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明朝的一天

几回白日几黄昏,因言获罪是惯例,惯例同样还允许
对长城外的八旗甲马视若无睹
对江南水乡的兼并活动视而不见
朝廷向四面八方伸手要钱
一个老头往伸出来的手上递了一把匕首
沈一贯坐在自家庭院,牙齿咬成了一只汤圆


龙飞凤舞,龙翔九天,见龙在田
所以,老头儿来到了通州,不吃大米,改吃面食
笔下雕琢着金银戒指
这同样是惯例,惯例允许,一个人在突然之间被宣布不受法律保护
被迫站在旁边看几个人烧自己的书籍
满纸蝴蝶飞,蝴蝶飞啊飞,直到满身也都是


几百年前也是一个人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就被斩成两截,
蛆一样扭动的半截身子还匍匐在地上用尽洪荒之力写了三个“惨”
京城的老少爷们儿等着看又一出好戏,怎么着,这一次
是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头?
老头一天只吃一顿饭?
就像咱们的首辅沈一贯?(谣言正在转化成形容词)


首辅不是不清楚已经发生,就要发生,和正在酝酿的所有事儿
最近皇上不早朝
最近,沈鲤很混蛋,最近,人们怨言挺多,(对了,染坊说开始畅销猩红色)
倒霉的是昨天天气晴朗却还下着雨,回家时淋湿了他新买的红顶轿子
晚上睡觉时亲小妾一口,却嗅到一股子莫名其妙的焦糊味,小妾说是用皂荚洗的。
沈一贯心情沉重地吃完了早点


2,王国已衰老

王国已经衰老,国王在马路边上乞讨,
失败,多久像是不可能的事?现在也像是?当一个人失败
他就消失了。
从三三两两喧嚣的醉汉口中
溜走,逃脱,
未必只是一件伤心事。
现在,有时间看看天,媒体不再管他,
光着屁股蜷缩在破床上,没有闪光灯
凑近了拍
可以在白天的无限良辰里,思索曾经一个故事里柏柏尔人的奇遇
而不必担心良心控诉的玩物丧志
生命就像梅花
探入了更高处的楼台看小轿车如云地奔向太阳边
手舞足蹈。
唯有一种一往情深还保留着
唯有一只铁皮小罐还在街口被没完没了地敲打着
唯有一张撕碎的火车票
见证了应该醉成一团火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1:50 | 只看该作者
夜未央 发表于 2016-8-13 05:47
唯有一种一往情深还保留着
唯有一只铁皮小罐还在街口被没完没了地敲打着
唯有一张撕碎的火车票

...感觉都不怎么喜欢我的第一首...虽然我自己也知道第一首存在的问题,但是从文本的意义来说,我还是看重第一首的...呐,你也看见了,这第二首是关于成功者失败者和同情的一首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1:47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3 06:47
后生可畏,受益良多。

我只是老实说出自己的看法。吴哥觉得我有说的对的地方,说明我没有误入歧途。那么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谢谢吴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8-13 06:47 | 只看该作者
赵茄 发表于 2016-8-12 22:54
吴哥你看你,我也没说您一定就把我和他们看齐。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已经说了。如果您希望我能再说说纯然这 ...

后生可畏,受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8-13 05:47 | 只看该作者
唯有一种一往情深还保留着
唯有一只铁皮小罐还在街口被没完没了地敲打着
唯有一张撕碎的火车票
见证了应该醉成一团火的时刻


厚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2 22:12
兄,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是指兄对这种现象持一种什么看法,全在真诚探讨,别无它意。若我不看重兄的诗 ...

