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后诗人阅读随笔之十)王冬:坚实地走在北方的土地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朱光明
  
  
  我接触王冬的诗接触的时间很晚,从2013年年初才开始。与他人的接触也不算多。好在,这并不能成为妨碍我对王冬的阅读的理由。从接触他的诗一开始,我就持续密切关注他的诗歌创作至今。
  读王冬的诗,我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中国诗人海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王冬没有海子的黑夜与过度悲伤,也没有典型的叶赛宁流浪气质。我之所以会把王冬与海子与叶赛宁联想在一起,是因为我认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大地的赤子。王冬和他们一样,都是一个怀有赤子情怀的诗人。海子的黑夜与过度悲伤使人轻易“沦陷”,相比之下还是海子的赤子情怀更让人感动。叶赛宁的流浪气质让人迷恋不已,相比之下还是叶赛宁对俄罗斯大地的热爱更令人倾心。在王冬的诗歌中我没有读到海子式的黑夜与悲伤,叶赛宁式的流浪气质倒一闪即消逝的出现过(这点请容我后面提及)。在王冬的诗中,我读到的是这样一个王冬,对北方大地对东河西营村怀有一颗制热的赤诚的赤子之情的诗人王冬。
  我读到的王冬的诗歌基本都是以他的故乡作为母体的诗歌。用一句专业的“术语”来说:王冬正在进行的写作是乡土写作。乡土文学的生命力顽强,不可置否。随着经济化加速,乡村迅速消亡,乡土文学却不会消亡。只要人类社会还有农民,国家还有农业,乡土文学就不会消亡。永远不必担心王冬的诗歌题材会枯竭,写了一辈子乡土诗的诗人田禾,就是一个可好的榜样。城市中人性逐渐冷漠、虚伪,而乡土文学往往呈现出温馨的怀旧、本真的人性。因此,乡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广受读者欢迎,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容易局限了乡土文学的发展。在王冬的诗中,我不仅仅了乡村原有的美丽、温馨、善良、本真……,我还读到了乡村现有的疼痛、消亡、孤苦、悲剧、……。单从这点来说,王冬的乡土写作就是非凡的,他的诗歌就有了更大的写作空间。乡土文学从温馨逐渐转向疼痛的探索,不是从王冬开始的,至于具体的探索先辈,碍于个人阅读视野的阻挡,我也就无从考证只晓。读了王冬的诗,我仅仅知道:王冬在继承乡土写作,王冬在发展乡土写作。我能够从王冬的诗中读到王冬对乡村、乡村人的命运的思考。这点,难能可贵。比乡村的温馨可贵,比乡村的疼痛可贵!
  我第一次读到王冬的诗,是在《山东文学》下半月的一次中国90后诗人大展。在众多优秀的90诗人中,王冬挤进第一栏目北斗七星的第一栏目,还被列为头条重点推荐,由此王冬的实力可想而知。读了王冬的诗,在想想这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包括后来被他被《星星》中国大学生夏令营、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中国诗歌》杂志等众多重量级伯乐平台的锤青。我最早读到王冬的第一批诗是他的《接受》《我走在北方的土地上》《老祖母》《静止》等十首,首首精华,第一次读到就被他的诗深深吸引了。“必须接受这样这个世界。\这样一个世界里的母亲,南瓜大的字\识不得一个;半生,也就走不过\一条宽不过几十米的大河\……\我也得接受这样一个世界\我的离开,我的漂泊,我的迷途知返…\(节选自王冬《接受》),脚掌磨厚,就更要坚实地走在\北方的土地上。还要踩着\棱角分明的石子,还要迎着\含沙的风,甚至是被自己种下的\麦芒扎疼。我也要幸福地\喊他们兄弟或是姐妹\……\只要走过一场更为严寒的冬天\我的伤口就可以痊愈\北方的土地就可以痊愈(节选自王冬《我走在北方的土地上》)。”这些充斥着青春的炙热、成长的疼痛,看得见思考的诗行,是王冬诗歌优秀的重要标签。它标志着王冬的成长与成熟的与众不同,预示着王冬更为广阔的天地等着他。正是这些诗句的牵引,让我锁定阅读目标,顺藤摸瓜的读到了王冬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我相信王冬的东河西营村庄首先是美丽的,不管是在曾经是在现在还是在憧憬之中,其次他的村庄才是正在消亡的、疼痛的、孤独的、悲剧的……。“十月的村庄,炊烟是唯一向上生长的景物\接近天堂。爬上土泥的屋顶,你会看到----\北面的池塘凹陷\……\乌鸦还是翻着白眼,看青天\麦秸垛暗黄,像是一对被孩子吸瘪的乳房\……\这是十月的村庄里,最具活力的\风景。如果我称他为女人,她就会骄傲自豪\……\你还可以放牧牛羊,与一个村姑陷入爱情\结婚生子。你就可以,是那炊烟把你送到了天堂。(节选自王冬《十月的村庄》”“母亲也是泥土里生出的一朵兰花\女大十八变。变成妻子的模样\就嫁给村庄里的父亲。(节选自王冬《因为里头包含了一切真理》)”读到王冬的这些诗句,我不难想像王冬的村庄,风声水起,日子耀眼。村庄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美丽的温馨的,哪怕是矮矮的土胚屋,哪怕是最粗俗的方言,哪怕是最贫穷的日子。