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诗歌的韵律体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蔡利华 于 2013-1-23 16:31 编辑

       在诗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提得较多的常常是关于诗的意境,对于诗的韵律说得较少。我不太清楚这是为什么,只是当有人对诗提出散和敛的问题时,我才发现许多诗歌作者对语言的韵律问题体会较少,有的甚而回避,以为提到诗的韵律就是传统诗歌中有关诗的押韵的问题,是个旧框框,应该丢弃。其实,很少人知道,韵律实际上就是诗的音乐性,是文字自身具备的声音节奏。怎样把文字的节奏把握好,让它为你的诗意服务,便是我们的才能的体现。
       我常看到有人对我的诗歌提出看法,认为我的语言比较散,不够精炼。其实没人知道我的有意为之,我明白,我是很注重诗的韵律的,很讲究诗歌的音乐性,以为没有韵律的诗歌根本就不存在。古代诗词中推崇词语的气韵,是仿国画和书法的艺术手法,将艺术中的气韵生动引入古典诗词之中,借此来达到诗词的艺术效果。就此一点,可以近似的说书画、音乐、诗歌同出一辙,都是讲究韵律的学问。当然,诗歌发展到今天,一些人立足于古典韵律,强调语言的内敛和格律是没有错的,因为精炼的语言依然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就其文本来说依然具备可读性。
       但是,本人觉得在当今的诗歌发展中,有许多不一样的韵律,它完全脱离了古典的音韵效果,具备了新的音步节奏,比如说流行音乐中的RAP,对当今人们心灵的节奏是另一种体验,还有DJ、摇滚等,都是音乐上的另一种味道。RAP就是说唱乐,强调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之增强声音对人体感觉器官的刺激,从而达到心灵愉悦的效果。这种语音的节奏是在语言自身之中的,没有格律的制约,因此比较容易自我发挥。这样的语音效果对诗人的创造力是一种鼓励,使诗人在新的语言氛围内找到美的语感,从而写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格律的诗。
       我觉得,诗歌不仅是在意境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对语言的突破。语言上的突破涵盖了词语的寓意理解、组词的习惯、语音节奏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单一的从某一个角度来谈,都会陷入到片面的境地,折射出对诗学的浅薄。我们都知道,新文化运动是上世纪初叶出现的,新诗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步,到现在,还未见谁对新诗的格律提出完整的理论,像古典格律诗词那样供诗歌写作者参改,所有的新诗写作者都是在模仿前人的写作手法,潜意识的接受别人在诗歌中的音步问题。也许,也正是这种无法规范的诗歌语言,才有了“天高任鸟飞”的创作空间。
       我不再谈这些抽象的概念,也不去管别人对我的批评,我知道自己的诗歌不是“经典”。关于诗歌的语言节奏问题,我举几个实例来阐述。我们都知道北岛先生的诗《回答》,其开篇的句势很恢弘,除开诗句中语言涵盖的意味外,其成功还包含了语言的节奏。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从意境上分析,我看大家不需说都明白,诗句从意境上讲没意义,北岛先生的这句诗没有使用任何象征物来表达意境,而是使用语言自身的语义来直接述说两种人的存在状态。但是,北岛先生的这句诗,在语言的节奏上是上乘之作,他巧妙的使用了音步重叠,加重了我们对两种人的认识,并且是深刻的认识,让人过目不忘。如果我们改写一下:“卑鄙是小人的通行证”,这样的语言节奏是很丑的。所以,北岛先生使用“卑鄙”与“卑鄙者”这两个词语,来完成了语音重叠的艺术效果。
       我们在来看行吟诗人周云篷的诗歌。关于周云篷我就不介绍了,这个最具人文价值的民谣歌手,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我之所以提出周云篷的诗歌,是因为他既是一个歌手,又是一个诗人,因此具有典型的意义。《没有》是周云篷写的一首诗,也是他演唱的一首歌。这首歌是说出来的,轻飘飘的说出来的,像是在云中飘忽不定的倾述。那声音,那语境,着实让我着迷。
      “但有那么一天 她像没有一样的死了
       我觉得自己 从来没有过的绝望 多余 颓丧 虚无 失去了高度和长度
       周围 密密麻麻的数字大声数数剩下我一个零 比没有还少”
       这种长句势诗歌,有很多人读不习惯,严重者会说这样的语句很散。可是,谁仔细分解过其中的音步,进入到周云篷的语境里呢?我在这里试图来分解一下这几句诗的音步,与读者共同商榷:
      “但有那么一天------ 她像没有一样的-------死了
       我觉得自己---- 从来没有过的绝望 ------多余 ----颓丧 ----虚无---- 失去了高度----和长度
       周围 ----密密麻麻的数字----大声数数----剩下我----一个零 ----比没有还少”
       一般说来,汉语以两个字为基本音步,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基本上就是两字一个音步,只是到了我们现在,诗歌作者才扩展了语言的语音音步,其音步划分是按句子中一个完整的词义来划分。从上面划分周云篷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大概的看明白。
        还有被称为中国摇滚音乐之父的崔健,在他的《不是我不明白》这首歌中是这样唱的: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
这是比较典型的以两字为一个音步的组合,只是两字与两字之间的过度比较快,不像周云篷的那么慢。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听,我这里就不再陈述。
       总之,现代汉诗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诗格律体系,很难说谁的好,谁的不好。至于是不是应该制定一套新诗格律体系,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那得由事物的发展自己来选择。目前,你可以说应该,也可以说不应该。就我个人而言,我反对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诗歌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创造,缺乏创造力的诗歌,只是时代的附着品。而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就是对创造力的束缚,抑制人的灵性,要不得。正如我在之前说的,我们没必要制定一些规则在那里装神弄鬼,放开我们自己,与生命真实的拥抱。至于诗歌的音乐性,就让她与我们生命的律动合拍吧。
                                2013-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3 17:11 | 只看该作者
新诗如果真的制定出一套新诗格律体系,我看至少在当代不可能,无规律可循就是新诗的规律;——正如利华先生所说:“至于诗歌的音乐性,就让她与我们生命的律动合拍吧”。——读后深得裨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9:41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1-23 17:11
新诗如果真的制定出一套新诗格律体系,我看至少在当代不可能,无规律可循就是新诗的规律;——正如利华先生 ...

谢谢认同!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8 09:24 | 只看该作者
的确,许多诗歌作者对语言的韵律问题体会较少,而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08:01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1-28 09:24
的确,许多诗歌作者对语言的韵律问题体会较少,而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支持。

谢谢,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9 22:50 | 只看该作者
“韵律实际上就是诗的音乐性,是文字自身具备的声音节奏。”顶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5:56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3-1-29 22:50
“韵律实际上就是诗的音乐性,是文字自身具备的声音节奏。”顶上。

谢谢认同!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1 11: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11: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