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1|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红读诗之一(继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潘加红 于 2014-3-1 21:14 编辑

                                     加红读诗(一)

  现在读诗的人很少,读诗评的更少。所以好多年轻人写诗而不得要领和章法,以至于写了好久并无多大长进。以前在其它坛里服务,每周每月都亲自操刀,写周评月评。这是个很累的活,既要读还要评,类似于读后感。美诗中国成立一段时间了,在夏老师的领导下取得可喜成绩,高手云集,华章不断。好诗犹如纯酿,虽然越久弥醇,但拿出来品才会越发浓香醉人。夏老师想在今年开一系列讲坛或诗评栏目,我们拍手欢迎,这是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好机会。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写一些读后感言,第一抛砖引玉,第二想深入剖析一些作品的手法和思维脉路,使一些写作手法更加明朗化易于把握和使用,第三就是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好诗佳作,分享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我们的诗评会定期或经常化的办下去,每次拟定选稿点评和作者自荐的方式。本期受时间限制,先选几位诗人的作品做简短点评,以后本坛里的作品皆有机会被评。
  我们先看夏卿老师的作品:

剃刀边缘

选择在剃刀的边缘游走
避其锋芒
既然无法从浑浊的尘世抽身
捉不住余生的幸福和忧伤
就将生活中的利器暗藏
在时光的维度里,悬浮

正如站在麦芒上能反射日光
山谷中也有编钟和雷的回声
我痛楚的隐忧缘于本性
不同流、不合污,不乐于安逸,不安于平庸
我无暇顾及过去,正如我不愿幻想将来

从剃刀的边缘走过,没有惊动天地
万物永恒,而我易朽
我兼有动物的贪欲和神的意志
渴望平凡如同渴望伟大一样不易抵达
当呼啸的子弹射向家园
我们只能躲进洞穴里喘息
而我的灵魂将从肉体中抽身返回

  作者选择剃须刀这一意象入手。切点很小,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写宏大的主题也好日常生活也罢,切口是关键。犹如中医把脉定的“寸,关,尺”三位。切准位置则可窥视全貌以点带面了。那么这个日常常用的剃须刀会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何关联?请看下文:避其锋芒/既然无法从浑浊的尘世抽身/捉不住余生的幸福和忧伤/就将生活中的利器暗藏。这是一种大隐的世观。既然无法改变,选择独善其身,避其锋芒。这样的思绪是心痛的,无奈的
是一种存在的掩护和包裹。
     正如站在麦芒上能反射日光/山谷中也有编钟和雷的回声。即便退避山野,也不会寻得世外桃源,也会有“编钟”和雷声。编钟的暗指,洪钟大吕,家国情怀。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关切和普通的心灵(雷声)的碰撞,一样在那些麦芒之上。
     从剃刀的边缘走过,没有惊动天地/万物永恒,而我易朽。想完全避开生活中的这些锋芒和刀刃,是何其艰难啊!米兰。昆德拉写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正是这种细微的刀伤和暗器让人防不胜防。
  我兼有动物的贪欲和神的意志/渴望平凡如同渴望伟大一样不易抵达/当呼啸的子弹射向家园/我们只能躲进洞穴里喘息/而我的灵魂将从肉体中抽身返回。活在世间,肉身之体,虽然可以仰望天空,毕竟需要脚踩大地。这种现实的,及物的,朴素的观照是必须的,而现实和理想的断裂和碰撞是纠缠在一起的。既是矛盾组合也是对立统一的。
  这首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意象的选择精心,表达通畅,深邃内敛,写出了当代文人济世情怀的切肤之痛。期待夏老师更加精彩的诗作!
  下面欣赏亚武兄的诗歌:

河流的高处

竹筏行走在峡谷巨大的安静里
已觉察不到
河流的存在,仿佛我们在几根古老的
琴弦上,漂流

有人一定失望,他们正从高处的石穴里
探出头来
看到了一些悠远而陌生的事物:
喧嚣,怯懦,和舒缓的旋律

一些石头注定成为沙子
一些石头的血,还在流淌

他们一生热爱漂流,甚至把棺犉
做成舟楫的模样
我想他们会在哪一刻破壁而出
突然漂过我们的头顶

  这首诗歌舒缓却很有力量,首先是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竹筏行走在峡谷巨大的安静里/
已觉察不到/河流的存在,仿佛我们在几根古老的/琴弦上,漂流。一个是群山的“静”一个漂流水上的“动”动静互相衬托,把漂流江中激流,写得宛若闲庭信步,这种勇者淡定和天人合一的古代哲人思想飘然纸上。后一句以琴弦比喻,不禁想起嵇康的《广陵散》,气势如虹,荡气回肠。七弦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象征。
  有人一定失望,他们正从高处的石穴里/探出头来/看到了一些悠远而陌生的事物:/喧嚣,怯懦,和舒缓的旋律。有人,是谁?是千百年前石棺里的人吗?隔着千古时空隧道,隔着陌生的喧嚣,心悸,惆茫。或者唤醒心中久远的旋律和尘封的思想。
  一些石头注定成为沙子/一些石头的血,还在流淌。时光荏苒,川流不息。一切生命犹如浮云,一切都在命运和时空的洪流中荡涤,磨损,归去。这是永恒的宿命。
  他们一生热爱漂流,甚至把棺犉/做成舟楫的模样/我想他们会在哪一刻破壁而出/突然漂过我们的头顶。视死如生,既有勇者的气魄又有庄子“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的超然和逍遥。
这种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和现实生活中浊流污垢物欲横流的现世,形成强烈的观照。
  这首诗歌首要特点是节奏把控较好,意象精准,场景描写简洁而有力,质感内敛,游离有度。这种简约则更好的把勇者的豪情和豁达从容的人生大境界凸显了出来。这就是我提倡的“从语言生发出去,抵达心灵和更广阔的思想。
  下面我们看看徜徉兄的一首《暗器》:
徜徉2050

从普通的中学老师到大机关处座
惊险的一跃,暗箭穿杨

传说中的贵人不事弓箭
轻拈葵花,宝典里全是平步轻云
他不是皇帝也不是大臣
人民公仆是他的大名

公仆喜欢不拘一格发现人才
中学老师传承自农民父母的忠诚
连同躲藏在忠诚后面特别能喝的基因
就是被他的慧眼相中,委以重用

忠诚在新的岗位上很快得心应手
主人带着他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芳香四溢海量增长

仕,在途中来到最重要的关口
贵人的政绩和人民的利益同时到场
太子和诸侯的友谊在进入幕后勾兑之前
还需要先用古老的迷魂法和一种液体在桌面上酝酿培养
这正是忠诚派上用场和大显身手的时候
处长变身子弹频频扣动板机
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

受人之托我到太平间去确认处长的死因
即使看到斑斑锈迹,闻到
空气中浓烈的陈年锈味
我仍不愿相信那是他的暗器
散落一地

离开时我才恍然
躺在黑暗中的我的老乡
才是一枚真正的暗器
只是已被使用它的贵人
丢弃
   这首诗歌以多层次,多角度,多向能指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诗歌以叙事的方式用辛辣揶揄调侃的手法写了一个活生生的当代官场现形记。自古官场多险阻。而一路通达者仿佛要有一些“顽主”般的不羁,溜须拍马的“卑微”,肝脑涂地般的“隐忍”。这些既是走向达官之“软件”也是硬件之“利器”。这是这些仕途的朝圣者的暗器,他们或觥筹交错或卑躬屈膝,把一切刀刃剑锋深藏,比如无论作为顽主角色的高俅还是确有抱负处心积虑的司马懿,他们都是善于利用暗器的高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们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只是有待时机,见光就取。所以有了诗文中的主人公的平步青云。
   传说中的贵人不事弓箭/轻拈葵花,宝典里全是平步轻云。其实这是作者的反讽,或许这样的贵人更懂得暗藏杀机举重若轻,君不见好多高堂之上豪言壮语的官员,私下里却吸血捞金鱼肉百姓。这是暗器的第一层。
   受人之托我到太平间去确认处长的死因/空气中浓烈的陈年锈味/离开时我才恍然/躺在黑暗中的我的老乡/才是一枚真正的暗器/只是已被使用它的贵人/丢弃。一个不走人间正道的投机者,必定会成为别人的一枚棋子,别人的暗器,垫脚石,炮灰。
   写实的诗歌,很难。它没有枝蔓掩盖,没有变形化的处理,诗性往往成为短腿;这样的诗歌是匕首,只有锋芒,而艺术是要达到审美的高度的,所以难度是高的。纵观这首诗歌,立意较高,鞭辟有力。唯一尚需提炼的地方,就是语言还欠简洁睿智,要朴实而不要直露,要浅出而不要浅白。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原飘风的诗歌《我帮着草原下大雪》 :

