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闲云野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请衣影朋友谈谈“人性的启蒙”问题(兼予批判现实主义诗歌典范5首)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12-9 0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2-12-9 00:34 编辑

都不在了,我说给谁听呀!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12-9 0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2-12-9 02:53 编辑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2-8 23:15
我看了一下
衣影说的“人性”,和我期望的也是不一样的
他说的是西方古典的如黑格尔、费尔巴哈等的“人性 ...


就先生的这几个问题,我想做一番解释和回答,然后结束这个“人性”话题。

第一个问题回答:
我所讲的“人性”不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推崇的“理性主义人性观”,也不是法国启蒙主义倡导的“人道主义人性观”,更不是二十世纪西方盛行的“人本主义人性观”、“科学主义人性观”、“存在主义人性观”等。我所提倡的诗歌人性观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的,当然也就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的,它综合了科学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共产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人性观的合理部分,扬弃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是一种未来的辩证的人性观,但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共产主义人性观。

第二个问题回答:
人的本质,关于这一点,我想马克思给人的本质的定义是最科学合理的:人本质上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一生下来,就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这是无法改变和逆转的事实,我们的生命从降生伊始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一种“被抛”,然后就是“沉沦”,等到自我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形成,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境遇时,并努力地试图改变时,人才走向一种“自觉”,从自然和历史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人性的自由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至于人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社会关系那样发展着的。人的本质在生成中。这句话是概括人性本质特征最好的命题。

第三个问题回答:
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的关系。人的本质,撇开他的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这一点在第二问中已经回答。如果这里的人的本质也包含人的自然属性的话,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从存在的角度讲,人的物理构成与世界的物理构成是同一的。世界的本质是运动,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世界和人的本质属性都是物质和运动。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讲,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我们通过劳动在这个社会结成各种物质、精神的关系,同时对世界进行着改造。这个过程,当然也包含着对人自身的改造。

第四个问题回答:
人性观作为世界观的一部分对文学的指导意义,这个题目比较大,因为涉及哲学和文学两门社会科目,我笼统地说一下:健全完善的人性观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像人性自身还没有从个体之中健全完善。人性中包含的最主要的部分是理智、意志和情感,起主导作用的,标志人性的主要成分的是理智,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但通观中国当今社会,中国人的人性还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人们的理智依然受制于欲望和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因此,健全人的理智就成为启蒙人性的主要内容。诗人应该首先行动起来,通过自觉地批判、解构社会人性的异化、丑陋、不合理现象,来反思和重构健全人性的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造表达这些深刻反思后成熟的理念,以飨广大的读者,来推动中国人性启蒙的进程。这应该是诗人的职责所在,也是诗人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历史使命的表现。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就应该引领一个时代的精神,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发展提供模范。

第五个问题回答:
发展新批判现实主义,在新诗派的思想中仅仅是一个环节,也就是“反思批判”的环节,这还仅仅是解构的部分。新诗派的创作理念要求诗人在作品中对现实人性、异化现象等进行解构的同时,提出重构的希望,甚至表现出重构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新诗派的“新启蒙主义”思想不仅是对现实的再批判再解构,而是争取在这个辩证的过程中实现重构的探索。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仅附上新诗派的思想介绍,请先生和大家过目、指正:

新诗派思想介绍:
新启蒙诗派(简称“新诗派”)不是已然形成的实现了群体创作的诗派,而是新近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诗歌运动。发起人归旨不在于复兴日益凋敝的诗歌市场,也不在于成就一批诗人群体的名声或利益,而是出于对中国当代人性“异化”和探求人生出路的一次尝试。为了揭露当今中国盛行的物质主义遮蔽下的扭曲、退化的人性状态,为了进一步探求中国诗歌对人性实现重构的道路,为了将人生重新引向启蒙的自觉和存在的反思,为了使新一代的中国人能够在解构与重构的重压与希望中昂首世界民族之林,唤醒对人性尊严、人生意义的重视,因此呼吁广大的诗歌创作者、广大的新生代学生群体以及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共同开辟根植于中国当代土壤的新诗歌道路。

作为创新的诗派,我们需要的的不再是那些声音:“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致力于恢复生命的原生态”、“我们要用下半身写作”,或者“爱情、唯美至上主义”等。我们需要每一个自觉加入新诗派的成员具有哲学的反思精神、开放的人生视域,热切关注发生在当下中国、我们身边“异化”主宰的现象,揭露物质主义、欲望扩张的非理性主义,自觉规避宗教和神秘主义,回归到现实,回归到历史的过去和现在,解构人性的缺失和社会的“异化”极端,重新反思和建构中国人性、人格、人生未来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创作不仅仅是反映和鞭挞深植于黑暗中的社会现象,而且伴随着新的道路的探微。我们通过这一新形式的诗歌创作来帮助自己成长,同时帮助这个时代诊断治愈自身。我们自觉地关怀自身的人性和人格,对存在的状态进行剖解和反思,同时对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人类集体的生存状态进行解构和反思。我们意在通过在诗歌领域开辟出一条哲学存在主义的新道路,这就需要加入我们这个新诗派的诗人具有客观、深刻的思想,端正、严谨的态度,不走极端路线,不偏向非理性的情感、情绪,能够冷静、客观、适中地看待自身和一切不合理的“异化”现象。在这个流派里,既不主张纯粹的理性主义,也不偏废可爱的感性主义、唯美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人,我们呼吁新生代的诗人具有健全的理性和人性,至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道路上。

