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微博编辑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派网微博每日荐读:2015(2月份)(更新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2:22 | 只看该作者
2月1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远北的桃花

曾洁

你说
你将踏雪而来
我一直想着你迎风而立的样子
你踏雪奔跑的样子
想着你的美丽

你倚春而立
诗意的红一树春光
艳如霞美如画

璀璨的红色
这美好的诗句
是我青春的梦

摇曳一片新绿
曼妙满树花香
一江春水向东流

唯有你
粉粉的红
依然灿烂在我的枝头

http://zgsglp.com/forum.php?mod=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反省

紫藤晴儿

阳光普照原野
我对尘世不再有不安感。影子找到了回音
忐忑的夜长出新的毛发
重新梳理河道,把溺水的事件纠正
冬天的疾病被大地救治
它使血液重新回流
此刻再也没有悲伤与空白
一些光芒渗入骨骼
冰雪在毫无声息中消解于泥土
春天密密再生———
山体平静,时间里的金属留下种族
斑纹。好像永恒的而又惧怕消逝的疼
它很快被新绿的草色覆盖
而要警惕这危险处的断裂,紧绷神经
并对悬崖存有悔意
就像风不停被时辰检阅,并认可被墙壁否定
在马匹惊厥时
找到缰绳勒紧恐慌
如洪水被坝地制止,在疾患还没有
来临时。

http://zgsglp.com/forum.php?mod= ... 3&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换个新鲜点的

容易皆自然

我建议
殡葬方面作点改革
就是那个骨灰盒
不要做成棺材的样子
棺材有点土老财的俗气
更不要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盒子

圆形、心形、椭圆形,最好最浪漫的是蝴蝶形
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在盒子里呆得太久了

http://zgsglp.com/forum.php?mod= ... 6&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小平 您好(组诗)

  竹林君子

1.歌唱邓小平
  
他,多半是吃不饱
个子矮,身高是
深埋在土地里的草根
他的头
顶着钢铁是相对的红与绝对的黑
内心是母亲常呼唤的名字
  
他,多半是游泳者
三起三落,却是
遨游于水面上的海豚
他的故事
比《小鲤鱼历险记》更要精彩
情节是刻在中国人民心里的文碑
  
他就是一只蜜蜂
在中国的每一条巷子歌唱
在四川的每一个乡村歌唱
在他所能到达的地方歌唱
歌唱
歌唱那一曲《春天的故事》
  
劳人目睹
他具有一双夜鹰的眼
穿过那片深深的荫陌
化为一只逐云的飞鸟
将羽毛洒满人间
  
世人深知
是他中流砥柱
拨开历史的烟云
将永世的诅咒
甩弃在改革开放的道上
走出一条新路来
  
在路上,在心上
他是永远的
而现在,他没有了
让我们化泪水为祝福
再给他一声问候:
小平,您好!
  
2.绵里藏针
  
怎么也想不清你的容颜
和那握手时炙热的感觉
我在风中漫读你的故事
你的诗句,却姗姗来迟
问天,地不以泥层作答
绵里藏针,可谓是
穿行在原野中的和平鸽
  
祸根就是引起国内外战争的火炮
浓重的散布在黄土的周围
和平就这样被深埋地下,在
历史的夹缝中挣扎、奋进
如草尖上奔跑的男孩
期待醒来的春天和蓝色的梦想
  
我知道,凡是有风沙走动的地方
总会出现你灰色的身影
那年五四,你跟上留法热潮
那年蒋叛,你随南昌起义了
那年长征,你总是跟着走
那年周悼,你被陷害了
那年全会,你站出来了
那年港澳,你掐灭烟头
收回主权,解救民生
做土地上永久的主人
  
现在风停止了呼啸,阳光
欢快的照耀在脚下的这块平凡草地上
蜂蝶穿行于花丛乱石间,甚至土豆
更显得有点温暖,有点热
像是我苦苦寻觅的知音
我忠诚的信仰
  
3.没有军衔的邓小平
  
   晚年的邓小平,常对外国朋友们说:“我是个军人,我的专业是打仗,不过我没有军衔。”大家都知道,1927年,邓小平从苏联回国后担任的第一职务是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的政治处处长,而他晚年最后一个领导职务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因而故作此篇,以题记。
  
深秋的风
穿起黑色的战靴
佩戴军帽
没有军衔
家乡人给你小鞋穿
目光,依然关注地面
更像个农民
眼看油菜花要开了
  
你的微笑
在平凡的世界上亮着
  
季节
就是从叶子的变色时开始
渐渐惊动了人间的冷与热
  
夕阳尚温
蝉鸣一曲“四人帮”的挽歌

便如此换新
  
还记得1979年春天
你在南海边上画个圈
你把幸福的誓言挂在榴莲树上
只待现代化、收成
  
很欣慰
深秋的风
吹散了长嘴的热风
帮助收网的汉子们
载满渔歌收成穿过夜色
  
很欣慰
深秋的风
没有携来如军衔般的叶
或许你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但你一定是个优秀的总设计师
  
嬠甀爀氀崀栀琀琀瀀://zgsgl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5381&fromuid=53871[/url]

#流派评论#

                    读张无为老师的《六畜临幸片》随感

                            —— 青青河边草

“三字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启蒙教科书,其中的内容、思想也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的总结。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进入现代文明之后,许许多多的千古不变。从序言上,盘古开天到近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今天 ,似乎一切都在变化。《六畜临幸片》正是在现代意义上展示出“六畜”与人的新型关系。相互生成,又相互抵触。

从马开始,“马脚矮如微雕从高加索犬声背后抽出背影”。这里的马让我看到的再不是长着翅膀一匹腾飞的马,作者甚至以“高加索犬”来反衬其微不足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儿子在父亲向承诺中诞生会怎么样呢?“不能在桌子底下看见那头/自己站在自己头上,诞生从11点45分监斩持续多年”这句彰显了想要获得自己,必须先打败自己的道理,不过,换个角度,这个可能吗?其中也有时间的妙用(就是午时三刻,古代斩人的时间),或许这是在生死轮回过度的交接点吧。
牛在古代或现代在没有机械化的时期是人类耕作的重要帮手之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这里诗人用“牛”颇有懿旨,大到国家,小到个体,更多的是指身处各个领域,为了生存而不断付出的人们。 “牛不起来”是牛的反常事实。而“童年在储奶的小屋淹死囚室的窗子再没人敢打开”,让我想到前段时间新闻爆出,牛奶没有销路,奶农只好隐痛倒掉所有的牛奶,当然此诗最终指向的是人。这也宣示了诗人关注社会悲怜群体,无可奈何的一种诠释。
羊本来是一种温顺的动物,不会与外来之物为敌,只有被宰杀的命运。而在这里,“羊比狼更凶猛带走黑夜牧区长调,乡间农谣改装进城”,可见,这种羊比狼凶猛并非由于羊本身,而是因为羊肉,被烧烤烹制。诗中用蒙古的长调来形容忧怨悲怆,也注解了羊不同寻常的命运。尤其是,在更多的烧烤熏制品中,用鼠肉替代,滥竽充数等现象,不得不让人对食品安全有所怀疑。不过。归根结底依然是人。
提到“鸡”顾名思义,也是社会生存的必然状态下的一种权势的衡量,对丑陋醉态的揭示,现实中的是非颠倒、价值观倒错等跃然于纸上;还有,小姐与官场的微妙关系;化用“狸猫换太子”以及“在老林中毒于山泉,安然睡去”意思极为复杂。
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现实中的人与狗之间的关系五花八门。在这里,狗与中老年,与女性等,包含了多种喻意,相互依赖?相互攻击?五味俱全与“胡言乱语却准确预示/每次结果,在关键时刻不了了之”某种不可预设的结果混合在一起。
豖,在古代是指猪。猪的定位很清楚,习性随遇而安,入百家槽,吃百家康谷,在这里当然也暗示一类人。后面的“主人们每次接受一款墓碑”等等,有些不可思议,但可以提供丰富的联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总之这六种畜类在此诗中歧义众多,根本上是一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佳作。此诗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单独分解。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运用,反复答辩的思维实质中,险象环生,层层叠加,环环相扣。就像我们玩过的九连环,只要解开其中的一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总之,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有效揭示与披露,悲怜之怀,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痛斥与鞭挞,从而锁住了主题,提高了此诗的影响力。先从一个个肢解入手,缝合之后再剥离,在转接的过程中,缺一不可,是不能用独立的章节去剖析的。也就是先把片段集中起来,最后攥成一个拳头,继而在有限的空间形成了无限的力量。序首和序尾相互排衬,也是这首诗的最微妙精彩之处。

附:六畜临幸片

片头:马牛羊,鸡犬豖,此六畜,人所饲。——《三字经》

          张无为

序:它们共同翻一回身。当家
调教主人,腿无非两条或四条

马脚矮如微雕从高加索犬声背后
抽出背影。父亲向儿子承诺
不能在桌子底下看见那头
你就自己站在自己头上,诞生
从11点45分监斩持续多年

牛牛不起来,他娘说他娘的还要
牛,刚卧在龙鼻子上,奶粉已液化
在痛处胀乎乎,声音悲壮返回
童年在储奶的小屋淹死
囚室的窗子再没人敢打开

羊比狼更凶猛带走黑夜
牧区长调,乡间农谣改装进城
归宿飘荡不定,年轻从秕谷干瘪处
早衰,羔皮眼窝烧烤替罪老鼠
人民在怀疑中共享高额肉串

鸡把口红误传给曾经圣洁的呼号
——小姐,反复涂染官场黑起来
包公歪斜在百家姓里,脸越洗越白
狸猫再次救活刘妃太子,成人
在老林中毒于山泉,安然睡去

犬醒来已丧失叫声,用牙齿驯导
中老年痴呆,设计每个开心周期
慰藉女性孤独。亲近地疯咬
疤痕常常发红,胡言乱语却准确预示
每次结果,在关键时刻不了了之

豖开始缩食节欲,依旧皮囊鼓胀
耍戏出褶皱,随处睡把不同习性转入
新户名,主人们每次接受一款墓碑
喜欢又厌恶,孤树分不清阴影
界限,像豚鼠与荷兰猪成交

尾:六畜左右一半属相,与另一半
繁衍组合出品牌,有腿的没腿的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2015年2月8日10:27:57)

http://zgsglp.com/forum.php?mod= ... 6&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20:45 | 只看该作者
2月13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跌落的云(两首)

  南北

现在是12点14分。正午
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我在一顶
遮阳帽下的帆布躺椅上,看书。
阳光在竹叶上随意闪烁,我还听到
池塘边的流水声,跌落的云。

暖洋洋的。只想闭目睡去,又怕
辜负了这一院的清风,和诗句。
打起精神,打起精神。不可任水自流
可我在干什么?揉揉眼睛
还是跌入到满山坡的故乡童年。

我拒绝,那条不适合我走的新路

曾经,那是一条半山上
我经常在傍晚漫步的山路。它通向
一片神秘的梨树林。我带着Apple
或一位偶然拜访的什么人,走过去。

但现在,这条路被挖掘机拓宽,挖平
汽车,摩托车。发出嗵嗵嗵巨响的农用车
代替了过去驮马的蹄印和喷鼻声。而我
也开始拒绝,在这条新挖的路上漫步。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但我
厌恶喧闹,也不喜欢那些对速度的多情追逐。
我现在,只选择迎着溪渠的逆流
向山里即将落山的夕阳,敞开,致敬。

哦,我看到松鼠,我看到溪水,看到
对面山坡上杂木的斑驳颜色。我喜欢这样。
走走停停,若有所思或若无所思。我喜欢
看着Apple爬上山坡,去追逐它的乐趣。

不可能尝试所有的事情,那就像松鼠一样吧
只热爱那些坚果。寻觅,收藏,然后打开。
然后,在一个适当的地方,躺下。让白云
在头顶停驻。做一个不被惊扰的梦。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0&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活着

天空歌王

能给朋友的
除了书和时间
最多是一张QQ图片

我内心热爱着的人们
我时刻都在祝福
好好活着 活得
有福而又安然

仿佛花季 花朵依然
静静的开放 仿佛
我写下的诗歌
爱在字里行间

就像看不见
却无处不在的尘埃
需要阅读 一种爱
需要默默的关怀

就这样平淡的活者
一天一天
此时此刻 我爱
用诗歌表达出来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等我们老了

  蓝星儿

几十年后,等我们老了
仅剩的黑发被收进晚霞。那时候
天地祥瑞,万物和美
银色的光,仿佛一幅秋天的景致
映着旷野和褶皱的肌肤。轮回的风吹啊吹
海边,庭院,棕榈树下,青青的气息
有我们年轻的身影,和梦想
我们哼小曲,听虫鸣,血脉中
仍然律动着我们今天的记忆

星空之下,夜色辽远
撩不动的微澜里,蚀骨的誓言已渗透生命的血脉
追捕萤火的孩子已经老去
河边沟渠红着脸挖泥鳅的孩子,也已老去
穿过秋风的老树,不再哗哗作响
一曲箜篌,一弯月
谁为谁更衣,谁为谁梳理
我们就像亲人,彼此照料和搀扶

日落的风景,有着无法预知的去向
命运与未来,亦如不能预知的落叶和
我们此刻的生活。我们期待曙光
感恩茂盛的植物,感恩逝去的岁月和朝阳
除了草木晨鸣,一切与我们无关
我们深深爱着,即使变老
也像花儿一样,谁都无法阻止我们盛开
秋天也好,冬季也罢,这四季的轮回
这时空的浩渺,这春去秋来……
而当暮色缓缓降下,一串串足迹
无论深或浅,稀与疏,只要我们继续向前
只要拉长的身影,还在余晖的路上——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燃烧

    谷宁

是否要喊出那一声撕破天穹的呐喊
你才会抛出刀具、石头,以及若有若无的余光

就要绽放了,凝聚瞳孔里所有黑色。这生命原本的色彩
受孕,发育。持续发酵,反复折磨。深夜,远处闪着先民的灰烬

就要站上山岗了,风打破谎言,火种四处流窜。我在寻找
点燃拐杖吧,这唯一的姿势,已失去时代的风度

燃烧吧,别再犹豫。掏出所有的黑色
包括眼睛里的生命。站上高高的山岗,让你看着我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诗歌评论#

