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宋庄》
7 N X8 q6 n. \- J* X( g 曹红燕& D/ S+ ^* q$ T; Y" V% u
& @( H! l9 P, A+ u# r4 H- P, e我去宋庄
1 }# N* R3 m+ g; J) \- a' N一个人前往
6 w7 u/ B2 J3 W: }6 {% F8 N就如1966年: }# J. F) Q4 ~# d0 m( u
我奔向我的出生地3 j6 z* `' S! k- j
p, Y7 l. Z; b% s
在宋庄有什么
6 @/ O4 n, n) G7 e7 @' T在一位禅家的画展前
( d' I- l1 H# U# P" P; E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 }% Y9 O* @9 V2 t( d/ }
跏趺而坐
. {, @' t |0 c) \' m1 f我走过去
5 C8 G3 K. V( `在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6 ]2 n" R) L3 v- x6 I
& {! y E5 w, I7 U; _1 b# L我一直在行走
0 p" s# o8 }3 {5 E! a/ L8 s从出生地出发一直向外追寻
% w$ a- T8 u( Y# |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
9 H- q+ c) z. S1 b# J( j/ y2 L只看自己
/ a, n( L# M* N. l" q9 f
; b9 \5 I& c- S7 h推荐人:碧青
. j/ r( s0 Z" P. a) g推荐语:去宋庄,应该是女诗人曹红燕的一次真实的旅程。而这首诗《去宋庄》,却在诗写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程。女诗人去宋庄,就如1966年奔向出生地,是一种来,亦是一种去。来和去,在诗人的心里合一了。
) P9 T4 u, H+ O( B, @ a宋庄有什么?为什么来和去都在宋庄?
$ D F) ]2 @3 R- C- J或许,这是本诗要给出的一个答案。 @( O5 p; ~: _) ^% |
所以,诗中呈现的是一位禅家的画展。而最主要的意象,是“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跏趺而坐”,在画展上,诗人看到的是一尊对着镜子的佛像。或是写实,或是一尊喻体。正在镜子面前走过的诗人,既看到了面对镜子的佛像背影,亦应该看到了镜子里佛像的面容,而女诗人的目光,“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这是最殊胜的一笔。女诗人那一刻的“看”是用心的一看,虔诚的一看,才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这个“我”,是与佛像出现在一个镜子里的我。看似写实,实是“悟”相。' o7 O- J! j$ L0 J- N( ?
最后一段,诗人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但犹如幡然醒悟地回望着自己过去的行走,只是“从出生地触发一直向外追寻”,却又一次瞬间领悟:“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只看自己”。& R0 A! H# g: q& v* U% f. p
在一面镜子看着自己的佛,恰是通过自身证悟生命和世界的佛。
0 B3 B2 J# d% E' x- y: |; x
0 g( c# n9 N" P0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