对于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新诗派的态度是:敞开视域——宗教神学、机械自然主义、物质享乐主义、历史人生虚无主义、荒诞现象主义、权力中心主义、资本剥削主义等一切领域内的异化、丑陋现象,都是我们取材的范围和声讨的对象。我们运用“反思”和“思辨”的意识探究一切不合理的、蔑视和破坏人性尊严的现象,并从这样的鞭挞与解构中实现人性自觉的成长,探得终极关怀的一角,开辟出新的社会人生的道路。

由此,新诗派不仅仅是一场狭隘的诗歌运动,更是一场人性解构与重构的手术,它旨在通过诗歌语言对当下不合理的现象的揭露来恢复人性的尊严,来健全人的理性,来唤起人们对存在状态的注意,以及思忖和开辟人类未来发展的新道路,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1:41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2-12-9 01:12
就先生的这几个问题,我想做一番解释和回答,然后结束这个“人性”话题。

第一个问题回答:

回答和流派宗旨阐述很好,欣赏!
请您再谈谈人性概念及“重构”的设想。O(∩_∩)O谢谢!

我去“声声慢”群组解析高世现《美酒 美人》开头部分。有几个老朋友在哪里。您能去的话我可以和您讨论诗歌的表达问题,预期能够再上几个台阶。
以后去“新诗派”解高世现的《图腾日》《解禁日》《鸿门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2-12-9 02:23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2-9 01:41
回答和流派宗旨阐述很好,欣赏!
请您再谈谈人性概念及“重构”的设想。O(∩_∩)O谢谢!

好的,得空一定去。刚刚无意看到《对新批判现实主义诗歌的再思考——兼评韩庆成诗歌》遂写了一篇对论,跟帖在后面。我感觉这个“新批判现实主义”已经没有了实质的精神价值的基础,更没有实践可行的方法,根本问题是诗人自身还有待启蒙,究竟拿什么去批判,又拿什么去侈谈“真善美”和“伟大”。这个问题应该先搁置,应该先反思我们的“启蒙”问题,这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还自以为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12-9 0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2-12-9 02:43 编辑
衣影 发表于 2012-12-9 02:23
好的,得空一定去。刚刚无意看到《对新批判现实主义诗歌的再思考——兼评韩庆成诗歌》遂写了一篇对论,跟 ...


这是我的跟帖,供大家阅读和讨论。

 我首先声明:这不是灌水帖,也不是与人之间意气口舌之争,而是客观现实地指出当今中国人、当今中国诗人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值得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启蒙”,而不是“批判”! 