蓝天、白云、牛羊、河流、山脉、飞鸟、雨水……,这些可人的精灵,都集中到了村庄。当然还有麦子,麦子是王冬的最爱。北方的麦子和南方的水稻,都是农耕文明的象征。在我对王冬的阅读中,我不止一次发现在诗中写到麦子是他的兄弟或姐妹。与其说是王冬爱的诗麦子,不如说王冬爱的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爱得是北方的土地。王冬虽在的山东华北平原,与我所在的大巴山地区的村庄不同,大巴山地区的村庄住户往往是沿着山脉河流分散安居的,大的集居的村庄也不过百十户人家。而我所见到过的北方平原的村庄,往往住户上百。我曾这样分析过,人居住的环境,像大巴山这种闭塞的小村散户是不适宜的,像大城市人流量大且杂也是不适宜的。最适宜的莫过于北方平原的村庄,人口诗中,人口固定。乡里相亲,淳朴、善良、和睦。哦,难怪,王冬要说是炊烟把他带到了天堂!
  村庄美丽,可它正在迅速消亡,变质。与我所在的大巴山地区的村庄不同,大巴山地区的村庄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纯粹的消亡,人走了就再也会回来了,留守现象空前严重。王冬所在的北方平原的村庄,也有这个问题,当然北方平原的村庄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被侵占、被开发,被改造。有《接受》,自然也就《交出》:“村支书交出集体的河流、果树\还联合黑社会,强迫\村民交出个人的耕地、老屋\连根把起的,除了村口的牌坊\还有光棍李二家的祖坟\交出了生存的依靠\交出了祖宗和根脉\交出了身体以外的所有\和久居庙宇的灵魂\是不是还得把父母给予的\身体交出去\把眼睛、嘴巴、心脏交出去……”,“我知道,他们是想省下些土地,多种麦子\可我分明看到工厂和城市正在朝这里一点点侵袭\不久……我不敢再想下去。只是全身匍匐着\默念着村庄的名字,把我跪成一棵呓语的麦子。(节选自王冬《东峪南崖》)”村庄的疼痛,王冬的疼痛,由此一并诞生。王冬少年离家,在外求学漂泊,无依无靠,面对乡村的病痛,我读到了王冬把村庄命运、乡亲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王冬与他的村庄与他的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王冬也曾有过一闪即灭的叶赛宁式的流浪气质:“为何在这个冬天我多次写下悲伤的诗句\我的祖祖辈辈都是简单、朴实的农民\为何我不听话来到了酒馆和城市”。迷人的诗句中,自责、质问、反省流露无疑。如果我要再罗嗦一下,我可以把王冬的一系列乡土诗歌看作是一部“村庄志”,再往下分,则是为村庄事物、地名写下的“传记”或“志”,比如有家族人物记传史的《老祖母》、《祖父迎着北风》、《深灰色的曾祖父是一口老井》、《暗黄色的曾祖母是一把蒲扇》……有为地名写“地方志”的《东河西营》、《东峪南崖》、《老翁陈》、《孙家》、《袁白杨》、《书院村》、《夜河》、《小官庄》、《瘦石林》、《岔路口》、《十月的村庄》……有为事物写“事物志”的:《坟》、《土里》、《树的命运》、《一把镰刀九米长》、《秋天的蝴蝶八斤半》……有这些众多的小人物“传记”、小事物“传记”、小地名“志”组成了王冬的“村庄志”或“故乡志”。读惯了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大人物的传记、大地方的志,来读王冬这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小人物“传记”与小地名的“志”是别是一番享受的。王冬这样的写作,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它有种最重要的文学精神要素充斥其中,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才是读者需要的文学作品。
  读王冬的诗,如果说他诗中美好事物让我陶醉,他的疼痛引我深思引我共鸣。那么他诗中的赤子情怀则是令我震颤,令我感动。我在文中一开头就提到王冬是一个具有赤子情怀的诗人,他的赤子情怀是真挚的、炙热的、热情的……让读者读来,很难不为之动容。“我就是那个跟在羊后面的孩子\刚出生后,还喝过羊的奶水,如今她的乳房\干瘪、下垂,我肯定是其中的犯罪者”(节选自王冬《跟一只羊回家》),“无论我以什么样的身份苟活于他乡\总有一个在河对面等我,那个被我称为\母亲,她会比我先回到土里。等我老去\我唯一的责任就是在大河边清洗自己的骨头\像刚来到世界时那样返回母亲的怀抱”(节选自王冬《夜河》),不仅如此王冬还曾在诗中写到“村里的乡亲,都是我的爹娘”。质朴、坦诚的赤子情怀,让人唏嘘感动不已。王冬的赤子情怀在他的诗中随处可以读到,没有一丝一毫的娇揉捏作。我坚信,没有发自内心真正的赤诚,是写不出这样赤诚的诗句的。王冬的赤子情怀中,尤为值得一体的是王冬对待方言的态度。方言从某种程度上讲,方言是农村人的母语,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方言之于农村,就像汉语之于中国,藏语之于藏族那样重要。从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吉狄马加曾这样写到:“我要寻找\被埋葬的词\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神秘的符号。”