文/大原飘风

你把雪越下越大,大过了午夜
足有我呼叫你的心情那么厚实
你这么扯天扯地的,我就紧随着你
我也成了你,一直没法省略的翅膀
                                                               
在草原上,在草原深处的牧歌上
到处都是那群南迁后的大鸟丢下的魂
想躲是躲不开的,我也没想躲开
眼角上,始终挂着一小粒忽闪的幸福
                                                                 
复活的羽毛,把救赎的念头漂得发白
我原来的颜色可能要好好歇一歇了
抵近芦苇纯粹后的花絮,一朵,一朵
我心尖儿上的鹤,一直“扑楞楞”地飞
                                                                  
我打扮了草原,大雪打扮了我
无处不在的精灵,熨着骨子里的苍茫:
千里马跑远的蹄印,剩下诗句常住的酒窝
万丈云烟,抖着瀑布一样的尾巴
                                                               
涉身这样的雪原,有着率真想法的我
一如从身边掠过的野兔,想的是草
想的是雪,想的是我把雪堆成了雪人
雪把我铸成了雪人,都栩栩如生

   这首美诗差点错过了赏读,想起了写诗评才从诸多佳作中发现了它。春节已过,大雪远去,而飘风兄的这首诗歌又唤起了皑皑雪意,莽莽苍苍,摇摇曳曳,洋洋洒洒。首先被诗人的丹青妙笔所折服。这得益于作者的谋篇布局的精到,现场感的把握细腻及物的功力,起承转合的自如运用,近乎无痕的书写。
   诗人以直入场景的描写把我们一下子带入了大草原的雪景中:你把雪越下越大,大过了午夜/足有我呼叫你的心情那么厚实/你这么扯天扯地的,我就紧随着你/我也成了你,一直没法省略的翅膀。诗人期待一场雪,心里和草原一样渴望,无数期盼着的翅膀随着雪花洋洋洒洒的飘落,隐去了“我”的个体,心旌飞扬,凸显了雪域草原的本体,把镜头聚焦远远拉开,用广角去看去发现去记录这些来自天国的使者。
   一首诗歌的“起”,尤为重要,关乎气息的开端,和接下来的承接和铺陈。这样的写实和直入有利于下面的渲染和刻画。在草原上,在草原深处的牧歌上/
到处都是那群南迁后的大鸟丢下的魂。大雁南飞,给原本寂寥孤独的草原平添了几分荒凉和萧索,离去的候鸟或远去的风景并没有忘记这片厚土疆域,远去的只是影子,更多的余音还萦绕在蓝天之上,犹如白云,马群,毡房,马头琴,牧羊人的鞭子和歌声。想躲是躲不开的,我也没想躲开/眼角上,始终挂着一小粒忽闪的幸福。诗人早已把自己以及情愫和草原关联到了一起,无法割断这样水乳交融的脐带;呼吸着她的呼吸幸福着她的幸福,无论贫瘠萧索还是蓬勃生机,都会同时在草原和诗人的心里投影。二三小节可以看着诗歌的“承” 。是对上一节的引深和拓展,犹如乐章的展开部分,写得好,则会把情感和意境推向峰巅。对于这样宏阔的构想,此时则会更加拉伸深入打开提升。这时的气息和节奏会由舒缓有一些递进和叠起,情感的峰值往往会显露端倪:
   复活的羽毛,把救赎的念头漂得发白/我原来的颜色可能要好好歇一歇了/抵近芦苇纯粹后的花絮,一朵,一朵/我心尖儿上的鹤,一直“扑楞楞”地飞。这个“复活”用得好。省略得当。诗歌是省略的艺术,这有两层含义:草原的复活,和诗人暗淡的世俗之心的复活。面对洁雪,尘世灰暗。荡涤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心灵的照亮。作者由外向内,由物及心,只有内在的烛照和自省,才是灵魂正真的洗礼。这里想要说明的是:用意象说话,或者让语言本身说话,恰恰是诗歌回归了本源,让读者也参与了体验和诗意的重塑,让诗歌所能所指达到最大化的无限可能。
   第四小节可以看着是诗歌中的“转”。我们借用古体诗词的结构分析让大家更能融古于今,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气息和脉络的跳动规律,使语言和布局更加缜密更加淡化痕迹,使得诗歌自然流畅气韵生动。我打扮了草原,大雪打扮了我/千里马跑远的蹄印,剩下诗句常住的酒窝/万丈云烟,抖着瀑布一样的尾巴。我的主体再次呈现,和草原的关联再次贴紧。有了直入式的场景开端,有了转承的宏大细腻的刻画和舒展,有了末段的遥相呼应,虽然乐章渐止而余音缭绕
    好的诗歌,结尾是绵延有力的,是要留下无尽空白的,是要语言虽尽,而诗意旷远的。