 反映现实、批判现实,做到还原真实,这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这个基础不单是诗人的眼睛、耳朵和鼻子,也不单是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更不是两者简单的结合。这个基础是哲学!没有哲学思辨的能力,没有辩证法的方法运用,没有人的健全的理智和思维做基础,诗人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甚至可能由于自身不健全的理智和偏执的思想而歪曲、误解现实。所以在哲学世界里,有一个命题是用来警醒每一个哲学家的“理解也是误解,规定也是否定”,这就是提醒哲学家,在世界的整体境遇面前,我们毕竟是部分,是有限的存在,我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性,很容易打上自我、主观的烙印,而不是还原的世界、社会和人性的本来面目。纵观现当代中国,虽然物质经济搞上去了,但人的理性能力并未提高,人的理智并未完善、健全,人们依旧在非理性的情感、欲望、想象和简单知觉能力的范围内看待事物和生活。在诗人那里,所体现的哲理也不过是很有限的自觉反思意识。但诗人依然不是哲学家,诗人的理智和凡夫俗子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程度的差异。恰恰在理性领域,如想象、直觉、灵感、情感这些方面优于常人。试问,这样的主观基础,如何扛得起批判主义的大旗?凡人和诗人的理智还没健全,人性还没实现完善,人性启蒙还没有在中国真正的开始,谈什么批判,又拿什么批判?最后结果就是拿自己不健全的理智来批判不完善的现实,拿一个人的意见去批判另一个人的意见,拿谬误去批判谬误。人的健全理智思维的基础都还没建立起来,人性的启蒙在中国还没开始,就奢望用诗人的满腔热血去解构现实、批判社会,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又有多少科学合理的成分?还是只是从一己主观的偏见出发,来导出另一个佯似正确的结论?我想,“批判”这个词对于诗人来说,对于小说家来说,都嫌太重,因为他们自己还在依靠非理性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因为他们自己的理性还没有达到健全,更谈不上深刻,又凭什么来雄赳赳气昂昂地背起批判的大旗?尤其当我们看到当代最伟大最智慧的哲学家们都还谦虚地说:我们的人性还有待启蒙,我们的理智还有待健全时,我们这些所谓的“诗人”拿什么去合理客观地判断社会、批判现实?所以,还是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先“认识你自己”吧!还是像黑格尔说的:先发展你自己吧!诗人要想代替哲学家扛起当今社会的批判大旗,就必须走向诗人哲学家的道路(我大胆地预测:未来诗歌发展的路向是:诗人也是哲学家),先从自身的启蒙开始,先健全自己的理智、完善自身的人性,然后再谈“解构”、“批判”。我想,对于诗人,这既是能力问题,更是现实问题,既是诗人群体的问题,更是中国广大群众的问题。为此,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具体国情,人性发展的实际程度,我提出“新诗派”,将“启蒙”放在第一位,将诗人对自身的“启蒙”放在第一位,然后再着力去解构、批判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一切其它的不合理现象。诗人理应自觉地健全自身的理智,完善和深化自身的思想,然后再谈“成就伟大”的问题。“当诗人,无力做时代的先知、导师时,你就要做个合格的目击证人,为时代留下不失真的证词。”仅仅做一个证人,如果这就是中国当今和未来诗人发展的路向,那么诗人永远成就不了伟大,因为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讲,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目击证人,因为证人的证词是需要完全客观、符合历史真相的,试问从人性不完善和理智不健全的的人那里如何得到完全真实的证词?尤其经过诗人的艺术化处理之后,这种个人主观的烙印就更加严重,那么还原历史真实的证词从何而来?这不是侈谈吗?这种基础上的批判精神算什么批判精神?这些具有“批判精神”的诗人们的“批判”赖以作基础的“真”又有几分可靠?五分?七分?还是九分?难道这几分之几的真就是“不伪善不假美”了吗?我想,从哲学家那里,除了获得同情分以外,实在不能苟同这么肤浅的逻辑。就像一个人抱着善良的初衷想做好事,最后却做成了坏事一样。所以,这不是动机问题,而是能力问题,而是诗人个人的现实问题!要尽量地逼近真实,靠拢真理,就必须有健全的理智、哲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如果人的理性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层面,也就是一个真正哲学家的层面,而去谈“真善美”的问题只会班门弄斧、拾人牙慧、贻笑大方。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些口号、伪概念来撑起中国诗歌未来的桥梁,而是通过诗人自身的反思和完善,来获得通达社会的人性基础。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些看似有主张,实则毫无基础性、实质性的理念,而是从诗人的能力上去提高,从方法上去改进,从思路上去创新,从自我上去发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刀还是烂铁,拿什么去砍社会之柴,人性之柴,殊不知,咱们的老祖先不知道来来回回砍了多少次了,有用吗?咱们能再新鲜点吗?咱们能够再有所突破和创新吗?咱们能够老老实实、安静下来、别再浮躁,认真去反思诗人的能力和职责吗?所以说,首先是工具问题,自己还不是可靠的工具,去学什么哲学家的“批判”,你配吗?所以说,首先是能力问题,你连砍柴的家伙都不具备,想履行樵夫的职责,不是痴人说梦话吗?既然如此,还谈什么将“批判现实主义写作,就是把诗歌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尝试?”这都是下一步和下下步的事情,都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后的事情,我们可以怀着远景做个梦乐一下,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处境,忘了自己的能力。还是回归启蒙吧,还是先健全自身的理智,完善自身的人性,向哲学和科学思维靠拢,然后再去进行批判,再去实现伟大!我想,没有启蒙做基础,没有人性和理智的完善和健全,诗人想要进行“真实”的批判,为历史提供真实的证据就根本不可能。最后,还是会走上老一派诗人的旧路,所谓“英雄气短。”我想大家看看下面一段话:

“中国文明虽然经历了上下五千年,但至今还没有实行理性的“启蒙”,一切还停留于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或是神秘主义的窠臼中。人们动辄说“感觉”,诗歌靠感觉,爱情靠感觉,合则来,不合则分。要让大家对一个问题做演绎分析,或是辩证分析,那么毫不见思辨之力。最后,还是偏执于“感觉”二字。经验丰富,性格灵透的,就说是“直觉”。这都是非理性的泛滥表现,在诗歌领域,这样的情况并不比当下中国人的任何群体少。更可悲的是,一些人画地为牢,自以为掌握了一套理性分析的方法,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摆大师先辈的谱。最终,只是半瓶水,固步自封,扼杀了自身诗歌未来发展的希望。再者,就是对这诗歌市场暗淡的背景所欷歔,整个灵魂都疲软下来,灰溜溜地离开了诗歌的领域,去向市场经济的潮流里钻。几乎没有一个现当代的诗人,真正坚持下去,把握人性的深刻维度。多数死在了自己面前——因为他们自己的人性都没有得到解放。诗人,输给了他自己。所以,海子卧轨了,戈麦跳河了,顾城上吊了,北岛出国了,而其它寻摸不到出路的诗人转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12-9 02:5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会发表关于“人性本质”和“如何重构”的问题。当然谈“重构”之前,必须先谈“启蒙”和“解构”,这个次序一点不能乱,一乱就是侈谈。因为,诗歌运动的发展问题,与其说是理论问题,不如说是实践问题,既是实践,就必然要符合实践的要求,而不是天马行空、自以为是。而是应该一步一步来,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诗歌发展的现状,认识人性发展的现状。然后像抽丝剥茧样,对症下药,启蒙、解构——解构、启蒙——解构、重构——新的启蒙、新的解构....等等。最后得出结论“未来诗歌的路向:诗人也是哲学家”。大家静待。欢迎先就上面的观点进行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2-12-9 04:13 编辑

这是不是批判?

