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4|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川诗歌【新作】] 各种刊物刊发的金川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荒村日记



既然已走在孤独之后

就沿着孤独继续走下去



不要看道路两侧无人居住的房屋

不要看长满荒草的猪舍



不要问,这条小径

打磨过多少风霜雪雨



不要打扰已经成型的安静

这不是世人能书写的记事



在这块墓碑前不知不觉站下

抵制那白色骷髅一双黑黝黝眼睛的质问



你我之间,无限的你与有限的我

相距不远。所有的距离,只有一张薄薄人皮



但是,我们能够如此赤诚相见

却需要另一种时间。那指针并非由人掌控



既然孤独是一种明净;那么,必定为时不远

那骷髅与那质问,必定化作栖身之床最透明的一部分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39 | 只看该作者
转自【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191.JPG (87.05 KB, 下载次数: 12)

1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40 | 只看该作者
转自【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我的诗歌在休眠



没有诗歌的时候

我的灵魂就像一盏灯,挂在别处



我与世界,会进入极夜

一切身外之光,等同于非光,不可能成为我的一部分



偶尔,属于我的那一束光

洒在我与世界之间,照见两种盲目、粗野与放任



有限,简约,谨慎的。那束光转眼就会消失

就像我惊异、恐惧与担心,稍纵即逝



一种凌乱与散漫偶尔呈现

是我的灵魂离开时造成的新颖与亲切



适度,简约与谨慎,就在其中。我知道,我与世界

同时捏在同一种力量的两只手中。这是两种孤立



这是两种清澈的依靠:苍白,无力,低沉

仿佛坍塌,但没有。自信与坦荡的管束近乎隐匿



哦,繁华;哦,那些滥情与放纵

衬托着此刻的沉寂。这是两种自由抵达的新刻度



这是两种照耀。我与世界失去灵魂之灯

用肉体,类似尸体的光,互相切磋着存在与消失,殊路同归



惊异、恐惧与担心,会转瞬即逝。我们活着

诗歌在休眠。我们的灵魂之灯,暂时寄挂于别处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1:43 编辑

转自【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西夏王陵

1

一排排赤红的箭簇
钉在那里
尘烟稍事休息
岁月获得稍纵即逝的喘息
快乐的情绪
就凝固在那里
那里,奴隶的汗珠
劈开骏马的四蹄
和乐与号子飞快地射出
所有的音节
无法停留在高原的耳隆
黄花满地的时节
只有那些芳香
沁透无边沉寂

2

西风的纱巾飘扬
我看到那些起降与滑翔
象古朴的鸽群
那些精灵如线的秘密贯穿历史
女子们站在芳香的雨季
风在,她们的柔顺
会覆盖赤坦的胸脊
那些柔情的酒杯就擎着
一腔悲情沸腾的意志

拍打啊,风啊
在这汪寂静湖泊
滔滔不倦的只有这些撕裂
生成与淹没
只在寂静的芒上遗弃一些
果实的痕迹
那些沙砾,空旷的鸟群
停顿在她们爱情的唇线
她们在说什么
你尽可能是西天一抹浮云
在聆听
却永远无法接近

3

那骏马真是没有远去
雷雨扣击野草的钢筋铁骨
那些裂解的声音
是马齿咀嚼的岁月
是夜倒立在黄河左转的地缘
是冰雪走进马靴

我采集着那些飞溅的花束
白色,黄色,红色,赭色
我最爱那些黑色的事迹
那深不可测的匹缎,飞练
撒满睡梦绽解的星光
银狐刷开的逶迤
胡狼掰裂的宣泄
我无须为这些抹黑的花束作记录
夜深人静
这些头脑发酵的墨絮上
足够一个匆匆过客酣睡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4

王者与王者该说些什么
生者与死者的面对
该具有怎样的深意,怎样的描叙
我们彼此漠视了多少世纪
有过多少失之交臂,而今
翻开已然沉积的尘烟
用一个虚拟的高贵
是否可以装点一个真实与卑微

