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一个民族的血脉里行走——有关书法的诗歌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7: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感觉,在书法里流淌的,不光是文化,同时有我们民族的精神血液。以下是有关行书的几首诗,欢迎同好者踊跃跟帖同题。

兰亭辞
——数年未至兰亭。武汉张兄遥作永和九年词,余欣然执笔,絮絮数言如下,应和其情。
作者:罗一桥
永和九年多雨。润笔的溪水
曲折书过东山的每一片竹林
坡林点苔,惠风于山巅用墨
虚悬的峰峦浮动在氤氲之中
将茅屋勾勒在蕙草里,隐檐
楝树,虫鸣铺满了的兰花路
正等着行客远来,举杯累觞
将魏晋最浓陈的一坛酒饮尽
豁达中的狂啸,放旷,率真
呷着春风,为每一朵花作曲
对着落花的一觚,赊尽风情
体行着生死,无谓遇或不遇
皆款款伴着流水远逝,无回
迟到了千年的人独坐于亭中
永和多少年,还剩下了一日
苍生,鬼神,无须临文嗟悼
俯仰当年的天地,不著一文



——2016年6月14日于杭州

老罗的
就是这个
青城一剑  16:38:06
你的,我打不开。也发这儿
风言风语  16:40:44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文/风聆听

兰亭,注定会留下千古醉名
美酒流成弯曲的河流
那盏映红你衣袂的睡莲
随着摇曳的竹林
酒过三巡,杯莫停,仰天独鸣
会稽山下我为天
月浸五更,墨未干,一饮而尽
笔底乾坤定青溟

岂敢言醉
蚕茧纸,意难平
鼠须笔潇洒,仙迹可寻
鸡头壶,倒一边
青釉羽觞随心偏,流放天际的宿命
管他是哪一年
我只要今天的墨痕,成为一种烙印
管他是哪一天
我只要今夜的宿醉,没有恐惧和不幸

会稽山阴之莅临
寻一片真,洒酒抚慰平生
七贤江海别,不及兰亭之一瞬
故人吟咏,右军作序
放浪形骸的山水才是我的衣襟
不忍夕阳残照下的竹林
一千八百年,忽而至今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醉生梦死的一曲,黯淡了魏晋
青睐,左顾右盼的眸子
摊开失传已久的卷轴,磨墨,
写天,写地,写人,,,
写一篇诗序,风骨犹存
……


永和九年,我在哪里
我也曾乱醉如泥
醉里挑灯看帖,却
再也见不到你原来的面目
太宗鬼鬼祟祟的藏匿
占有欲撕裂了历史

冯承素小心翼翼地双钩
钩不出那天的飘逸
褚遂良奉若神明的临摹
摹不出那天的神俊
欧阳询顶礼膜拜的默写
再也写不出那一年群星璀璨的初春



  《,我的兰亭》

作者:青城

我的兰亭
是一截徽墨搭成的小桥
是一方端砚支起的垂钓
是一张宣纸晕开的和风
是一把狼毫勾勒的柳梢

在仓颉的皱纹里酿造遒劲
在李斯的竹简上濡染沧桑
在江南的稻田里生出花梗
在会稽的山阴下打磨锋芒

诗书的儒雅沿垂露中凝聚
庄生的晓梦在飞白里歙张
拄一支听懂了周易的竹杖
任须发随史记的册页飘扬

有没有一块能记忆的石头
可以凿出穿透纪年的阳光
把一群鲜活而艳丽的心脏
镌刻一枚笑声爽朗的印章

《祭侄稿》
  
作者:青城

蘸一笔玄武石
研细的水墨
写一条横断山
奔腾的怒河
泛黄的思绪翻动册页,
每一个漩涡,壮怀激烈

吃人的土门仍然
在篆籀里藏躲
安详的剑戟
犹带着鲜艳热血
暂且用纷乱的笔画
掩埋住一截断足
半绺乱发
让狼毫卷起凛凛朔风
将城头的牛角吹裂

多么想
化一方汉字
在草稿里端坐
听英雄的故事
被先贤的巨手
一次次抚摸

我分明,听见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沿着墨迹的吟哦
威武不能屈
是一柄黑色闪电
照亮了峥嵘山岳

分明是
万千生铁铸造的头颅
垒起了一道
奋勇抵抗的奏折



《寒食帖》
作者:青城


  

