k2 D; \- `. }* t& O            2& O" _8 ?7 w# `) Y) H+ ]
  这是万物在说法* U- N/ ?5 Y- Y$ B% J6 p0 g
  这是万法的本性
5 O+ ^" C5 q8 p) S5 @  秋天的风在高空呼啸3 [" n$ f) q2 S' g/ w! g
  雏鸟在呢喃, r& P  z& T  S, p/ I+ x
  田园的种植。萌茁和收获* N' s3 I/ Q+ x, A6 q$ v+ T' |, t
  婴儿之哭之小之成长
8 y! o# S- B$ ]2 b9 D3 Q$ d  即使是所有的枯萎,凋谢,辞世,败坏" z8 ]) M/ @  A" n6 u$ I$ r
  也是万法之必然$ f' _/ u6 V( U  x6 E2 f# w9 T
0 s3 K! {9 z( [% @9 S
  眼泪在哽咽的心头问你
/ F. G3 l' n4 B: `8 a+ g  是在为无常哭泣吗?
7 N2 B; p4 x  i/ m+ M  你说:呵,不。我是为爱哭泣
" R& S' q3 I/ k& ^  爱是至情,爱是自然
  ], _( p+ x! w- v6 I
5 E: B. n1 u, [0 J' t  ——自然,在哽咽的心头/ ]  |# J3 w, b, o$ d1 @: N
  用眼泪说法
8 a: T/ V) X1 w8 C+ I) ]5 V# @
  诗的题目就叫《说法二帖》,很显然,女诗人已经直接告知读者,诗里每一行每一字所表达的都是“说法”。第一帖,首句便是“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这既是水在说法,亦是它对着世界在说法。这样的时刻,“你”就听到了,水说着法,“你”的心里也有水的寂静、水的忘情、水的映月,还有水的空影。
7 e6 C. h. F. u' e' w, ]& B+ z( j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令人恍如梦醒,有形的水和无形的梦所说的法,其本质竟然是一样的,水梦如一,水梦人如一,万法如一。1 g1 O6 r; m) a% L$ i; ]
  所以,第二帖的开篇,是万物在说法,说着万物的本性。婴儿降临人世的哭声,在成长过程的欢愉以及万物的盛开、枯萎、凋谢和败坏,一切生灭,都是法的必然。而只有自性用慈悲的眼泪说法,让我们明白:爱和自然是一体的。眼泪在哽咽的心头,若一体同观,这时候的一问一答,亦表明了眼睛、心和“你”,有着同一的清醒和欢愉。这是喜极而泣,这是生命本真心灵的醒悟而化涌的慈悲的泪水,是爱,是自然。
. J% d" a7 W, t  自然万物的必然结果,是人无法左右或把控的。而爱和自然的本性,又是生命永恒的存在。+ N4 p& |7 y3 A0 b
  《坛经》云:“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推及万物,亦如是。我们从自然万物,亦无一法可得。只有本身的自在妙性,带给我们生命永恒的美妙和价值。+ e& a; Y; _9 }( s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内在的韵律和谐又空灵,有一种直接渗入读者心灵的温暖和清美。
' P% j4 ]/ _! Y/ L  三、在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中呈现禅意
4 T2 k# T( w" g, |& \: R  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是当代中国诗歌回归生命本体的重要标志。60年代末期出生的女诗人颜艾琳,虽然并不致力于现代禅诗的写作,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对人的终极意义层面生死的思考,亦使她的诗生发了禅意,呈现了禅境。
% Q/ d6 a, v. |+ y1 O* X8 @  例如《不知时》:
# _" G3 r7 a) U                  
9 I0 H9 F' i) V& v7 Y0 S3 ?  没有一点必要) i, e& y% n) d) |! a: f
  那朵花就开了) M1 y' y7 Q0 }$ O$ S
  而且人们不知她的名字
  ]9 k1 t, C2 i/ h  但花还是凋落了
! I$ B" \/ g7 e8 A+ x
6 T& d" `5 i+ k5 u  为了什么必须死呢
1 {0 L# y3 r. O& w, }: v. F" _2 z7 G2 {' J5 @
  从头到尾
$ f& q3 K- U8 a5 b  无名也无姓的时间
' r1 u0 r  \: B6 X3 Y  被一朵花占用了# d* {, S0 J! X0 A' W& Y5 F
2 b5 i% e) Q# A/ ~# U7 h
  我说春天时
& ^3 J3 ]& P7 P/ q3 L- F  M  其实已是初冬
2 U! o2 z- m! W: [: l  又为什么土地要怀孕种子呢
% {6 x" C+ u/ s# u8 d! t  白骨精问的" O; k2 m4 i6 E- t8 S9 e/ ?