刘华明的诗歌《一个人的棋局》
   一个人的棋局
前进、后退
我的步伐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是典型的平均主义
适合在楚河前脱下鞋袜,搭在汉界的栏杆上
我的臣民没有贫富差异,遵守自然法则
江南、塞北,一片雪花坐着龙舟直抵孤的九宫

不要等秋风拂面,马踏黄河
信使在乱箭中蜕变成春天的花朵
朝三暮四的鸽子飞过领空
哪一只是我的敌人,哪一只红颜薄命

我和自己在夜里对弈,灵魂逃出管制区内
月光像不合格的裁判,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感觉这首是在用感性形象的诗歌来影像高度理性高度抽象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规律。《一个人的棋局》,在暗示人的内在本质属性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念。
    刘华明的诗歌通常情况下都是“意象思维”严格恪守“逻辑思维”的严紧。意象在句段间的移行跳跃服从思维和情感的有板有眼的谐和律动。篇章结构的完整和严谨,使得诗歌一般都禁得住翻过来掉过去的摔打。譬如这首诗,从开头读或从结尾读都行。我来从结尾读,因为结尾部分更加扣紧题目的“一个人”的“棋局”。
   这首诗通篇运用的是“佯谬”也称“吊诡”“诡论”的手法。具体表现在“矛盾词语” “矛盾语法”“诡论语言”的使用,也被称作“悖论”。
    诗歌用“荒唐”的手法写道:“我和自己在夜里对弈,灵魂逃出管制区内”。“灵魂”是人的精神,它的“管制区”在哪里呢?在人的肉体。西方的心理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的人格结构一分为三,这是众所周知的。即认为人是由服从自然属性的“本我”和遵从社会属性的现实的“自我”及崇尚道德属性的“超我”这三个“我”所组成。这里的“灵魂”即指的是“超我”;而“管制”“灵魂”的应该就是指的现实的“自我”,特别是那个属于自然属性的本能的“本我”。“本我”和“超我”是绝对对立的,所以“对弈”。“本我”既然是人的自然的本能的属性就必然要求遵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生物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的生存法则。延伸到社会,就是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直至党同伐异,集团与集团,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杀伐掠夺,它的最高表现就如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法西斯帝国惨绝人寰的杀戮。看现在的世界,也仍然硝烟四起,在和平口号的旗帜掩饰下,各国特别是超级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一直疯狂进行,从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所以第二段写道:“不要等秋风拂面,马踏黄河”,接着使用“诡论语言”的方法继续写道,“信使在乱箭中蜕变成春天的花朵/朝三暮四的鸽子飞过领空/哪一只是我的敌人,哪一只红颜薄命”。这里是对现实社会(包括国际社会)中的美与丑-虚伪和诚信-爱和恨等交接扭结的普遍扭曲混乱的景况的一个高度形象的概括!

    这里的“假丑恶恨”源于“本我”。而“真善美爱”也是存在的,她只能源于人的道德属性的“超我”了。人的“逃出”“管制区”的“灵魂”是有良知的,她要求遏制假丑恶恨,主张自我完善,倡导真诚和谐,崇尚牺牲个体服务大局的舍小私为大公的奉献精神。这样的社会理想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礼记》的“大同”世界......在那里没有假丑恶恨,只有真善美爱!就如诗歌开头所描述的:“我的步伐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是典型的平均主义/适合在楚河前脱下鞋袜,搭在汉界的栏杆上/我的臣民没有贫富差异,遵守自然法则/江南、塞北,一片雪花坐着龙舟直抵孤的九宫”。这里的“自然法则”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九宫”简单理解就是八个方位加上中间为九的——“普天”同乐!然而这是现实吗?否,不是。第二段写得已经很明确,这纯粹是欧文傅里叶圣西门式的空想!

    诗歌的开头使用“矛盾词语”:“前进”还是“后退”?由你思考任你选择。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分裂及由此带来的现实世界的分崩离析。把做为个体的人和现实社会如此统一起来进行诗歌的艺术观照的,笔者从未见到过,就连在人类社会学哲学等学说中也未曾见到,这完全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的原因。人类“逃出”的“灵魂”从未放弃她的精神家园回归的理想追求,诸如西方的基督教和东方的儒释道教等以及形形色色的道义的主张都在孜孜追寻中,倡导真善美爱以平衡遏阻假丑恶恨,吃力的对峙着。人类在漫漫永夜中艰难的行进,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奔涌不息,垂照千古的月亮“(月光)像不合格的裁判,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断不出——孰输谁赢?!