     下面我们来看夏杰兄的佳作《飞鸟集》:


1
如此轻的身份,实时由羽毛
出具印章
世界愈加模糊了……
哦,阳光如橙,鸟是汁液
每天从窗口渗进来,提醒我早晨是甜的
2
好吧,剥开阳光。
脱离日常,进入寓言中
穿过那么空的天空,承接词汇的
可塑性

聆听、抚摸、亲昵
古老的台阶上,缓慢而
耗费心力的攀登,要多少热情才能舒一口气
说一句话呀——
每一个理由,都有层层叠叠的翅膀

3
要证明,时光缝制嘴巴有多么复杂——
哦,树荫遮蔽自身的缺陷
飞鸟已啄不到一粒谷物,生命由此
像一片落叶

——叶在落,这也是一条路
尽头清晰,直指内心
4
飞翔的时代变身警告者
谁可以在事物中抹去伤痕

良木何以统治悲剧
它说:所有的牺牲,都在摸找祭品
而羽毛、树枝、天空,以及云彩
带着高度,调试自己的韵律

    想起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吉檀迦利》。一样的轻盈,明亮,睿智,神性。夏杰兄的此篇作品又多了沉甸甸的东西,模糊而又可感,轻松而又疼痛。这首诗歌我读了多遍,我在一点点收集那些零星的鸟鸣和痕迹,努力探寻诗人的内心的森林。夏兄的佳作不少,为什么我单选这组诗歌。仿佛看了童话且叠加了尘世的色彩。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线条,近乎素描的线条,简约到看不见的线条。
    诗歌以四个章节来构成,一层层递进,一层层打开。由具象至抽象至形而上,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窗。这使我想起卡夫卡的话:“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那么诗人到底为我们敞开了那些影像和奥义?我们来看第一小节:
    如此轻的身份,实时由羽毛/出具印章/世界愈加模糊了哦,阳光如橙,鸟是汁液/每天从窗口渗进来,提醒我早晨是甜的。一只鸟的具象是轻盈的,“天空不见翅膀的痕迹,但已飞过”。阳光如橙,鸟儿如同叶汁,从窗外渗透进来。美好而魔幻的开端。现场感,画面感,细腻,新鲜。
    好吧,剥开阳光/脱离日常,进入寓言中/穿过那么空的天空,承接词汇的/可塑性/。原来这只是寓言,童话。穷其语言之能指,搜寻一切所想表达的复杂的情感。这一伏笔,埋下了痛觉。聆听、抚摸、亲昵/古老的台阶上,缓慢而/耗费心力的攀登,要多少热情才能舒一口气/说一句话呀——/每一个理由,都有层层叠叠的翅膀。有所指,而言不及。有所想,而又有“层层叠叠的翅膀”。作者彷徨无措,只有攀着古老的台阶,才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的空气,可悲,可叹!物化的当今,自然地萎缩和蜕变,环境的恶化和“工业文明”的对峙,代价是惨重的。
    要证明,时光缝制嘴巴有多么复杂——/哦,树荫遮蔽自身的缺陷/飞鸟已啄不到一粒谷物,生命由此像一片落叶。诗人一直裹紧的痛终于渐渐松开,漏出端倪。秘密也开始终现,严酷的现实是遮蔽不了的,生命的逃离也是不能障目的。鸟儿的命运是人类的前奏,这是警钟,虽然微弱,却震耳发聩。——叶在落,这也是一条路/尽头清晰,直指内心。作者服从与内心的观照和真实,叶落之路,众生所归,谁能参悟其中禅语?
    它说:所有的牺牲,都在摸找祭品/而羽毛、树枝、天空,以及云彩/带着高度,调试自己的韵律。我们欣喜于夏杰兄,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高度,拓展了美学:既有细腻的笔触,又有深邃的思想,既有生活的溪流,又有形而上的拔高。这是难能可贵的,受时间所限,不能一一而足。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与夏兄共勉,期待更精彩!
      下面我们来读东海兄的一首作品《高处的月》:

——(宋)张玉娘:“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它在那里。只露出一双眼
它的羞怯和慌乱,显然还没有适应
没有,完全接纳我。它像
刚绽开的蓓芽或谷粒

白云在左,大雁在右
它的长发覆盖了石头。再次飘动
这不同于岁月的颜色,不同于
过往的风
它试着,在一棵松树的上面对我微笑
在遥远的海里,燃烧

或低语:它正在一点点地填充我的世界。并在
我的鬓角上写诗
将那些逐渐闪光的字母借给我
允许我作为一个旅人,在深夜
进驻内心

这仿佛是经年的流水和鸟
那些被遗忘的羽毛
我一一梳理和护卫
这,无人领会的词
我将重新命名。直到,

它的光芒从高处打到地上

     最近我一直在看韩作荣先生的诗和评,先生虽已作古,音容犹在,字里行间仿佛都有他的睿智和足音。在今年二月号上半月刊的《诗刊》上,登了韩先生的诗论《松弛的状态与诗的魂魄》。看了不禁拍案叫好,与我的多年的追求和坚持完全一致。诗论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论述:“其实,就写什么而言,松弛和随心所欲的写作状态是写作者的最佳状态,比写作本身更为重要,那种打破羁束的心灵自由,与其心灵相印的毫不拘谨的语言方式,正如评论家哈金的诗所言‘具有一种不操纵的无意,这种能力对大部分作家来说只能是梦想而已’。多数失败的诗,都在于过于拘谨的操纵,目的感太强”。
     为什么要引用韩先生的这段评论,是因为这点恰恰是我们需要点评的诗人东海兄的优点:松弛,随意,举重若轻,他的七里棚系列,我很喜欢,至今印象深刻。这首《高处的月》在论坛是我加的精华,我把当初的精华推荐语摘录于下:“一首月光,剥离开那么多宁静美好忧郁的意像,一种淡薄人生的思想,进驻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笔触,生发出的思想的光华,一点点升起,拓展,蔓延,构成了既优美又感伤,既内在又外化的大美境界。
     我们来细看这首诗歌。它在那里。只露出一双眼/它的羞怯和慌乱,显然还没有适应/没有,完全接纳我。它像/刚绽开的蓓芽或谷粒。诗歌讲究跳跃,但也是要有脉络和顺序的,这一节写了羞月刚出的样子。如果纯粹写月,则会落于俗套;诗人没有那么做,而是把月和人置于一个约会的场景,如同恋人初见,景和人的块垒被打破,如同李白的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个美好的约会,有点心跳的羞涩的朦胧的约会。
     白云在左,大雁在右/它的长发覆盖了石头。再次飘动/这不同于岁月的颜色,不同于/过往的风/它试着,在一棵松树的上面对我微笑/在遥远的海里,燃烧。月亮的“长发”,便是她皎洁的光辉,如银泻下,在诗人的眼中,还成了飘逸的长发,有着迷人的笑容,并且燃烧着激情和期待。难怪一个诗人说过,最好的修辞其实还是比喻。这是在第一小节场景拉开后的近距离的描绘,真实可感,曼妙多姿。
     如果只是一味的写景就会落入庸俗的窠臼,这时候我们期待诗人的“承转”, 或低语:它正在一点点地填充我的世界。并在/我的鬓角上写诗/将那些逐渐闪光的字母借给我允许我作为一个旅人,在深夜/进驻内心。诗人或许用月光比喻鬓角斑白,对月长叹,光阴似水,何以永年!原来作者只是借月咏怀,月儿只是一个抒发的载体,臆想的“情人”,而心中悲苦何以言说。孤独,寂寞,或者是浪迹异乡的茕茕孤影,欲诉无人能懂,只有对月伤怀。
     这仿佛是经年的流水和鸟/那些被遗忘的羽毛/我一一梳理和护卫/这,无人领会的词/我将重新命名。直到/它的光芒从高处打到地上。这些情感的碎片终于显露,诗歌的波澜再一次跌入伤感的漩涡。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它的光芒从高处打到地上”,诗人最终从虚幻的月华中清醒了过来,回到现实的地面。现实,可以击碎所有的虚幻和梦想,是浪漫诗人的无奈的回归。也许“不能抵达的便是它乡”,的确如此。
     东海兄的这首美诗,除了似韩作荣先生所说的松弛和随意自由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写出了当代人“根”的虚无,心灵皈依之所的失落和悬浮。而这一切,都是诗人在娴熟自由几乎无意的语言里完成的虚幻之旅。既优美又感伤,而感伤又浸透在无尽的凄美之中,所以哀而不伤,悲而不痛,只是淡淡的,轻轻的,从心头掠过。东海兄的诗歌气息流畅,节奏舒缓,优美深邃,雕而无痕,继续坚持,必定会大获成功。我们无限期待!