红亚坪:诗一个完整的视角

一天中最重要的不是写诗,而是要和灰色的漩涡做斗争。不止他人是灰色的漩涡体,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最为灰色的一个。写诗干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把自己涂成比最灰色更灰色的漩涡么。布罗茨基就说过这个道理,但是我懂布罗茨基么?他说过要比《圣经》更《圣经》的话么?诗歌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灰色漩涡的体验,而不是布罗茨基,这是我一天里得出的有关诗歌的定律。要理解这个定律关键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对灰色漩涡的体验”,一个是“不是布罗茨基”。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是诗歌的定律。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像我之类的人不配“痛苦”这个词语,因为必须承认,“痛苦”属于一门高尚的艺术。如果不是艺术的话,它也是专属某一个人的一生的事业。除非这种情感伴随他的一生中的大部分,痛苦才是一门艺术。临时发挥他的人,乃是这个纷纭的世界于个体开的一次浅显的玩笑,或者可以看做一次无害的嘲讽。其实,我发觉,大多数时候,人对痛苦的景象无知无觉,这正如我们对待一首杰出的诗歌的平时态度一样。所以当我发觉自己一旦陷于痛苦之中我就不得不及时提醒自己:千万别被痛苦的假象所迷惑,这并非痛苦本身。得随时把自己从痛苦中剥离出来,也是一项非常艰涩的日常工作,这和写诗的过程几乎是异曲同工:否定,之后用一种言语来肯定,然后是情感上的否定,再是一种物质化的否定,之后得到言语本身的否定。写一首诗的过程如此之艰难,但是我们为什么始终会在写一首具体的诗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快感?也许正是这种随时否定的机制在起作用。它像一个高度旋转的涡轮一样在加速时间的运行,但是,这扯远了。
    日常事务,从语言的层面自浩繁的大千世界中剥离出来,这本身是一种近似悲剧的艺术。如此丰富的具体物质被抽丝剥茧,一下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它像瞬间被抛弃的弃妇,不惟精神衰老,而且面目可憎。日常事务是后文明的产物,就这样,诗性被从实际的丰富的生活中抛弃了,仿佛有两个世界供我们存在,一个诗性的世界,一个是日常事务的世界。而我们在后者之中生存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如果是前者,只有两种人适合生存,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癫狂的人类。近来的研究和艺术似乎都为了力证这二者存在的合理性,并在二者之间冲突、反驳、厮杀。作者一下子在这一个世界里,一下子又在另一个世界里,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自杀的艺术就是这么产生的,并且有超越一切艺术的苗头。这类艺术家的野心在于他要开辟第三个世界,而不得不为此献身。
    诗人如此热衷于对诗歌的研究,并非一定是因为对诗的热情,而是要通过对诗的研究从而探索自我的命运,这种对自我命运探索的激情才真正把我们内在的潜能爆发出来,从而,一切都是诗的,在诗面前,她或者他才能认识自我,否则就是陷身在黑暗丛林中的孤立的小动物。把外在世界的具体物质诗歌化的过程并非诗人的癖好,相反,他宁愿完全不是这样,但是不这样他又看不见一切,可以说,诗歌才是他们足以洞察这个世界的一双眼睛。因此,除了研究和探索诗的性质,除此,别无他途。
    如果人与另一个人之间不需要说话,他们之间就能产生亲密无间的交流,那么,语言又有何用处呢?或者是如此,我们并不是这方面的怀疑论者,但是,语言是一种物质,我们就是这么认为的,人与另一个人之间,如果没有物质为媒介,交流似乎是一种虚无的假象,至少在文明社会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语言这种物质为我们之间的媒介。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对人类持一种中立的、冰冷的感情,它绝不会随意附和人类的主张,相反,要人类屈就它。例如“她戴着一副隐形眼镜。”这里有几个问题,是谁看见“她戴着一副隐形眼镜”?她戴着一副隐形眼镜看见了什么?隐形眼镜看见了什么?这副隐形眼镜是谁看见的?这里面潜伏着太多的主人公瞬间死亡的危险,但没有一个危险是可以解决的,而语言本身根本就不管这些东东,它才懒得去思考人类可怜的境遇。我们就是依赖这样的媒介在交流,形成亲密的友谊,或者为此分道扬镳……
    诗歌是如何产生的?这关系到一个诗人面对诗的态度,也是这个世界对这个诗人的一次考验。因为社会的唯一作用就是毁掉一个成年人的理想和相貌,而人存在的价值却是为维护二者的尊严。诗歌就是这么产生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每一首杰出的诗歌的主题其实都是在二者之中选择一个?这也是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最明显的分水岭。如果一首诗歌中没有注入这二者中的一个,就可以形成基本的判断:劣诗。这似乎有点武断,同时会有陷入辩证法的危险,但是,目前我还没有关于诗歌更高明的看法。如果可以勉强举一个足以反驳的例证的话,那就是:劣诗也是诗歌中的一种,它在现实的意义上完全可以与一首伟大的诗相抗衡。
    清早一睁开眼睛,我听见有人问:“美是什么?”另一人在回答:“美是一种暗示。”但我身边阒无一人。我继续静静地躺着,希望听见更多的声音,但刚刚在对话的两个人保持沉默了。我们的身体里面总是潜伏着他人的声音,这并非一种坏事,有时候我们多么渴望能够清晰地听见他者的声音。有一类问题,似乎也只有这些潜伏的他者才能给我们以答案。
    其实没有这么复杂,有关诗的定义就在一首诗里面,也就是说,一首诗歌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它再次强调了这个定义而且又重新给出了有关诗的定义。美与痛苦是孪生的狮子,而诗是生育和养育它们的母亲。有时候它们如此相似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它们,把美看做痛苦,把痛苦看做美,就像所有伟大的艺术给我们呈现出来的一样,因为它们都在母亲的怀里,只有诗能清晰地辨认出它们。问题是,诗人有时候会把它们贴上标签,这就产生了伪诗。因为它们与自己的母亲走散了,没有了爱做它们之间的纽带,或者它们二者被迫分开,孤苦令仃,没有可以相互映照的镜子。这里可以引用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的一句诗:“你沿着镜子走来,但你呼吸困难。”这可以看做它们相互靠近的一种巧妙的举证。
    痛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虚构。从虚构中才可以见出痛苦的意义,但美却是实在之物,二者一虚一实。然而在现实中,这种虚构与实在却俨然被互换过来:美是一种虚构,而痛苦却是实在之物。这种离奇的关系正是诗人面临的现实与时代的大背景。因此,与其说诗人创造了修辞,不如说诗人被置于一种修辞里面,诗人本身也是一种修辞。诗人的意义在此可见一端倪,诗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大意义在于形成真正的隐喻,心甘情愿成为隐喻的牺牲品,在隐喻中牺牲自我正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本质所在。因此有哪一种灾难、困境能迫使诗人放弃他们那嘹亮的歌喉?只要现实始终是一种隐喻的存在,诗人就不会消亡,诗也能时刻在须臾间照亮隐喻之现实。一个杰出诗人到另一个杰出诗人,就是这种隐喻存在的相互转换。
    我倾向于认为叙述是逻辑上的一种暴力。叙述就是舍我其谁,其本质就是把一切弱小的事物都抛弃。因此叙述更像是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修辞。一首诗多半是抒情的,但是多首诗歌的集合体却是叙事的。把多个诗人的诗放在一起,就是一门叙事学。例如把济慈的诗和波德莱尔的诗歌放在一起,这不是一门深奥的叙事学么?再尝试把另外两个诗人的诗放在一起,也会见出叙事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本诗歌合集往往会打破诗歌抒情的本质,即使这里面的每一首诗都以抒情为其特色。如果从另一种角读去理解叙述的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叙述往往为了取悦、抬高被叙述的对像会忽视更多事物的存在合理性。但是诗歌却能避免这种暴力的倾向,又达到叙事的目的,这可以看做诗歌优于叙事体文章的一个特征之一。
    热拉尔热奈特说:“将正在阅读的读者视为被阅读的读者,这种认同问题非常棘手”,实际上,诗人经常这么做。但是这与孤独的初衷却相违背,因此,诗人一旦投入创作,这种面面俱到的良好愿望往往又被诗人弃之如敝履。诗人在创作中,要么看见天使,要么看见魔鬼,总之,他们比任何艺术家都更加轻视“读者”这个概念,至少诗人在创作中绝不会和“读者”套近乎。是否可以这么说:诗歌的读者是天生的?因此,一首诗歌的读者往往是它自己所选择的对象。意识到这一点,诗人就不会因为没有“读者”而暗自懊悔了,相反,他确实应该以此为傲,因为,上帝所派来的那个将要阅读这首诗歌的“读者”只是还没有到来而已。诗人的职责在于全力为这个没有到来的“读者”写诗。因此,“读者”的替换也是一个深刻的隐喻,甚至也是一种虚构。或许真正的“读者”就是我们身上潜伏的一个又一个的他人。
    孤独的时候尤其应该了解自我中的他人,听见他们议论、争吵、喧嚷、主张、反驳等等,总之,自我中的他人总不会停歇。越是孤独,越是寂静无声,他人的声音可能会尤其响亮。其实听见他人的声音容易,因为他们时刻盖过自我的声音。问题是,我们之所以仍然会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仍然没有能力听清楚他们在谈论什么。但人最难的是听见自我发出的声音,有时候,有的人,一生都可能未曾发现自我的声音。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极少的时刻能发现自我。也许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孤独的意义。因为自我的声音一旦出现,其他的声音才会真正寂没无声,这个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谈孤独。所以,孤独是一种能力,我们反复阅读他人的诗歌,也许就是为了获得这种孤独的能力,这也可以被称之为诗艺。
    以前,文明是文明,反文明是反文明,但是现在,尤其是当代,文明是文明,反文明也是文明。因此,现在我不知道应该反什么,反的对象变成如此可疑,这也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即使明知陷入困境,却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我们的情感也在这个大环境里丧失了真实性,真实的、淳朴的,未必不是假的,狂放的、荒诞的,未必不是抑郁的,一切都无真实性可言。艺术的真实性也是如此,诗人的真实性也被如此破坏掉了。之所以被破坏掉,是因为无论哪一个诗人都感觉自己生成的言语是真实的。在大多数诗人看来,文明就是一种相对纯粹的、干净的语言,而并非真实性。如果和诗人谈真实性那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也许,只有莎士比亚才有资格谈真实性,因为他不止理解了他身处的时代的真实性,而且理解了未来时代的真实性。可是,我们诗人,谁知道呢?莎士比亚用写诗歌、写小说的方式写戏剧,所以他的剧本的真实性包涵了诗的真实性和小说的真实性。所以,在语言艺术里,莎士比亚可以称得上三位一体的,但是我们却分别是诗人、小说家、编剧。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真实的部分,可悲的是,完整的真实性却不在我们手里。
    诗表达真实性,这对当代的人来说几乎是荒诞的,因为人们普遍怀疑这种可能性,但是没有诗,真实性就更不存在。而我们有幸活在这个丧失了存在真实性的时代也许并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任何一个角读宣扬自己的真实性,诗人,无论他多么糟糕,都立得住脚,都可以成为诗人,甚至于给诗下一个没有任何人可以推翻驳倒的定义,正像我经常做的那样。诗给了我们真实,唯一的真实性,其它的真实又何足道哉?
    在当代,语言里面始终必须保持着一种沮丧的激情,这是在前面任何时代语言不曾面临过的境遇,这和每天早晨在我窗外鸣啭不已的那只小鸟所面临的遭遇一样,清澈的声音和浑浊的声音正在互相交替、融合、渗透,也许,小鸟的躯体正是我们所熟练使用的语言这个符号:一个蒙难的现代符号。这个声音既要怀疑整个世界的存在本质,又要怀疑它本身作为个体的存在本质。
    把对这个世界理解中的谬误转化成诗,是唯有诗人才能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这要求诗人要有足够的勇气,相当于这种勇气必须胜过整个时代加诸在我们身上所有的压力,把谬误等同于真理的价值,列为相互平衡的秩序组成部分,在这种结构中发现美,正是形成诗人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诗人反抗这个现实世界勇气的由来。因此,对现实世界的反抗如果不转化成诗,在诗人看来,这种反抗就是毫无意义的,相当于一种彻底的失败,结果是最终不能形成一种言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丧失,反抗于无限的时间就变得虚无。如果诗人在现实世界中不曾获得过成功,这可以看做一个诗人的失败么?我相信,历史不会这么武断地得出结论,因为这关系到“真、善、美”的形成。于一个诗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现实中是否获得成功,而是在失败或者成功之后仍然能获得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才是一种“善”,这种“善”才不需要道德的评判。
    我们从不怀疑叙事的能力,叙事的真正功能在于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所以,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科学技术的革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意味着叙事功能的极大扩展,实际上,是叙事在推动这个社会向前或者向后,没有完全静止的社会,这是因为叙事始终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当叙事的点发生变化,叙事本身就跟着发生变化,即使重复的叙事也会在本质和寓意上发生剧变。但是,这个社会的发展放方向是否会暗含在一部小说的叙事因果之中?答案显然并不是否定的,这个世界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小说,而且它的叙事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问题不在于叙事本身,而在于叙事的主体是谁,诗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这里,从诗歌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诗歌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叙事的主体问题,把这个问题不断加强、重复发出疑问就变成了诗歌的抒情性。
    每一种存在都是合理的,这个论断本身包涵了它的反面:即每一种存在都是不合理的。这样理解,这个论断才不会失之偏颇,才见出一个完整的视角。诗的作用就在于给一个人一个完整的视角,诗让我们不会被某一个视角的局部所蒙蔽。历代诗人以追求这个世界的真相为己任,就是为了寻找当代人被蒙蔽的视角部分:把隐藏的世界展现出来是每一个诗人的责任。因此,诗人走到世界的边缘部分,被大众冷落、疏离、拒绝,这不应被视为咄咄怪事。
    死亡是人唯一可以亲近的神明,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诗的作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死亡,并成为它的挚友。我们不应该关心自己的诗怎么样,而是要经常关心自己和死亡的关系如何。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3&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20:47 | 只看该作者
2月14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过年了杀鸡给谁看

    漠峦

我借用了一颗 魔鬼野兽的决心
眼睁睁看着你无能为力的走进绝望的祭坛

鲜血喷溅,无法愈合在春天又一次犯下的深重罪孽
一次次小心窥探,一次次做贼心虚
一次次哽咽亲手制造的债务

厌倦了一些婊子养的字眼,骂一声娘
消遣着伤害,品尝着刀上锋利的疤痕滋味

我是一棵风干的狗尾巴草
我申辩、我怀疑、我点燃热泪,我练习传播背叛
——阴影永远站着,人间便有许多善良倒下

这虚伪的字眼,掐死它
整个过程你用飞扬的尘土和翅膀较量
黑夜来临,风停止绝望的呼嚎

墓碑上,一只可怜的猴子
拿着令箭,一地鸡毛漠视着周围的黑暗
大声朗诵悼词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很早的一道命题
      
   蔡平

很早的一道命题
大约存活了二千多年
像鱼一样
人类的脑海因此从未枯竭过
吞噬脑细胞
呼吸脑海里稀薄的氧气
我们沿着它游动的航迹
不断地,不断地
追寻其背后的答案
直到今天
它又回到我的脑海之中
以不变的方式
让我绞尽脑汁、波涛汹涌
推测它投下的阴影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淡出

   唐绪东

很多年前他放下一句狠话
很庆幸到现在他还没跳楼
该怎么说,我俩的关系
犹如友好邻邦,因一个误会
差点要干戈相见
我像叛徒似的忐忑了一年。而他的新女人
幸福着,令人不安,她爱他
爱着多年前的那句话。今天街头遥见
惊觉时光飞转,但那个旧女人已面目全非
并代替了一具躯壳,帮余生慢慢
活下来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诗忆】-《如水的行板》

    熊重阳

当街童的滑板溜过门前
我忽然想起如什么的行板
(我是一个大乐盲)
秋千扯起一段破碎的旋律
在高潮时载著骑手飞起
烟在攀援,灰,落地无声
一支马鞭插入土壤
多年后长出一株白桦
黑土,梦一样遥远
于是鞭的嘶吟和桦皮的哽咽
便如夜一样幽密

水流过星空,石头亮得刺眼
夜莺坠落屋脊,四散青草的血腥
门板上翻飞的鼓槌
将雷鸣锤入木质的年轮
墙上的洞,穿越洞的额头
黑夜的腹地是一窗惨亮的白昼
喉管里的牧笛,听觉极限以上的演奏
而风铃向晚的浅唱,如一线细沙
从指间流失