! Z& [  X2 B/ q  颜艾琳,1968年出生。著有《已经》《抽象的地图》《点万物之名》等十多部诗集。2012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得主。她博览群书,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日本的以及五四时期的文学著作,都对她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性意识初醒之时,她开始关注表现女性主义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她从创作的初期,就已思考女性生命本身。在后来的写作中,又注重构建比现实的我更能体现自我的“另一个我”。女诗人把另一个我存在的世界,命名为“远方”或另一个“我”所在的“她方”。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曾写出大量带有“情色”意味诗歌的颜艾琳,亦写出了《不知时》这样带有禅意的诗。- u8 V' i* Q* [2 ?; D' o
       这首《不知时》,表现了对大自然神秘流变的深刻体悟,亦有着心灵对生死的真切追问。自然的花开花落,占用了无名无姓的时间,恰好说明了时间属于宇宙里存在的一切生命。《坛经》里有一句禅者耳熟能详的话,“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女诗人颜艾琳的深度体验之诗意,正是一念顿悟的某种意境。# U/ ~/ J  b) w- F, A- Q0 _2 l
       悟之道,是人类心灵成长、强大和还原本身的惟一通途。心灵的悟之道,亦应该是现代诗歌进入大美的不二法门。4 t2 v7 @9 Y% b. |6 w+ }8 {' O
  《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诗人通过一句“我说春天时/其实已是初冬”,表现了时光的迅疾流变、世界表象以及自身心念的无常变化。/ A) T! Y( u6 S5 X! ]+ \
  四、终必归空的爱情空幻之美3 |8 ^8 t; B0 o0 ?
  佛家认为宇宙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当然更具有佛性。爱,是人性最本质的表现。而爱情,虽只多了一个“情”字,却时刻浸入着人世间的万般滋味和境况。这种人类的重要情感,刻骨铭心亦如梦如幻。所以,只有用禅超越的思维去观照爱情,把爱情提升到生命本体和诗歌的审美高度来表现,才可呈现爱情那美丽的空幻之美。/ ~. d+ ?( w; d3 r9 G, a
  禅意爱情诗,是女诗人张黎几年前提出来的诗歌概念。做为一名现代禅诗探索者,我赞同所有以生命本体为中心的大胆探索。禅意爱情诗的概念,亦很值得关注和探讨。
+ d& }& s) m( E  表现出禅意的爱情诗,古已有之。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被评家称为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而在台湾为数并不太多的呈现禅意的创作者中,女诗人席慕容的爱情诗,最引人关注。
$ R" Y1 i1 b! E5 W; a2 G1 ^  席慕蓉本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外婆是王族公主。1949年,少年的席慕容随家人移居香港,后迁入台湾。她本是一名职业画家,业余时间写作的诗歌,却使她闻名于世。几十年来,她出版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著作。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选入了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莲的心事》等四首诗。
# U! w" K% p  M  女诗人张黎曾撰文评价席慕容的爱情诗:“席慕容诗歌的高致来自禅。把事物放入到整个宇宙时空中去观照,是禅者观照世界特有的方式,当然也是禅者观照爱情的方式。席慕容的爱情诗不仅全部都具有一种强劲的时空感,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许多细化了的禅家理念,比如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等等。《一棵开花的树》说,用五百年的时间,人可以求佛把自己化成一棵树,但这棵树呢,要完成的却是人的心愿——‘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让你遇见我’,但是,爱情落空,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时,这个即人即树的‘我’,落了一地的花瓣,那即是树凋零的花瓣,同时也是‘我’忧伤的人心。