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帖】] 第一章(第五节)•评文类•旧/新体(8):扩展阅读 (b)诗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第五节)•评文类•旧/新体(8):扩展阅读 (b)诗解读
谈文论道】(◕(ェ)◕)空月袖中来(第五节•评文类•旧/新体8)
关键词:诗解读

【谈文论道】(◕(ェ)◕)空月袖

刀小蜻
1句诗,7个字,我评论花了4500字。
两岸文化差异,大陆网友恐怕很难接受这「小题大作」
正如同我初来大陆时,很不习惯这里の黑喷+围观文化

网上交流,若是只有脏字「骂战」,没有说理「论战」
那麼,一切的文学理想,都是空谈

这篇长评,是我去年底初来大陆时,半夜所贴
许多喷子大骂「空月袖中来」一句瞎搞,狗屁不通
连受评者(原作者)也遭到池鱼之殃,
当时我心灰意冷,连夜砍文,准备滚回台湾去…
这篇评文,从贴文从砍文,不到1小时

如今事隔半年多,不经意找到此文草稿,感触良多
我觉得自己太懦弱…
如果自己创建的诗论,自己都不敢拼死护卫
那麼我不配当诗人,不配当诗评家

所以,我决定换个地方,重贴这篇「废稿」
《晚》。by:心懂然洁
……………………………………
清辉衣上看,空月袖中来。
景色一樽尽,霜杯听客怀。
……………………………………

这诗,我很喜欢。尤其是前2句,鬼斧神工,妙句天成。
如果有人唬我,说这是考古队最近挖出的「王维」遗稿,
蒙尘千百年,如今重见天日……我真的会被唬住……

更令我惊叹的是,它虽是「王维」的意境,
但「王维」写不出这样的绝句。
因为「王维」的技法,是传统技法,
纯粹以「意境」取胜。

而这首诗,除了末句稍弱(传统技法,较无新意)
前3句,完全是「现代诗」的现代技法:
蒙太奇剪接,逻辑跳跃,联想切断……

这首「古诗」即便放在「新诗」集子
也不会被质疑「放错地方」
因为它除了「外形」是古诗,内容完全是新诗
(除了第4句…末句我认为太老套)

今人写古诗,最难的是写出新意。
更难的是,以现代诗技法入古诗。

所谓技法,所谓理论,都是后人归纳出来的
作者未必刻意使用某种技法,
也未必知道这些技法的洋文时髦名称,
但有才华的诗人,就是有本事突破这些
创造出新的惊奇,新的惊喜。

~~~~~~✿(✪‿✪)。ノ~~~~~~
这诗首句「清辉衣上看」,
一起手,就是电影蒙太奇手法

诗人如导演,想叫你看月光,镜头却不直接对准月亮
他先用「特写镜头」聚焦在「衣服上的月光」(清辉)
诗故意写一半,另一半让读者自己去完成

聪明的读者,自动会联想成,衣上的月光「特写」ROOM-OUT
镜头慢慢拉远,从衣上的月光,到地上的月光
再拉远,整个天地间的月光……

想叫人看月光,却不直接描写整个天地间的月光
只局部突显「衣服上的月光」
有玩过摄影的人,都知道这叫「格放」(局部放大)
诗技巧名称,叫做「借代」。以部份代替全体。

其实古诗也有这种技巧(但NO蒙太奇,那是洋玩意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古时学子穿青衣,曹操想招贤纳士
故意不说「学子」,而以学子的「青衣」代替

从「学子」到「青衣」
这已经是「格放」一次了,

曹操还「格放」第二次,
不取整件「青衣」,只取它的「衣衿」
「青衣」再次「格放」成「青衿」

◆再如唐朝诗人.牛希济的
~~~~~~~~~~~~~~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以女人第一人称叮咛爱人:
「分别那天,我穿的是绿裙子,
以后看到绿色草皮,要想起我的绿裙子…
绿色小草就是我,不要踩我,要怜惜我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句典雅古诗,用俗气流行歌词来翻译
=「不要忘了我,天天要想我…」

写成诗时,故意不说「我」,而以我的「绿裙」代替
古诗「婉约」之美,就在此「含蓄曲折」。
有话不直说,吞吞吐吐,欲语还休……

从「我」这个女子,到「绿罗裙」
就是「格放」效果,取代。

诗友「I心懂然洁」这首绝句,
第1行「清辉衣上看」除了用到西洋蒙太奇
还用到「绿罗裙」这种中国古典诗的技巧。
不但「中西合璧」,而且「珠联璧合」。

蜻注◆:所引牛希济原诗很美,PO在此供参考:
……………………………………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ノ~~~~~~
「空月袖中来」一句,许多诗友都说看不懂,
有些人甚至认为「荒谬」「狗屁不通」……