梧桐的华盖,以及迷朦的灯晕
一路演绎彩云追月的情节
夜曲翻过墙头,拐过街角,登上城楼

夜猫和狼一起嚎月
礼花之后,天空呈现破裂
枝桠密布的眼球
花衣为泥,假牙在纸浆里开合

风雨飘摇的河岸
船夫的毡帽,橹桨顶端的眺望
落地生根
船,在河底爬行

船歌,父性的摇篮曲
为什么你不睡去,还有你
河流穿过家园的门窗
床板,在落日的回光里漂浮
辉煌如那诗意的吟诵:岁月如歌!
其实,那只是行板如水的意思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4&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跨先锋
-------元诗学美学论纲(三)


  七、元诗的元文本性,是创造性转换

(1)元文本的过程取向
所有范畴,在知性上都来自主体。而所有范畴的推进与演绎,都是自身矛盾所驱动的。
元诗的元认知是对诗歌对象的认知知识进行再意识修改、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就是说,诗的认知与元诗的元认知识存在差异的。
元诗的元体验结构-----周瑟瑟元诗分析
表现为,元诗创造者自我主体生产性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综合结构物,这种个人自足的经验-先验重构生产的认知体验就是元性的,最终可进入意识领域,形成观念驱动和指引的元化诗性场。
示例:“如果你是一个蠢货就无缘接受猪粪给你嗅觉的教育
万物皆臭惟有猪粪香”

元诗的元认知策略-----周瑟瑟元诗分析
表现为,在元诗创造者自我主体认知过程中,确立一种亚诗性转换的源文本取向。具体包括:本我源文本开发、自我源文本反审 、跨我源文本修正。示例:“贫困的年代蝉声辽亮”
周瑟瑟元诗分析

元认知---元体验----思维结构导图

源话---- 源方言----- 拟声思维实录----初始诗态----诗义消歧    时域方言---原型诗文本---- 元诗语素---方言幅度--造词性叛逆    语态对称----地域方言-----表物型诗语体
对应义层-----超限信息-----语际空间----符际空间----语系转换    语群层级转换----语义矩阵
体验域转换------可换对等语义 ------范式对应------语阶受限 元级体验----中枢方言------语境链-----后瞻式解读
原型依赖----语境框架

从以上思维导图可知,我们可以考察辩证法逻辑思维方法运动中的先验关系(先验逻辑)、范畴关系(矛盾关系)、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生成)、主体同一关系(认识-本体论),其实都是主体自选的、从形而上认识论先验意向性结构,转变为先验-经验形而中-下感知经验与社会的运动。
     这个运动,显现了能动态所生成的过程-----超验的对象是在纯粹主体中构成自身,但超验与先天概念范畴,又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本质直观的经验性思考演绎。一切经验的对象,都包含了先验的主观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包括自我直观的意识演绎,自我直观的意向性生成层面。由此,经验的对象通过先验的补充而将纯观念演绎的东西,转变为客观的经验构造。


   “元”的开显,就是包含先验的主观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以及自我直观的意识演绎。它是历史的,只能从逻辑界域中超越出来又构造出逻辑界域的生成。元,如果没有对立,它就不能成为元。元的特征是“奠基”,即“开启自身”的时间由来。 同时,“元”自身在本质上具有空间性,元是与子集的关联,空间性的本质就显现为差异与对立。于是,“元”概念,可理解为:空间秩序和时间秩序,先天直观形式的自身分界而又自身超越的无限的有限,表现为超验思辨或先验演绎对经验的依存而又超越。元,呈现出一种场在系统决定另一种场在系统生成跃迁的主观结构。

(2) 元的在场演绎
在这主观结构中,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生成主导因子与生成次因子的关系,第一与第二的关系,本质是思辨的逻辑构造关系中原点、延点和终点,构成了它们相互对立而又依存发展的统一体。
     元的主导本身就意味着差异的存在,就是矛盾本身的存在。这种矛盾关系是存在于我们对“元”的思辨全过程本身思考的本质。这才使“元”从“我思(辩)”的“第一”范畴开始。然后才逻辑化的有了对立的“第二”。这样,“元”在造成一个非元的关系中确立了自身的“元地位”,使思辨中才能独立的元系统,得以发生系统调整和控制其间的互动。
当生成给定的元量化阶段转向分维领域的次量化阶段时,每一个超验范畴就包含在经验范畴的逻辑关联中,并潜在地预示着在前或在后的范畴。
对“元”范畴的自我演绎,必须依赖先验想像力以一种先验-超验的直观在场,这种直观在场可理解为在卡丘-空间中,将元存在-元存在者的空间维与时间维进行跃迁。因为,元的时间意识的来源与空间意识的来源本身,就存在于先验-超验的思辨“我要、我想、我本、我可、我是、我在”的源初时-空性之中。
  

八、元文本性,作为诗的本源性   


把元的本体性探讨转向诗的艺术完美的感性存在和元方法空间性探寻,最重要的思路,是创建一种与解释学不同的“元真义”和元意识层面上的“元文本性”,它是经验尺度的非同一性方法。元文本性的能动范围:元文本,次元文本。

(1)诗的本源与存在生成之思
从本体之思到本源之诗,“元”进入到自我差异的演绎阶段,就是诗歌话语的元形阶段。作为话语的元形,在自我运作中自身矛盾的演绎出二种诗性质的界面:
(1话语的元面时空构成诗真体。-----周瑟瑟元诗分析
空间与时间是内在于知性概念的因果序列之中的。经验-先验整体的话语之间由于同源的本质的验性,形成了本已的状态空间,其唯一性质是永恒的基质。这个话语存在的空间,具有从自身独立的边界,发展到超验的非独立的语识世界,它成为本真的元诗体。在解释学视角来分析,元语式、元实述、背景说明文献都是诗性之所以能源出而又供意义解读的单位,这个单位可追溯到一个母系主体的经验-先验起源界限。此时,诗真体成为后诗性演绎的母本。它的真性在于经验的原初性。示例:

“炊烟冒出屋顶,池塘里的水在夏日嗷嗷干叫,上昼晒热,下昼渐凉”
它是奠基的前诗状,但释义指向状态及物的实存的经验世界。而这,正式先验—超验的基础。
(2话语的元面时空构成诗性体。-----周瑟瑟元诗分析
经验-先验整体的话语在主体与客体一体化的关系交互中构成意指世界,它成为诗性思辨的意义诗体。这是一个从意义到意义的阐释支配的外在空间。它已经从真体差异化的生成演变到性体,它存在的意义是纯语义的实证。示例:
“属于另一个乡制。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却是异乡”



(2)诗的元境在场与展开

(1元经验展开-----周瑟瑟元诗分析
如果把空间作为精神范畴,以这些范畴给事物进行空间划分,那么,元的界定就是空间秩序的确立。以此可知,诗的元境在场与展开,力图使元初的诗性,成为世界存在本源的一次开显。其开显的诗性的经验结构与实存物理世界一样,是有始序向无序的生成,最初在诗中及物现身的经验场域就是元经验域,在语言上就表征为 “第一经验视域”。示例:“长沙伢子!别把辣椒树扯死了哦。”它始终有上升到先验-超验的“第二先验视域”的潜在空间。由此,才可能构造出:超验自在视野、集体意识视野、当下化认知视野、美域视野、思想结构视野、知识社会视野。
(2元激发驱动-------周瑟瑟元诗分析
通常元经验话语是处于实存能量的最低基态。当元经验话语连接了一个当下化认知视野后,会引起诗体结构内元经验与元叙述的重新排列。这种重新排列会推进到抽象跨验信息的感知力激发态。激发态具有比基态更抽象的能级。示例:“那是一幅少有的和谐美好的乡村劳动场面,我带着本地小孩的好奇打量外来户的幸福”

(3元陈述自律-----周瑟瑟元诗分析
这种没有先验-超验背景的元经验话语陈述空间,不需要逻辑推演与其他经验的借助进行解释,它处于特指个我经验自律的母话语基础中。它与先验话语的对立,在于它的场域性和时间性实体的差异。元陈述空间要求四个要素:
第一,语境敏感。指概念语义中的隐性环境是交互的,很容易产生语境障碍。示例:“水牛赖在团鱼丘的浸水里”。
第二,语义前沿。指语义的概念特征的特殊义段迁移与可及性结构。示例:“胆小的人只能在蛇坡里转”。
第三,可能世界元语义。指动词维度的元结构构成对名词实证世界的超范围认知。示例:“月亮照得蛇山坡心里发慌”。
第四,        元模态。指语义结构系统的原有感官模式特性。示例:“我一生不能忘怀的凉气进了脚板心”。



九、元诗空间,划界关系中的文化范畴   

元诗的元语言意识取决于个体元造、再造、合造语言的特征和运作的意识水准。这种意识水准主要征对自然语。不同的自然元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场。例如,用地域有限态方言来调节诗歌,诗歌就是对象语言,而地域有限态方言则是元语言。 具体内涵以下所示:
(1)有限元造语境交互中的方言语用意识的语体最小性。
(2)有限再造隐语句法意识之句体的不可再分性。
(3)有限引证自控的土话语音意识的话体的不可翻译性。
(4)有限化用俚语词素意识的词体的没生成性。

(1)元诗的时-空叙事,是元化的在场
我们从诗歌语用环境中的叙事语义变异中可分析,诗歌中的叙事机制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两个认知的模式。在诗的叙事形式中,空间的场景面以时间的连接线构成诗情态。元诗也同样是时间叙事中展开时间的空间序列。
元诗的叙事性把时-空秩序性作为交互存在的结构,作为它的元诗性与对象性诗歌奠基的本源设定。元诗虽然减少了空间叙述的描写性,而强调了时间叙述的记录性。示例:“一边嗑瓜子,一边作报告
高音喇叭里传出镇长训斥一个女人的声音――”但同时,元诗的叙事情节也构成一种事件逻辑展开的空间,本源自我与次生的他者,造成了基部与外位的空间性差异。没有两个的元素体能够同时占据同一个位置。这里,空间就成为负载时间中事态扩展的空间经验载体。
于是,叙事结构中的时间词,有着空间的地位。也就是说,连接叙事功能的元叙述,应该是自觉于一种识-空复合体的叙述形式。这样,元诗的“元”才能构成一种空间轨迹的时-空一体化, 即“叙事空间的时间化”和“和叙事时间的空间化”既有不可逆的一维的时间范式差别, 又建立了可逆的空间范式双边的关联。具体包括以下问题讨论:
(1从量词的语法分析语言结构的叙事调整
(2前置受事的语义属性表达的时间演变
(3基准单位和量词的虚化
(4语句空间关系表征顺序的特征
(5空间语言的要素及其对诗风格的作用
(6方言重叠式两字组词语连读变调分析
(7语句时间词的空间隐喻表征
示例:“郎猪行走于田埂,步态雍容华贵,身后抽土烟的主人摇摇晃晃
他拥有一头郎猪,此刻,他是樟树乡一方神仙,配种是个神仙活”   


(2)元诗的方言,是元化的物性在场
诗性的本源,应该是对诗歌主体自身,正在进行中的认知过程,并且进行能动的朝向经验和最终超验的整改和调控。也就是,对构成对象性诗歌概念本身的诸多要素进行动态调节,来确立叙述方式本身独立的认知方式标准,从而确定其属性、厘清其边界可能性。
元诗是对个体经验性的活生生地域母源基础上的语体运作。

(1以方言母语,构成特定文化维度的诗叙述原型--------周瑟瑟元诗研判
地域方言在局域地理差别中形成变体的语言分支, 反映出语言支系在地理支系中所对应的分众的文化原根性。这种差异的语言分支,是全域地理中全域方言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局域的方言,都以独立的物之造化的图符,对应着局域日常经验的自然概念。而局域的日常经验就组成局域化的自然词汇的诗性基因与语法。 示例:“一箢箕的现话,因为生活贫困,妇人坐在灶窝里说现话
炊烟冒出屋顶,池塘里的水在夏日嗷嗷干叫,上昼晒热,下昼渐凉”


(2以方言的语境敏感,构成特定文化维度的诗性思维---------周瑟瑟元诗研判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差异的地域语言资源,其合理性的运用,关系到当代诗歌语言叙述方式的发展空间。方言中所存在的说话人自我最自然状态的最原生的非理性思维空间,充分表象了说话人的情态倾向、信念立场、价值评判的主观性。其主观性的个我经验、先验、 认知、感知属性,正是存在的世界的中介,而诗性就是中介经验所达成的实存世界的思想实体。方言的原生性,就在于它主观语义运动过程的主观化偏向,越偏向,就越生动。从而,方言所具有的自然性语感、语音就建立起了一种诗性感知的审美特征。这正是主观偏向性上升到认知层面的本质特征。 示例:“女儿水色好”
“我被甜南瓜吃撑了”,“姨妈家的孩子与我玩得近,”“只是觉得洋猪、湖北堂客与肥胖的胡汉三
都神秘兮兮的,口里夹杂拖拉机的柴油味”

(3方言以产生事物自身的语言,构成特定文化维度的诗性母语------周瑟瑟元诗研判

作为承载事物灵性本质与物性本质的方言,其物像特征更容易进入感官的认知领域,其语音、语速、语感、语式、语汇、语法、语句、语境的物质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之间,具有一种先验的深层关联,但这个物质存在有着自己物性之上的精神性结构。方言就在“言”与“语”中传达物性-灵性的本质,而不是传达语言符号,灵性本质以物性名称—方言向存在传达自身。事物的语言存在
方言的生成,在于它就是事物的语言存在,就事物母源的形式构成。因而,有什么样的地方母源,就有什么样的地方情感母语。从文化的起源上,方言就以地域民俗文化为条件,生成着整个人类文化的历史元素。这个意义上,诗歌的语言是一种翻译,是对物性之灵性方言的再翻译,而元诗语言就是灵性的及物纯语言。
示例:“我还以为是鲤鱼泛仔”。“夜色里惊了我一身汗”。“姐姐都要困午觉”

元性,涉及多个层面的讨论,尤其诗学本身不能处理先验思辨的元的哲学本源问题。
若果以空间为精神范畴中的形而上思辨对象,这个范畴就可以在逻辑上给事物进行命名和空间秩序的划分。因此,就可以把元诗理解为一种空间。也就是可将三维静态的空间,纳入到动态的拓扑空间内。在空间化思辨中,意义与场所等要素具有相互的关联性。这种差异的关联,使元诗的元空间化具有位置的特殊性,它既是实在实证经验结构的拓扑空间,又是概念思辨的可能性拓扑关系。为此,我们就能制定精神生产物的意义和场所之间的映像关系的方法。这是一种拓扑条件下的元形之物或元真对象。
元,作为一种划分的空间基质,使我们能认识到“第一”“第二”时空差异划分的总体参照性,从而把观念上的空间与物理上的空间进行并置,使概念的物,能在空间中形成在前、在后的布置。这就可理解:本源性生成的有限世界,具有的开显性。
元诗的空间是真实的界限之内那种基质空间组织的场所显现,反映了各元素在时空之间,面对的一个范畴。它具有一种异质的、思想生产出的差异的秩序,并能通过其具化、元化、异化的在场而被实证解读。
任何论域空间都有属于自己的元语言。


2015年2月14日成都
http://www.zgsglp.com/thread-356776-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0:52 | 只看该作者
2月15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

张恩浩

有一种事实已无法改变
我离家越来越远
孩子离我越来越远
行走的人生变得那么质感和性感

这些年,我们带着基因
和姓氏走过异乡
把方言和一些小习惯丢在路上
只留下便于携带的微笑和善念

四十岁以后,我开始喜欢那些
布满真菌的老事物
它们会在雨季长出新鲜的小蘑菇
花朵开在我经过的路旁
那么温馨,也那么浪漫

我必须承认,这么多年了
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
几张镶嵌着旧时光的老照片
竟让我泪流满面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月照高原