在这首诗里,时空感、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执著等等完全融为一体了(张黎《当爱遇上禅,生命中就有最美的光出现》)。”) u2 a; [3 E7 @' S/ o
  佛家所言的诸行无常,就包含着爱别离。这亦是人生的苦境之一。而席慕容却把人生的爱离别表现得无怨无悔。哪怕短暂的拥有,只要是真爱,就是一生。其爱情诗里的月、花等美丽的意象,愈显爱之灵魂的纯净和绝美。“在爱情世界里,席慕容所塑造的是理想的、真实的、零距离的心灵接触。席慕容笔下的爱情是与众不同的。她的新颖在于爱情上追求至高的美学境界,探索爱情的神秘色彩,表现爱情的空灵韵味(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的爱的禅意》)。”例如《无怨的青春》:! f# Q) N" d! H
   
. k3 a# X6 E$ F- i7 {       在年轻的时候) [: s5 S7 T+ R- F) n) K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 I/ x1 m$ `( U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4 s  ?( Y6 e% L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r5 v" b' T$ h
, J* L: M! w3 J, e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4 W/ @5 }/ d/ h% L( h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6 t4 n2 _) }, c' y6 \, R
       若不得不分离5 P( `3 W- W9 H5 F  O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K7 N  T! y. t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 O! Z" I- U6 D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7 X6 D2 D" o" ]! h, U- C% v& H( Y& Q) R

! U+ [# W3 R8 r, f. Q1 b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9 f# b& _5 o1 x' A; b9 X. ~5 Q- w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P% O+ @; f& y5 i% z: c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0 O8 C0 \( z* A; H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晚月4 @( O* P* n2 F, v

( s- V# @% r' ]4 d4 t& p/ S/ h+ A       几年前,我在《席慕蓉:让悲伤永远闪耀爱的美》一文中,曾写过这样的话:“诗人用诗塑造的美丽而具有奇特心性的女主人公,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她让人想到天光、圣洁、拯救、永恒等许多可以保持心灵平衡的伟大词汇所饱含的意义。”是的,席慕蓉的爱情诗,像清水融入万物般流布着一种宽容无怨的智慧。这是走过青春或者了悟爱之本意的智者,才具有的宽容和无怨。所以,读着《无怨的青春》,自然读出一种透明而圆满的心智:
# R/ `, a0 w+ {* i! b) s* L
3 I* C* P6 w) N! b: f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e6 J0 n0 f  d& e3 b- V9 ?3 _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晚月% J2 L$ \  q$ z9 a2 g# n

  P7 V! V, V$ p5 g  那是一轮从情爱的怨恨里解脱回归自我的晚月,那是一轮照彻黑夜的晚月,那是一轮至善的晚月,那是一轮圆满的晚月。这里的一个“晚”字,亦韵味悠长。它涵盖了时间、历程、醒悟、爱、沉静等蕴含的深邃美好。# C& ~! k6 @# L! I# b  S
  她的《莲的心事》一诗,亦值得仔细研读。表面看来,诗人是在感叹无缘的爱情。无缘的“你”,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像被重门深锁,没人知晓莲的心事。实际上,女诗人在诗中看到的,则是自我本心,“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这一朵夏荷般无忧也无惧的心灵,该是怎样的清寂安宁呢?
