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恋着那一抔乡土---诗人祝相宽《父亲,我回来了》赏析//陕西 官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恋着那一抔乡土---诗人祝相宽《父亲,我回来了》赏析
                                陕西// 官华
    中国诗歌创作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祝相宽始终保持着一位优秀诗人敏感、纯粹的诗心,致力于乡土诗歌的创作,其平缓、安详的诗风,其幻化、流动的语言,以及温润、纯朴的生命倾诉,无不凝聚着人间朴素真诚的大爱与暖暖的诗情。可以说,祝相宽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人间那细密的爱,细小的善,纯朴的真实。近读诗人的新作《父亲,我回来了》,诗人将乡愁和乡情看似百写不厌的主题,抒写的充满了哲思,不含蓄不掩饰不做作,在谦卑和内在中,解析生活,洞察生活,引人深思。也使其乡土诗创作愈发显得炉火纯青。
    开篇诗人发自内心的呓语:“父亲,别怪我/这一走,就是三十五年/把家乡走成了故乡/把亲人走成了思念/把你扶肩送到村口的那个少年/一转眼,走成了/满头芦花的秋天”。寥寥几笔,如画面般,勾勒出一幅少小游子浓情的思念。时间跨越很大,满头白发的诗人,寄居的生活,亲人的思恋,家乡也成了故乡。可谓淋漓尽致,一唱三叹。紧接着,场景转换,诗人经历了人世间的风云沧桑,回还故乡。容颜苍老,言语怯轻,“这回我就不走了/守着咱们的家”,过“安分守己的日子”。小小的院落,亲切的鸡叫,淡淡的炊烟,在琐碎、世俗的生活中陶醉,在平凡、普通的日子里沉醉。这样的生活,可以照顾老母亲,“把她当成86岁的小孩疼她/疼她,吃她做的一日三餐/疼她,躺在她的身边梦回童年”。诗人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也感染着读者,让人泪眼婆娑。诗人的爱意、眷恋在诗性化的描写中渐渐呈现。更重要的是,诗人从容、淡定的写作,融入了生命的本色。随着诗人的笔触的转移,大运河边的故乡,干净祥和的田园,如“一首小令”,岁月的印痕,未知生活的向往,一阕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挥之不去。故乡始终缠绕在诗人心头,他的情思在故乡游弋。阔别故乡三十五载,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数着一路的野菊花,沿着一河湾的垂柳,“用不着清明雨和黄历提醒”,诗人去坟前祭奠父亲,带着新写的诗和父亲钟爱的二锅头。跪在坟前,诗人深情的呼唤:“父亲,想家了你就回来/两个家也就是一滴露水的距离”。短短的两句,诗的深度和内涵得到了升华,意象圆润,达到了纯粹的诗境,达到了精神的高度。
    这是一首非常讲究意境的诗,诗人祝相宽写的感性而轻盈,让我们看到了诗里闪动着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和韵味。虽然诗歌是写游子情怀,故乡情结。简化的语言,简化的生活场景描写,诗人用一种浓浓的情绪牵引着读者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诠释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诗意和生命存在。这也是祝相宽的诗引人瞩目的缘由所在。
    作为一名成熟的诗人,祝相宽的乡土诗折射出一道道诗美的光芒,无论是意象、手法、语言还是风格,都给人以深刻的直接的智性的感悟。诗路漫长,祝愿他在今后的写作中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2012.11.30于赵渡古镇






附祝相宽老师诗作:


父亲,我回来了
        

父亲,别怪我
这一走,就是三十五年
把家乡走成了故乡
把亲人走成了思念
把你扶肩送到村口的那个少年
一转眼,走成了
满头芦花的秋天

父亲,这回我就不走了
守着咱们的家,你留下的
平房、小院、安分守己的日子
守着亲切的鸡叫、淡淡的炊烟
守着我的老娘,替你疼她
把她当成86岁的小孩疼她
疼她,吃她做的一日三餐
疼她,躺在她的身边梦回童年

守着村西的大运河和古老的传说
守着干净的风和安详的田园
父亲,一棵庄稼高过世间的名利
一把草籽教我心地坦然
父亲,咱们的小村子多好
像运河诗卷中的一首不声不响的小令
父亲,咱们的小家多好
像是小令中的一个词、一个标点

父亲,数着一路的野菊花我会找到你
沿着一河湾的垂柳我也会找到你
用不着清明雨和黄历提醒
想你了,我就去看看你
一定带给你的是一瓶小二锅头
和我新写的一两首小诗
父亲,想家了你就回来
两个家也就是一滴露水的距离

别怪我,父亲
出去35年,怎么又回来
世界再大,我心中只恋着那一抔乡土
天空再阔,我眼里抹不去那一缕炊烟
父亲,你说过,人生在世路走多远
其实,也只是一个圆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9 09: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