  高原之虹

月照高原,照着我的父亲
照着问鼎苍天的贺兰
照着贺兰亘古不去的记忆
风暴鄂尔多斯,沙暴阿拉善
照着夜幕下
熠熠生辉的贺兰雪线
照着雪线之上
那朵传说中的雪莲
那是父亲
不愿诉说的情感
往事如烟

戟戈林立的群峰,依然气贯长虹
不消的积雪,明灭幽暗的山谷
雪涛汹涌,拨地而起
把颠覆大荒的骇浪抛上云端

我站在贺兰山上
站成一座山,与父亲比肩

把我的头颅拿去
把污血拎干,光荣地种植在
不会倾斜的山巅

月照高原,照着我的母亲
照着天来之水,狂野蜿蜒
照着母亲河,撕心裂肺的呐喊
前赴后继的声势与色彩
瞬间定格在
依然不失威严与潇洒的河面
冰涟云霾,陈定无言
岁月如风

那滴,凭一粒
透彻亘古冷漠的阳光
从苍凉凄美的冰川之上
挥泪出走的雪水
冰封雪藏在河的心间
那是母亲,经天纬地的期许
开天辟地的夙愿

我站在黄河岸上
追随母亲的步履,深邃一条河

把我的心拿去
浴火三天,庄严地水葬进
亿万年流淌的河源

月照高原,照着我的初恋
照着北方英雄的台地
坍塌的断壁残垣
照着马蹄风暴,万马闹滩
照着草原牧歌,沉浮飞翻
照着临风摇曳的沙枣花枝
临风沐雨,靛蓝的马兰
似水流年

阿拉善年轻的胡杨树
根本不知道
你伫立海子边的绰约风姿
可你还记得
我路过鄂尔多斯风暴
跃马扬鞭,英姿雄发的瞬间
依然楚楚,我风干的记忆
有你的泪渍,有你的一声叹息

我站在北方的旷野上
追溯我的远古大陆,站在童年

把我的眼珠拿去
抽丝剥茧,永不退色地编织进
狂风吹不断的地平线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空巢  (外一)

  白公智

村庄不停地往外掏。掏出我,扔在
断肠路上。无处寻归途,半生
游子泪。掏出良田
与嘉禾,掏出父母、大哥、旧邻居,扔进
老坟垭。最后大把掏出
流浪的词语,撒满车站、矿山、脚手架,
撒满城市。那些灰头土脸的
尘粒,飘起来,又沉下去。
村庄空空如也。如巨大的空巢,只剩下
满目枯黄的野草,在寒风里
摇摇,晃晃。它一摇晃,我心里就发毛。

  树语

一棵树浑身是话,可它说不出来;
即使说出来,也觅不到知音,说也白说。
树就对着风说,对着鸟说,对着蝉说。
那些风言风语,其实是风
替它说出了心声,可是没人能懂。
还有鸟儿,叽叽喳喳,有快乐,也有忧伤;
还有蝉儿,替一棵树喊出
先知先觉。但人们不耐烦地捂住耳朵,
躲得远远的。一棵树是孤独的,
孤独地活在寒风萧萧时节,满肚子的话
像枯叶,纷纷离开身体。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炊烟,在梦的后面楚楚动人

   梦影含心

光阴的藤蔓重复凝思的姿势
从没有地名走来的蚂蚁,四处张望
冬的下方,有一双不说谎的眼睛
雪色骨朵点燃一个方向

拾荒人的路中央,有春,有风,还有
梨花的抒情

拒绝向一枚摇罢的风乞讨
并不可靠的诺言
歌舞升平的燕子,沉浸在呢喃里

拾荒人的凝思更深沉
没有人在意里面的故乡,以及
梦后面楚楚动人的炊烟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k8904(外一首)

  伍爱平

k8904次火车,从广州发回邵阳
我提塑料袋,我们没有衣锦还乡

日暮西山,过浥江,上源潭,
一路向北的决心捧不起也放不下
爬韶关时,有尖尖山如斗笠,风餐露宿
小风又疏雨,我们潜行于隧洞
“广东,广西,广东,广西…”。
这声音欲擒故纵

时有夜色宽厚如被,有梦呓声如游丝
不需卷舌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乡音子弹
横射于车厢之中,溃不成军
芸芸众生之像,
听其轨迹牵引摆置

唯我手捏窗帘念吷
运思护体
才大难不死,却未必有福啊!
只仅仅得有东方鱼肚白之美
只仅仅得有竹桃夹道不相迎

腐蚀工

我爱你
是一桶感光蓝油
我怕氢氧化纳的泪晶
洗去我依覆在你身体上的胎记,
花草一样的图案。

我爱你
是一包粉状的三氯化铁
我希望去催化所有的心酸
去蚀咬你钢板一样的年代
我要留下牙痕
我要留下我被浸烂的肺
我要留下黑夜里我的咳嗽声
全留给你……
我所谓的中国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包(外一首)

它们长年累月被扔在角落里
如果不是海水太急,如果不是雪花太大
如果不是家乡的灯火被点亮
它们也不会被塞满杂物
分别从苏州,上海,广州,深圳……
那些挤得密不透风的地方
被提或驮回一个个贫困的县镇

在火车上,它们拼命的挤
在汽车上,它们拼命的挤
在泥泞的路上,它们拼命的挤
在这山长水远的人世,它们仍然拼命的挤
挤一条呼吸的缝隙,挤一寸站立的土地

今夜有雨

天黑之后,我晃荡在大街上
不过问破碎的灯光
和猜想路人的去向
困倦的城市坚持熬到天亮
淅沥沥的雨打在身上
像一些语言,目光
不疼,但冰冷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土地(外一首)

高短短

春天的圈套

丢了些时日的猫再回来
就大了肚子
贪睡,整日藏在阁楼里
人路过就懒洋洋地叫一声
路上一对走亲戚的夫妻出了车祸
小摩托撞上大卡车粉身碎骨
围观的人们,无一不谈论那女人额头上的包
足有拳头那么大
祖母折了些药草晒在阳光底下
她的旧疾复发,夜里常常起来多次

春天了,没人不想好好活着
死亡,疾病,伤痛,剥茧抽丝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春天
万物在春天各尽其能,拼命运动和衰老
仿佛也只有这样
才不会辜负春天精心设计的圈套

消失

消失其实并不难
无非是太阳融化一场大雪
无非是车祸之后兵荒马乱的人群四散开去
无非是小姑的婆婆打着点滴呼吸就停止了
无非是凌晨的窗外,一枚月亮凉得透心

我曾无数次问过同一个人
在老去和死亡之间,只能选择其一
他说选择消失
另一个男人告诉我
拯救即是毁灭,死亡即是新生

当我怀抱一整个无法分享的春天
把整个田野的寂静喊醒
独自一人生活在别处
才发现消失,有时候无非是
一句再见的事

而我所居住的西南
被一场大雪覆盖就失了颜色
人们皆围在火炉旁面面相觑
谁也顾不上计算几片雪花消失的重量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4&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读丹麦诗人伊万马林诺夫斯基的情诗

——东海乌石子
  
里尔克告诫我们,爱情诗不要去写,因为你永远也无法写出新意。
既然这样,那就读吧。今晚伊万的情诗让我眼睛一亮,并怦然心动。他写道:
   
   如果我把你忘掉
   是因为我更好地记住你
   让我永远忘掉你
   像我记住世界那样。
   他还写道:
   不仅仅是你
   我的爱
   而且也是世界
   不仅仅钟那响亮的哭泣来自角落
   你皮肤下面那苍白的脸的可怕的画像
   和你背后那些苍白的脸
   和你的眼中常常出没的阴影
   以及你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抱怨。
   
这些充满痛感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爱上一个人就像爱上整个世界,世界在我身边却离我很远。
  
诗人无奈地说:
我们的手很惭愧
仿佛一个陌生人站在屋里。
  
       原来这个世界并不能容下他们的爱情。爱情的悲剧就是,明明相爱却不能拥有。“忽然天空一声张大嘴巴的咆哮”,哭泣是必然的,在不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种痛真的是伤心裂肺。
   诗人最后写道:
   我知道:在某处
   这所房子已经符合
   一张伤亡事故名单上的两个数字
   而一个充分的理由使人分心
   我走向你。
   爱情将他们打得伤痕累累,那就索性死亡吧,人生如此短暂,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走向你”,诗人死而复生,义无反顾。
  这是我第一次读伊万的作品,今晚我记住了这个丹麦的诗人。1989年诗人以63岁告别人世,但他的情诗却流传下来。正如他一部诗歌集的名字:生活仿佛有未来和希望。

附伊万·马林诺夫斯基的情诗

《情诗》

永远作为世界上最后的,永远作为世界上最先的……


不仅仅是世界
我的爱
不仅仅是我和其他人共饮的光线
我们磨损的栏杆、台阶
不仅仅是他们呼吸的空气
以及他们无意义的历史
在这历史中也有我的根
不仅仅是那些墙
恐惧靠近一步
因为它们离得很远
不仅仅是世界我的爱
而且也是你
你不同于
已出现或未出现的一切
在我身边却离我很远
你那病人的渴望:
那窗玻璃外的树
如果我把你忘掉
是因为我更好地记住你
让我永远忘掉你
像我记住世界那样


不仅仅是你
我的爱
而且也是世界
不仅仅钟那响亮的哭泣来自角落
你皮肤下面那苍白的脸的
可怕的画像
和你背后那些苍白的脸
和你的眼中常常出没的阴影
以及你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抱怨
你不曾看到的云
我们不曾分享的日子
总还有别的
永远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手很羞愧
仿佛一个陌生人站在屋里
忽然有人用阿拉米语哭泣
忽然天空一声张大嘴巴的咆哮
我知道:在某处
这所房子已经符合
一张伤亡事故名单上的两个数字
而一个充分的理由使人分心
我走向你
北岛译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0:53 | 只看该作者
2月16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写给香城泉都湖北咸宁的几个名片】
               
   西木/诗
·
咸宁,英雄的家

他爱江山,也爱美人,他把美人
当略地攻城,江山就守不住

于是,江天暮雪的路铺向南朝九宫山
铺向咸宁这个家,通山给他七尺厚土

他和香樟树的根,扎向泥土
只是英雄已成粪土,而香樟树
茂盛得像个修行的老佛

·再忆咸宁

清风从幕阜山吹下来
风带竹音,雨含桂香
烟雨细霏的咸宁,轻若佛尘

我分不清这是南国的冬天还是春
高大的乔木长满碧绿的叶片
不知名的花朵装扮着咸宁的浪漫

女人走茶道,填阕词,虞美人
男人浪淘尽,凭赤壁,念奴娇
许多年后,女带桂花香,男有竹节美

许多年后,这里的灵魂修成楠竹和桂花
一直守着咸宁这个家,一年四季里
把糯米粉泡成恬淡的早茶

·也凭吊赤壁

那时起,英雄用火烧制了赤壁
赤壁就立在三足鼎立的国门之间
成了历史的坐标。那时起,当属
浪淘尽,英雄美人,就与赤壁有关

那时起,当属最豪放的那阕词
让苏子借着江水和乱石浇筑成了
念奴娇。那时起,多少人的前后赋里
总是,乌鹊南飞。月明星稀

那时起,赤壁矶头,多少英雄豪杰
文人墨客,独立寒秋,望江渡上烟云
憾往事遗踪。那时起,万事随潮去
而江山永固,英雄也代代辈出

那时起,我欲登赤壁,看大江东逝
江山如画,远处高楼林立,绿树环合
试问谁创奇迹?那时起,我就记住
咸宁赤壁,这英雄儿女的家园门邸

·在太乙洞

太乙洞,是三百五十万年的老佛
月光、钟乳和熔岩造就的时空
纵然是佛性的光明圣境,但同样
是历经了净魔除恶,沧桑变迁的

我需濯足踏行,用干净的人性
走一遍这两千米的路径,让灵魂
远离尘世,交给神性的腹地,让灵魂
在月光里仰泳,在钟乳间洗礼,让灵魂

缘于返璞归真的自然,追求一场
倾心润肺的清凉。或者久久徘徊于
清凉的石窟间,等待踏屐归来的真人
让我不再感到人世间的炎凉和冷漠

我感到我也有350万年的修行,依然穿不上
黑色僧衣,更看不清洞窟外的阳光是否干净
闭上眼睛时,内心的敖浚还在翻腾
且一直追问:为何做不了蒋公或太乙真人

·百盟一马的构想

百盟一马,或构思于
青铜的马,青铜的盔甲
在沙场秋点兵的战场,列队整齐的
把信念和理想铸成人格的标签

或像西凉碧空腾飞的那匹
马超龙雀,冲破了黑暗门邸时
一马当先,万马齐鸣的,汇成了
力学美,速度美和艺术美的图腾

或许,百盟一马的创意,取兽为王
朝向豪迈的气势和魂魄
在风云变幻的草原上
做精神的王,英雄的辉煌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3&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对等

  李桐‍

无票和余票是对等的
像是一种生活
如此进入另一种对等
不可能再有票。那个穿过街道的
老年男人,他在售票窗口前站几天了
一种漫长的改变正在发生
他后仰着身子,因为他知道有人会造访他
慵懒的灯光照在他银白的头发上
他在等待退票——
他时刻准备一种亲临的快感
这窗口,这人群
今天看上去仿佛是对他的嘲弄
那么多等待回家过年的人
他似乎意识到了他这可笑的想法
——答案始终不出现
他需要重新改变一种策略
来应对这无望的因由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犯浑

木斧

他一上井,拧了一下胳膊
还知道:痛
又摸了摸额头,不烫
他才放心地走了几步,回头
揽绳还在摇晃

他也摇晃起来了
在云之南,叫做云南
他吸过一根阿诗玛,看过一场阿诗玛的电影
知道了一些热带雨林的风情

短信里的鲁甸,一个像鲁迅先生的地名
发生了地震,波及到了他
让他摇晃,他再次伸出手
做深呼吸,蹲马步,累了
才摇摇晃晃的下山

他没有回家。他的儿子还没放学
他的老婆长的水嫩,跟一个城里的大款跑了
他去了工区的办公室,看看有没有人挤人的场面

上个月的工资,领齐了
超了产,发了效益奖
给儿子买了一套卡通,交了补习班的钱
还略有剩余

他进了办公室,迷惑了
在一张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名字
而他的,只能一再靠后,就像一块锯好了的边角料
把名字写得歪歪斜斜

他一走出去,突然感到身子还在摇晃
但天气晴岚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读羊白老师的《乌鸦*白雪》
                                      
  文/深圳,子在川上曰

            《乌鸦*白雪》
      快看:这苍茫的雪地多白!
      白的,只有一个污点

      多少年了,还记得你的白的确良
      你脖颈右后侧刚好能看见的那颗,痣

      当真实的乌鸦
      从雪地消失...  ...