# h3 k. g/ J2 v3 f0 W  其实,诗人深知世间“诸行无常”,所有的事,最后都将变化为空。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就有着这样的睿智。今朝,诗人仍然要重复那相同的离别。或许,这份真实的情执,正是“无怨”的前奏,没有心灵真实的爱,亦没有生命真正的“无怨”和内心的“有容乃大”之境界。或许,用爱包裹或者说融入爱的离别,就淡化了离别的苦。
! P+ d4 |5 L/ g" t) P: D  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其内核是一种爱的智慧:
! H( F' }: l' W8 o) d3 @7 Y  3 J: e3 ^, @) g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 w6 l, x' K) a* X8 T$ d$ |
  余生将成陌路  D. t% t' p4 E- G7 }0 |/ |
  一去千里
; A4 n, V* {8 C, G% N  在暮霭里2 E0 f3 T9 H! T
  向你深深地俯首
- y' \2 @. j% p' w& K3 A; S  s' L2 p$ e! q  _
  请为我珍重2 G; {' k4 V7 U8 I$ R. n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 Y8 ]. Y3 b5 P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 @8 v$ z% Z3 Q6 m1 G( e1 E( p+ ?, G) n5 d
  在暮霭里这样的俯首,虔诚的心灵,已不再执著,而是深深的感谢和祝福,内心充满着博大而透明的爱。这时的诗人,早已经读懂了“空”。这时的爱,亦完成了自身的升华。( Z/ A( w* K% O
  空,成了终极的归宿。1 V4 y+ O9 P* {& \
  席慕蓉曾经在《一条河流的梦》里吐露心曲:“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那么,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我的诗里,我的心中。” 是的,她的诗呈现给世人的,就是一种真挚、宽容而绝美的爱。“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朗照生命的乾坤,并会永远在无垠的“空”中存在。
7 X3 P  y. T  T0 l$ l5 W" x  以上,可以看出,台湾女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已经从不同的层面契合了禅思和禅意,并且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究的当代诗歌现象。
, G2 m' z" c1 h7 ?; y6 R; p% n; A5 `/ ^
推荐人:古石
5 j2 q5 I$ G: q! x推荐语:此文就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的创作所呈现的禅意现象,着重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做了初步的窥探和简析,论述有理有据,有利于现代禅诗探索同人学习借鉴,对于现代禅诗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D3 |- }: g3 L1 y9 T# Q$ ^7 Y) G& i! ?  ?2 X' ^
禅象写作( y: m! x4 z3 `9 L' a
作者:李霞
& A; t& h7 ~% ]: N/ x# a4 G
. F) F" n  C) z) B3 D, w/ L5 w       禅象写作也是禅意写作,主要运用直觉的手法,具有超凡性、简淡性、意味性的特点。自然,超然;有我,无我,禅诗的两大道场。景,理,意,趣,禅诗的四大殿堂。淡,静,机,悟,禅诗的四大法器。% ^8 q* r0 e2 r- E
日常中的超凡,散淡中的美妙,具有东方人的传统情趣,也是现代人心灵骚动的世外桃园。正如洛夫所说,诗与禅的结合是具有革命性的东方智慧。( d! R% N# l. ^
       公元6世纪佛走出印度,与中国本土的老庄儒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佛教——禅宗。它不承认任何的权威偶像,没有教规,也没有圣典,是一种非宗教的宗教。
6 O( A! _- t  G) s7 z       佛,即觉悟,即智慧。禅,“诸法无我,明心见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对生命境界的提升,是对大自然和神秘宇宙的直觉感应,它用暗示的非逻辑的方式以有限示无限。