滴血战盾与狰狞矛戈连接什么
什么使秋风的转轮
走进你永不锈蚀的注目
铿锵的沙砾在说话
撤着晚霞的旗帜是她心的表达
往事这样浇注历史的轨迹
一抹云烟如画
岁月的酒浆成为芳香溢荡
班驳的杯子映衬夕阳西下

                             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1:45 编辑

转自【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夏之饥渴



眼睛被文字喂饱了

停止阅读,我抬起头

从文字的饱胀之中

另一种饥渴,投向街道,以及街上的女人



感谢世界,有夏天

让女人们穿得那样的少

她们的肌肤

每一寸都恰到好处地裸露在外



仿佛特意为我磨制的各种镜子

那种明净喂饱我的眼睛

我感到另一种饥渴在消失

我的体内盈满一种感觉:肌肤之亲



在我看到她们肌肤的地方

与她们行走的地方

距离很远,我的胳膊无法拉住她们

我的手无法触摸她们



不,这双手已经失效了

这双用惯的手,现在已经不再适合我

我的另一双手,如果那也可以叫做手的话

此刻,就像一块石头沉入湖水,沉入她们的肌肤



感谢文字,有这样一种表达:女人如水

现在,我的生命就在水中,如鱼得水

我不知道自己将游向何方

我只是在享有人们所说的那个罕见的幸福:轻松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二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1:48 编辑

【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诗歌与政治,诗人与政治家







纳尔逊·曼德拉是具有诗性气质的政治家,而具有诗性气质的政治家,是可以抵达最伟大的政治家这个行列。他是非暴力抵抗最成功的营运者。

非暴力抵抗,是一首纯诗,大诗。

曼德拉说:“恨需要学习,既然人们能够学会恨,那么同样可以教会他们爱。爱比恨更容易走进人类的内心。”

这就是诗意的最高境界,学会爱的时候,学会恨。

恨,是爱的产物;出现恨的时候,说明爱变得狭隘了,变得不适应生命的需要了。而爱是恨的出路,是恨的另一个新空间,此时的爱是由恨拉升的爱,新爱,大爱。

诗歌永远是表达全新的爱、大爱;也是对狭隘的爱生成恨,由恨转化为大爱的表达。







而诗歌既是非暴力抵抗,也是非暴力拯救。唯有诗歌才具有一种高度与开阔,使人间一切爱恨获得和解,使人性之中兽性成分越来越少,人性的成分成为主导。

一首诗歌出现明显的语言暴力,那只能说明,这个诗人还不能完全脱去物象的外在生硬,没有完全抵达诗意――这种人性的极致,生命内在含金量的极致。

诗歌暴力语言,就是充满怨恨的语言,充满思想攻击与情感攻击的语言。这种语言会成为对社会制度的肢解与伤害,会给人性带来扭曲与误导。

诗意的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具有改变的力量,这是来自于觉与醒。在佛教觉就是佛,佛的意思就是觉。觉,就是宗教的极致价值。

醒,在现实生活,就是一种极致的力量,是生存、生活与生命,每天获得的极致的价值。

而诗歌,是能够涵盖觉与醒的全部价值。







诗歌具有教化的力量,但不同于宗教,不同于教育,不同于政治宣传。诗歌的力量,首先在个体之中成熟,才成为社会的人类的力量,具有非常的排他特征。排他,既是排除他人的影响,也是排除一切诗意之外的模式的影响,从这一点看,诗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超脱的模式。

诗歌具有这种超越性,不是诗人赋予诗歌的,是诗歌本身的规律决定的。诗人可以把握接近这个特性,使诗人成为超越者。

从这个角度看,诗人,当然是成熟的诗人,具有对政治家,对宗教,对一切诗意之外的模式,具有纵览的意义。这是因为,诗意之外的一切模式,最终都将成为诗意的素材,成为诗意的原料。正如,一个政治家可以成为画作的原型,一个政治事件也可以成为画作。

