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9|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奖诗作《铁匠铺》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23:21 编辑

大奖诗作《铁匠铺》赏析



    在《散文诗》杂志与中国诗歌流派网举办的“中国网络散文诗大赛”第二期的比赛中,任河的《铁匠铺》一枝独秀,以遥遥领先的姿态,高分夺得了第一名。

    我们知道好诗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12位终评委中,肯定也会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第一名。但这期大赛中,《铁匠铺》脱颖而出,获得了多数评委的青睐。它到底是靠了什么呢?



    《铁匠铺》 ( 任河)     

          风吹过炉膛,吐出比刀剑更锋利的舌,舔红一块铁的脸和铁匠铁一样的脸。
      也舔红夕阳的脸。
      铁软化了,在铁砧上缠绵。铁匠仿佛看到了流动的血。
      铁匠的心思在热铁里延展,弯曲,淬火定型在锄头、犁、镰刀里,然后被土地擦得  锃亮。
      当锄头、犁、镰刀被折断、用废后重新返回铁匠铺时,铁匠看见了风雨,看见了生活中的泪痕。
      每一个锈斑都需要火的热吻。
      此时,四十岁的光棍铁匠正给隔壁三十岁的寡妇打一把镰刀,每一锤下去都是柔情。铁匠打的不是铁,而是一段寂寞。
      再冷的铁都能烧热,再弯的铁都能打直,但铁匠烧不热那些冷语,也打不直那些绕舌。
      铁匠猛地一锤砸下去,火星溅满山乡的夜空。
      在铁匠铺的拐角处溅出一声叹息。



    诗的前半部,用蘸满情感的笔调,描述了铁匠打铁的情景。一幅雄浑、阳刚、壮美的画面。语言直接、干净、纯粹、朴素而优美。不故作高深,不晦涩难猜,它一看就懂,但又很有活力。叙事、描写、抒情,浑然一体。

    但应该说,这个场面,这个形象,既是读者常见的、心中所有的,也是许多诗人可能笔下所有的。它写的只是“这一类”人,而还不是“这一个”。

    它已经写很很好,很生动,很精彩了,但靠这样一般性地赞美的篇章,要拿大奖几乎是不可能的。

    诗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但要让他立起来,还得让他有特点,有个性,有血有肉,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有意想不到的命运、遭遇与结局。

    作品的出彩之处,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诗的下半段出现了。

    这时,诗的叙写来了一个转折。从全景到特写,从笼统到具体,把读者的目光集中到“打一把镰刀”上来。

这不是一把普通的镰刀。它倾注着这位“四十岁的光棍铁匠”与“隔壁三十岁的寡妇”的情和爱,还有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

    本来,这两位同被爱情所遗弃的天涯沦落人,走到一起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这样写,也可能写成一章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但不会得到大奖,因为还不够份量,还未能让读者,也未能让评委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匠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猛地一锤砸下去”,“ 溅出一声叹息”,这一精彩的细节,砸出了铁匠的悲愤,也砸出了读者的共鸣。心怀大爱与悲悯,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的诗作,总是更能跟读者之心相通。

    在诗人提供的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此情、此景及他的奔涌的情感的引领之下,读者(还有评委)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叹惜、思考、联想、感动,再回过头欣赏全诗,禁不住发出了赞叹,评委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打出了高分。

    由此看来,好的结尾对一首散文诗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散文诗作品的结尾,当然也是千变万化,绝无定式的。但常见的,有如下三种类型:

    一是升华式。即卒章显志,给人以哲理的启迪,甚至以警句深深打入人们的心底。这一写法,曾经广为流行。也因它的曾经流行,而逐渐遭到许多诗人们有前瞻性的回避甚至弃用。其实用得好,照样是精彩的。

    二是回味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诗的结尾留有充分的空白与余地,让读者去填补与回味。

    三是转折式。出奇不意,异军突起,在顺流而下中突然逆袭,在走投无路时柳暗花明。这种写法有点类似小小说的结尾。有意外就有惊喜,有落差就有张力。往往这类作品似乎更能显出它的重量。

    不管哪样的结尾,其目的都是要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感到愉悦,或得到启迪。

    我由此想到,尽管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品质。

    一是厚重。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二是发现。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是美感。意境上,语言上,给人美的享受。

    虽然优秀的作品都会具备一些相同的品质,但比赛的作品与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是有些不同的。

    它需要在题材,或角度,或写法上有特别之处,要出人意外,引人注目,吸人眼球,令人惊喜。参赛的作品太多了,相同的、相近的作品也会很多。没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东西,很可能就会淹没在评委的审美疲劳中。只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让人眼睛一亮,呼啸而至,脱颖而出。

    《铁匠铺》从构思到表达,都充分地注意到这一些,而且近乎完美地表现出了出来。如此看来,《铁匠铺》的成功,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2014年5月24日,海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24 09:37 | 只看该作者
首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24 09: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匠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猛地一锤砸下去”,“ 溅出一声叹息”,这一精彩的细节,砸出了铁匠的悲愤,也砸出了读者的共鸣。心怀大爱与悲悯;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的诗作,总是更能跟读者之心相通。"
确实!
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0: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首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0:02 | 只看该作者
全鼎子 发表于 2014-5-24 09:53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 ...

谢谢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24 1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3: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3: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主持人的垂爱,让它登上了“置顶”的位置。
不过我注意到,其实置顶的帖子,反而少人看。因为人们都以为它是旧帖,而没有引起注意。
还不如放它在普通版块,让它随波逐流,在它的自由流淌中,倒可随时被人们发现。
此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24 14:36 | 只看该作者
品读,评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24 1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这首诗近乎完美,百读不厌,非常喜欢。蔡老师的诗评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对于喜欢散文诗的朋友们来说,一个很好的教材,帮助很大。周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0 13: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