  我喜欢这首小诗,是因为这首小诗非常简单,简单得只有两组意象:雪地和乌鸦,白的确良衬衫和脖颈右后侧的黑痣。这两组简单的意象,其是只能算作一组:雪地和乌鸦。后面的白的确良衬衫和脖颈右后侧的黑痣,则是根据前面的一组意象延伸延展过来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却很是耐品,能够品出人生的各种况味来。

  诗人起笔就没有做任何铺垫和渲染,直接以一组截图铺呈在我们面前:一望无际的雪原里,一只乌鸦跳跃着,“呱呱”地叫着,在雪地里觅食。诗人为了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直接写道:“快看:这苍茫的雪地多白!”。让我们立马跃进了诗中,进入到他所描绘的那组截图里,感受画面里的动与静,黑与白。诗人很哲理地写道:这个雪地是多么的白,白的只有一个污点了。是呀,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乌鸦,只是因为雪地的白。我们之所以能听到乌鸦的叫声,只是因为雪原的静。换一句话来说:雪原是多么的白,白得连乌鸦也成了白色,白得让乌鸦也白成了雪地上的一个污点。

  这一节诗人以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入诗,但没有深入渗透下去,却是笔锋一转,进入到了生活中,并从记忆里掘取了两个碎片:“多少年了,还记得你的白的确良 / 你脖颈右后侧刚好能看见的那颗,痣”。很普通的两句诗,留给我们的却不简单。白色的确良衬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最普通最流行的上衣,我们都穿过。而脖颈右后侧的黑痣,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是特指的。这两句联系在一起,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那个特殊的,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年代里,是不可能有其他色彩的。那个时候的白,只是我们穿在身上,可以脱掉可以清洗的一件衬衣。那个时候的黑或者污点,只是我们脖颈后面的一颗黑痣。至于其中发生的那些故事,诗人却没有兴趣继续下去了,而是戛然而止。让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去想象,去复原那些故事和情节。

  诗人在最后写道:“当真实的乌鸦 / 从雪地消失...  ...”诗人写得很隐晦,一句话只说了前面的一半,就以标点符号代替了。只是特意突出了“真实的乌鸦”,难道前面写的都不是真实的乌鸦?嗯,第一节里的乌鸦是从审美角度出现的乌鸦,带有美学和哲学的双重含义。第二节里的乌鸦,带有象征的色彩,既是记忆,也是一些故事的碎片,更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的排泄物。在第三节里,诗人向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也可以说:生活中的我们这些真实的乌鸦们)展开了一幅画面,但是,他自己什么都没说,只是让我们自己去回味,去玩味,去品味: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那些乌鸦们一个扑棱棱飞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 我们是融入这雪地的白?还是成为一只乌鸦,化作雪地里的一个小小的污点?

  其实,无论我们是成为消失了的乌鸦还是融入雪地,我们此生都将成为一些随风而去的碎片,或者渐渐变淡,乃至完全消失的黑白记忆。我们留下的,都只有这茫茫的雪原,以及雪原消失后这无限的空白。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0:54 | 只看该作者
2月17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蝴蝶仙子的梦

文/胡蝶

春来的前夜
我躲在娘胎里孕育仙子的容颜

我命令母亲爱上春风的柔,桃花的俏
不,还得叫母亲给我坚韧的内心
抵御,人世间的冷漠和无边的荒凉

母亲!
白雪公主似得美人已被嫉妒毒死
海里的美人鱼只能躲在童话里暗恋王子

母亲啊,母亲!
请你趁着蝴蝶扇动翅膀的那一刻
把我生在蔷薇花开的五月
我要像蝴蝶一样
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一束阳光洞穿黑暗
卸掉冰雪留给枯枝洁白的容颜
一声呼唤把我从梦中惊醒
“妈妈,你又说梦话了,快醒醒”!
懵懂的少年,就这样
打扰了我变成仙子的所有幻想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7&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彼岸花

文/朱仁凤

你在彼岸望穿秋水
而此岸无舟,我不知此时
该如何抵达,你的港湾

我唯有站在原地
掐掉内心的一些念想,也掐断世人的
某些妄念,顺风而开,开出妖艳
开得火红,只为伊人,在水一方

若尘缘未尽,为何花开叶落
一次一次错过,生不见彼,亦回头无岸
如果缘生,请赐我一盏爱情的毒
如果缘灭,且允我,再来一杯忘情水
让我忘却前生,忘却今世
忘却生不相见的痛

苦守此岸,我像一只张开翅膀的
火凤凰,涅盘、重生,咯出鲜血
只为等一次,错过千年的回眸

若来生,你还记得我
请带我泅渡,带我脱离上天的诅咒
脱离这人间苦海,让我开在彼岸
一生为你,妖红似火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3&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除夕星座

文/空馨

除夕夜,我在灯谜里
没有遇见天使
只找到了鞭炮碎裂的余音
北斗倾斜,启明人比往日迟归

这团聚的时刻,一只喜气的羊
早早蹲在季节的起点
用犄角顶开河流的方向
一年和另一年的埠头,水上有冰在飘

你不必惊讶,下一秒的春天
将重新设置寓言的格式
而有些尚未远去物事,我不想说明
如这寒夜,每一粒尘土
都和白羊星座,同一块天空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一个圣洁的少女心灵  
                                             
叶如钢
                                                                                       

前面一帖里我提出: 诗歌要净化心灵,提升灵魂。  在这个净化和提升系列里, 我将推荐和点评一些净化心灵, 提升灵魂的诗歌。 今天介绍的是年青的女诗人袁恬的作品“少女”。 这首诗歌美丽非凡。 下面的逐行解读写于2013年, 此前在其他网站发表过。

少女

袁恬

海养育着玉质的种子,
每一天,你漫无目的地醒来,
眼睛只知道收集明亮的季节。

于是,景物柔和下来,
世界敛起翅膀,
安静地睡在你的屋檐。

你在长,舞蹈使你开出花来,
你别上一枚红别针,
大海里长出红珊瑚。

你有水的颜色,
没有水的曲折。

女孩子是不能成熟的,
永远不能。

黄昏追着三千里长发,
为你铺下一地金黄。

想他的时候
你有一扇漂亮的窗子,
一小瓣杏仁
干净地挂在天上。

月色一下一下
梳着你白条条的身子,
嘴角蓦地一痒。

你是梦,你分不清睡和醒,
分不清死亡和温柔,
血液和果浆。

你怀念着鹿角上的积雪,
用童年的银币
交换一切锐利的事物。

当日子水母般地靠近,
你还举着蛋黄的花蕊,

海水一幕一幕上涨,
把疼痛的泡沫拥入怀里,
只怕自己,没有给它足够的爱。

海养育着玉质的种子,
每一天,你漫无目的地醒来,
眼睛只知道收集明亮的季节。


点评:


海养育着玉质的种子,---很多种子看起来象玉质的: 晶亮, 坚固, 润洁。把种子说成是玉质的, 当然是更进一步的赞美。 这里的种子, 可以比喻各种种子: 思想的种子, 感情的种子, 等等。 说海孕育种子, 给人很开阔的联想。 实际的海, 能孕育海里植物的种子和鱼的种子。 但这里是象征的。
每一天,你漫无目的地醒来,---一个少女早晨醒来, 可能就是没有特定的计划去做什么。 这里是写一种随意的心态。
眼睛只知道收集明亮的季节。---如果说“收集明亮的光”, 就更传统。 但是, 这样转移化地写, 包含深一层的涵义。 因为这里的眼睛, 也是心灵的眼睛。 一个少女, 她的心是明亮的, 她喜欢的事物也是明亮的。


于是,景物柔和下来,
世界敛起翅膀,
安静地睡在你的屋檐。


你在长,舞蹈使你开出花来,
你别上一枚红别针,
大海里长出红珊瑚。

于是,景物柔和下来,---在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注目之下, 景物自然会柔和下来, 即使原来不柔和。
世界敛起翅膀,---这里把整个世界比喻为一只鸟。 世界, 或者说世上的种种事物,看见这位美少女, 就像鸟一样收起自己的翅膀, 偎依到少女的身边。 在这里, 少女的形象可以说升级为一个女神了。 但也可以说少女想象世界象鸟一样偎依过来, 因为她那么喜欢这个世界, 她想抚摸这只鸟。
安静地睡在你的屋檐。--“睡在你的屋檐”, 就是来到少女的身边。 “你”, 就是诗里写的少女。

你在长,舞蹈使你开出花来,---少女当然在不断长大。 下句是写少女跳舞, 舞得象一朵花开放。 我自己曾填过一首词, 写冰上芭蕾, 那个俄国少女旋转中把双臂展开, 很像一朵花开放。  当然, “开花”也可以隐喻在生活中绽放美姿和才情。
你别上一枚红别针,---这是一句实写。 一个少女会做的事情。
大海里长出红珊瑚。---少女别上红别针, 她就象大海里的珊瑚出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 少女的外形不会象珊瑚。 但是“珊瑚”这个意象是美的。 这里, 用别针的红色建立比喻的联系。


你有水的颜色,
没有水的曲折。

你有水的颜色,---我如果写这句, 会写“你有水的清澈”。 作者的意思差不多。
没有水的曲折。---当然是说少女单纯。


女孩子是不能成熟的,
永远不能。


黄昏追着三千里长发,
为你铺下一地金黄。


想他的时候
你有一扇漂亮的窗子,
一小瓣杏仁
干净地挂在天上。

女孩子是不能成熟的,--成熟了就不再是纯真的女孩了。这句写作者对天性纯真的珍视。
永远不能。--再强调一句。 “永远”固然不可能, 却是用来强调。

黄昏追着三千里长发,--这里, 诗有一个转折。 转而描写外景。 黄昏的阳光似乎在天空中形成长长的金发。
为你铺下一地金黄。--光线落在地上, 把地面照得金灿灿的。

想他的时候--经过上面的写景转折, 这里又转而写少女的爱情。 少女想念一个“他”。
你有一扇漂亮的窗子,---坐在窗前。 作者换了一个说法来讲这个。 不说在窗前, 而说有窗户。 这增加了语言的风味。这样写, 还使得”窗户“获得了一层寓意, 即心灵的窗户。 写诗应当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不应总是用熟语。
一小瓣杏仁
干净地挂在天上。--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 杏仁是说月亮。 女孩的眼睛常被形容为杏仁状。 所以这又隐喻少女的思念目光。把月亮形容为杏仁, 也建立与春天的杏的某种联想。  浪漫主义诗歌里的意象一般都是明确的, 专指的。 象征诗歌里有些意象的比喻可以是多重的。 这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和阅读的思维享受。“干净地”是个有个性的形容。 和少女的习性比较相符。



月色一下一下
梳着你白条条的身子,
嘴角蓦地一痒。


你是梦,你分不清睡和醒,
分不清死亡和温柔,
血液和果浆。


你怀念着鹿角上的积雪,
用童年的银币
交换一切锐利的事物。

月色一下一下
梳着你白条条的身子,--把月光比喻成梳子。 作者是个年青女子, 用“白条条身子”
来描写少女身体, 比男性作者有更多的自由度。
嘴角蓦地一痒。--月光梳子顺着身体就梳到了嘴角。 所以忽然痒了一下。 这是把月光梳子比喻成实物梳子


你是梦,你分不清睡和醒,--少女充满梦想, 所以说是梦。
分不清死亡和温柔,--这里表述作者的某种伤感, 所以谈到死亡。 把死亡和温柔并列, 似乎逻辑不是很明显。 但死亡确实可以表现出某种温柔。 比如落叶。 生物死亡时也会是软绵绵的, 给人温柔的假象。
血液和果浆。--两者都是红的。 这两句是说少女的天真幼稚, 和世界上生活中的伤感的东西。


你怀念着鹿角上的积雪,--这里转而写少女对童年和童话的怀念。 雪地上的鹿, 很可能是童话里的, 也可以是少女亲眼见到的。 总之是充满童话特点的意象。 鹿角上积雪, 是一个很生动的细节。 在语言上也是很简练的, 因为把鹿和雪同时交代了。这里特别表现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用童年的银币
交换一切锐利的事物。---童年的银币, 应当是玩具性的。所以童年的银币指向的是童真。 “锐利的事物“似乎是个中性的词。正面的锐利事物可以是锋芒毕露的才智和成绩成就创造发明等等。这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少女上进的想法。 负面的锐利事物可以是武器和各种伤害性的东西, 包括人的态度。 这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少女希望用自己童年的银币去消减那些东西。

当日子水母般地靠近,
你还举着蛋黄的花蕊,

海水一幕一幕上涨,
把疼痛的泡沫拥入怀里,
只怕自己,没有给它足够的爱。

当日子水母般地靠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道理何在呢? 水母飘忽不定,
朦胧轻灵, 而又色彩斑斓。 生活, 日子, 会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梦幻少女更是这样的。
你还举着蛋黄的花蕊,--这里有三个词语”举着花蕊“, ”还“和”蛋黄“应当分析一下。
举着花, 这是一种宣示。 在少女走向纷纭不定的生活的时候, 她保持着那种纯美的
理想。 ”还“, 那就是说, 她还没有”成熟“为世故。 也可以理解为仍然象个孩子那样, 把花握在手中, 举起来。 所以, 还是童真的。”蛋黄“当然是说花是黄色的。 为什么用”蛋黄“来描写? 我觉得这比较接近少儿的生活。 所以, 作者这里是围绕着童真来选取语言。 ”水母“也有这个特色。

海水一幕一幕上涨,---这里回到诗开头说的海。 多个段落之后, 回到起始, 是一个常用的写法。 这样有助于建立 全诗的完整性。”一幕一幕“, 这里用”幕“生动而别致。我们再次看到作者使用新颖语言
的努力。
把疼痛的泡沫拥入怀里,---浪涛撞击海面, 礁石或者海岸,给人以疼痛的联想, 所以说泡沫是疼痛的。 少女, 或者作者, 对疼痛的泡沫满怀疼怜, 把它们拥入怀里。这表现出慈悲和温情。 这就象爱怜宠物一样, 也包含了对世界和人的关怀与同情。当然, 这里面也可能有一种自我同情。
只怕自己,没有给它足够的爱。---对于世界上,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3&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3:18 | 只看该作者
2月18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年夜饭

陈鱼观

口袋里装着三个词:年。夜。饭。
从年谈起,为平静老去而
庆幸。夜是自私的,黑色日子侵入她的领地。
至于饭,则如肚子般——
复杂构造容进更多等待。
年夜饭呵,雕刻母亲的皱纹,也写进
父亲走远的音容……
山成为最后的记忆,
一丝丝雨编织着白色的衣裳。
在我的酒杯里,首先因为年而忧伤,
夜已不可收拾,狼藉答案给出委婉的理由,
也拒绝殷勤的笑。
无助时,逃离变得堂皇,
一局饭的谜团,在座位上随意扩散。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中国对联(两首)

  唐绪东

和天气同样冷的话,从一个温暖的嘴里
吐出。冬天就平添了几笔暖色

苦思冥想与搜肠刮肚的人
只是为了找几个恰当词汇,给苍白的世界
升温。写字人心情复杂,干脆把乡亲们
渴望的事物,倒过来贴

这一创举,为人们所接受
他们力所能及的是,让经过的
一开口,必有很多吉祥鸟
拍打着翅膀叩临家门

在中国乡村,横批做为一顶
永远的桂冠,高过人们头顶

中国元素

经历并拥有着弯曲的山路
所有的弯曲,繁复,都抵不过较真

圆转和方正,绛红和朱砂
坐上去犹如眉心痣,舒展开似丹顶红白

郎中在乡外把脉
和尚于寺内撞钟

纵有俗世愁肠,然祥云流水里
我仍旧分辨出因年坌沓的亲人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回不去了
  
呆瓜

我说,我回不去了
年初二的晚上,我们守在母亲的灯下
说着细细地话

左一句,右一句
都在我的嘴下,穿起彩色的鱼衣
游在浅浅的,风一吹
便走的树林里

一夜是多长,半生就是
多长。你的脸红着
我让你靠着炉火,就是让你贴近森林
就像,我不让你站在烈日下

妹妹,我说了那么多话
为的是把布景
再从远方捞回来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7&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雨水,或无掌声

石头

才发现,这是个尴尬的修辞
突然造访的冰雪
让人感觉,大西北的雨水还躺在宋词里
不过,此时我们以雨水的形态洒在工作岗位上
湿润着春节里的气息
大屏里,传唱着烟花爆竹的铿锵
当我们准备鼓掌时
突然的停电,把大家瞬间拉入略带忧伤的现实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命运之花

肖军

如果看着,等着
它的到来——
命运之花的光顾。
我的河流将会干枯,在我寻找的芳香将会散尽
它会悄悄地弃我而去。

它到来了——
命运的花,可
还只是嫩芽,需要浇灌
需要用我的血与泪去换取它的芬香
需要在时间的银河里去抛洒
那样
终有一天会开出理想的花来

如果,可以换取
命运之花的苏醒
我的泪啊,我的血呀
随意抛洒,只要它会开花
只要它会开花!

