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辩论:新诗可以这样写吗(欢迎参与)

  [复制链接]
601#
发表于 2014-7-14 2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山妖 于 2014-7-14 21:12 编辑
华守仓 发表于 2014-7-14 21:08
诗歌作为文学殿堂里最高的存在,这么作践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诗歌,负有砥砺民族精神的使命。可是我 ...


你有点乱套了。我一直以为:诗歌是一种语言的精华,代表着一种语言的最高水准。这也是它从众多文学体材中分离出来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2#
发表于 2014-7-14 22:16 | 只看该作者
就是一个段子!何必较真!我觉得大人们好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3#
发表于 2014-7-14 23:36 | 只看该作者
之前,这样的诗也尝试写过,只是没有人关注,门庭冷落。也难怪,本人只是一颗小小草

《妈妈,走吧》

那天
我们没有谈搬家的事
只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诸如天气、收成

看出来你有些惘然
那些破烂木器
是多么笨重呵

絮絮叨叨
夹杂的触摸似乎能拧出水来

门外有几个女人愤愤的声音
很刺耳

上面的人催得紧
这时我说:妈妈,走吧
天不早了


《哪里去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
时间哪里去了

154名乘客的家属说
飞机哪里去了

一个孩子说
爸爸哪里去了

鸟儿一起说
天空哪里去了

我是一个中国农民,只能说
土地哪里去了


不知这算不算,求大师们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4#
发表于 2014-7-14 23:55 | 只看该作者
任何文学作品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外,更应该彰显写作所用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诗歌尤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5#
发表于 2014-7-15 15:05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否认,诗歌脱不了语言美的特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绝不应该成为诗歌创作的终极目标。决定一个诗人高度的是思想,而绝不仅仅是语言。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那就太肤浅了。这里提到的段子诗并没有忽略语言,相反,对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高度的凝练。只不过在思想层面上要求指向时弊,触痛时代痛的神经,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其为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6#
发表于 2014-7-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就这个作品而言,只是段子,不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7#
发表于 2014-7-15 15:14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
时间哪里去了

154名乘客的家属说
飞机哪里去了

一个孩子说
爸爸哪里去了

鸟儿一起说
天空哪里去了

我是一个中国农民,只能说
土地哪里去了

——这个可以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8#
发表于 2014-7-15 16:56 | 只看该作者
晓池微澜 发表于 2014-7-15 15:05
不可否认,诗歌脱不了语言美的特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绝不应该成为诗歌创作的终极目标。决定一个诗人高 ...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9#
发表于 2014-7-15 18:09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一个人有了深刻的思想,就能成为一个高明的诗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诗歌创作说到底还有一个呈现的过程。怎样把饱满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对人性、世相的独到剖析以诗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是赤裸裸的表达、揭示,还是以另外更为隐秘或形象的方式?谈到诗歌创作,当然离不开意象。高明的诗人当是那种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那种。看似不经意的氛围营造,意象描摹,事件叙述,甚至是调侃、戏谑,实质蕴藏着大智慧。通篇语言朴实,找不到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却极富意蕴。深藏在语言背后的意旨,需要读者细细咀嚼,方体悟出来。记得著名诗人刘春在他的《一个人的诗歌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一首诗是需要准备的。作者想告诉你不可能让你在字面上轻松地得到,你想得到阅读快感,需要付出脑力对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作出思考。”我认为颇有道理。我认为,“段子诗”是“诗”,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段子”。段子诗的出现,也恰恰为我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0#
发表于 2014-7-15 21: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谈到诗歌创作,当然离不开意象。高明的诗人当是那种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那种。看似不经意的氛围营造,意象描摹,事件叙述,甚至是调侃、戏谑,实质蕴藏着大智慧。通篇语言朴实,找不到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却极富意蕴。深藏在语言背后的意旨,需要读者细细咀嚼,方体悟出来。
晓池老师精彩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0 04: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