    关于刘华明的《一个人的棋局》就说这些,很可能纯属个人成见的转贴,恳请作者读者鉴谅指教。
读刘华明的诗《肉身》(2008-11-05 18:15:09)[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刘华明诗歌鉴赏

肉身

这灵魂的寄居地
父辈的遗址
适合秋风干洗、漂白
然后摔在台阶下与落叶为伍
适合时光断点扫描
对疾病、爱情和四十年的枯黄做质量认证
直至交出死亡的答卷
适合梦走进去又走出来
留下虚无的票根
适合一个词举起火把
照亮骨子里的昏暗

我经常用夜的帷幕遮盖身体的缝隙
惟恐那只受伤的豹子突围、逃窜


整整有一个月没有上来,看不到华明及华明的诗,很是郁闷。

昨天在县城的一个电脑维修站维修电脑并给电脑安装“宽带我世界”试网络运行时,我嘱技术人员匆忙打开了这个网站进入到了诗社版面,虽然只是看到了《肉身》这个有意思的标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全诗,但心下的郁闷当即被开心取代。

回家的路上我就想,这诗一定和“修行”有关,应该是“肉”与“灵”的关系的说解和剖白;我还想到六祖慧能的千年不坏之身;因为华明是医生,我还想到华明该涉及人体的五官四肢百骸以及哪些系统和组织呢?今天看了才明了了。
这首诗理解起来不困难,应该雅俗是共赏的。那我也还是依照惯例来啰嗦几句吧。

“这灵魂的寄居地”,是讲“肉身”的最本质特性。“父辈的遗址”是讲生物繁衍的“肉身”的自然属性。“适合秋风干洗、漂白/然后摔在台阶下与落叶为伍”用了几个意象暗示出了这个“肉身”的社会属性:历经岁月磨难,不幸,居于社会的最底层,卑微,垂“秋”之年纪——40不惑(隔句有说明)。

“适合时光断点扫描/对疾病、爱情和四十年的枯黄做质量认证/直至交出死亡的答卷,”这几句主要通过对“肉身”的生理及生命过程(包括病理解剖以及种种生理指标和以生理做基础的情感)属性做了恳切的剖白。

这个剖白实际上是作者通过“肉身”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物质的,精神德行操守的整体生命生活的“质量认证”,“交出答卷”。

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60耳顺,70不逾矩而从心所欲(孔子的这段话,原文记不清了,有不合处)。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状况相异,认知情感需要动机目标能力等等也就不同了。然而40这个生命过程,极具剖白的特别意义。。。

“适合梦走进去又走出来/留下虚无的票根”,这是通过人的“肉身”所独具的意识的属性,指出不惑之年也免不了还要有“惑”念憧憬与梦想。但是不论怎么想怎么做,都要保持保证“适合一个词举起火把/照亮骨子里的昏暗”——这个“词”,就是“人”!人无完人。但作者在讲只要“肉身”是人的,就应该检醒反思,才是真正的“不惑”,才能保持人格的尊严!“肉身”作为灵魂的承载最终要落实到人格这个道德属性上,以区别于其他具有肉身的动物。

“肉身”“骨子里的昏暗”是通过表皮肌肤的疵隙泄露出来的,所以“我经常用夜的帷幕遮盖身体的缝隙/惟恐那只受伤的豹子突围、逃窜”。是讲特别是一个人身处逆境“夜”,就越要检点自己,否则就可能越轨。“受伤”的“豹子”应该就是指人的种种“欲”望:“食色,性也”是欲;“肉身”的“五官”各有独特的嗜欲;及社会,名利贪欲更具诱惑力。这样就是体现了老庄的寡欲全生尚诚,以及儒家的修身养性正心诚意的修行观,从而也就表现出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里还在讲人要把握住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把握住自我,也就是情商即EQ,它是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4: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不是批判?

读刘华明的《这场雪与你有关》(2012-02-06 05:36:41)[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刘华明诗歌鉴赏