在时间的磨砺里开出原始的芬芳
在峭壁开放着
在河岸开放着
在原野开放着…
只要
它能开出芬芳的花
我愿意抛洒,愿意抛洒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4&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你从未感受过的绝望

   小格子

跟开房的区别不是
简单的断句
更简单的 措辞温柔或者 ,生硬

只是
只是我后来再抱着你的感觉
想到未来
像北方的雪不断落在我的身体上
融化

源源不断的。炙热

爱,不是拥有
更像是  。你从未感受过的绝望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诗歌评论#

风中的思考者   
                                                                            ——老彦娟诗歌印象
                                                                                 梦影含心


       倔强、智慧、侠义是老彦娟给我的印象,亦如他的诗歌,铁骨夹着柔肠,思虑带着深情。像一个在风中行走的思考者,用真情去挖掘诗意,呈现诗质,所到之处总能留下多味的诗意思考,厚重而不失生机,率真而不失内敛。他的诗总能让我感觉到诗情背后那颗真挚的悠长诗心,在岁月深处坚守着自己的灵魂,坚持着自己对诗的感觉。他的诗视野宽大敏锐,想象丰沛大胆,意象繁茂多姿,叠成笔下五彩斑斓的诗意世界,并延展出对尘世的细致观感与深切体验。
      老彦娟身在异乡,经历的人和事自然五味俱全,在他的诗歌里便可窥见他对尘世各色形态的感悟,他将内心的、感知的、思索的与纠葛的融为一炉,用想象串联,意象呈现打造出深切多姿的诗情,完成了对生命、灵魂的认知与挖掘,是形与意的融合,也是融合后思想的引发,意味甚浓。
       写诗能写出独到的深刻感悟并引人共鸣是难能可贵的,必须穿过前人的影子,对语言的把握,意象的选取,诗歌肌理的丰饶与深厚有着深刻地理解,独道的感悟,并赋予自己的个性。老彦娟正是这样,他有着冷静而智性的思考与抒写,比如在《《永远的月光》这首诗中,彦娟老师写出了独特的诗歌内涵。
      月光是游子、有情人最钟情之物,它在人的心灵深处是神圣而莹润的,人们对它有的抱怨,有的爱惜,而老彦娟却无情的将它分割,“让墙角的草虫嚼碎它的尸体/剩余的骨骸,种进河里/种进记忆的岔道口”目地却是深长而厚重的,“永远做家乡的垂杨柳/永远做忘归人的指路牌”如此的大胆想象与反其道抒情是震撼并冲出人心的。老彦娟笔下的月光是内心与现实的纠葛,是生活与情感的杂糅,“假如生命能平安度过今夜/我依然会翻看故乡的隐私/以及那枚月亮骨骸长出的花骨朵/月光,永远是我和家乡的孩子/赶也赶不走的孩子”如此的月光在他的生命意识里是有骨有血有肉的,是坚韧不朽的。他的《难锁故乡情》、《梦里回家》、《汲水的老女人》、《乡恋》等不无体现了他的这种诗的情味与真我的个性。  
      读他的诗,会发现他能驾驭世间万物,似乎天上的,地下的,身旁的一切都可入诗,为他所用。“直到有一天,那个蹒跚的老猎人走过/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捡拾这个转角的枝蔓了/一只梅花鹿悻悻地跟在猎人的身后”(《生命的足迹》)“那缕不愿远离的炊烟/正在试探鸡鸣的沸腾”(《夜宿鸡鸣店》)“四月,心终于成年/行走于黄河的浪尖/得来鱼与风的欢呼/鼓动游说春天的帆帐/寻找一粒种子的张力/我的足迹已经偏离了赤道的狂热”(《心向漠北》)这些动物、植物、气候、地理等等无不在他的诗笔下灵动多姿,表现出别样滋味。
       不仅如此,他的诗是智慧与理性的融合,透悟了诗歌和谐的理趣,诗语不是简单组合罗列,意象堆砌,流于表面,而是把握住诗的内部是否具有真正的内涵。“墙角处的壁虎/满足于蚊子的血腥/趁着冬天的腐臭还没走远/乱哄哄地爬上了戏台”(《母亲的甲午之痛》)、“摇摇晃晃路标的指针/忘记了还有纠结/时而向南/时而向北”(《迷路》)、“她将秋的灵魂/榨汁后装入年轮的量杯/刚好52升”(《秋重三章》)、“蚂蚁、蛆虫和我/当然也有执令者/都在中风的手腕里舞蹈”(《昏暗的灯光》),这些灵动并带着思考的语言从正面凝聚到反面审视,极具张力,情感凝而不滞,给人一种逼真的臆想过程,也触动了灵魂深处。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因为我们的思想改变着和指导着我们的情感的不断流注,我们的思想事实上是我们已往一切情感的代表。”老彦娟放眼尘世,关注社会,品察现实,对曾经、现在或当下发生的事做出自己的思考,并以诗代矛直指那些丑陋的世象。《今晨,雾里有狼》、《我,没有炮制新闻》、《灰色地带,正在孕育一场突围》、《小馆潮涨停》、《我的斑马线》、《地狱之门》等诗无不让人感受他那颗为尘世忧郁的拳拳之心。他写下命运、感喟、疼痛、爱恨。
       因此他的诗情具有深厚的感染力,读他的诗,总让我叹服他诗语中词语搭配,诗意组合透出的明智与思考力,在他诗中流连,有时佩服他的想象力,有时享受诗中深邃的境地,有时又沉浸在思索中,那些沉淀或潜藏在内心的情愫被他诗中极具感染力的诗句营造出的诗境与诗味唤起,有一种热流在内心涌动。
       “当这个世界阻滞了我的味觉/我只能用耳朵来听”(《去边缘化》)、“其实,除了和我有关的一只壁虎低头想心事/我没说过,我的寂寞如云”(《此情,只属于逐渐荒芜的田野》)、“最易受伤的部位/不是心脏/在某种情感不懂包装的时候”(《临诗随笔》)“而我找遍了昔日王维遗落的墙角不到两只干净的杯子/一只盛满铜臭/另一只也盛满铜臭”(《窒息》)“真爱如果就此去了天涯/谁还需要七月的鹊桥”(《七月,请允许我们公允记忆》)他将生活的、现实的、身体的、感情的、内心的经验,用诗歌处理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味。这些从经验中得来的诗情深入人心、浸入灵魂。
       老彦娟的诗歌直面生活却不直陈,他在日常生活的常态与生存境遇中去发现捕捉诗意,摒弃那些表象的肤浅认识,以不同的眼光、视角、心理去挖掘诗的内涵与意义。那些悲痛的、荒谬的、伤感的、无奈的、美好的都在他的笔下挣扎或鲜活,他的诗歌是以心灵或情感与现实交融的记录,是对社会的反观与思考,是对人性的扣问与批判。譬如《看来,他是忘了》这首诗中,老彦娟以冷峻的笔调,描摹了一幅日常生活中的图景,“因为都喜欢白酒/因为都喜欢这吵不醒的夜 /我们时常聚在一起/坐在圆明园的残垣边/炙烤着八国联军遗落的瓦片/烤香八大胡同的风味鸡排”这图景让人心微痛,并有一种力量在震慑着灵魂深处的情思及岁月深处的那段铭心印记。“我们换着样的醉/从小牛二到大红星/从真五粮液到假茅台/从高鼻梁的威士忌到老毛子的伏尔加”如此熟悉的生活影子在笔下折射出生命的卑微及良性的溃散,只是有些心不知那些繁华背后的沉痛,有些心真的“麻木了现在/也麻木了过去”。诗中“圆明园”“风味鸡排”“威士忌”“伏尔加”“过去”有着内在的联系,让人反现现实与过去,内心的无奈与感伤自不必言说,是能够心领神会的。诗人用语言、结构、音调、情感等去表现诗意,并融入了诗人评判历史与现实的深远寓意。而这些是以一个诗人审美、思维、视野、素养等综合素质来实现。
       老彦娟一次次地真情抒写出尘世中的感喟,而不是情感的瓦砾间呻吟、哀恳和恸哭。诗情中诱发出的生命感怀,折射出的人间百态,如雨,打湿或润饰内心的柔软之地。让我看到他人性的力量,人生态度。他把内心的观感与生命体验用陌生化、抽象化、蒙太奇、分裂等技巧实现诗的深化和营造诗歌形象。可见诗人深厚的驾驶诗意的功力。
       诗歌是天使,其意义不只是描绘出人间百态,世间万物,让人感受到诗歌的光芒。还因它的善,让我遇到许多良师益友。老彦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诗歌里有他最诚的生命体验与最厚重的感悟,正如老彦娟所言:“诗歌就是利用文字语言这种符号,来勾兑一种韵味,这种韵味要醉人,有回味,还要有思考”。因此,每每读之,都让我感受到尘世里的五味,内心中的起伏。在品读他的诗歌时,总有要把品诗的感悟与快乐一吐为快的冲动,故而不理拙笔之笨重,写下些浅薄之悟。
时光不断的翻新,我们会在岁月中老去,但向上的诗心永远都在岁月深处聆听尘世之音。尽管路上还有苦涩,相信,老彦娟的诗笔会越来越好,因为他有颗睿智思考的心。老彦娟总是很谦虚,他不断的在努力着,正如他在诗中所写:
                                     我不轻视别人
                                     就像我不轻视诗的生命
                                     我也普众
                                     我也跟风
                                     但我为了我自己
                                     剥落了那些虚幻的迷彩
                                     做回原来的石头
                                     屈原只能是我心灵的模特

                                2014年9月18日于铜城

附彦娟老师一组诗歌:
我,没有炮制新闻(组诗)

这不是新闻

上帝和我对坐在桥洞里
冰冷的劣质白酒
烧红了我和上帝的眼睛

而靠在桥墩上的乞丐没有走远
他总是不相信我们的富有

“怎么说喝就喝上了呢
还有去了皮的花生豆?
怎么说喝酒喝上了呢
还有去了皮的花生豆啊?”

乞丐不解地耸了耸自嘲的肩膀
上帝也耸了耸双肩的颤抖
就像我内心深处受到的感染一样

但我们谁都没有哭出眼泪
想起五点以前的太阳底下
那场很糟糕的祷告




    抱团取暖

其实,我不是春风
最少,不是冬天里的春风
我和白蝴蝶一起
去追逐那个驼背的流浪汉

我、白蝴蝶是想躲进
他腰间开着白花的棉絮里
总是不打折扣的相信
那里应该是一颗破碎的心,能够得到温暖的地方

   看来,他是忘了

他是一个老知青
平时我们都叫他“革命疯子 ”

因为都喜欢白酒
因为都喜欢这吵不醒的夜
我们时常聚在一起

坐在圆明园的残垣边
炙烤着八国联军遗落的瓦片
烤香八大胡同的风味鸡排

我们换着样的醉
从小牛二到大红星
从真五粮液到假茅台
从高鼻梁的威士忌到老毛子的伏尔加

我们谈论钓鱼岛上的深海鱼
谈论秦城监狱里的不死鸟
谈论龙的二代传人
但没有谈到老鼠
以及老鼠的儿子

他也没有谈起
“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到广阔的农村去”
看来他、我们、残垣边的瓦片
麻木了现在
也麻木了过去

   味觉上的痔疮

一瓶辣子酱
终于被我掏成空瓶子

初恋、蝴蝶飞
小河流水、渔歌泛舟
“咚而锵 ”的戏台
还有半页没有读完的戏文
都去了幕后
味觉的幕后
辣子酱的幕后

只有几缕漫不经心的夕阳
赶走了瓶子里的空气与刺激
伴我靠在那堵老墙的半死不活上
缝补这个世界最后一道伤口

我的味觉长了痔疮
除了孤独的疼痛
我已经忘了酸甜苦辣咸的昨天
任由伤口上耸起一座炭疽的城门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3:18 | 只看该作者
2月19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春雨

刘东宏

十面温柔的埋伏   在夜晚
开始   从江南出发   母仪天下

一场春天里的盛事   经过桃花   经过
生生不息的烟火   让一切
归于安谧和自由

缓密紧匝的软语   滑过
春天的胸怀   轻音乐响起
慢条斯理的如梦令   足以
聆听温暖

触摸摇篮曲一样的深情   我必须
打开心扉   打开
关闭经年的门窗
遗失在江南的爱情   仄身而入

泪水清凉地铺过来   从今的过去
已变成往事
不说话   不携手
已把今生相许

女儿睡熟了   脸上开满
幸福的笑容   我听见久违的呓语
以及呓语里无边的脚步声
极似她妈妈的声音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0&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夜游症患者       (外二首)

@云楼七狼

一个在报社上班的人,他一级一级踏着台阶。

他在一团火中排练。

“漩涡。这虚假的祖国。”他说着说着,面具就裂开了。
有限的驳论。那么多塑料的插花。
“民主被屠杀了。自由只是一个人的影子。”
他在被祝福的身体里抽插汉字。文革在哭泣声中结束了

“我的父亲,死去的剧场。”是什么在水里带着劲儿
慢慢拉出无声的轨迹。
他的老妻,他年迈的母亲,穿着睡衣读着新闻的他的女儿
“祖国,有十层楼高?”

越轨。飞离。逆光的时代。“新闻是一个海。”
我在你微妙的乳沟里做爱。他说
在键盘的空地里
他横行。“你认为发生了这样的事吗?”

