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极神性写作文献回放:东方肌理辨析:神性写作之诞生(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曹英人

土地:逼近宗教
  写作如果不能解缚身心,如果不能予其更广阔的现实取予之浴血其中的经验现场,那么,干脆自杀吧!圣者总是在伪装的他杀中得以“兵解”——再次新生。如果不是为了生生无尽的话,死亡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一次写作要永远地对词汇和理念保持警惕,我们只需要感受和体验本身。如果不经过交流和谈话我们就能心有灵犀,那该多么好啊!这就是宗教。
  是它(宗教人格导向下的语符艺术者)发现了横亘在个体之我—关系和人类之我—关系的巨大断层:语言的功能性,功能性的语符。诗人作为语言的炼金术士尤其要保持警惕,任何时候都不要屈从于语言——写诗即我之为我与人类之我相合过程中对语符的移花接木和渐合渐舍。为道日损,让一个人高兴可以下笔千言,可是解救呢,一个字都多!所以迦叶见花只是笑。
  我已说过,本文的论调真是老生常谈,我不过是拾掇一些老玩意儿。我们的目的就是直达中心。看看到底怎么依靠古老的口诀再次实现自我超越与人之超越、文运之超越。什么是活着?怎么才能活出、活成古贤惯习并通过经典存诫的姿态?怎么超越幻想、想象和虚构而直达体验?怎么不被蒙蔽,不在虚文中蹉跎现在……
  宗教使我们认识到人类之我的众我人格:西方,希腊神话和基督信仰,两大不灭的众神和人格化的当代世界,我们的永恒参照,知道在什么情景中我们可能是什么,知道我们对某某神人的认同正好照射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看出人类之“我”的年龄段,看出我和他我之间的交际变形,看出……在中南亚,这种参照和人类记忆由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和佛教、拜火教等实现;在中国呢?中国并未形成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但是三教合流(儒道法/儒释道)的漫长历史始终对我们的历代参照和人格谱系形成感受坐标和应动力。多少年了!我们在虚空中行走,正是依靠它们,我们才真正踏上大地,才能享受顶天立地的幸福,而诗,就是在此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欢呼、惊诧、诅咒、祷祝……
  你知道你是谁时,连诗也不想了。
  它自动找你。
  逼近,是对我之为我归应人类之我时的唯一性敞开,对应于每个唯一的个体之“我”。宗教只与这个唯一的我相应。我的宗教。惟其如此受感应的我才能感应他者:逼近即我之为我与人类之我相合的唯一性过程中对宗教的一次敞开和常应常静。

多维、多声部
  多维——复义性是想象的认知还是存在关系的实际相网和显用?时间在一条线的永不逆反中含容宇宙生成进程,“我”们——能吗?“我”们和我们的写作都只是一截时间。因此,艺术正是基于符号和时间想象的一次不可逆性直现存在——关系的多维——复声场境。我已说过,只有依靠人心的力量,才能进入对“全部题材”的体认与孕育,多维-复声正是全部题材的内在呼唤和具体化身。或许用多重宇宙和异度空间这样的词进行类比会加速你的感悟,或者用《华严经》十方成佛、梵网重幻的引述更能表其玄义,不过既然普鲁斯特、柏格森、爱因斯坦都以不同的——小说、哲学、物理学——的方式挑明了时间的多重特征,博尔赫斯又发现了时间的分岔性,那么作为“题材”的唯一矢量,时间的分身特征正与人类的众“我”人格——每个不同的“我”即人类之我的一个唯一的梯度、向度、维度、一时、一世和整体显现——的分身或曰多重特征相吻合。
  粗略而言,存在——关系——现实——我——取予——写作形式/生活形式——作品内部/生活关系的存在——关系——现实——诸我——取予这个写作的基本套路本身就是一次实现“所指漂移、二次方、类比自身的自我类比、分形和自相似”的多维——复声过程,对此关系表述最显著的是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博尔赫斯的《博闻强记的富内斯》、鲁迅的《立论》、曹雪芹的《红楼梦》、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诗经》中则比比皆是——是国人善于自由联想,还是诸存在自然而然地分岔或链接成他的“即刻的存在关系”?明了这介于自然生和主观生的双重性的内义之后,我们再来辨析它的方法。
  有两种道路,便于行于多维——复声之境:其一,融多归一(真空,执一);其二,一以化多(妙有,齐物)。例举说明上述指向:比如《楞伽经》和《华严经》、现象学和心理学、同构和自相似、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画派、后期庞德和惠特曼……种种类比都是在粗相(即将某种特点延伸到无限)之间进行比较,并非绝对,仅为入门捷径而已。把一切融入叙述是第一条道路的指向,以表现直达一切属于第二条道路;前者一般自动有序闭合,有边界;后者一般即兴渐次敞开,无边界——这种区分只于“知”有益,非“行”所依。
  那么,如何行呢?要善于领会作为诸关系之交集区域领主的角色与场态;要善于交会诸诸,像一面普照的大圆镜和一杆风响的旗幡;……