     下面我们来欣赏胶东兄的一首佳作《故乡》


《故乡》

作者/胶东读者

故乡有我的一处房产和一块墓地
据说房产可以拥有七十年
尚不知墓地能否使用一辈子

故乡二字已渗入我的血肉和骨髓
并雕刻在我的骨头之上,正如祠堂里
刻着的祖先的名字,怎么也擦不掉

故乡如冰川随全球变暖而融化
于是故乡成了一个正在融化的村子
那道刻痕却愈发加深

故乡压得我的胸口疼了很多年
一口老井的水却治好了我的胃病
故乡离我很近。故乡又离我很远。

    这首诗歌在我的心里多久,或多年。虽然和兄弟谋面甚短,但有些时空是交错的叠加的。你一眼看上去,便是故友,便是你前世今生放之不下掬手不稳,欲言又止的一部分。现代诗歌提倡零度书写,这是对情感的亵渎和无视。我爱,故我言。而一个不敢倾吐真爱的诗人,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喜欢?贾平凹先生提倡大散文,我提倡大诗歌。大诗歌就是大思想大情绪,有别小家子气,有别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放眼寰宇洞彻人生,以真善美为基础以放达的情怀出世,以内心为观照,以己及人,怀悲悯之心豁达之情,探寻生命人生美的奥义,这是诗人终极目标,也是诗意人生的归宿和诉求。
    读胶东兄好多佳作,这首是我一直不知如何保存和安放的诗歌。屋子会老心儿会变,而灵魂的皈依始终飘蓬浪打。我不知道诗人的起始动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的心情是疼痛的,是敏锐的,是把好多生命的触须都展开的;我们来看第一小节:故乡有我的一处房产和一块墓地/据说房产可以拥有七十年/尚不知墓地能否使用一辈子。人生不盈百,常怀百岁忧。这是骨子里千年的积淀,作为文人,浊世清流济世齐家还是一块羞涩的藏匿的抹布,时时刻刻在他们的生活的这面镜子上挥来挥去。不求善始,但得善终,这些终极意义是困扰仕子一世的情怀。即便在它乡悬壶,也想着在家乡济世;而这组矛盾组合,在炊烟和喧嚣之间,找不到任何一个支点,故乡情结,是很难解开的,对于游子来说,离开便意味着失去。
    故乡二字已渗入我的血肉和骨髓/并雕刻在我的骨头之上,正如祠堂里/刻着的祖先的名字,怎么也擦不掉。这是一个根的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一直困扰我们的病根,千年来我们就在不断添加伤痂的厚度,地域的根系和肉体的纠结始终不得和解。
    故乡如冰川随全球变暖而融化/于是故乡成了一个正在融化的村子/那道刻痕却愈发加深。当我们以为渐行渐远的时候,当我们以后现代自居,并一直试图用陌生的乡音掩盖记忆,我们会发现这是徒劳的,我们许多年只是故乡母语后的一个后缀,一个忸怩的修饰,一个没有完全逃离而又努力逃离的窘境。那道痕迹是一代代车马反复碾压的症结。逃离是物质的,回归是精神的。这是永远的尴尬和悖缪。
    故乡压得我的胸口疼了很多年/一口老井的水却治好了我的胃病/故乡离我很近。故乡又离我很远。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重重,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释放和宁静的处所,很难寻求一种宽松自由的对话。而故乡就是一个远远的脉脉含情的女子,等着你倾诉回眸轻轻相拥,等着你把所有柔肠解开的一个具象和抽象的居所。其实这也是人类怯弱和瓷性的一面,亘古洪荒,人类无一不在迁徙,无一不在乡音上叠加异域的琴弦;诗人打开了内心的情结,用极省的笔墨触及到我们内心的柔软,把美好撕破了给我们看,让我们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郁积病灶。这首诗歌是高水准的,它符合了优秀
作品的元素:简洁,深邃,含蓄,小我而大我,抵达而又辽阔。我们期待胶东兄更多更精彩的华章!