背后,他年迈的母亲,穿得亮亮的,像文革里残留的
反光。而他
什么也不想挽留。
      
             厌食症      
            ---给屠夫

爵士唱腔。空洞而零散的身体语言。鼓声移出炉膛,开敞的
局势。一把刀,穿过阔叶林,穿过白羊的庄园。

胎生的响声。它的胸腔和腹部有心有肝有脾肺有胆肾有小肠大肠
心合脉,开窍于舌。舌切片,加上佐料,放在盘子里,味道不错。

一只羊就是一道脊背朝天行走的菜。而,那把刀,刀下的一张脸
好像要被摘掉一样,一躺倒,就在床上打颤,牙齿,腮帮子,头部

“一分钟之内碧鸟都飞了。”杯器的
碰撞声,汤匙声,砸酒声,咀嚼声,声音像纺线一般吱溜吱溜

捆绑着他。“肉案上的肉又空了!”断刀沉在黑夜的一角,似一只蝴蝶
越飞越高。“水,水,水。。。”他与羊一样,开窍于口,流下口涎欲滴

             失忆症                    
            ---给吸毒者

阿伦说:“把诗人拉到一旁,让他在沼泽上看到死尸和腐烂的东西上发出的微光。”
大地送来波涛,也送来纸盒,被切割的笑声,喋喋不休的
避孕套。在神祗居住的地方

阿伦为梦清洗面容。“我只能从镜里看到另一种美。”
仿佛一位大师,他着白手套,用午后倦怠的河水

确定活着的
日历。

“我生于祈祷,死于破碎。”他嘴里的笔仍在戳着虚无的纸。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8&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时光,散落在我的身后(组章)
                              
             张生祥

          初雪,或者一场相约

       一场初雪,到来后,多像一场煮酒的气氛。
       这时,大伙坐下来。慢慢吃,慢慢地唱。让热气温暖一向的久别。让屋里屋外,腾出一片情感。大谈落雪前,那些破败的时光。
       这些不用冥想的碰撞。把诗句和酒一起煮沸。
       把悲怆怜人的目光一起变得水灵。
       把一些干枯的往事变得活灵活现。
       把一些小小的恩怨和瓜葛蒸发。

       身在红尘的睡梦中,心绪总被世事纷扰。此时,就要脱去一此遮掩,赤裸地上场。
       多好啊。就像雪的轻飘。
       因为冬天,她到来。顺着光滑的季节,梳理往日的念想,再捡拾一些宁静。
       “淡淡的好”。雪如是说。我们如是说。
       不用去做作和矫情。

       雪,在时光上跳跃。
       她的从容与飘逸,多像一场人与时光的相约。

       秋天,或者一次歌唱
   
       秋深了,情深了,岁月更深了。
       秋叶,踩着往昔的凌乱,蹁跹成音符的迭宕。秋韵是奏乐人,秋风是指挥者,一场盛大的交响曲,在大地的礼堂上,奏鸣着。
       先是轻扬的钢琴声,它挑动秋日的敏感线;
       后是阵阵的鼓点声,它拔起秋雨的节奏感;
       再是汹涌的伴奏声,它掀起果实的回想律。一季又一季,寸寸的拨节,甜甜的饱满,盈盈的丰润。花朵的青春绽放。孕育。河流那般畅快的分娩。一切的激情,四溢。
       洋洋洒洒。像秋阳那样铺满。

        一章秋意浓吧。回眸吧。
        款款的。不再有伤怀的秋恋。
        时刻握住温暖,心就不会荒凉。

       登上秋的高野。你将以秋光作词。
       唱一次爱,唱一秋满满的金色年华。

       夏夜,或者一场恋爱

       爱情在夏的夜晚,分外燥热。
       整个夏季,就像一场恋爱的公园。

       渴望痴情的萤,点亮小小的心事。在浪漫的花花叶叶间,寻寻觅觅。
       那些来自土壤或角落里的轻声细语,就像恋人们小心翼翼的低喃。弄得月光也躲躲闪闪。
       重重叠叠的影像,来来往往的步履,都显的特别的悸动。轻盈。

       假山。流水。小树。柔波在空隙中飞来飞去。
       月影。廊桥。幽径。甜蜜流转成一缕缕馨香。
        此时,不管是睡莲,还是荷,都在清醒中陶醉。

       夜,铺满了人间。夜,不黑。
       还有心颤的火花,在寻觅。
       多少桩心事,睡在夏夜里纳凉。

      春水,或者一池文字

       我必须赶考。就像多年来,我举着春天的书本。
       只有这样,一江的春水,才不会不明不白地走失。
       春联上的平仄,它的韵脚,才可以下地走动。该绿的绿,该红的红,该流淌的流淌。

       之呼者也,被爷爷的爷爷,一直念到现在。就连帝王将相,也爱不释手。
       它们的头发,比我长。它们的节奏比我响。
       它们沿着古老的春天,一直流淌到现在。
        流进我这浅浅的血液。

       我还在读。文字早已跨过祖先的门坎。
       水的阳光,也透着金光。
       一池春水,浩荡着。

       乘春到来之际,赶考。
       捧着春天的试卷。
       抒写或者吟诵,用足迹点燃新的一春。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诗歌评论#
   
高原皱褶深处高蹈的山魈之魂

    ——序《穿青人诗选》
            
             王家鸿
     
       那天,我正在捧读一个纳雍人的诗集,突然间脑海冒出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地气与精神因子,滋养了纳雍大批的诗人?
或许存有这样疑问的,不止我一人。
我悄悄打量着这方神秘的土地。从版图上看,纳雍形如一只头西尾东的山羊,静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但平面美好的视觉,却无法掩盖历史的苦难与沧桑。据说以“纳雍”为县名,取“纳民雍熙”之意,寄意该地人民和谐吉祥,当属历代仕官的美好愿望。雍,古亦同“壅”,有遮蔽、壅塞之意。无论取义如何,纳雍作为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度地带,四处是高山深壑,在过去,土地贫瘠,一年四季,最繁荣的是枯草野蒿,生存环境可以想见。以前常常听到人说,“威(宁)纳(纳)赫(章),去不得”,可见外界对此地生存状态的疑惧。
      然而,经济发展却常常与文化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早期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远蛮荒之地,纳雍又处于这个边远蛮荒之山地中的旮旯犄角之地,却一直放射出耀眼的诗歌光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纳雍的一批诗人纷纷在全国多家刊物亮相,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群。纳雍不仅出大批诗人,呼啦啦随便站出来就是数十个乃至上百个诗人,且不乏重量级诗人,是不折不扣的诗乡,不仅在贵州诗坛蔚为壮观,而且在全国也当属罕见,令人对这块土地、对这群诗人心怀敬意。
      我这样说,是与即将付梓的《穿青人诗选》有关。
      作为贵州原住民的穿青人,是独立于“五十六朵花”内涵之外的“待定民族”,分布在黔西北高原为主,尤以毕节市纳雍、织金两县居多,据说已分别超过二十万人。也散居于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黔南等地。纳雍作为穿青人的大本营,这部选集中收录的诗人作品,无疑是大多来自诗乡纳雍,或者确切地说,这些诗人中的大多数及其诗歌,都与纳雍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穿青人古时史称“土人”,又叫“衣尚青”,自明以降,称为“穿青”,自称“青族”。学术界也有说她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无论怎么说,这个以山魈为图腾的族群,也许人们并不怎么在乎其民族成份,倒是可能会注意到她的睿智与诗意。山魈是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那么以此为图腾的族群,当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于我而言,选集中的一些诗人,或是生活中常来常往的朋友,或虽仅有一面之缘,甚至素未谋面,但却神交已久。说实话,在怀着敬意捧读这本集子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我还真的不知道他们是“穿青人”,只知道他们有血性、有激情,豪侠仗义,坦诚率性,对至亲朋友说一不二、绝对忠诚,对诗歌女神情有独钟、孜孜以求。
      据有关数据,穿青人有六七十万人口,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民族”。姑且不说这个“民族”的文化如何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仅就这本进入《穿青人诗选》选稿范围的35位诗人,已足以说明这是一个有“故事”、有诗意的“民族”。这本选集中的一些诗人,如60后的陈绍陟、李枝能、王家洋、漠血、王庆,70后的闵云霄,80后的徐源、张富江(古秋)、若非、李光明、王纯亮等等,都可以说是贵州诗坛的中坚力量,或者是较为瞩目的新秀。有的甚至放在全国诗坛的大背景下考量,也并不逊色。可喜的,一些90后诗歌作者已经开始冒头,显示了一定的诗歌创作潜质。可以说,编选这本集子非常有意义:一方面无疑具有某种使命性,甚至可以说是记录某种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这本集子的诗歌品质毋庸置疑。
      山魈之魂在乌蒙深山的每个皱褶深处游荡
      苍苍莽莽的乌蒙山,每个皱褶,都孕育着无限诗情。在宁静的子夜捧读这本选集,我感到无处不在的山魈之魂在岩石丛林之间、在城乡的犄角旮旯里游动与吟啸。
      纵观这本选集,就题材主旨而言,既有对自然、对生命、历史的真诚道白与浅唱低吟,又有对事物、对理趣、对经验的锐度切入与发幽探微;就表达方式而言,我认为诗歌与土地互相镶入、诗情与山风相互缠绕、客体与主体互相观照、自然与心性的互相印证,成为这本选极具个性、特质、张力与场域的重要支撑,呈现出诗歌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其中不少是值得反复回味、诗意隽永的巧思佳构。
       在这本选集中,陈绍陟无疑是一个重量级诗人,早在80年代,他就曾作为贵州实力诗人代表,被誉为贵州诗坛“金童”,几与作为“玉女”的唐亚平齐名,曾于1985年参加《诗刊》社第5届“青春诗会”,特别是作为贵州“高原诗派”代表人物,他不仅深深地影响到黔北诗歌的发展,对于影响和带动贵州诗歌冲出大山、推向全国诗界的前沿阵地,亦可谓功不可没。其入选文集的组诗《穿青人》,诗意丰沛,意境开阔,专注于客体与主体、自然与心性的互相观照与印证,既有追寻文化根脉的情结,又体现出回归自然的心灵顿悟,体现出对物我合一的趋同感。
      厚嘴唇播着刀耕火种的故事
      一个匍伏的民族,一代又一代
      躯体上生长着五谷

      一个泥土塑成的民族
      生于泥土。活于泥土。死于泥土
      连砂器清脆的响声和碎片也没有
      五指耕刨大地
      安埋岁月和自己
             ——《土人
       在诗人看来,这个民族是与自然万物相谐相生的,每一个生命的轮回,其实也是大自然轮回的一部分,因此,他的“躯体上生长着五谷”,他用“五指耕刨大地/安埋岁月和自己”,并以此获得新的生命,代代繁衍生息。这是一种何等超迈的情怀!
       青年诗人徐源眼中的穿青人,其魂魄已与天地山川融为一体。在《草鞋陪嫁》一诗中,作者是这样表达的:
       这些稻草来自二湾田  秋天以后
       娘扛出这一二十年的日子  坐门口
       一根一根地抽着它的心蕊
       她要用这最细最精的料
       为你编织一双细耳草鞋
       带着美好  放在你出嫁时的箱底
     素朴、真挚、细腻,这来自田野山川,来自大地深处的一根一根稻草织就的“草鞋”,不仅织进了娘的爱怜与对女儿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也织进了泥土的芬芳,蛙鸣、鸟语,以及家乡万籁,体现出了天人物我合一之境,超然洒脱之情。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具有哲学意味的诘问,常常折磨着生活在现代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诗人。从他们的艺术诉求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身份焦虑。于是,呈现在诗歌中的,一方面是对于根脉、对于乡土的追怀,另一方面是对于生存环境的困惑与忧虑。陈绍陟写于1988年的组诗《穿青人》,可以说对民族根脉的追怀,写出了“这一个”族群的历史文化特征。如“青青绑腿缠累山间流水/青青衣裙飘忽云勾花边/梳起三把秀发有杀天苗劲/腰系一条长带有媚地柔情”,将 “穿青女”的柔媚与大自然的飘忽妙曼融合一体。杨春明的组诗《寻找青族》,则从家史的角度切入,抒写了一个民族执着顽强、勇于向命运抗争的命运轨迹。“我开始寻找你/我要从根开始/从血清从姓氏从性别开始/从泥土从河流从山野开始”。诗人的寻找方式是独特的:“我戴上了面具/我踩着唱词和鼓点起舞/我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和祖先对话”。而诗人寻找的结果是,“我看见着青衣的人们结绳造屋刀耕火种/看见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绿了山坡黄了田野/看见他们踩山的大脚穿着细耳草鞋在青石板上大步踏歌/看见了他们种桑采茶纺麻织纱在清澈的河/水里漂洗一青二白的长布/看见他们对歌打莲花落庆五显坛跪拜山魈”。与其说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寻觅,不如说是对先祖深邃邈远“创业史”的追怀、畅想、感恩与讴歌,流露着自豪的民族情怀。
     而在房小可的眼里,高原,无疑是“血流不止”的伤口,令人爱恨交加。它荒凉、贫弱,如衣衫褴褛、没有血色的父亲,年年岁岁播种绝望,“时间在这里使陌生和隔阂变成神话”。组诗《高原印象》,是对生存环境的无奈与浩叹。
      他们用尖锐的诗歌把大地的皮肤划伤
      选集中的一些诗歌,大多直接切入生活,让情感直接滴入诗歌的内核,让直觉抵达生命的幽秘之境。
       王家洋是个出道较早的诗人,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一些作品连续获得过全国性诗歌大赛奖。他不仅视诗歌如生命,且力图通过一些阵地,让贵州诗歌在全国发声。在九十年代他与朋友创办的诗歌民刊《大十字》,至今仍被许多人提起。目前他借助主编的《当代教育》这个平台,无论是在办刊上,还是通过举办的全省性的中小学和大学生作文竞赛,都培养了不少文学新人,殊为难能可贵。他的一些诗歌,意象诡奇,反射出一种冷峻而又热烈的光芒:“不要打开这盛满墨水的酒瓶/不要打开她!黑夜里/也有星辰/撑着我们/支撑着我们走完我们一生走不完的路/草叶上的露珠,那些夜的泪滴/也会被晨光,一一带走”(《不要打开这盛满墨水的酒瓶》)。其中有的超凡脱俗、远离尘埃,有一点“蝉诗”的味道,如《一滴露珠》、《怀念村庄》等。但他更多的诗歌,自自然然,酣畅率真,让表达技巧隐匿于激情之后,并往往以结尾出奇制胜,猛然攫住读者的心。《动物园里的鸟》一诗,看似写鸟,实则鸟人一体,结尾颇耐人寻味:“这些鸟,这些本该属于大自然的精灵/翅膀开始僵硬,甚至退化/却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式。而这些/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作为民营企业家与诗从双重身份的漠血,他的诗歌,试图在平实的生活中发拙出奇不意的诗意,“通常以一个事象为视点,像剥洋葱皮一样慢慢地剥取和展示,最后给读者的是你已经经过剥皮的过程早已得到的,它已经在你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完成了,而不是曲终奏雅”(王明贵:《诗歌现象构建的文学力量》)。
       李枝能的诗,往往寓抒情于平实的描摩之中,如写高原题材的那些作品:“爷爷/你是高原上成熟的庄稼/风掀起我肥大的衣襟/轻轻地吹着”(《高原风》)。其中有的作品,相拙中见细腻、涌激情。《致母亲》一诗,可以体现出这种特色。
       若非是近年来活跃在诗坛的一位青年诗人。他的组诗《乡村纪事》,以亲历者的视角、以叙事诗的笔调,记录了乡村诡异怪诞、神秘莫测的驱魔仪式,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和审美刺激的排它性与独特性。作为“泛90后”的诗歌新秀,若非的诗歌扎根于泥土与乡俗,不媚俗、不从流。同时,我发现他的诗歌偶有奇思妙想。所有这些,对诗歌新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张力——
       一些风在我的身体上逗留,一些
       奇怪的东西,在我的生命中离去
       糖人已经走进消失的光阴里,我孤独的
       火把,照得旧事一目了然
       未来却无力可辨
       此刻,我说不出梦想。诗句里
       大堆大堆的格言,长出霉菌。“时光如流水”
       我仅记住这句,顽固地抱着时间,远去
              ——《此刻》
       从这个选集里,我感到青年诗人们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思维比较活跃,视角也较为独特。应该说,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他们借鉴汲取了当代相对较为成熟的诗歌营养,往往注重构思与表达的独到性与个体性,少走了前人走过的一些弯路,因而起点较高,艺术质地较好。80后诗人李光明在《一个叫黄家冲的村子细数蛙鸣》这首诗中,开头是这样写的:“一声童年的小铁钉丝丝作响/两声多年前的夏夜快活起来/三声初恋的笑声湿润而温暖/四声琐碎的日子镀上了亮色”。你看,仅仅用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诗人与一个村庄的简史。在《看牛坡:一个微小的点》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看牛坡上“一个微小的点”的细微观照,折射出了对故乡的疼痛与昵爱:“这些微小的点以不同的姓氏标注泪水/以相同的命运沙砾一样游离/一些点流落异乡像一枚枚币四下乱窜/一些点停顿下来与冰雹雨滴骄阳撞得头破血流”。
     “个体”身份的沦丧、确认与皈依
        对这片生存艰窘、沉寂荒凉而又孕育生机、充满希望的土地,诗人们的感情无疑是复杂的。这似乎是一场集体的情感轮回,都要重复着“膜拜—背弃—皈依”这样一种认知轮回与情感宿命。王纯亮的《乌蒙山》似乎表达出了具有共性的情感体验:“对这片土地,我有别样的爱/即使杂草丛生,依然千里明月/谁也无法模糊时光的快慢/但月光下我可以独自远行/紧紧握住一朵白云,守望中/又是一个开花满地的季节”。周春荣在《想象和一个民间女子过日子》一诗中这样写道:“关掉手机和满眼的灯红酒绿/我把想象从城市抻到乡下/踏着十二月的风雪回到山中/轻轻推开柴扉/我看到/一只狗亲切地伸了个懒腰/一位古典的民间女子/正用冬眠的荞子/在中世纪的石磨里定义生活”。这样的表达,正是这种情感轮回的共性特征。张品的《走出村庄》、《一只鸟在城市定居》,无疑也是这种复杂意绪的艺术外化。这种情感宿命,就像是李春雷“无力抵抗的那堵墙”那样,让人充满困惑,却又有关一定的必然性——尽管此墙非彼墙。进一步说,这种情感宿命,甚至常常让诗人感到人生价值的沦陷与自我“存在感”的沦丧,正如左安军在《时间之外》所写的那样:
       没有一张床属于自己
       没有一面镜子会记住你的所有形象
       夜一瘸一拐地走进我的身体
       直到梦把我赶出时间
       醒来时我去参加自己的葬礼
       然后独自一人回到地狱
       无论故土多么贫瘠,无论生存多么艰窘,甚至“苦难比苦难还苦”,却依然无法割舍诗人们对于乡土的眷顾、对于生活的拳拳之忱:“但我依然爱这片土地,感谢她给了我生命/但我依然爱这片森林,感谢她给了我家庭/我渴望我的脚下能够长些小草,我渴望/我的身上能有些阳光,有些露水/哪怕只是斑斑点点地漏下一些,我也会贪婪地吸吮/小心地珍藏”(胡树彬:《这是一片森林》)。
       与其他诗人相类似,80后诗人张富江的诗,也常常以乡土乡情为抒写圆心,同时也善于把笔触延伸到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的捕捉方式和切入视点。他的诗,从外部切入,在内里结晶、开花,并出奇不意地让自己的“发现”陡然呈现,让人感到震撼:
       冬天  写长长的信
       顺便路过杀狗的后街
       看血流成河  偶尔
       也有没被宰杀的同类
       嚎叫两声  然后冷静
       将废弃的骨头啃了又啃
              ——《想起》        
       闵云霄的诗歌,诗意绵密,富于节奏感、抒情性和叙事性。或许是远离故土、身在异乡,他的诗歌呈现出漂泊感与游疑情结,以及命运的无常。他试图通过打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一个精神甬道,安放自己的灵魂,确认作为“个体”的身份。他的组诗《我们在城市中歌唱或穿行》,应该说就是这样一种意绪的描摩与现实的观照。
       陈小江的诗,往往把视点投放到往往被人忽略的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如寡妇、光棍、凶案、旅馆等等,揭示出物欲横流现实社会的污浊与悖谬:“神已死,一切都是虚无/除了这幅丑陋的皮囊,我们都一无所有/杀人者隐姓埋名,娶妻生子”(《现实:假命题的悲伤》)。他的诗,看似随性、散淡,却涌动着情感的暗流,有时甚至认人感到猝不及防。
       总之,在这本选集中,诗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视角,把内在的主观性转化为外在客观性的叙述,把个人情思融入到生活的内核之中,诗歌与土地互相镶入,诗情与山风相互缭绕,使诗性空间得到一定深度的开掘与多维拓展,呈现了诗歌的集群力量。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0&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3:19 | 只看该作者
2月20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百合花的春天(外一首)