而诗意之所以是一门艺术的极致,在于绝对不是生硬模仿人物与事件,而是诗意地表达,用诗意作为工具,来实现目的。

因此,当一个诗人直接与社会制度,与政治家做对抗,那么此时的诗人已经成为一个法律范畴的公民。

诗人是非公民化,是用诗意来诠释社会制度,来诠释政治与政治家,而不是以言论直接对抗。







如果非要把诗歌当做一种武器,那么诗意就是唯一的子弹。怎样制造这种子弹?不妨学习一下美国诗人莎朗·奥兹(Sharon Olds)。



教皇的阴茎



它深悬于他的长袍内,仿佛位于吊钟核心的

一枚精致的钟锤

他动,它则动,一尾幽灵似的鱼

游动在一片银白色海藻的光亮中,体毛

摇曳在黑暗与灼热里



而当夜晚降临

他的双眼闭了,它便立起

赞美上帝



薛舟、徐丽红译



把莎朗·奥兹归纳为当代中国诗派下半身写作的鼻祖,似乎有点粗与粗鲁。但下半身写作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自己诗意的方向,不要肤浅地暴力地描写自己的生理反映。同样,写政治诗歌的诗人,也可从中学习一些技艺,而不要用大喊大叫的谩骂来发泄自己一时的激愤,下意识地描写自己个性与性格残缺。

莎朗·奥兹被评价为“在美国被称为最酷的女诗人,她喜欢把性做深度挖掘,比如艺术化,带着哲思,某种独特的情结或者独特的视角。她对性的写作绝不是媚俗的下半身,而是率性背后的深度,性爱之上的艺术。对于奥兹来说,艺术加性,就是艺术性。”







确切说,诗人是精通人之常情的大师,因为诗人能把人之常情,人的本真的属性的渴求,与现实之中人为扭曲的矛盾,用诗意的模式概括出来。诗人是拉升人之常情的大师。

因此诗人也是拉升日常政治事件的大师。

政治,作为一种人为活动的模式,并非是最高级的模式,而是被最人之常情的模式承载着。

政治,是最容易形成人为极端扭曲的行为,这是因为,权利是世上,也是世俗之中,被人为地扭曲为最高的价值核心。

诗人不是直接反对这种极端的扭曲,而是使用诗意。如果不用诗意来抵制,化解,消除与根治这种扭曲,那么诗人就失去诗人的属性。这时候,诗人就会沦落为一般的公民。

世上没有违反法律的诗人,只有违法法律的公民。诗人,在诗歌模式里是永远不会违法的。

诗人,是不健全法律的觉醒者。这种觉醒,依靠诗意的力量来完成。诗人无法直接去修订法律制度,更无法直接去推翻法律制度。推翻与修订法律制度,是一种集体的社会的行为的总和。诗人如果直接去实现这个总和,只能陷入空想与绝望。

诗歌,由于具有诗意的独特价值,会发现政治家以及政客们的狭隘、愚昧与无知,会发现社会制度的残缺与落后的根源,但是诗人以诗意表达这个发现。

这个发现,在诗歌中经常被称作神谕与预言。这种写作,被称作神性写作。

诗歌,给狭隘的政治家以出路,而不是直接与政治家分庭抗礼;诗人给落后的社会制度以觉与醒,给予一个社会以拨云见日,但只能依靠诗意一点一滴的水滴石穿的力量。







政治,政治家,政治制度,是诗人的艺术创作对象。

诗人不是把其艺术对象直接当做敌人来直面抗争。

诗人没有敌人,或者诗人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诗人在打败自己的过程中,发现并为狭隘的政治家与落后的制度指出新出路。

用庸常的语言来表达,诗人是最大的悲悯者,悲悯宗教的寺院、禅林模式的呆板与僵化;悲悯政治制度的腐化堕落。诗人与政治家在某种程度,不是对等的,而是悲悯关系,因为在诗人看来,政治家经常是落后的政治制度的最大受害者。







诗人对诗意的力量充满自信与把握,标志着诗人最终的成熟。诗人的成熟,在诗意的不断发展中,随着诗意的成熟而成熟。诗意,在这里拥有三个内涵:情感的成熟,思想的成熟,艺术的成熟。