    我们接下来看一看重庆诗人苦行者的佳作《乡愁》:

《乡愁》

从故乡到城市
我只走一天
从城市回故乡
我却走了好多年

有风时没有线
有线时又没有风
就这样,我的风筝
只能夜夜在梦里盘旋

生命之马老了
背不动年少的誓言
几间房子
便将一生脊梁压弯

今夜,一唤故乡
我的天空就下雨
故乡啊!不是你太远
是我
总也翻不过那座山






    写乡愁的作品很多,最出名的是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那首诗歌激发的是博大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好的诗歌往往有相通之处:真挚,含蓄,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当我第一次读行者的诗歌,心灵就有震颤的感觉。他的诗歌那么朴素几乎没有现代诗的痕迹,就如同他生活的地方,古朴,纯净,安逸。现代诗的一些手法在他这里往往失效,如同诗人于坚的话:我拒绝隐喻。他的作品里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浮华的修饰,那些语言是直接的,干净的,原生态的。也就是说他的诗歌接近元诗。这是汉语写作的本体的回归和诗人的语言自省。
    我们来看第一节:从故乡到城市 /我只走一天/从城市回故乡/我却走了好多年。故乡和城市是两个端点,游子就是在这两点之间漂泊,它的绝对长度是对等的,而情感的长度是不一的。这“一天”表达了它乡创业的改变命运的决绝,也寓意着漂泊的不可犹豫和无奈的选择;每年千万个农民工背祖离乡,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大潮。我相信这些大潮里的每滴水都有过咸涩和苦痛,在二维空间里,在异乡的土地上需找支点和栖身之地。从城市回故乡/我却走了好多年。这个过程是个放大放慢的过程。个中无奈犹豫彷徨,不知困扰游子多少个不眠之夜。那种极度压抑的乡愁,那种强作欢笑的背后,谁能读懂诗人真正的内心?开弓难得回头箭,一枚从故乡这张“弓”上射出去的箭,有家难回,有泪难咽,离开,是为了回归,可一旦离开,情感的堤坝是决堤的,横流的洪水是肆掠的。
    有风时没有线/有线时又没有风/就这样,我的风筝/只能夜夜在梦里盘旋。这里风和线又是一对难以完成的过程:心里想着千里之外的故乡,而亲人遥远,甚至有失亲人。阴阳相隔,山水相阻;有了成行的机会,而迫于现实的压迫,使得游子们又不能离开心中“既恨又流连的都市”。而这里面也有同化的成分在里面,城市化的过程使得许多异乡人在习惯和行为,渐渐如一团墨融进了城市的染缸之中。很难再把已近丢失的泥土味寻找回来,在边缘地带他们早已抹去了当初的乡音俚语,对于城市是隔岸观火又若即若离。这组矛盾的纠结使得作者只有“梦里还乡”。
    今夜,一唤故乡/我的天空就下雨/故乡啊!不是你太远/ 是我/总也翻不过那座山。漂泊异地,遥望故乡,千山万水,一路迷茫。诗人的天空下雨,那是泪雨,是缠缠绵绵的愁绪随着巴山夜雨涨秋池。强烈的乡愁和重重阻隔形成了有力的碰撞,心灵的痛击造成了诗歌的诞生。作者翻不过的那些山,有故乡的山,也有命运的山。我们发现行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大的痛觉和空阔的情感空间,他的张力是依靠全篇章节的情感冲突来完成了,如果换一种语言,纳入太多变形或陌生化的元素,那么生发的力量和穿透的力量就会削减。当歧义淡出,轴心清晰,所表达的主题是宏大的,他再次以朴实的坚持,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抵达心灵才是主要的,直接的,有力的。我们期待行者更多更精彩的佳作!