火:艺术升华
  取予即神性。任何我之为我的前提正是取予,取予即是“我”对存在——关系——现实的内化抉择;内化性及其过程与“我”等价。
  上文已经说过,各“我”之间存在冲突、剥夺、战争,所谓人皆为名来,为利往。那么,当“我”体认到这种竞争、争夺的必然性时如何取予?虽然多维诸“我”之间并不存在补偿性和侵入性,但对于某一独我之为“我”而言,非我命运的强力侵入、冲和是存在的(关系存在)。因此,艺术首先产生于对此“关系争夺之必然性”的悲悯之中——并通过对取予的适人、适我、适地、适时、适道性阐述与演绎实现对存在本身的神性超越与心灵升华。

消泯艺术的破坏性力量,因应艺术的破坏性
  你冷时,火给你取暖;你拿手靠近,反而被灼伤。这个比喻有助于阐明艺术的破坏功能。那么,艺术的破坏性应当如何体会?最根本的,即是艺术之我在归应世界关系之我的过程中,被某(些)个“我”成功突袭,从而使得艺术背离了存在——关系的普“适”性现实,从而一变为某颗心的虚假幻想,从而更加扩大了存在的深渊和人世悲剧。正如温度计的介入始终会影响温度本身一样,艺术的“误差”或曰破坏性也始终存在。
  必须明确:艺术——乃是言——说体系的一种,而且是最善于敞开整个存在的一种——它正是在“靠上”这个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着存在关系的敞开。这便是我们自开篇以来一再申明的。
  艺术的特性在于总是能转化诸我之关系,而关系的转化引发现实的变化——可能适用,也可能不适用,或者两者兼有;比如近代文明的东渐对汉语言的变革: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取予的多声部。艺术的成就力正是奠基于它对现实的可能的破坏/变革力。因此,我们要善于因应。
  “今天我是哭泣/是哭泣的总站/今天你在我的哭泣里坐车/没旅行好”——我的这几行诗我并不喜欢,取予非此也;但我佩服它的表现力:如果换成小说,也许要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篇幅才行。如果说存在是无尽黑暗的话,那么艺术就是最初的那道光——它照亮了有限的天地,却足以使人举一会三;而在这片光最耀眼的地方和边界的最黑暗处之间,就是诗歌产生的两极和母体。
  那么,在艺术中,为什么说后现代艺术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破坏性的?恰恰,是因为它不仅大大背离了人类-存在的现实-体验,而且尤其,它还更为彻底的背弃了历代艺术的现实-体验,从而最终成为个“我”呻吟的虚无记录,实际是我之为我的巨大“陷落”——这正是我们开篇所提到的“人的陷落”之现实!
  事实很不巧,让我们这些“我”们处于人类之“我”的一个极端困窘的阶位(下游?)、年纪、命运之转捩点上,要么彻底死亡,要么自然地走向死亡。事实也很巧,命运让我们站在了人类取予的巅峰和渊底,使我们便于体会知行取予的诸关系。这正是艺术施展其救世(不再是乐世)功能的大好时候:向死而生。
  “存在”愈陷落,“关系”愈扭曲;“现实”愈被瓜分,“取予”愈彰道义。

艺术内容与形式的一次成形
  艺术即唯一之我之为我与人类诸“我”角力与共存过程中的相互适应。每一个独我的关系都是独特的,一次性的,非可逆转和可补偿的;因此其现实镜像的艺术生成也是一次性的(某种多声部文本与此相辅相成,比如王小波每次都重新开始的写不完的红拂女小说,好像写作之我在“适应”中不停的自我调整)。镜像现实的一次性是和存在生成本身的一次性相关联的。只有形式(我的分裂人格化身)与内容(诸我关系)的一次性匹配才是存在关系的即刻的现实。
  火的形式过大,焰就变虚;薪柴过多,则只会冒烟。只有薪火相合,焰苗才能充分燃烧。
  一个胎儿不会选择它的母亲,反之亦然。黑暗的烛光每摇颤一次,冥界即为之重新划分一次疆域。
  “诗人在场”和“艺术升华”正如人之父母,只有男女媾精的刹那,生命才得以孕育。
  语言的惯性总是窒息诗之幼婴,而对语言的暴力手术又一再打击读者感受。如何能够在言说的时候不落言筌,在改变的交点能交会众意,是个难题。感应有它的领土,言说有它的夭亡,突然的相遇,是艺术最值得庆祝的事。
  一次性的诗歌正是极限的诗歌,每个个我作为人类的一极,决定了其成就抑或惨败的一次性极限结果——
  什么样的火焰?三昧火……!

木:神性居住的雨林(作为后记)
  在五行中,木的具象是唯一的生命体,因此它是我们的象征。而神性写作,我已说过,即人类全部价值艺术的全面继承和集成显现,便是我们不死的氧源和水土守护神:价值的雨林。
  神性写作——正是立足于或明或暗的诗人在场实践,通过逼近宗教的一次成形的升华性艺术所敞开的全部题材感应和激发人类的全部人格,从而实现各“我”及其行、思的得救或解救,赢得价值的时代神性。
  现在,这篇立足于西方经历的东方阐释将要结束,在这个东西方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关系慢慢变化着:关系即现实——记住!
  存在愈陷落,关系愈扭曲;现实愈被瓜分,取予愈彰道义。
  这是一个双重性的时代——记住。
  而我将还是我——记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7 05: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