# r, t5 G% B/ j  l) [  A4 G$ Q6 d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有人呈献了一朵鲜花给他。他便手拈这朵鲜花,看着众人,久久地一语不发。这时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心有所悟,脸上显现出会心的微笑来。于是,佛祖便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传给了他。禅,就这样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同时,诗也再生了。/ |% k% q. l! L/ U! |3 F5 F
       禅是难言的,无言的,也不是不言的。诗就是禅之言。禅与诗的结合,形成了禅诗。晋代以来一千多年间,谢灵运、陶渊明、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轼等历代诗人,都留下了不少传世禅诗。现代禅诗在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都留下了印痕。8 u6 [* N! n6 ~! _' ?9 B) o" u
美国著名的垮掉派诗人加里?斯奈德,在大学期间就翻译中国诗僧寒山子的诗,并在1956年东渡日本,居住十几年,还出家3年,专习禅宗,回国后和他的日本妻子一起隐居于加里福尼亚北部山区。他的诗在“返归自然”的主张下,将禅的精神融进诗中,力图将历史与自然景象容纳到内心,从而使诗歌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其所处时代的失衡、紊乱及愚昧无知,他以质朴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智慧的洞察力,在美国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M% Y# i! ]" M
       在台湾,已形成一个写作现代禅诗的诗人群,有不少这方面的诗集和评论出版。洛夫、周梦蝶是代表。中国大陆孔孚、顾城、车前子、大仙、梁健的一些作品表达了对禅的理解和体验;南北等近年致力于现代禅诗的探讨和写作,并创办了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已形成一个新的现代禅诗写作群体。9 X3 ^2 m9 T! ~, M! C3 {
       现今不少才情超凡的诗人,总也挣脱不了世俗、欲望、名利、浮躁的折磨与诱惑,写了大量发泄、虚妄、做作、口水、应景、无聊的文字垃圾,主要原因在于心灵没有净化,更谈不上转化与升华了。现代禅诗对接母体东方神秘文化,洗涤现代物欲浮躁,开启心智创造美感,实现诗意人生,是汉诗复兴的啼更鸡。
( l, k% I3 `( l! J- W9 }& i       现代禅诗,有人说得古人真传且有发展的是孔孚与洛夫。孔孚写景的山水诗,不泥于“第一自然之实”,彻底从模山范水中跳了出来,并邀“第二自然”(人类改选中的社会)入诗,糅合升华为艺术的“第三自然”,重在写神。他的诗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隐现”,求一种隐秘之趣。他的诗由求“清”到求“灵”,由营造“外象”到追求“内象”,不断在玄奥虚静“隐”的道路上深入,他所主张的尚无轻有、简出淡出,跳脱“以物观物”,走向“以虚观虚”,都上接中国古典美学的至高之境“用无”,充满了静思的意味、禅定的神韵。
9 ?0 @8 w; S5 u* }9 e/ n2 ?/ i3 X! d       孔孚倡导“东方神秘主义”,在诗中表现空灵、追求玄虚,其诗学主张的核心是隐象,即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远龙”,这其中既有东方哲学的玄秘色彩,也有西方哲学的超现实性表现。他把禅道精神纳入自己的作品,推崇妙悟的功能作用,追求和大自然契合无间的境界。孔孚写崂山、黄山、庐山、峨嵋以及帕米尔高原的诗都空灵而飘逸。在一组精巧短小的大漠落日诗中,孔孚更以自己独到的创造--“减法”将诗删至寥寥几字,极力使“象”隐藏在“义”后,表现为一种“无”的状态,在“无”之中见色明空、豁然得悟。当然,孔孚的不足也是显然的,回味之后感轻巧了。. I9 g/ P+ G! R/ x. L: v" C
0 o6 C' e- g4 S3 M. f
峨嵋月
0 ^) w1 i* r! L' Y% q, W: u蘸着冷雾: \7 D! G7 G# A, K% u
为大峨写生4 H% L: W  p" N" k2 Q
从有
. T8 T8 f" Y1 A4 z5 J到无
0 b+ ]* I. V% R7 ^3 _. d$ M$ E' {! l( E4 y
