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感觉,在书法里流淌的,不光是文化,同时有我们民族的精神血液。以下是有关行书的几首诗,欢迎同好者踊跃跟帖同题。
兰亭辞
——数年未至兰亭。武汉张兄遥作永和九年词,余欣然执笔,絮絮数言如下,应和其情。
作者:罗一桥
永和九年多雨。润笔的溪水
曲折书过东山的每一片竹林
坡林点苔,惠风于山巅用墨
虚悬的峰峦浮动在氤氲之中
将茅屋勾勒在蕙草里,隐檐
楝树,虫鸣铺满了的兰花路
正等着行客远来,举杯累觞
将魏晋最浓陈的一坛酒饮尽
豁达中的狂啸,放旷,率真
呷着春风,为每一朵花作曲
对着落花的一觚,赊尽风情
体行着生死,无谓遇或不遇
皆款款伴着流水远逝,无回
迟到了千年的人独坐于亭中
永和多少年,还剩下了一日
苍生,鬼神,无须临文嗟悼
俯仰当年的天地,不著一文
——2016年6月14日于杭州
老罗的
就是这个
青城一剑 16:38:06
你的,我打不开。也发这儿
风言风语 16:40:44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文/风聆听
兰亭,注定会留下千古醉名
美酒流成弯曲的河流
那盏映红你衣袂的睡莲
随着摇曳的竹林
酒过三巡,杯莫停,仰天独鸣
会稽山下我为天
月浸五更,墨未干,一饮而尽
笔底乾坤定青溟
岂敢言醉
蚕茧纸,意难平
鼠须笔潇洒,仙迹可寻
鸡头壶,倒一边
青釉羽觞随心偏,流放天际的宿命
管他是哪一年
我只要今天的墨痕,成为一种烙印
管他是哪一天
我只要今夜的宿醉,没有恐惧和不幸
会稽山阴之莅临
寻一片真,洒酒抚慰平生
七贤江海别,不及兰亭之一瞬
故人吟咏,右军作序
放浪形骸的山水才是我的衣襟
不忍夕阳残照下的竹林
一千八百年,忽而至今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醉生梦死的一曲,黯淡了魏晋
青睐,左顾右盼的眸子
摊开失传已久的卷轴,磨墨,
写天,写地,写人,,,
写一篇诗序,风骨犹存
……
永和九年,我在哪里
我也曾乱醉如泥
醉里挑灯看帖,却
再也见不到你原来的面目
太宗鬼鬼祟祟的藏匿
占有欲撕裂了历史
冯承素小心翼翼地双钩
钩不出那天的飘逸
褚遂良奉若神明的临摹
摹不出那天的神俊
欧阳询顶礼膜拜的默写
再也写不出那一年群星璀璨的初春
《,我的兰亭》
作者:青城
我的兰亭
是一截徽墨搭成的小桥
是一方端砚支起的垂钓
是一张宣纸晕开的和风
是一把狼毫勾勒的柳梢
在仓颉的皱纹里酿造遒劲
在李斯的竹简上濡染沧桑
在江南的稻田里生出花梗
在会稽的山阴下打磨锋芒
诗书的儒雅沿垂露中凝聚
庄生的晓梦在飞白里歙张
拄一支听懂了周易的竹杖
任须发随史记的册页飘扬
有没有一块能记忆的石头
可以凿出穿透纪年的阳光
把一群鲜活而艳丽的心脏
镌刻一枚笑声爽朗的印章
《祭侄稿》
作者:青城
蘸一笔玄武石
研细的水墨
写一条横断山
奔腾的怒河
泛黄的思绪翻动册页,
每一个漩涡,壮怀激烈
吃人的土门仍然
在篆籀里藏躲
安详的剑戟
犹带着鲜艳热血
暂且用纷乱的笔画
掩埋住一截断足
半绺乱发
让狼毫卷起凛凛朔风
将城头的牛角吹裂
多么想
化一方汉字
在草稿里端坐
听英雄的故事
被先贤的巨手
一次次抚摸
我分明,听见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沿着墨迹的吟哦
威武不能屈
是一柄黑色闪电
照亮了峥嵘山岳
分明是
万千生铁铸造的头颅
垒起了一道
奋勇抵抗的奏折
《寒食帖》
作者:青城
寒食是一场祭祀
在毛山,有过一场盛大的烟火
而今天,你用一张纸片
镌写一部春天的祭歌
村口,有你忠勇的民兵巡逻
不必担心柏树上的乌雀
葱茏的韭花在生宣纹理间盛开
心中荡漾着铁马冰河的激越
怀揣一柄诛杀项羽的利刃
随从贾生游说列国
安抚过赤壁穿空乱石的散锋
又托举起一轮照亮征途的明月
驻足一座城池
就有一个西湖苏堤春晓
经过一处山林
便有许多胜景名唤东坡
我在你苍劲的笔画间流连
收听那束穿越千年的电波
我在你奔放的情怀里散步
追逐这辆颠沛流离的马车
听见原野铺开碾冰轧雪的车辙
听见叮咚的溪流注入不息江河
听见雄鹰翅膀在大漠上空狩猎
听见棉麻的经纬里不屈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