政治家可以是思想的成熟者,但可能是情感的扭曲者,是艺术的被动成熟者,因此,政治家不可能使用诗意的力量来完成政治家的最高级任务。这是由于政治依然是与其他社会分工一样,依然是一门职业,而不是一门极致的艺术,所决定的。

诗歌作为一门极致的艺术,早已不是一门职业,有别与其他社会分工,因为诗歌就不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诗歌,是一门首先进入生命自觉分享状态的生命存在模式。(详细论述,可阅读《诗意的图谱》金川著)

当一切劳动方式,具有艺术的欣赏性、分享性与自觉性的时候,人类社会制度才可能达到其最完善的极致。

当一个诗人对诗意的力量没有把握的时候,对来自社会制度的伤害,就会显得急躁,无所适从,就会抗争。

抗争是人性之中,最自然的属性,因为人必须首先保持自我的安全。然而,此时的抗争具有盲目性,是非艺术的。这是因为,此时的诗人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艺术的幼稚,往往来自对事物与事件的不成熟的认知。此时,诗意的力量是缺乏明确的正确的指向。在这种不明确的,甚至是盲目的指向之中,艺术行为会成为普通的公民行为。

诗人的基本身份是公民,但能经常把自己与普通公民区别开来,能经常拉升到普通公民缺乏的生命自觉状态。







完善的社会制度是存在的,因为这是人类的终极渴望。当一个政治家与一个环卫工,没有任何身份差别,地位差别,而只是一种分工不同报酬不同的职业的时候,那么此时的政治家与环卫工,都可能是艺术家,都可能是诗人。此时,人类距离自己的终极渴望已经指日可待。   

这不仅仅是期盼与梦想,是一种清醒。也唯有诗人,具有这种清醒。

我想,假如曼德拉活着,并且读到这个结论,他也一定会为此点赞呢!







诗歌,是诗人唯一的国度,这个国度具有极高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诗歌,是诗人首先作为个体动物,同时又必须是群体动物的唯一的归宿,是具有天国意义的归宿。但这是活生生的天国,不是空想与想象中所描绘的那种天国。

但诗人可以同时居于两种模式之内,既是个体模式类同野兽模式的享有者,又是群体模式的享有者。

当诗歌呈现神性描写,一点都不虚妄,很真实,这是诗人对其描述的对象虔诚实践与体验,在洞察诗人与其对象之间最极致的隐秘关联,所呈现的新模式。

诗歌的社会价值,是一种新模式的不断阐述。诗歌对于诗人的自身的价值,就是终极栖息地的获得。

在这个意义看,诗人不可能对政治以及制度产生依附。诗人与政治以及制度,最基本的关系,是平等的存在,最高级的关系,是诗人会走在政治以及制度的前列。

当一个诗人无法寻找到独立性的全部内涵,并无法以独立性作为诗歌的基石,就会陷入下意识的屈从。诗人,在政治以及制度面前的无所适从,是屈从的开始,但感到屈从是一种艺术的羞辱,便产生艺术的反抗,一但艺术反抗无效,就陷入世俗的抗争,成为利害之争的牺牲品。

在诗人成为利益之争的牺牲品的过程中,由于艺术的内在规律的作用,使诗人依然保有艺术抗争努力,有时会出现艺术的觉醒,也能产生一些好作品。但是由于诗人无法从已经形成的模式中脱身,便会形成的下意识的依赖,此时的作品就会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黑洞,甚至会把自己吞噬。







诗人以个体模式,依托艺术,向群体模式延伸,并以群体模式为资源。

因此,政治以及制度,是诗人赖以使用与利用的资源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诗歌是诗人拥有世界财富种类最完整、最丰富与最有效的的模式。能否获得这个最完整最丰富与最有效,就要看诗人艺术实践的程度。