       洛夫是台湾现代禅诗的倡导者和代表诗人,他看来禅是诗中的一个美学问题,甚至是诗中的哲学,而“诗与禅的结合绝对是一种革命性的东方智慧”,“诗和禅都是一种神秘经验,但却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我对禅的理解是:从生活中体验到空无,又从空无中体验到活泼的生机。诗与禅都在虚虚实实之间……”他的《石室之死亡》即已颇具佛意,只因意象过于繁复,意蕴深藏难觉,而其体积、规模、重量又与中国的短诗传统有隔,故读者只见存在主义之虚无而不见佛禅之空无。洛夫后来采用生活题材写的许多诗作,因意象单纯而含义在若现若隐、似有似无之间,故被诗评家称为现代禅诗。可是,洛夫诗中的意象过密过稠,冲淡了禅诗净虚之韵。2 w# M% }& N, R! v/ z7 O( a8 L% k
       有人认为,朦胧诗派中杨炼的作品也明显带有中西文化合璧的色彩,如长诗《诺日朗》、《自在者说》,借用了佛教禅宗的一些典故与意蕴,启示一种无所顾忌的终极自由与对万物生死界限的超越,最耐人寻味的是《诺日朗》第4章那首《偈子》,诗人主张超越人生循环不断的希望和绝望,通过以心相印步向永恒超脱的彼岸,“或许召唤只有一声—— /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这种刹那间石破天惊的顿悟,正是禅悟的典型体现。新生代诗群中的西川、张枣、大仙、车前子等,都以“进入”传统又能“现代”的“新古典”诗艺著称,许多诗具有一种简淡平和万趣融于神思之中的东方文化性格,表现出内在灵魂的安宁和直觉上的澄明感。还有当代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欧阳江河和王家新,诗作善于捕捉生存经验中一些微妙的情境,富于冥想气质和玄学色彩,他们对生存的省察和沉思虽然经由西方观念出发,却常常在朝圣路上与东方神秘主义相联。
, M6 b0 O$ r; W, }+ w8 i
7 \3 ]% L+ `' Q  G1 r王小妮《月光白得很》6 L& Y8 |1 L- c' w  `
1 |. y4 j' g' l6 H& g
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头。
: G# C! h9 n6 _9 ?我呼进了它青白的气息。
; X( u8 U4 p- z( a' ?; {6 A人间的琐碎皮毛
% }4 J* H/ D7 H8 u0 e3 p! p# N变成下坠的萤火虫。+ n2 E8 M  T' q+ H6 e
城市这具死去了的骨架。
' y3 Z5 b3 s% G+ C, u% ^4 C没有哪个生命( Z6 o7 O) B( d$ e, {: F
配得上这样纯的夜色。
. X- e( _" o# M7 @0 v! z. c" Q微微打开窗帘$ q. Y4 w$ G. K9 p+ d7 W; @. L
天地正在眼前交接白银$ e* P# ]4 {; I3 a7 q: |0 D) m
月光使我忘记我是一个人。: U+ h2 T  H7 c
生命的最后一幕8 D9 ]8 I( \3 R& Z$ w# S0 o
在一片素色里静静地彩排。! z% \9 Q: z/ Z1 V1 m; ]7 r% s' ]9 s
月光来到地板上  B7 A# p+ e% |
我的两只脚已经预先白了。
  v$ ^* ~) n" b- I
1 u" R4 `/ N  Z4 X9 r       夜,月,白,静,不能不思,不能不想,女诗人用不小心遇到的直觉人把月色推向了入骨的深度,“人间的琐碎皮毛”省略了人间一切琐碎,“月光使我忘记我是一个人”,把生命也化入月色了,达到了忘我、无我、物我同一的境界。
/ N: O6 y7 X. S  U9 s. A5 L- @; `( U/ M; B; R' t
张黎《乡村的早晨》- r1 M7 L) X( S! `8 B# U) e
9 t2 h; B0 e1 l1 ^( q
湖水,涌着小小的浪花
7 ?9 {7 S/ K7 j) }5 o) W小鸟,飞翔又落下
2 q4 @9 t" c9 w我把平铺在躺椅上的身体$ s/ B) n# W$ P$ z
像所有晨光中的叶片一样,尽情舒展8 s+ y' y; j& l- J) |* G
桌上放着一杯茶% A% R! K, k' d7 i5 R  ~  ^2 G+ ^- W
我可以喝,也可以不喝
6 N1 j: M  z) r4 m* }膝盖上放着一本书+ H! f7 h) G& S- Q; A
我可以读,也可以不读
( u- [( k8 \$ p# r- Z  X0 }0 H+ l4 t8 z* f
城市远去了
) ~! B; `8 l( `$ V一切都远去了7 L  t# G7 H' T5 c' z
这里不再有劳累、压抑、以及伤害, Q: ^; x* K# o9 {5 r6 }) H! ^# G
有云从对面的山上升起2 I! J/ q( j/ Q1 z4 ]0 C# E, x
又在天空消散. F6 d4 c/ i% ~8 Y9 L& ]5 E
有风穿过湖边的玉米地
2 Y+ r  o) i1 _) a* P6 l) d/ w又穿过我的衣袖
  Q. E/ M; X0 E2 h' d在不时响起的鸟鸣声中
' ]( o! N% u0 X. ]" ]我的身体变轻了,变透明了  L( J2 p7 O4 Y1 q  v  j! R! c
像云,更像风
3 s4 }+ S( R3 D- L$ }# O# |  d! ?