    下面我们看看纯粹映像的一首诗歌《像一只鸟学习睡眠》

向一只鸟学习睡眠
枝头弯弯,噩梦不断
这项,进化的实验
以众人预料的失败而告终

可我不甘心
我只是不想做夜的奴隶
让禽兽们嘲笑
除了飞的自由
我还不如一只鸟吗

星光——
未必委身于黑暗
我用两根火柴支起眼皮
象两把小火炬
直视沉睡的人

人云: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这句话
鸟并不懂

     这首诗歌是我推荐周刊的,当时还不熟悉映像。看了诗歌心里有一种微微的震颤。写鸟类的诗歌太多,大体印象是繁复较多,就像之前太多的有关乌鸦的诗。这首诗其实并不复杂,吸引我的可能是一种莫名的疼痛和错觉。大自然中,人历来是主体,并没有和那些低级生命放在同一个生命圈之中。更多的是俯视甚至是掠杀和剥夺。作者以此名为题,是否是一种反证,一种想象的置换。当人类全身处于鸟类的处境之中,“枝头弯弯,噩梦不断”,终日为寻一粒粟一只虫而奔波,要逃避多少枪口,才能苟活?这里不仅仅写了环境的问题,还有人类自身的困境。人类向往鸟的自由,现在它们疲于奔命;森林锐减,环境恶化,还有更重要的:我们人类自已就处在自己的刀刃之下,在文明的外衣下是千疮百孔的肉身。这把剑同时击中了两者,诗人在此省略了中间的链接。可我不甘心/我只是不想做夜的奴隶/让禽兽们嘲笑。随着人类的进化,物化代替了精神的诉求,那种庄子式的逍遥游和蝴蝶梦是近乎可笑的,心为物累模式化的生活越发向同质化发展,个体化渐渐丧失,从众而趋于迷失。
    当我们看一朵花的盛开,一颗树的摇曳,一只鸟飞过蓝天。我们往往忽略,一切生命都是令人敬畏的,都有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和自由。人类太看重“有用之用”而忽略“无用之用。这就是空灵和自由。当人类葬送了许多鸟儿的家园,我们又能如何轻松的窥视它们飞翔的姿态?“除了飞的自由/我还不如一只鸟吗?”我们打开庄子的《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华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臂,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他的“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之往来”也许只能让我们“虽不能及,心向往之”。这个讲的就是心灵的放达和自由。
    星光——/未必委身于黑暗/我用两根火柴支起眼皮/象两把小火炬/直视沉睡的人。诗人始终有觉醒的意识,并努力唤醒“熟睡”的人。那些星光是黑暗中的光芒,是一种救渎是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尚且没有蜕变的紫微般的星光。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这句话/鸟并不懂。诗人始终以一种理性的批判的色彩去刻画去揭示。这种标志着气节和骨气的话语,在鸟类面前是无效的,它们的处境更为严酷,更谈不上尊严。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犹如金字塔。最底层是生存需求,最高层是价值需求。而一只鸟的生存需求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永远在我们的需求之外挣扎求生。
    这是一首看上去简单,实际上读起来是有多种复杂况味的,它是内质丰富饱满多层面多棱角的,而一首佳作就是要避开单线条的取向,而走向多元化复合型的深度展示和挖掘。这是映像兄刚刚加入美诗就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佳作,尽管后来也有不少耐读的作品,它们的高度都没有越过这篇。期待兄弟继续保持这种有益的探索和深度的视角,期待更多精彩精品与我们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2-23 23:51 | 只看该作者
红红好文采!
说实话打我也写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0:06 | 只看该作者
许蓝翔 发表于 2014-2-23 23:51
红红好文采!
说实话打我也写不来

谢谢阿翔兄弟沙发首评,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2-24 00:10 | 只看该作者
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7: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08:06 | 只看该作者
胶东读者 发表于 2014-2-24 07:32
欣赏加红精彩解读   期待更多精彩

谢谢兄弟提读,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2-24 08:42 |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辛苦了,我会继续关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2-24 09:4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点评。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2-2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加红兄专业点评!拙作被抬举了。特别感谢手术刀般锋利的解剖,谢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2-24 11:07 | 只看该作者
加红辛苦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7 13: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