「懂不懂」其实不应该成为判断「好诗坏诗」的标准。
诗,是用来欣赏。不是用来懂的,

同样是写月,王维是这样写: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写月,合情合理,解读上完全没有问题。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的月,明朗直接,毫不晦涩。

到了于良史手上,月就有点晦涩了,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月亮怎能跑到手上呢?乍看似乎不合逻辑,
但仔细想想,既然是「掬水」,人自然是在水边,
所以「月在手」并非真有月亮跑到手上这怪事,
「月在手」是指「月的倒影」。

于良史的「月」,我们要稍微想一下,它才能懂。

苏东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月亮变得更晦涩难解了,月亮怎能抱在手上?
这个逻辑就跳远些了,

读者努力找个合理解释,也能通,
「抱明月」应该不是真的「抱著月亮」,
而是幻想著「挟飞仙遨游」时,月光洒在身上的感觉……

苏东坡的「月」比于良史的「月」要晦涩一层,
读者可能要多花几秒,才能「还原」成作者原意,
这个「逻辑修复」的「还原」过程,
读者在脑海中也同时自动「翻译成白话文」。

「月」到了李商隐手上,就完全晦涩了,
任你想破头,都想不出他到底想说什麼。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这名句至今解说纷岐,各路专家,各说各话
但谁都不敢说真「懂」这2句诗在说什麼,想表达什麼
大家只能推测,猜想。

众家说法中,我最认同1位台湾中文系教授说的:
~~~~~~~~~~~~~~
「这2句诗太美了,美到让你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言下之意,就是不必解释了,也不用硬翻译成白话了。
你认为它是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意思。

~~~~~~✿(✪‿✪)。ノ~~~~~~
诗,有时候是不必解释的。
就像绘画,你看他像什麼他就是什麼。

陆游「炯炯冰轮生」,把月亮比喻成「冰轮」,
你能马上理解,不必别人替你解释。

晁无咎「碧海飞金镜」
月亮变成金色镜子,还能飞行,这就有点科幻了
但不会有人质疑它的逻辑性,因为想像力是不讲逻辑的
看在诗美的份上,诗人说月能飞,月就能飞,咱就信吧。

赵鼎的「月」就更神奇了。
~~~~~~~~~~~~~~
「谁唤金轮涌海,不带一浮云」

天哪,月亮(金轮)竟然变成电玩里的「召唤兽」,
可以让人「召唤」出来,而且叫「月」涌海它就涌海,叫他别带浮云它就不带。
这诗也不合逻辑,完全是电玩画面。
但,似乎也没人去质疑诗人,WHY?
因为诗美嘛,诗人怎麼说,你就怎麼信呗。

「月」到了诗友「I心懂然洁」手上,又变得更不得了。
~~~~~~~~~~~~~~
「空月袖中来」

「空中的月」,怎会跑到「袖子」里来?
这太离谱了。
咦,不对,「袖中来」应该是说「从袖子里出来」,
月亮从天空跑到袖子里,已经很离谱了,
如果月亮是从「袖中来」,不是更离谱?

我个人认为,一点都不离谱。
因为诗美嘛,意象美嘛,
诗人既然打包票说它是从「袖中来」,那咱就信吧。

若是「空月来袖中」,一般人似乎还勉强能接受。
但是「空月袖中来」,月亮从袖子里跑出来……
太扯了,很多人无法接受。

虽然我认为「诗,不必解释」
但为了替好诗护航,我就破例一回,帮它「自圆其说」,

我读「空月袖中来」读出禅意:
~~~~~~~~~~~~~~
在银色月光下,「人」与「月光」已融为一体,
人身上有月光,月光身上也有人,
人即是月,月即是人。

我读「空月」不想按常人逻辑,还原=「空中的月亮」
我把它幻想成=「空蒙的月」,

「空蒙的月」从虚空中进入我身体,与我身心融为一体
又从我「空洞洞的袖子」钻出,飞向天空,且破空而出
飞向另一个虚空……

此时我感到,世上一切功名繁华,皆是虚空。
我感受到佛家所说的
~~~~~~~~~~~~~~
◆「诸法皆空,自由自在」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於爱者,无忧亦无怖

是啊,一切执著,一切贪嗔痴,都是空
空蒙蒙,如空月之空。

来如流水兮,去如风
不知何处来兮,无所踪

是啊,一切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空,
爱是恨,情是仇。
爱与恨,一线间,情与仇,一念间。