艺术之路,诗意的存在,之所以让诗人无条件地、义无反顾地前往,其魅力在于此。而这是艺术规律 规律决定的。

而艺术规律,是人性发展与依存的极致模式。诗人,是这个模式的最幸运的第一享有者。



                              二〇一四年四月七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1:50 编辑

【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压缩机

安放在天空腿部的压缩机
用带着螺纹的脚
在天花板上行走,奔跑,乃至飞
像一头凌晨饥饿的兽
轰鸣,聚拢着安静的光
轰鸣,好像光的边沿
这是兽性的原貌
刚刚诞生,正进入生长
她的和谐尚未成为威胁
一种纠结主导着凌晨
兽,在每一种事物的深处潜伏
这就是我的状貌
深处的游荡,传说中的幽灵
像逸出所有熟睡者躯壳的
灵魂,无知的释然
所有有形之物都是边沿
都是外在,衣服,帽子,鞋
一切有形之物
都是熟睡者发出的轰鸣
凝结的轰鸣
成为边沿的轰鸣
成为我此刻存在的承载之壳
人的躯体与光
各占据我的一半,构成我的全部
光,承载着我的躯壳
我的躯壳承载着光
构成我移动的两种实像
并合二为一
这就是我此刻状貌
我,不仅仅是躯壳中
也不仅仅是光中
我是凌晨,是一切熟睡者
正走向一切之外
这是一种延伸
而不会产生内在的拉伤
扩容,被深处的自觉正唤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51 | 只看该作者
【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荐读】诗歌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1:57 编辑

【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做诗人,要首先避免成为社会的沉重


1



一首成熟的诗歌,给人以安静,能使悬浮在空中的心,突然落地,给读者以脚踏实地做人的安适。

或者一首成熟的诗,会给读者以如释负重的感觉。仿佛,在这首诗中,读者找到一个突破,能发现自己生活的沉重根源,并找到一个放下沉重的启迪,甚至是找到一种成功地放下沉重的模式。

这是因为,能写出这样的诗歌的诗人,首先寻找得不是诗句,而是寻找活着美好的真实感觉。

诗人在寻找活着的真正的意义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写出轻灵的诗句。

诗歌的本意,就是使诗人首先获得解救、解脱、解放。首先,不再是社会的沉重,而成为消除社会沉重的人。



2



许多年轻的诗歌爱好者,喜欢海子的诗歌,喜欢海子诗歌里的那种痛苦绝望的抒发,其实那种抒发,还不是成熟的模式,因为读过海子的诗歌,会感到诗人活着太痛苦,太沉重,连自己都无法获得解救怎么给社会以解救呢。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进教科书,被许多人所知。其实读过这首诗,甚至编写教科书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诗歌,是一首自欺欺人的诗歌。

一个诗人,把活着美好寄托在想象的明天,想象本身就是假象,再放到明天去实现,那么可见这个诗人的今天,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怜。

诗歌越是写自欺的东西,越会使诗人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甚至会对现实出现恐惧。而这一切都是诗人自身的沉重,而不是现实的真实。

当一个诗人自身的沉重,越来越向自己想象的、自我狭隘的空间倾斜,而不能自拔的时候,那么与现实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这个诗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失去活下去的力量,只好陷入假象的模式里,最后在假象中枯萎而死。

以海子为例,可以解剖许多年轻的诗歌爱好者,把诗歌当做一种想象的模式,钩织一些虚假的想象为诗句,堆砌一些花里胡哨的诗句,似乎就具有什么现代性,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再发表出来,就会误导他人,使诗歌成为一种毫无用处、反而有害的东西。

诗人要首先消灭自己的空想,用艺术消失空想,而不是用自杀结束生命消灭空想。

消灭空想,是诗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步。因为诗人的空想与想象,越严重,越会在诗歌里沉淀为看似绚烂的句子,而在读者面前,就会成为不知所云的东西,给人无形的压抑,让读者会更加不知所措,所以就会给读者一种加重负荷的读后感,而这种感觉会迫使读者最终远离诗歌。