这场雪与你有关
请一定相信,这场雪与你有关
青春消逝、羽翼凋零
你隐在时光深处,像一条静止的河流
而北风犀利,你内心的白显露无疑

以蝴蝶的姿势来看你,你就是一朵梅花
或者,梅花中的那点红色
轻轻地,咳出一口口鲜血

寒鸦就这样飞过,远山和树木遁入空门
尘世在你的想象中瞬间崩塌
你退到一棵草、一滴水、一首诗的暗喻里
仿佛黑夜里留守的火焰,独自燃烧
我始终相信这场雪与你有关
春天尚远,明月悲凉
白茫茫的雾气下,一串脚印带走了未知的命运
《这场雪与你有关》的“你”到底是谁或者是什么呢?在全诗的叙述中始终被留白,形成诗歌的巨大张力,这当然也就是本首诗歌的最突出的手法特点。“雪”是冬天的寒冷令高空的水汽冷凝成的冰质落到地面的六角琼脂,美,个别时候甚至成为被称道欣赏的好风景;但它多数情况下毕竟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寒冷”的代名词,特别是大雪成灾之时,就更是令人讨厌。从这些简单的常识看,“你”似乎就是冬天吧?
我们从诗歌的开头来读,看看这个“与雪有关”的“你”到底是谁或什么。诗歌写道:“请一定相信,这场雪与你有关/青春消逝、羽翼凋零”。在冬天万物凋敝,从这两句看。“你”好像真的就是“冬天”。但是下边的诗句就不支持这个看法了。“你隐在时光深处。”“冬天”包括四季是“时光”的外在表现,仅从这一句,“你”就不是指的“冬天”这个概念。
接下去看第二节。诗歌写道:“以蝴蝶的姿势来看你,你就是一朵梅花/或者,梅花中的那点红色/轻轻地,咳出一口口鲜血”。“蝴蝶”,我们把它认作美,那么“以蝴蝶的姿势来看你”,就是从美的角度来看,“你就是一朵梅花”,这就更美。“梅花”是这个寒冷世界的装点,而“咳出”“梅花”那“一口口”“鲜血”的“红”来“装点此江山”,这美就是来自“你”的“爱”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大矛盾,甚至很荒唐,因为上一节是这样的比喻,“你”“ 像一条静止的河流/而北风犀利,你内心的白显露无疑。”这是“你”的无情和丑恶!这就更加费解,什么东西既有残忍丑恶的一面又有美善和爱的一面呢?想来想去,只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天地之“道”,才具备这样的属性,用老子《道德经》的语言表达,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有大自然既能给你四时的好风景,让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随时让你生死消长无常甚至陷你于灭顶之灾!而大自然自身却是“自本自根”,用着自己强大的力量任意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这在手法上是佯谬(吊诡)。非运用这样的手法,无以表达这样深刻的意蕴。
第三节写道,在寒冷的冬天,“寒鸦就这样飞过,远山和树木遁入空门/尘世在你的想象中瞬间崩塌”,这些极有韵味的诗句在说,大自然可以随心所欲,让这个世界的自然物、社会、人生变得如此凄凉和痛苦不堪。而“你退到一棵草、一滴水、一首诗的暗喻里/仿佛黑夜里留守的火焰,独自燃烧”,兼备一切属性,恣情恣性,为所欲为。
诗歌最后一节写道:“我始终相信这场雪与你有关/春天尚远,明月悲凉/白茫茫的雾气下,一串脚印带走了未知的命运”,而我们自己只能在痛苦中挣扎,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诗歌在手法上“留白”“佯谬”以外,隐喻、拟人、意象暗示比比皆是。诗歌“意象化”又“通体命意含蓄”,十分耐读。总体上还有一个潜在的写作手法,就是“象征”。“雪”和冬天的寒冷实际上是这个当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狼烟四起的冰冷丑恶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人的苦难的象征或隐喻啊!作者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理性的进行了最后的归因。作者的高深的知识睿智的思考超强的诗歌艺术,使诗歌的思想意蕴写作技巧均达到了凝重深刻、炉火纯青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4:01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岁末书》(2010-01-17 07:45:31)[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刘华明诗歌鉴赏

附原诗:

岁末书/作者:刘华明

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被关押、流放
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

我的身体旧了,许多器官参与变法、革命
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
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
我郁郁寡欢,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天色将晚,落日的评语停留在下滑阶段
属于未完成的年终总结
需要星光的数据来填充、点缀
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
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

不与春天为敌,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
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
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点评:

    声明在先:这只是个人的理解。

    刘华明的诗歌从来都是字斟句酌认真推敲过的,确实属于精雕细刻的那种。很有一些坚持语言的“一目了然”,反对人工“斧凿雕琢”的朋友接受不了这样的诗歌。我认真考察琢磨过,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朋友写作诗歌的时候摆脱不了“日常语言”的束缚,无法实现“诗语言对日常用语的超越”的结果。自己做不来反说葡萄酸,一些朋友激烈反对甚至情绪化。这些朋友不懂得或者因为不会语言技巧的实际操作,不知道或者不接受诗歌就是一种在破坏日常语言的过程中再创造语言的语言艺术。这些人作为读者看不懂这样的诗歌,认为是作者“矫揉造作”使然。其实不然,问题差不多还是出在读者本身,归根结底是个差距问题,恕不多说或说错。

    “意象化”“意象逻辑思维”以及思考和写作语言技巧的独到脱颖,使他的诗歌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我们还来从结尾入读:

    不与春天为敌,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
    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
    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如果“与春天为敌”,这是对春天的一个否定。前边加个“不”就成了对春天的否定之否定,也是肯定,但是也一反常情常理不是那么样的决然了,不赞美春天,不对春天抱有某种希冀和憧憬了,春天在这里好像是可以可有可无视若妄闻了。觉得这种措辞的手法仍属佯谬(吊诡)。为什么只是“不与春天为敌”呢?因为春天形同虚幻,不能固守住温暖和瑰丽,终会被冬天的寒冷和凄怆来取代,这就照应或回到了开头的一句:“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尽管我和春天仍然勉强能保持着友好,但那些经受不住寒冷冰冻的物什却是要决然和春去冬来的这个残酷的世界势不两立的,如“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麻雀”这个意象的言外之意是,作为敌人你虽然意志坚韧,但是你多么的卑弱啊,“蚂蚁缘槐夸大国”,你能奈何得了这个强大的世界么?!所以“我”看不到“新年”有什么美好的前景:“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这里的“麻雀”“召集人马,落草为寇”,是在拟人的基础上又突破了日常用语的语法常规,实现了语言(意象)的非语法组合的语言移植并夸大的变形,产生了幽默近乎荒诞(佯谬)的超现实地效果。同时,正因为这样直截了当的语言搭配,比之象征比拟等手法使诗歌更能洁简凝炼语言,便于用简短的文字表现表达出更为丰富的蕴涵。还正是因为这样直截了当的语言搭配,由于搭配勾联语言(意象)的语义(意向)指向明确,深入事物现象就具有了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和表现力,直抵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本质。语言的非语法直截了当搭配勾联,实质上也是高度“抽象”的结果,这就予联想与想象以巨大的空间,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张力。诗歌中类似的情形还有几处,具体涉及的时候再详细解读。

