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皎皎月白 于 2014-12-20 19:26 编辑
) X" A1 N C4 E1 P
% q2 R( o& V& [8 U/ T! C! Z3 f 秋晚的江上 ^ E, Q e1 l) I( U$ I: s J8 `, U
$ s% J9 ?1 ]8 P( E: n) u8 x
文/刘大白+ Y9 Q- L; ^! ~
! v; z3 g$ f: a归巢的鸟儿
% q. V/ y0 z% }$ x尽管是倦了! g. s( g7 c6 W/ P
还驮着斜阳回去 Q% X: N. U4 H K: w
* C$ s1 B# N9 t5 V! R1 {双翅一翻( i* K _+ f2 h' S. T
把斜阳掉在江上
5 z- S& v3 u# D3 L; ]! S4 x头白的芦苇
7 |$ q; j0 B' U$ d1 F8 M; U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 \7 B, |, A ^. o* F" t# z' h
摘自【感动心灵的诗歌】
; P3 P+ m& A- V! J8 N$ h% n/ v3 ]; S2 ^8 j' l" M8 d
夕阳
# j X9 d" `! {; f2 F/ {
* F9 ] o- Z7 p文/文杵, ~9 |9 @6 _2 T) [
1 M% B$ K1 H# e( z+ X6 G* V望着夕阳
4 S- N! u9 N3 x( t我的身影无限度的伸长+ W3 T `# D: l. D% Q" H8 g2 Q
去迎接东方
8 ]5 v" i" z/ T. H升起的
$ T6 a9 ^5 ^" Q太阳
( e* ?; i Z u4 r8 E 摘自【中国当代青年诗歌选】
3 n" H2 ?: z+ Y1 C9 {" r$ M
, S& T. y. b- p) m( B( s1 J% ?1 ?7 X$ b Y6 h
! l) C, s, U2 J8 S. E! @ 以上两首小诗,都是描写夕阳的。他们的共同之处,一样的短小精悍,一样的质朴。不同之处,前一首写景。后一首则从哲理入手。
; L/ ~6 j7 \5 u, _ 第一首小诗,如果我们说他是一首诗,还不如说他是一幅画。看起来十分简洁的语言。但,一个”驮“字,一个”翻“字,一个”掉“字,三个动词的嵌入,是这首小诗,顿时就有了灵气。如果说这是一幅画,那么前五句就是线条的勾描,后两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就应该是泼彩着色了。对这两句诗,我不敢去剖析,我怕会毁了她的美。
1 k3 I3 i( o, K% ]# O4 i 第二首小诗,诗人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没有发出”只是近黄昏“的叹谓。而是用反向思维,通过不断向东延伸的影子,这时的诗人,精神与灵魂高度的升华。去迎接东方/升起的/太阳。那是内心的不屈与希望。诗中的”身影“已不是抽象的身影,那是诗人精神境界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