勿庸质疑,语言是传承文化精髓的唯一方式。如今,许许多多的农村人进城以后,就迅速抛弃了方言,以方言为耻。改说一口或流利或蹩足的普通话,其中不乏大量农村曾经的“骄傲”。殊不知,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伟大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抛弃方言,都不会以方言为耻。历史上诸多的伟人,哪怕是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后,仍然操持着一口浓浓的方言。话题回答王冬对待方言的态度,我在他的《方言》一诗中读到了这样的句子:“我生来驼背,唯有方言挺得笔直\……\我就这样奔波在陌生、质疑和嘲讽的眼神里\用方言购物,用方言打车,用方言找工作\用方言回答别人问题;用方言跟一个\说着相同方言的姑娘谈恋爱,用方言买房子\用方言结婚,生一对说着方言的儿女……。”我觉得,在对待方言的态度上,我们都应该像王冬学习。人,不能忘本。一直以来,我在外面的时候总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感到矛盾。想说方言又怕别人听不懂,怕别人嘲笑,说普通话又说得蹩足难听。王冬的诗给我做了一个榜样,我要把“方言挺得笔直”笔直。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王冬的诗歌从整体来看,基础扎实,偏向平稳。语言干净朴素,拿捏十分到位。情感炙热热烈,思想成熟稳重。据一八卦方式说评判一首诗的好坏有四境界:第一境界属有篇有句。第二境界属有篇无句。第三境界为有句无篇。第四境界为无篇无句。第一境界当之无愧是最好的,第四境界当之无愧是最差的。照此模式来看,王冬的诗歌绝大部分是属于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的。
  这篇短短的阅读随笔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近半天时间。写到这里,也就是快要结尾的时候。我发现,我在随笔中提到了王冬的许多诗歌片段,而还没有提到一首完整的诗。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因为王冬的诗歌整体平稳,都很不错,我都很喜欢。我忍不下心去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最打动我的。最近我读到了一首王冬的近作《天空》,这首诗很短,视野确不断,容量也不小。仍然是乡土题材写作,但我发现与他以往的诗有所不同,全诗的立意与意境似乎更高了更深了更辽远了。而这首诗随笔中也还没有提及,突然有了想把这首诗带王冬贴出来分享,并作为结尾。我期待着王冬兄弟的乡土写作,接下来会有这样一片更高更深更辽远的天空。唉,有点婆婆妈妈了。看来只有把《天空》一诗把拖遢的随笔结尾才是硬道理了,《天空》全诗如下:
  
  我离开村庄那天,房前屋后的
  鸟儿肯定都不安静,飞上飞下
  盘恒在那略大于母亲视野的天空
  秋天的东河西营,略大于其它季节
  我跟母亲朝各自相反的方向走去时
  她的背影略大于我见过的任何一片天空
  
  
  2013年11月27日断断续续匆匆草就,有待修定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9 12:13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学习,高亮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9 13:32 | 只看该作者
90后栏下也需要这样的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29 14:51 | 只看该作者
挺好。最后的诗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29 15:1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高中在校生,能写出这等水平的诗评,未来不可限量!{: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29 15:2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9 21: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9 22:09 | 只看该作者
很见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30 00:22 | 只看该作者
前途不可限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30 14:08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棒。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7: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