吴哥你看你,我也没说您一定就把我和他们看齐。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已经说了。如果您希望我能再说说纯然这种现象的看法,那么我也就对您直说了吧。话有点多,首先希望您不要介意。诗歌是呈现一种发展趋势的。所以在这种过程当中,后来者既幸又不幸。幸的是,前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一种写作方式排除了部分压力。找出了某条大道,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写作经验和处理手段,所以留给后人的困难就少一些,而后人可以凭借的资源也多一些,不幸的是写诗不是治国,守成而已。后来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吃亏的,在一些方面前人已经写过了,已经写的很棒了,那么后人应该怎么继续下去?关键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版图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受影响吗?那就是坐井观天。受影响吗?那么如何突破?用典也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之一。所谓移情,不光可以以物喻情和感和思,也可以以典故。与人物求同,或者借题发挥,或者反讽,解构文化和历史——这最后一招已经是非常常用的了。后人想要突破只能从丰富内容和表现方式来达到。西方二十世纪用典最出色的当是卡瓦菲斯与奥登,卡瓦菲斯是解构历史,演绎历史,并且借古讽今,奥登则是不仅仅于此,还经常与反讽结合,营造出喜剧效果。这在他前期表现很突出。中国更是从宋代开始,用典就是类似基本功的一种玩意了,诗歌也因为用典的缘故发生改变,不再像唐诗那样雅俗共赏,而是成了文人诗,学问差的根本搞不懂。比如苏东坡,黄山谷,钱牧斋,王渔洋辈。究其根本,都不过是为了拓宽诗歌的内容,气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或者更加有味道,有内涵等等,所以用典是没问题的。诗歌内容本来无需乎那样限制。问题在于用典是有目的的。有时是载思,有时是载情,总是有意思的,有解读性的。而某些人正如您说的那诗学大师说的,这种人不需要评论了。他就是赵某说的半吊子。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写诗的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哪怕别人看不懂,你自己也要知道,否则就不是诗了,文字游戏。说到文字游戏原谅我多废话一句,文字游戏不光在用典上。也在内容的贫乏上。观今日写作者,语言,气度,都很到位(其实不过学的一两家语,这种学也是成问题的,枝叶繁茂而根基柔弱,偏师便可破,外强中干,最典型就是明诗。),内容实在没几斤几两,写的是酸萝卜实际上怎么看内容都是酸萝卜,只是像人参罢了。查慎行学苏轼尽得其气,却写不出“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所以我这里也有句古人言:汝果欲学诗,工服需在诗外。也就是修身。这个与兄说的乱用典的半吊子,其实是同类人。不知道兄觉得我说的又如何?说多了几句,抱歉。班门弄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8-12 2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赵茄 发表于 2016-8-12 21:58
谢谢您的提醒。赵某平生最讨厌半吊子,知道点事情就巴不得全天下地卖弄的人,所以赵某绝对不可能是这样 ...

兄,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是指兄对这种现象持一种什么看法,全在真诚探讨,别无它意。若我不看重兄的诗写,又岂会一再的主动与你交流?坦诚地说,我也有几根傲骨的。手机回复,就不深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2 20:20
谢兄释疑解惑。牵涉到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及名著名作、神话、野史等书籍里的人物之作,我几乎只能靠诗歌文 ...

谢谢您的提醒。赵某平生最讨厌半吊子,知道点事情就巴不得全天下地卖弄的人,所以赵某绝对不可能是这样的人。如果贤兄认为赵某此诗便是如此,那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您说是吧?您是长辈,赵某是晚辈。您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论坛当中,比较看重的意见,您算是之一。要是觉得赵某写的不好,写得差,没问题。随时都可以指教的。只管说出您的真实看法。至于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点我还是清楚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2 20:20
谢兄释疑解惑。牵涉到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及名著名作、神话、野史等书籍里的人物之作,我几乎只能靠诗歌文 ...

赞同。袁伯修曾言:“粪里嚼渣”“顺口接屁”“记得几个熟烂故事,就成博学”“用得几个成见字眼,便是骚人”(伯修还写起了对联。。。)“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所以一个写诗的人应该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您说的这位诗学大家我不认识。我想了想,似乎也与我这里没什么关系。首先这不是什么学问诗。其次也算不得传记诗(所以您上次对我的辛弃疾的判断,从诗歌上来说我是觉得没问题的,但是从意图上来说,不好意思,我还真没打算写一首您以为的那种诗歌)。再其次,关于情感方面,这位诗学大家也存在问题。他的看法偏颇了。诗歌的内容本来无须乎必然是情感——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些诗人,没什么能说的,就东拼西凑一些典故之类的混淆视听”我觉得这样的话就是没问题的了。您觉得呢?最后,我并不是偏爱历史题材的东西。发表到这里的作品只是平时作品的三分之一强。我写作是有感而发。不拘泥于一定的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8-12 20:23 | 只看该作者
赵茄 发表于 2016-8-12 19:20
老老实实承认自己调皮不就完了。搁我这儿和我玩一。一#

我来打个广告,来看我公众号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3 16: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