我认识的一位叫庄子吟的诗人,他有一句诗歌评论的名言:“读者不是垃圾桶,不需要诗人把自己的垃圾随便塞。”



3



美好的诗句,来自真实的人生体验,需要挖掘。诗人要摆正自己的姿态。摆正姿态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不要把摆正姿态与写作分离开对待。

在诗歌这个模式里,诗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艺术锤炼。

诗意的美好,运用不好就是诗意的沉重。诗人一旦不屑于对自己言行的锤炼,就会把精力集中于写,集中于想象,集中于编造,而这正是毁掉诗歌的致命根源,产生沉重的根源。

诗歌无法脱去纯真二字。而纯真二字,是在诗人一言一行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检验与锤炼,纯真才会具有活生生的价值,这就是诗意,给社会以减负的诗意,而不是给社会加重的诗意。

自认为自己很纯真,依靠这种纯真,再通过想象写出的诗句,实际是对自己稚嫩的、不成熟的纯真,不断的肢解与残杀。而这种艺术行为,反映到诗歌作品里,就是给予读者的莫名其妙的沉重。读者,在读这些诗歌之后,感到为诗人担心,为诗人的痛苦而惋惜,为诗人的活着的状态而可怜。

这一系列感觉就会加重读者自身的沉重,最终使读者感到诗歌是一种恐惧的东西。

这样的诗歌,就会不断背离诗歌本原。



4



年轻的诗歌爱好者,不要在意你写出什么,而要在意你在写的过程中,通过写这个模式,是否真正看到自己与现实的不融洽,自己与现实的不同步,自己甚至就无力驾驭现实。

这就是诗歌的价值。诗歌首先叫你懂得一个觉醒的开始。

当你在接受到这个警觉,你将不断沿着这个方向,获得自己与现实交融的可能,最终获得一种驾驭能力,这就是最高的诗意。此时,你就会掌握理想的诗艺。

此时,你将洞悉成为诗歌大师的秘密。



5



写诗,是做人的比赛,比赛谁在做人路上,活的更轻松。轻松,是这个人们活着普遍感到沉重的世界上,最罕见的财富。

诗人,是这个财富的第一发现者。

我们在公园里,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那些获得轻松自在的普通的人、无名的人、大多数人,其实他们是真正的非专业诗人。他们是客观诗人。

而我们说的诗人,是指主观诗人,是指善于用文字与语言,把生命获得的轻松,进一步进行挖掘,成为非肉体直观消化的资源。这种资源,使人的存在,跃入一个非肉体可以抵达的疆域,使人的存在模式,进入更高级的状态。



6



一个诗歌评论,在评价一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要读出一般读者读这首诗的感觉,其次要读出作者写这首诗的真实感觉,最后要读出这首诗还没有、或者已经抵达诗歌本原要求的感觉。

那么,这个诗评才具有评价的意义。

诗评要越过老师批改作文的模式,越过学院模式。老师批改作文的模式升级之后,就是学院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远远落后诗歌的发展需要。

诗评,如诗歌一样,是活生生的再创作。

优秀的诗句,在真实的感悟之中,才呈现诗意光泽,会给阅读者轻盈的绽放,会觉得这些诗句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似得,难离难舍。

而在没有真实感悟的诗歌之中,有的诗句,依靠想象,也具有优秀的感觉,但是读后,觉得沉重,不舒服,甚至想远离,害怕误入歧途似的,好像在陷入一个不高明的陷阱似的。



7



诗评是拨云见日的艺术。因此,会化解一首诗的沉重,让读者看到诗歌的沉重,抵达作者尚未抵达的疆域。

在一个成功的诗评里,有三个受益者,首先使诗评者自己,其次是诗歌作者,最后是读者。



8



而人心叵测。而人情大多如此,隐恶扬善则喜。

然而能从一篇优秀诗篇之中看到自己之恶,而喜悦的人,不是未来的诗歌大师,又能是什么呢?!

而闻恶则恼者,乃把诗歌这种轻灵,当做一种沉重背负,不但加重自己的沉重,更加加重社会的沉重。这种人是使社会越来越沉重的又一个祸害!!!

