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剑萧 于 2016-3-14 10:47 编辑
6 R; d9 \# r& F1 K! J2 Y+ H. {9 s: V9 z; t
诗人档案:2 \- [. L/ L; x$ g# t
若颜,本名萧依依。199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90青年诗人。崇尚自由随性的生活。诗歌细腻温婉。现留学美国。
0 X+ E# m5 O1 g$ R3 h; h6 ]. h1 n3 }( U
蝴蝶 , [) G* ?$ O# [! z4 I1 |
文/若颜
- z, g& I V# D8 A- o% | A, p1 ?. n/ Z0 K$ k. a6 t8 z
张开双臂,季节的第三个容器触手可及" [: G+ m8 c# X8 Z, U& i, V" Y
这时光的裂口送来了蝴蝶。她一出现- |1 B8 {! ~7 P: r3 s; |# X
就引来了花朵和月光。大地一派金黄5 M1 g. o# z" G( Y0 E8 [6 \2 q/ r1 F
稻谷吹拂她的双翼,琴声在风中流浪$ k8 W. I U# c$ i& E9 C1 l$ M) `
+ p" d. F F& i( b, T' _! Z* N7 l: h
群鸟飞进梦境的渊薮。蝴蝶闪烁在光中) E6 Z& e; x8 `" F
犹如你爱的女子坐在秋声里
. w: L8 f- a! [5 E! t9 x& W( A% C被回忆吹送。诡谲的光线流淌着阴影7 X# q6 _( q, Q: U! `$ E2 y
夺走昨日风暴,灵魂在枝头垂挂
/ u. ]: x7 ~5 |9 z6 V 5 Z9 q" n1 K' s; s
一段被压弯了的月光,不是沉睡,是唤醒
& v. K) i1 G. ?* B6 L" C6 b! e蝴蝶从词牌飞出,琴声翻涌,案上吹动的书卷
- A, S/ i- l' W何以在夜间吹奏繁星?那从云朵中裁剪的歌声
+ @% v1 Z6 `5 n1 [2 `一如孤独的心在泪水中穿越梦中之梦
$ S3 K, N) t# B& @
5 r& A' T5 M# T$ f- I, r是谁在幽冥的枝叶间说出来世与今生
8 a+ c& V6 h. L% m5 V- V+ |% [, v墓碑无字,传说依旧在坟茔上茂盛+ P5 S' m2 s% f$ B9 K6 A% t* l5 I
只有糊涂的人才会伤害,只有懂得的人才有深情# Y+ A7 N8 r8 `* s" C6 o$ s
十里相送,究竟错过了多少烟花、多少月影
& ^4 a1 M! F1 D/ `2 ?& a
- q, @9 z0 S9 O) n蝴蝶停在唇边,以吻封缄——" s7 d0 B7 D: c. c+ N0 G g ]
一株闪光的树木打开了谁的怀念/ K9 g2 ]( D6 q5 @+ W) F. I! m
是谁双拳紧握,从此不敢说爱
& C @) f. ]+ P' q5 b- W9 S. X q她累了,错把大地当成了天空+ I8 }& y6 O: }0 U
7 C5 {( C: R( ^+ w4 D2 t5 }
她赤裸的梦境化为标本。这片刻的缱绻
7 B1 k1 b3 o! D" X7 d# Q3 e当落叶化为秋声,这侵蚀心灵的毒药, G% a, | R$ V! C& _2 p' a @, v
这片片花影,是不是一个人欲说还羞的面容
% B" j0 |% ~5 r远山被琴声缠绕,多少生死被尘世一再传诵
+ Y- c( \4 f: n) ?
: k- f$ s' p8 Q- k& P ~7 [
% e$ S' ^. E& ~特约简评:, q. P1 ?4 ^( }3 t
0 t! |% L8 m/ v5 n8 p; H9 c! F在宋朝:对世人来说,蝴蝶是美丽的,也是弱小的,它的粉色身体,它拍动的翅翼,它的轻盈如梦似幻的飞翔,都让人心生怜意。若颜的作品《蝴蝶》暗合了蝴蝶这一“轻盈”的特性,使得文字细腻、丰富、温润,仿佛在温暖的自然中,看一场花事,看一只蝴蝶美丽的一生。 蝴蝶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齐物论》中,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不知是庄生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生,这种物化的思维,使得蝴蝶一词本身充满了神秘气息。庄生梦蝶,是一道被探讨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 若颜的“蝴蝶”是一个回忆的,过往的事物,是从“时光的裂口”而来。它的归来,同时带来了关于旧的月光、琴声、书卷以及一个爱情故事的回忆,凡此种种,仿佛一颗心,再次穿越“梦中之梦”。5 e" x9 \$ ?* H0 w; M7 Q
% t; `$ B/ V) h- m6 p2 E6 A当然,诗人若颜天性纯朴,心的良善,从女性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她更希望诗中的“蝴蝶”是另一个故事的信物,爱情的,感人的,当《梁祝》响起,伤感的音韵无处不在。梁山泊和祝英台的故事发源于西晋时期的河南省驻马店,坊间传说始于浙江绍兴,见诸文章者,为初唐时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这样一路流传下来,逐渐演绎成一个悲伤、忠贞的爱情故事,以致于乡间平头村夫,皆能说出一二。若颜在诗中,并没有直接书写梁祝的故事,而是借助“蝴蝶”的一举一动,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十八里相送的情节。在《梁祝》戏曲中,这是相当重要的章节,若颜把这个唯美彻骨,凄凉如斯的典故搬移至诗中,即是对梁祝二人爱情的赞颂,也是对个人美好生活的追念和感怀。 相比于古人,今人的爱情故事非常直观,没有那么多牵绊和顾忌,甚至可以保留着“蝴蝶停在唇边,以吻封缄”的层面,但这不是主要的,蝴蝶做为物化的人的灵魂,作为爱情来过的“信物”,蝴蝶精神根植于心,口碑相传,成为人们坚守爱情,至使不渝的精神“标志”,从而使“蝴蝶”进入更具有广阔意义的飞翔。
' s' k" k& p9 L- d9 N: A6 M4 j0 A7 ^" _! E+ `
选自:
: Z7 l& H2 K$ u4 z7 g# n【纯诗印象派第242期】论坛荐读|若颜的诗
" p; y) S, D* c/ Chttps://mp.weixin.qq.com/cgi-bin ... 0270&lang=zh_CN
/ m) |4 `1 z3 q; R# B1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