一切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一切是空。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一切的一切,空如空月,来袖中。

~~~~~~✿(✪‿✪)。ノ~~~~~~
或许有人问,你这样「解读」对吗?
其实文学上有一种「误读」理论。
你的任何阅读,都可能是一种「误读」。

美国有位热血青年,写了篇小说宣扬社会主义,
他以屠宰场为背景,控诉资本主义如何剥削劳工……
他的「淑世」梦想终於成真,但结果不是他想的那样

美国人不是因为读了这小说,弃资本主义改成社会主义
而是被这小说中写的「屠宰场脏乱」吓坏了,
美国人立法,用「食品卫生法」改进

这是典型的「误读」,你说东,他听成西。
但这样的「误读」结果,美吗?当然美。
从此人们可以吃到乾净的猪肉,还不美吗。

明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朔,
大力宣扬「汉贼不两立」
汉人读《三国》读的是英雄美人,五虎上将……
可人家姓「爱新觉罗」的,读的却是机诈权谋
从「周瑜打黄盖,蒋干诈降」得到灵感
用反间计杀了袁崇焕,灭了罗贯中的祖国

以汉人立场看,爱新觉罗是「误读」了三国
三国不是要教你用奸计,灭他人之国
可是从「清朝」来看,是他们聪明,懂得「活用」三国
汉人太笨,自己写了本书,让自己灭国
是汉人自己「误读」三国,没读到精华

这也是典型的「误读」,两边都「误读」
这样的「误读」,结果美吗?
汉人肯定说NO,清人肯定说YES。

我个人认为:
~~~~~~~~~~~~~~
◆任何的文学阅读,都是一种「误读」
没有人有权利说自己「读」的才是「正读」
~~~~~~~~~~~~~~
◆文学作品,一经发表,从此就脱离作者,有独立生命
作者可以解读他,但他已失去「解读权」
~~~~~~~~~~~~~~
◆不同读者,有不同解读,爱怎麼解读,就怎麼解读
原作者已无法控制,事实上也无须控制

我读「空月袖中来」我读到「禅意」,读到「佛思」
其他人可能读到「晦涩」读到「荒谬」
我读到王维,李商隐,你可能读到狗屁不通

我的读法没错,你的读法也没错
因为所有「阅读」都是一种「误读」

因此,我认为诗友们,应该还给这诗作者一个公道
你可以判定这首诗「好诗坏诗」,
但是判定的理由,不该是「懂不懂」「合不合逻辑」
因为「诗,是不用解释的」

小说,散文,戏剧,都必须讲究逻辑,否则狗屁不通
唯有「诗」,「诗」有特权,可以不讲逻辑,不讲道理。

艺术的欣赏,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偏见」
成语「才高八斗」的由来,就是在鼓吹这种「偏见」
~~~~~~~~~~~~~~
「天下之才十斗,曹子健独得八斗」

这话充满偏见偏爱,主观偏狭,
可是这评语,传为千古佳话,还变成「成语」。

我喜欢这首诗,有人不喜欢
这也是各自的「主观的偏见」

诗友「I心懂然洁」因为我这篇诗评,受到黑喷讪笑
我觉得很对他不起,但我想告诉他,告诉大家:

~~~~~~~~~~~~~~
贴文,贴诗,都是一种寻找「知音」的过程,
习气相投的,自会靠在一起,志趣不同的,自会远离。

所以诗友「I心懂然洁」不必灰心,不必惭愧…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你勇敢的拥抱自己的「空月」。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不为世人理解的才华,有时是一种原罪。

「空月袖中来」……绝句万岁!

~~~~~~✿(✪‿✪)。ノ~~~~~~
小蜻注◆我专业在「新诗」,很少读「古诗」。
我读新诗&古诗,比例是100:1。
写这文很匆促,一时之间,能想到「月」的古诗例不多。

我的论点都是从「新诗」角度来看「古诗」,
也许有些诗友无法接受。但无妨。
大家可以一起快乐的讨论。千万别夹杂火气喔。

贴吧里回应,通常只有「结论」没有「论证」
好比法官只下「判决」却不给「罪证」……

长此以往,讨论风气不会兴盛起来。
因为永远是发起讨论的人,在唱独角戏,
独角戏唱久了,他觉得无聊,就退场了。

初来大陆贴吧时,很不习惯这里的「黑喷+围观」文化
只有「骂战」,没有「论战」…理性讨论风气太差……

理智的评论太少,无脑黑喷太多
这篇4500字长评,是我去年底初来大陆时所贴
许多人大骂「空月袖中来」一句瞎搞,狗屁不通
我遭到黑喷,连累原作者也遭殃
当时我心灰意冷,主动砍了这文,准备滚回台湾去…

如今事隔半年多,重校此文,感触良多
我觉得自己太懦弱…
如果自己创建的诗论,自己都不敢拼死护卫
那麼我不配当诗人,不配当诗评家

评人者,人恒评之,我欢迎各种不同「异见」交流
但请理性探讨,不要夹带任何情绪火气
这篇长评,我码了4500字,如果只引来15字黑喷
只给我「瞎说」的判决,却不给任何「说理」「说法」
那麼我将视为无讨论诚意,不予回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5-5 23: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