写着诗歌祸害社会的人,不是在圈子里随处可见么!

因此诗歌圈子,一如现实,并非纯洁的避难所,乃现实的又一个修炼地。

真正的诗者,以锤炼为己任,以锤炼为轻松。然而,这得益于,必须抵达诗歌的本真。



9



做诗人,一生的任务,似乎就是解剖自己,就像打开一个包袱、必须了解包袱之内所包着的物事的用途以及价值,去理解自己的五脏六腑存在的用途与价值,一旦获得了解,就获得人生的轻松。

轻松不是一种生理与心理感觉,是一种赖以生存,赖以获得安如泰山的秉性,在诗歌里叫做诗性,在生活里叫做人性,在大自然里叫做神性、天意。

秉性是自我的产物,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人的产物。但是秉性,如小太阳,可以照耀世界。



10



一个诗人,对做诗人没有把握,充满狐疑,自然会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但这是错觉。诗人,是世上活着最自信、最清醒、最冷静的人,诗人必须首先获得这三种感觉,那么自然就会被人信服,不信服也不行。

这三种感觉概括诗人的秉性的形成,是秉性的外在表述。而秉性的内在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存在,诗人一生用全部的创作,来构筑这个内在,发展这个内在,延伸这个内在。因此,构成诗歌的复杂性。

让人信服,必须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样获得的名望,才没有疑惑。只要存有疑惑,那么即使获得名望,也是不堪一击的、摇摇欲坠的、经不住检验的东西,不值得依赖,也终将无法依赖,个人无法依赖,对众人是祸害。

民间有谚语:求人不如求自己,就是这个含义。



11



轻松,既是诗人生存的依赖,也是表明诗人成功地获得自己的依赖,并在诗歌中构成诗意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给予读者的,永远是释然,或者是安静从容的分享。



假大空的轻松,充满伪善的可怜。这种轻松,会抹杀读者对疼痛、绝望、悲伤、死亡,等诗歌意象(诗歌意象,就是人类现实的、人生的、普遍的情感形式与情感反映)的研究,认识,会阻止对这些意象的再认识,再钩织,再发展,使这些意象成为人类情感继续升级的阻力。

而带着童真时代幼稚气息的轻松,会使诗人陷入新的认知的无知阶段,而无法自拔,使自己的无知,与自己幼稚的情感,成为一种虚假的和谐,而实质上是一种下意识的堕落与止步。在这种轻松里,诗人会通过自己的作品,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巨大的沉重。甚至是直接危害。这个直接危害,是通过诗人自我抵达无法自拔的极致,而爆发出来的。



12



人类的情感,表现在个体的时候,是不断向一个阶段递进的过程。个体情感的发展,吸纳人类最先进的情感模式,越有效,个体的情感模式脱变的越快,越成功。

个体情感发展的越快,给予人类情感的总体发展带来的促进力量越大。

这是最伟大的轻松。最高级的轻松。



13



于是,独立就会出现。独立不是孤立。在独立之中探求人生与生命意义的诗人,永远不会被孤立,而随时随地都会有知音,因为独立的诗人的探索,以整个世界的构成为资源库,以独一无二的价值,时刻都会给他人以激励与感动。

独立,是诗人个体获得轻松的最高级模式。



14



而依然感到自己孤独、孤立、可怜兮兮地被人遗弃在世上、写着不被人关注的诗句的诗人,说明并没有形式独立的模式。一旦形成独立的模式,就会自动远离那些迎来送往的应酬,而那些迎来送往的应酬,会是一种格外优美的小菜,偶尔也会遭遇,也会去品尝,会成为诗意的一种新颖的圆满的小小点缀。

自此,诗人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之境。所有为,为无为所用。这就是轻松之至,诗意之至。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帅 于 2014-11-24 22:00 编辑

转自【金川诗歌精品收藏】http://user.qzone.qq.com/1651529681/2

吸墨网推荐榜《金川诗歌26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2 00: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