5 a% X, Q8 o9 Q       自在是人生的大境界。自在是什么样,读了这首诗就知道了。在大自然中,能发现自己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并在着。禅能叫人自在,我们何不禅一点呢。也许,读了这诗,我们闭上眼睛,一会儿,就走进境界啦。人,需要忘我,更需要自在。但自在到底是一种什么在,张黎好像告诉我们了。7 _' }' M# U5 B& q! V
       在城镇化日趋严重的现今,有的诗人为了寻求诗意栖居,刻意躲进山林,回归自然,可谓诗禅双修。/ G8 m- n3 ?' n  c  G! l
苏非舒说:有几次,我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看天慢慢黑下来,先是看着院子里的植物慢慢不见。然后我连自己也看不清,为止。
  W% n+ d2 h" j% U6 a; \       吕露问:山上没有肉,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不好,习惯吗?+ s, [& s& j" J" |& ?! f! g$ `
苏非殊答:很习惯,很自在。这些都可以没有。我在去之前也在想可能我会不习惯,之前想也就呆个两、三年吧。我有书看,有太阳晒,种种菜,砍砍柴。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要找的幸福。我很幸福,我找到他了。
5 h5 a7 J* ^4 n( B, l" o% J: e4 W& z* N3 i# ~9 Y. ?
推荐人:古石( ^8 w7 W, A) p3 P% o4 }2 D9 n2 @- a3 Z
推荐语:此文就禅象写作现象从发展脉络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对于现代禅诗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D: K! e* b6 Z2 [; H7 i
. T! w1 l' A3 |! m6 z
【主编手记】2 t- n% N/ ?' ~- `9 W/ B9 C2 Y# s; o
+ b0 o( s6 C' R1 Y/ B
        2015年半年时间又过去了,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时间在前行,探索在继续。晃眼间,《现代禅诗探索选刊》已编发63期。这个月,论坛迎来了不少新朋友,给论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缘来缘去,希望真正喜欢现代禅诗的人越来越多,创作现代禅诗的人越来越多,创作出现代禅诗优秀作品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月,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碧青的《台湾女诗人的现代禅诗简析》一文。此文就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的创作所呈现的禅意现象,着重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做了初步的窥探和简析,论述有理有据,有利于现代禅诗探索同人学习借鉴,对于现代禅诗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个月,参与作品推荐的跟往常一样,一般是《现代禅诗探索论坛》的版主,希望凡在《现代禅诗论坛》发帖的同人都参与到作品推荐中来,大家都来发挥各自的才智。推荐别人,其实也是在推荐自己。这个月,各位同人一如既往地支持值班版主管理论坛,为现代禅诗的发展默默奉献。在此,作为6月份值班版主,向各位同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2 11:55 | 只看该作者
好啊,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7 14: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