    下面回到诗歌的开头。

    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被关押、流放
    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

    通常的“岁末书”,往往会局限于一己的年终回顾和总结。这里开篇便指向自身以外的客观世界,“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江山”有“社稷”的背影,这就由“自然”进到“社会”。“油彩”是人工涂抹而不是自然的本然色彩,这就更另有意味,令人揣摩。下边两句就属在多重拟喻的基础上非语法组合实现语言变形的典型句例。“一年的时光”被“关押、流放”,“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时光”取代或指代了存在和发展中的所有事物。从自然的方面“关押、流放”妥帖的对应“大雪、北风”。而“关押、流放”确是国家机器镇压惩罚罪犯的专门的政治术语,是剥夺罪犯人身权利的手段!“商品”“难以赎回”,是经济领域的用语和事务,指的是消费购买能力全然没有了!两句加在一起,“岁末书”高度概括夸张地讲这一年一切都像是罪犯在经济和政治上被剥夺的溜溜光!这显然是那种近于“黑色幽默”的“荒诞”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存在的荒谬与虚无!

    那么这样写,是不是过分低调呢?我以为不是!因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这一句的另一个针对就是2009年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还谈什么政治经济权利?哪个人能幸免于难呢?!这样写,倒是一针见血地拆穿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当一些人用心来企图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用经济复苏的“油彩”涂抹人们的信心的时候,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巨头迪拜月前宣告破产;日本财政大臣三天前因无力复苏本国经济宣布辞职;美国从上到下强烈谴责美国的金融集团靠政府的强力支撑才勉强维持而在年终却要用所谓奖金塞满腰包;全世界拉动内需的办法差不多都是让身无分文的穷苦百姓提前背上名目繁多的债务!

    诗歌的第二段第一句也是非语法组合的变形句型。

    我的身体旧了,许多器官参与变法、革命
    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
    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
    我郁郁寡欢,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表面上是写“我”。但是“身体”的“器官”参与“变法、革命”,让人体会到“身体”无疑有世界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机体体制”的比附蕴含。世界要打破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人民币要挤进世界货币;中国人指责美国的金融机制弊端;美国人反咬中国人过度消费。旗号都是合作双赢,实际上都在通过关税或反倾销等手段相互拆台扯皮。各自都岌岌可危,“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病入膏肓中为了存活下来,“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是几百个亿几千个亿的政府投入支撑的强心剂!

    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吧?!来看第三段:

    天色将晚,落日的评语停留在下滑阶段
    属于未完成的年终总结
    需要星光的数据来填充、点缀
    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
    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

    一切的“总结”的“终结”还都在“覆盖冰雪”的寒冬的黑夜之中!读到“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这两句,你不能不想到“最后的晚餐”!到底是谁背叛了上帝?这个世界是不是在把上帝的羔羊“离家的孩子”放到贪婪罪恶的被审判的位置上了?!是不是!?

    冬天的岁末,也正是新年新春的到来。但温暖瑰丽的春天注定还要失去,冬天的冷酷还要来坚守这个世界!假使经济危机过去,每隔几年还要爆发!遍地流行的是丑恶,老百姓永远无法摆脱饥寒交迫!这,是不是事实?是!“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乃至世界的“主旋律”!诗歌就是“实事求是”地呈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潘多拉的盒子”——千古无谜底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4:03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冬天的故事》(2009-12-15 16:31:55)[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刘华明诗歌鉴赏

    一言以蔽之,《冬天的故事》就是在用审美的方式“演义”人生生命的苦难。内容包括对苦难的认知以及人生应对苦难应取的心理情境态度和践行作为的选择等等。

    这里自然界严峻冷酷的“冬天”,是社会的病蔽以及人自身的质恶种种从而引发出的人生痛苦苦难的“生命的冬天”的象征。诗歌通过对人生痛苦苦难生活的“反映”,“把握”人生生存的状况,“呈现”了人生的生活生存的真实,“表现”了生命的本质的本真状态。

    非常赞成洪迪的一些观念:“诗美意蕴可以上天入地包罗万象,但又聚集一个核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的终极关怀。”“说到底,诗,只要是真诗好诗大诗,即是人性的极致。”《大诗歌理念和诗创造美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第23页)《冬天的故事》以最短的距离径直聚焦人生感悟生命,其诗艺的娴熟精湛也一并令人扼腕!

    人生是一个在苦难中寻求幸福和欢乐的过程。菩提由此顿悟。佛教的教义的重点是“四谛”。谛,意谓真理或实在。“苦.集.灭.道”四谛,“苦谛”居首位。苦有“八苦”之说: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恨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人生来就过着短暂,苦难的生活。”(《圣经-约伯记》14-1)“基督也为你们受苦,为你们树立了榜样,你们应该跟着他的脚步走。”(《彼得前书》2-19---21)所以《冬天的故事》第一段第一节的第三句写道:“寒冷被无端置顶,符合北风打入内部的一揽子计划”。是讲人生的苦难无情且无缘由!

