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75|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夜明朗点评】《征诗三首》敬请大家批评。点评在前三个跟贴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2-11 20:51 编辑

      一.为了搞一次【隐名】评诗活动,现征120个字左右的【佳作】或者说是【经典】诗作【三首】。敬请大家【推荐】或【自荐】。
二.因、为了达到隐名评贴的目的,请有意者将所荐诗歌和荐语用短消息发给我。然后,由我贴出。请大家畅所欲言、自由评论。

三、在评论期间,无论是对赞美还是批评,荐者都应该和必须保持沉默。从即日起,评论期限以一月(约三十天)为止。
四、为了本着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在评论期限以满之后,可以写出所荐诗作的解析或对进行参与者、以示真诚的谢意和进行再一次热情的交流。

五、最终相关事项:公开作品作者身份及个人简介,以整理参与点评和终成诗歌评论或理论相融结束;并保持和维护点评者的话语原版权益。
六、如效果满意,方可向本论坛【推荐加精】或【评贴永存】。最后宣告活动结束。


现有一首敬请大家支持和踊跃参与评论!事先谢谢了!!!

【第一首:

《秋雨》

别下
我目睹的秋
还挂在眼角
疗伤
要下
我就闭上眼睛
让秋重重的跌在地上
让溅起的水花
也叫疼


【荐语:这是一首作者比较成熟的得意之作。是不是经典之作我不敢妄下结论,是不是一首佳作还得靠大家论定。
敬请大家畅所欲言进行参评。先谢谢了!
99[[[[[[[===《秋雨》作者  重庆文杰
【月夜明朗点评】
读这首诗:其一,感到顺畅。其二,就是即含蓄而又明朗。其三,情感饱满深厚;
      这首诗很巧妙的表达出了沉重的心理状态。经过意象和形象组合,创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了惜墨如金的效果。且看,全诗共分两段。第一段:

别下
我目睹的秋
还挂在眼角
疗伤”
从这段里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对诗作的严谨态度和认真。诗歌一项是深入浅出的文学作品,对“深入”这个词的熟悉和陌生,对于我们来说都快成比例问题了。把:
“别下
我目睹的秋”这句看成是“深入”,而:
“还挂在眼角
疗伤”这句无疑就是浅出了。再看第二段;
“要下
我就闭上眼睛
让秋重重的跌在地上
让溅起的水花
也叫疼”这段无疑就是作者的思想及灵魂的所在。从这一段可见作者的写作立场与动机,也就是说:这段才是这首诗歌的主体。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分开或者直接去掉第二段来读,我觉得还是一首诗,但毕竟是会缺少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巧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所以说,诗出自然,不宜强求字词的长短,应因材而定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2-4 13:31 编辑

《秋雨》作者  重庆文杰
【月夜明朗点评】
读这首诗:其一,感到顺畅。其二,就是即含蓄而又明朗。其三,情感饱满深厚;
      这首诗很巧妙的表达出了沉重的心理状态。经过意象和形象组合,创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了惜墨如金的效果。且看,全诗共分两段。第一段:

别下
我目睹的秋
还挂在眼角
疗伤”
从这段里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对诗作的严谨态度和认真。诗歌一项是深入浅出的文学作品,对“深入”这个词的熟悉和陌生,对于我们来说都快成比例问题了。把:
“别下
我目睹的秋”这句看成是“深入”,而:
“还挂在眼角
疗伤”这句无疑就是浅出了。再看第二段;
“要下
我就闭上眼睛
让秋重重的跌在地上
让溅起的水花
也叫疼”这段无疑就是作者的思想及灵魂的所在。从这一段可见作者的写作立场与动机,也就是说:这段才是这首诗歌的主体。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分开或者直接去掉第二段来读,我觉得还是一首诗,但毕竟是会缺少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巧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所以说,诗出自然,不宜强求字词的长短,应因材而定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1-29 15:10 编辑

第二首:《冬之歌》作者  刘光荣
      在秋天,我让寒冷埋伏在骨头里;让风,领着你走进黑暗之门。至此、诗人呵,你爱上火炉,爱上美酒、爱上梦想。我却喜欢你似醒非醒的眼,喜欢你似颠而狂的思想。白雪是我给你的哲言;红梅,是我给你爱情的火焰;你大声读诗,而文字变作满天的雪花;春节,是你诗中最深的伏笔。我深爱你,才离开用春天和鲜花,温暖你至爱的诗歌
【月夜点评】
这首诗从排版上是比较混乱的。所以我又重新整理了一下。
读这首诗的第一感觉,也就是留给了我一个不知所云的印象。首先我是把这首排版很乱的诗是按分行诗来读了。所以,就造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觉和误读。好在我重新整理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首“兼散文诗”。对于我们写作者或者说是诗歌爱好者来说都知道:诗歌是相对统一的文学体栽。自古诗歌贵在精炼含蓄内蕴深厚。说白了也就是说,用最少的字句来表达那些深厚丰富的话语,这才是诗歌本身的本质。而我们五千年文明诗歌的古国,发展到现代多元文化时期的现代新诗。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将诗歌迈进了散文格式的领域,也就很自然的叫成了散文诗。而散文诗也是相对统一的体栽,所以依然是诗。经过几次细读,发现这也是很不错的一首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夜明朗 于 2013-1-29 13:18 编辑

第三首:

《琴断》
作者    诗人无道


丢掉吧,那断弦的琴
留下还在婉转的回音就好
我不愿意再弹一曲
难以连接的琴
难以搭对的音

【月夜明朗点评】

      先感谢朋友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当我看到这首诗题第一眼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写情。相对标题来说,我觉得《琴断》这个题目似乎有些别扭。以我之见不妨另换一个标题(比如;《残琴》),或者是把《琴断》倒过来,写成《断琴》也是比较顺口的。至于内容,从琴与弦的关系和音与琴之间的关联表达上来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语言、语句的衔接上,以我之见还是很成功的一首诗。写的不错,从语言可见功底。虽然全篇只有三言两语,但不次于那些强行深雕细刻,满篇大论之作。由此可见,写作,话不在长短,字不在多少,而一首好诗也就是逐字见真情,逐句现灵魂的文学体裁。如果我们都能达到某一境界的话,相信对未来诗作的发展将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31 03:47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31 09:2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34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2-31 03:47
严重支持!

估计这个桥白搭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37 | 只看该作者
刘光荣 发表于 2012-12-31 09:25
支持

谢谢朋友的支持。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31 14:1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义的活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2-31 15: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很好的学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21: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