寒食是一场祭祀
在毛山,有过一场盛大的烟火
而今天,你用一张纸片
镌写一部春天的祭歌

村口,有你忠勇的民兵巡逻
不必担心柏树上的乌雀
葱茏的韭花在生宣纹理间盛开
心中荡漾着铁马冰河的激越

怀揣一柄诛杀项羽的利刃
随从贾生游说列国
安抚过赤壁穿空乱石的散锋
又托举起一轮照亮征途的明月

驻足一座城池
就有一个西湖苏堤春晓
经过一处山林
便有许多胜景名唤东坡

我在你苍劲的笔画间流连
收听那束穿越千年的电波
我在你奔放的情怀里散步
追逐这辆颠沛流离的马车

听见原野铺开碾冰轧雪的车辙
听见叮咚的溪流注入不息江河
听见雄鹰翅膀在大漠上空狩猎
听见棉麻的经纬里不屈的脉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05 | 只看该作者
追慕先贤,古道热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4:14 | 只看该作者
桥梁 发表于 2016-6-20 22:07
由字入诗,由诗见史,由史见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青城有热心,有抱负,敬一个!

桥梁兄辛苦,麻烦你找了一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3:37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简介编辑
信息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名称】祭侄文稿
【作者】颜真卿
【年代】唐代
【书体】行书
【材质】麻纸墨迹
【规格】纵28.3厘米,横75.5厘米
【字数】23行,234字
【收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1]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2]  颜真卿公元758年(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作者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法帖。上述三大行书法帖,因其辞、书皆佳,且均为文稿稿草,情切意真。曹宝麟谓:“他们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书,“这一推崇世无间言”。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3]
版本
《祭侄文稿》传世有二:一是停云馆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二是墨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4]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5]
创作背景编辑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军进逼,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在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则鲁公在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6]
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祭侄文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籀,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祭侄季明文稿》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6-20 2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由字入诗,由诗见史,由史见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青城有热心,有抱负,敬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6-20 21:4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心底一一检视这些名字
才发现那些对我有恩情的
已深深镌刻在我心底
那些不该记住的
我正好借机把她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1:43 | 只看该作者
《临帖》
作者:蛇珠

一帖<寒食>
让腻人的仲夏
不再舞爪张牙
墨香来自寒宋
过午的斜阳都不能把它溶化
一笔恃才的孤寂
一笔谪居的凄迷
还有一笔岁月枉失的叹息

为官
那是多大的铲刀
民脂民膏任尔挥耗
你却闲来一蹴
寒食稿
让今朝的父母官
何颜再见江东父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5 | 只看该作者
寒食帖
——应武汉张兄提议,与数兄同题作寒食帖。因赴兰溪耽误两日,匆匆数笔如下,忝列众作。




雨色暗黄。路遇黄州的寒食
逆着风向只为湿透一贴行文
与佛印语苍生。杖行于北宋
他乡,被反复设在纵酒之处




墨迹行走于思绪,跋山涉水
冷却乡愁,劝住了一涧鹧鸪
苦笑的人世间,能醉到几时
四十里的山路铺向鹿门辋川



——2016年6月20日于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43 | 只看该作者
寒食帖,*(桥梁)

寒食时节的霏霏细雨
浸湿了遥远的天空,墨绿的森林
案上的那一张宣纸也开始抑郁
拿笔的人,凝固着思念,独立案前

仓颉做着怪诞的梦
字在唱歌、跳舞,说着神的私语
潮湿的梦望与干燥的希望
留一纸千古情殇

少年得志的猖狂,笑傲天下
生就是一段放浪形骇的文章
中年的失意流放,苦雨他乡,岁岁海棠
水云连接处,墨色郁结

且放歌歌唱,白发人宜直抒胸腔
夜半空哭泣,春去夏荷雨
君门隔万里,乌衔纸已去
恣意挥洒,枯墨飘香
历千年如临面,心空处的神迹

                              2016-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35 | 只看该作者
东坡的请柬——《寒食帖》

文/风聆听

放逐黄州的江畔
春末水漫
东坡有点烦
……
在风中,轻听流年
那曾经空灵的山脉剪一抹惆怅
斜阳穿透薄雾,在记忆的萧索里
抵达另一段固执的凝望

执剑天涯,江湖无岸
一场骤雨曳风花凌乱
旷远,苍茫,看烽火迷乱
十万支镝鸣挟着怒鼓
英雄的悲鸣,一曲难忘

且让来者再饮一杯清冽
且让殷红停歇一次游离仓皇
问了这夕照最后的眷恋
醉了泛黄的碎页
笔下吟咏的凄厉
十里长亭,短歌霜发
轮回旧梦,犹忆春江水暖
惜故人乡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3 08: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