    人生苦难到了什么程度呢?北方的人都知道,麻雀是一种最弱小但最为抗冻的鸟儿。它不像候鸟,暖了来冷了就走,它坚决和寒冬顽抗到底。冬天的黑夜是最寒冷的,这时它就栖居瑟缩檐底!可现在怎样了呢?诗歌的第一段第一节第四五句写道:“屋檐下的羽毛呈交叉分布/没人知道麻雀的几代传人去了哪里”!

    人生,或者说我们,面对这样的严寒冷酷的“苦难”应该怎么办呢?诗歌开头就写道:“不与黑夜妥协,我内心的白纷纷扬扬/拒绝小范围的忧伤和寂寞的献媚、脱俗”!第一句暗用冬天的雪的意象表达内心的空虚和纷乱的“白”是在所难免的,但绝对要抗争,“不妥协”!第二句在情感情绪情调上“拒绝”任何“忧伤寂寞”!“献媚.脱俗”两个词使用得非常好,具反讽意味的自我揶揄式的苦中取乐的意趣儿。就是在应对人生的苦难的过程中,不仅要隐忍而且要保持乐观。这是何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啊!

    诗歌接着写道:“柴草被大雪覆盖,”这句表面上写冬天的雪景,实际补充影射说明人生如雪覆干草,收获无几。“许多人的脚印有着火的痕迹”,是说人生中很有人像是能追寻到什么而焦躁不安风风火火的行走。“而你要点燃春天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的“春天”就是“许多人”怀抱的某种对生活幸福快乐的希冀和梦想。要实现梦想就更需要在艰难困苦面前保持隐忍和坚强,“要学着鸟兽潜心修炼,花朵在适当的时候放出蜜蜂的琴音”。“花朵在适当的时候放出蜜蜂的琴音”,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摹景状物,暗示出“幸福快乐”的意蕴。

    困苦面前“不妥协”隐忍而且要准备付出代价来获取微渺的希望,重要的是“信念”——天塌不下来!你看,第一段第三节开始写道:“推开房门,你的山河没有破碎”苦难的岁月是“经过修剪的时光很快从视线溜走”。虽然“这个冬天的表情暗淡”,冷酷的客观现实一直不依不饶地和你对峙着,而你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在路上和自己谈心/不知不觉已走出月光的国界”,黑夜总是有尽头的,冬天的太阳也会爬上山头。

    以上是诗歌的“一”大段。下面请看“二”。最末节是人生孤苦孱弱的自我认知。中间的一节,是写人生抱定“目标”的重要性及寻觅求索的“努力”实践行动也势在必行,但希望的渺茫实在令人不寒而栗。第二大段的第一节:

          冬天过半,雪花呈散在流行趋势
          局部地方的白色起义被阳光镇压
          如果遇到梅,我的肺病就会日益加重
          北风的刀子不适合取出时光的痨疫

    这一节是针对人生的生命的生理的年龄一旦到了“中年”的过程对人生梦想憧憬的急切渴求。生命是有限度的。中年是人生过半,正像“冬天过半”,阳光渐热天气渐暖,春天快要来临了,就像人生已接近了你抱定的目标。有“梅”花绽放,增加了实现汇聚烂漫的希望的焦灼感,所以“我的肺病就会日益加重”,而“北风”还如“刀子”割心割肺,如果生命夭折,人生的希望在哪里?!“如果遇到梅,我的肺病就会日益加重”,这句使用了“佯谬”(吊诡)的手法。

    人生是苦难的。诗人的人生也一样,背起十字架去殉道,即是自甘自愿去受难。诗人所殉之“道”就是诗美。说实话,我同情怜悯每一位写作诗歌的人。我愿刘华明朋友及所有的诗人们在受难中多多获取和享受诗美这个高品位的福祉——高峰体验。

附原诗:
冬天的故事
一、

不与黑夜妥协,我内心的白纷纷扬扬
拒绝小范围的忧伤和寂寞的献媚、脱俗
寒冷被无端置顶,符合北风打入内部的一揽子计划
屋檐下的羽毛呈交叉分布
没人知道麻雀的几代传人去了哪里

柴草被大雪覆盖,许多人的脚印有着火的痕迹
而你要点燃春天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学着鸟兽潜心修炼,花朵在适当的时候放出蜜蜂的琴音

推开房门,你的山河没有破碎
经过修剪的时光很快从视线溜走
这个冬天的表情暗淡
你在路上和自己谈心
不知不觉已走出月光的国界


二、

冬天过半,雪花呈散在流行趋势
局部地方的白色起义被阳光镇压
如果遇到梅,我的肺病就会日益加重
北风的刀子不适合取出时光的痨疫

我和远方的约定依旧
莫名的冲动常常让我颤栗
大雁的哀鸣掠过头顶
仿佛前世的我正在找寻自己的灵魂

走进原野,我的孤独成倍增长
像遁世的昆虫
发出卑微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0 18: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