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步升:“诗歌大省”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大省”的喜与忧
马步升


  甘肃当代诗人为甘肃省赢得“诗歌大省”的称谓大约已经有二十年的时光了。这的确不容易,这的确是一桩可以提升甘肃文学在中国文坛分量的荣誉。当然,这个荣誉不是来自某个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的颁授,而是来自一种被称之为“行业共同体”的客观评价。对于一个在文化上长久处于边缘地带的省份来说,任何一项荣誉的获得,哪怕仅仅是虚荣,其艰难的程度只有个中人才可体会得到。打一个不算恰当的比方:如果一个处在边缘省份的文化人要与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文化人比高低,你至少要比对方高出一头,在旁观者眼里,才会觉得两人个头相当。

  甘肃当代诗人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对等的评价尺度下,为甘肃赢得“诗歌大省”美誉的。这个美誉是名实相符的美誉,其中没有任何水分,也没有什么非文学的成分添加。当代的甘肃诗人是以其执著的、旺盛的、代代相传的诗写能力,为甘肃诗歌在泱泱中国诗坛赢得一席之地的。文学本来是不可以用数据说话的,但我们处在一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我们不妨提供若干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代甘肃诗人——从“30后”到“80后”——为中国诗坛奉献出了辉煌的甘肃诗歌数据。《飞天》的“大学生诗苑”曾是中国年轻一代诗人的圣地,有中国诗歌“黄埔军校”之称,30年来,国内从大学校园走出的诗人,构成当今中国诗坛主力军的诗人,其走上诗坛的初阶,几乎都是从这个栏目开始的。另一个有中国诗坛“黄埔军校”美誉的是《诗刊》主办的“青春诗会”。一年一届,选拔的对象都是全国诗坛涌现出来的新秀,被这个平台选中的诗人,也就意味着已经进入全国诗歌视野了,甘肃诗人进入“青春诗会”的已经有23人,位居各省首位。在获奖方面,在国家级奖项方面,甘肃已有2人获得鲁迅文学奖,1人获得少儿文艺奖,多人获得“骏马奖”,至于获得的刊物奖、行业奖和地方性、区域性诗歌奖项,则不胜枚举。

  其实,以上这些显性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撑起“诗歌大省”这一包容量巨大的符号。所谓“诗歌大省”,指称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也是最重要的,诗人的创作能力强大,所获的创作成就较高,对中国诗坛的影响力较大;其二,诗人阵容庞大,老中青代际传承完整,每一代诗人都有若干在全国诗坛叫得响的代表人物;其三,在中国诗坛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诗人以其绵绵不断的优秀作品筑起的诗歌领地,一个是,理论家为这些诗歌作品提供的阐释标准。“诗歌大省”荣誉的获得,也正是甘肃诗歌实力在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多年来,只要打开国内任何一家专业诗歌刊物,或辟有诗歌栏目的文学刊物,几乎都可以看到甘肃诗人的身影,而且是位置突出的身影。与此相应的是,国内诗坛每一项重要的诗歌活动,都可以看见甘肃诗人参与的热情和参与的能力,老中青,一代代,众多的诗人,各民族的诗人,以他们众多的、艺术特色鲜明的作品,在为“诗歌大省”加砖添瓦。

  这一切,无不令人欣喜。

  对于在文化上处于边缘省份的文化人,获得一种荣誉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努力,维护一种荣誉,则需要更加漫长而艰辛的努力,当“诗歌大省”的掌声还在响彻之时,头脑冷静的人会发现,甘肃“诗歌大省”的旗帜已经在夕阳的余晖下涩滞地摆动了。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浅阅读”“读图时代”风行的时代,诗歌本来是一种小众文体,是一种需要诗人静心创制,读者静心品味的文体,其生存空间本来就比较狭小,在大众文体和阅读风尚的双重挤压下,其生存空间便日益逼仄,甚至到了怀疑其存在理由的程度。在这种境况下,诗歌何为,诗人何为,甘肃诗人何为,“诗歌大省”何为,已经不能再被当成“伪问题”一笑置之了。如果我们一味地将甘肃诗歌所处的尴尬境况推诿给诗歌本性,或时代风尚,而不从自身查找原因,那至少是一种逃避行为。

  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四点需要甘肃诗歌界警醒。

    一是,甘肃当代诗人本来还算完整的代际传承,当下面临断裂的危险。甘肃当代诗歌的繁荣,肇端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一批诗人,以外来诗人为主,以本土成长的诗人为辅,而当下甘肃诗坛的主力军,则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本土诗人。与“60后”诗人相比,“70后”诗人的人数已经明显减少,创作能力与影响力呈下降趋势,“80后”诗人则延续了这一趋势,而“90后”诗人,还没有浮出水面。这正是对甘肃“诗歌大省”这面旗帜还可打多久的真正忧虑;

    二是,甘肃诗歌队伍的抱残守缺。也许是本土文化与生俱来的弱质,小富即安,听到一次掌声,捧起一次鲜花,便可独自享受半天,蓦然回过神来,别人已走出老大一截。从近几年来各种刊物和各种诗歌活动对甘肃诗人的关注度来看,甘肃诗人的身影已渐呈寥落之态;

    三是,在这个知识爆炸和信息传播多样化的时代,甘肃诗人的知识储备本来就不足,当下则是既不足,又显陈旧,导致了诗歌观念的单一和创作手法的单调,如此下去,甘肃诗人淡出中国诗坛是很有可能的;

    四是,甘肃诗歌理论家的数量本来就很少,且大多集中在高校或科研单位,因为科研评价机制,以及诗歌理论家得不到应有尊重等多方面原因,来自甘肃诗歌理论界的声音更趋贫弱。

  欣喜与隐忧,从来都是混合在一起的普遍现象。把欣喜带来的热度降下来,冷静地看到隐忧,并找到疗救之法,也许,欣喜才可保持得久远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9:3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乡土和浅层写作受到官方的青睐,其实先锋性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9 22:5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观念陈旧,缺少天真、哲思与想象力,是制约诗歌发展的根本原因。乱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7-15 11:59 | 只看该作者
放蜂人 发表于 2013-7-9 09:32
我认为,乡土和浅层写作受到官方的青睐,其实先锋性不足。

官刊不需要先锋性,需要与现实同步的社会性、趣味性、民族性。即可认为越浅显易懂的诗,方可有更多机会得到官刊的亲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9 23: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