东海乌石子

在这里。为什么非要有光,而我
只要月。

我不想蛙鸣来打扰
远离香车和美酒
我想让时间停止
云弯下腰来
只在风里抚摸你的影子
请相信我的唇。

那万千星辰注定要熄灭
萤火虫不要浪费光阴
草叶互相拥抱
蜜蜂还在花上
说,我听不懂的话。

那是百合花的春天
微睡的动物和泥土,树
我迷失在你的眼睛里
我看见黑暗与黑暗缠绕
越过你曾经长长的乌发
插入,一匹马的声音。

就这样吧
就这样,轻咬你的耳朵
在一种盲目中
轻与重,石头和流水,交换
让不知名的海鸥飞到海底
而我们,再次升到原来的地方

冬天里的蔷薇

不要这样。不要
无视蔷薇的存在。这是冬天
我们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东西。

月亮之上,是,另一个月亮
我们小心地秉烛夜游
让光带着影子
在梦的反面,呼吸炊烟
在一群星星中间
蜜蜂和海鸥一起,写下
最简洁的寓言。然后

打开森林,放出老虎
我们手拉手,唱:
“两只老虎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
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

真奇怪
像这明亮的石头穿过天空
而你却在隐喻的蔷薇中
滑离我的嘴唇
熄灭你的名字。

这一切,我不归咎你。月亮,

我如此重复和挽留
你依然沉入时间
这逃跑的手
这苍白的、飘浮的、陌生的、饥饿的
这其他,许多,无所皈依的词
这虚构的花瓣
在我的血液里上升,和盛开
伴随着更多的疼痛,和颤栗。

远方,火吐着焰,带着轻响
更远的地方,你的影子闪现
在冬天黑色的雪堆里
慢慢安静。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水车(外一首)

潘加红

我的转动影响了你的时间
影响了水,水一样的人群。木轴
坐在铁器中,有着云的心

世外人的游戏,游戏中的世人
用苔藓说话,石头暗示
你明白就有波浪,你后悔
就有淹没

流向已经旧了。最短的三条河
在我新的额头扭曲。我说天啦
能不能让我停下身子

经过一片水,回到一粒沙子

说着说着世界就暗了

玻璃并未明亮而是眼睛
用了足够的阳光
雪已被我提前融化,用了太多的回忆和道路

接下来,要伺弄那些草
按照去年的安排生长,修剪多余的时间
和欲念。把荒凉之心压低
鼓励拔节抽穗,允许无效开花

让果实回到声音里,铜质的锻打
每一次摇曳都能晃动我屋里的风铃
在念经文的时候,也念它们的名字

然后,我们一起暗淡
回到一颗灯芯草里终老

#流派网诗歌#

花朵,是前世种下的情人

               张生祥

1.渡

在河之岸。在岸之眸。目光流落,已成千年的蝶。
流年阵阵。年年的绿啊,覆盖的一生的茫茫然。
河的心底子下泛着青春的光影,等一艘有你的船。
渴望的渡。这儿的阳光不会老。

影子叠着影子。掌心叠着掌心。
还是在河之洲,晃动着不老的情话。
此岸和彼岸。
在心的渡口,有时光的航路,已荒芜经年。

2.岸

青春已斑斓的出现,脸和黎明之光一齐上演起心动念。
我送你一枚被红色包裹的内心。花朵,山一般高高隆起。
捧在掌心的我,有着漂浮的眩晕。

我想,你多像一个被宠坏的天使。你没有带任何的面具。
我们站在这个多彩的岸边,看着霞光下的帆。
你说你搭错了人生的车,停留在内的是云,窗外流逝的是雨。
即使这样,一路有鸟声编织的愿望仍旧在时起时伏。


3.暗香

我们不知疲倦地在念叨着。那些明媚的日子怂恿一切歌唱的欲望。
在多情的天空下,朗朗上口的风,吹动你美丽的传颂。
我的诺言再次让我发现,在草原,在高山,有你的足迹,瞒天过海。

是这一切的暗流汹涌牵着我一生的匆忙。
我将我的江山送给你,我将我的眼泪送给你。
送给你除了花朵以外的任何一场盛大的典礼。
这种脉脉的传动,可以在地球的任何角落悄悄地进行。

4.守候

你可以不必出现。正如你的偶然出现一样。
我的生命和我的旅程一样的随处可见。而你,却是出现的奇迹。
因此,我能说的是:等候会是一朵花的冲动。
初孕到果实,再从果实生产一束花的盛开,这种无边的漫长。

在前世,我们的约定,种下你。
然后,在等待一场雪的邂逅,再等待一场雪的淹没。
我们站在今世的门槛上,互望。
我用一声呼喊,让你手中的那一杯惊喜,从此滴落成湖。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刘思承 | 一群鸭子眼中的春天

一群鸭子在池塘中  议论纷纷
张家长  李家短
柳枝低垂过来  靠近水
柳枝装作没有听见

这是早起的鸭子
比太阳要早  比竹竿要迟
池塘里的春水  在等待中
驱赶了全部的夜色

除了天气  还有什么话题不能议论
还有什么话不能摆上水面
桃花和油菜花  也围绕过来
棒槌的声音接近雷声

该说的都要说
该吵闹的也要吵闹
这是春天
一句也不能少

张家仍然是张家
李家仍然是李家
一群鸭子池塘里面的春天
没有一个问题能下结论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2015-2-12 12:06)

诗歌写在最简单和最不简单之间,境界就高了。诗歌的魂魄由金字塔底部扶摇而上,穿过宽阔的时空,形成自由,空灵,纯粹的艺术大美之界。思承诗歌,我选读了两首。非常朴素的语言,接近口语。近乎童话。似乎没有奇特之处,而读后,却有意犹未尽之感,何如?反复思读,浓烈的诗意,越发扑面而来。《一群鸭子眼中的春天》躲开了人的视角。避开了人的重心,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主角选得好。一群鸭子在池塘中  议论纷纷/张家长  李家短/柳枝低垂过来  靠近水/柳枝装作没有听见。生活的画面在一群叽叽喳喳的鸭子间展开。这时候,人,是在场的,只是淡出了画面,沉寂了声音。除了天气  还有什么话题不能议论/还有什么话不能摆上水面。犹如人的争吵争辩,一切都很明朗,清澈,有什么话题不能摆上水面呢?该说的都要说/该吵闹的也要吵闹/这是春天/一句也不能少。春天,万木葱茏,所有动植物都开始发声,属于它们自己的音域和声部,许多声音是听不到的,只能用心去体会。所以每一朵花,每一篇新叶,每一丝唿哨,都构成了春天华美的乐章,“是一句不能少”的!张家仍然是张家/李家仍然是李家/
一群鸭子池塘里面的春天/没有一个问题能下结论。我们发现,诗人始终沿着与人类思想思维相悖的思路去走,以童话的视角来写,似乎有意避开“人”的许多喧阗和滞重,这群鸭子用喧闹却美好的方式迎迓春天,我们人类,是不是该有所思索?

刘思承 |     雨下了一夜

好像在寻找什么人  或者事
雨下了一夜  
将大街小巷  旮旮旯旯都敲了个遍
敲打过安庆后
再敲打长江

想要敲打我  没门!
我在桥下  躲着
很大的桥  足够容纳我
足够抵挡所有的雨水
我就是不出来  看谁狠

火葬场的烟囱  与
炼油厂的烟囱
有什么区别  我说不清
雨也说不清

我在桥洞底埋头写诗
很大的雨  敲打着盲目
敲什么敲
我偷着乐

雨下了一夜
与我有什么关系  爱下不下
雨又不能熄灭什么
就像雨水  不能将更多的物质
从下水道一起带走

雨,下了一夜。我在写诗评的时候,外面正雨。我在反复思考,一场平常的雨,在诗人笔下是如何闪亮的。我读思承的诗歌,找不到一句是有语言断裂痕迹的,而这是现代诗歌技巧之一。恰恰相反,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是难得的亮点。难度很大,极具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口水”中。好像在寻找什么人  或者事/雨下了一夜/将大街小巷  旮旮旯旯都敲了个遍/敲打过安庆后/再敲打长江。雨,在寻找什么?不知道。很新奇的想法,有些怪诞。接下来,第二节,漏出了一些端倪:想要敲打我  没门!/我在桥下  躲着/很大的桥  足够容纳我/足够抵挡所有的雨水/我就是不出来  看谁狠。呵呵,这个俏皮的家伙!原来在躲雨呀!果真如此简单吗,可能是,但远不止。诗人以一种看似俏皮,不恭。却透出一种淡然,不入世,或超脱的,置身物外的人生况味。这些思想,悄悄地隐藏了起来。这一判断正确与否,在接下来的小节里可以得到印证:火葬场的烟囱  与/炼油厂的烟囱/有什么区别  我说不清/雨也说不清。原来诗人,真的有话要说,火葬场的烟囱,和炼油厂的烟囱,是死亡和生存的两种烟火,它们都是烟,谁能说得清,它们的区别!诗人想避开俗世,遁与物外,何其容易!我们凡夫俗子,避不开生死,尤其避不开沉重的人生。雨下了一夜/与我有什么关系  爱下不下/雨又不能熄灭什么/就像雨水  不能将更多的物质/从下水道一起带走。是啊,一场雨,下与不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自然的洗礼,永远代替不了污垢的重生,永远洗不了浊世之痛,它们就像精灵,像钢琴上曼妙的乐曲,轻轻划过我们的视听,消失,无形。

伍爱平| 《k8904》


k8904次火车,从广州发回邵阳
我提塑料袋,我们没有衣锦还乡

日暮西山,过浥江,上源潭,
一路向北的决心捧不起也放不下
爬韶关时,有尖尖山如斗笠,风餐露宿
小风又疏雨,我们潜行于隧洞
“广东,广西,广东,广西…”。
这声音欲擒故纵

时有夜色宽厚如被,有梦呓声如游丝
不需卷舌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乡音子弹
横射于车厢之中,溃不成军
芸芸众生之像,
听其轨迹牵引摆置

唯我手捏窗帘念吷
运思护体
才大难不死,却未必有福啊!
只仅仅得有东方鱼肚白之美
只仅仅得有竹桃夹道不相迎

爱平此时应该与亲人团聚,但这列k8904列车长久穿梭在故乡和异乡的乡愁里。对于游子,有多少列车在一次次擦拭这份忧伤?在抵达和失落之间无数次重复,结痂,脱落。这首诗歌,手法并不太成熟,但作为一个打工者,这样的文字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k8904次火车,从广州发回邵阳/我提塑料袋,我们没有衣锦还乡。这是大多数民工的现状,无论如何挣脱,都摆不了被命运卡住咽喉;日暮西山,过浥江,上源潭,/一路向北的决心捧不起也放不下。一颗不安的,有着无限憧憬的心,是沉甸甸的,被现实的狂涛无情地冲击,浮沉。悬浮,不定,是漂泊者无法扔下的竹筏和小舟。时有夜色宽厚如被,有梦呓声如游丝/不需卷舌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乡音子弹/横射于车厢之中,溃不成军。对于故乡唯一牢固的根系之一-------乡音,已经渐渐瓦解,对于异乡的融入,往往只是臆想和一厢情愿;生硬的土语在吴侬软语之间遇到无比尴尬和牵扯的状态,即便精神入住,也无奈肉体的游离。根,那么难以找到一片合适的土壤,飘,是无法拒绝的现状。最后一段,削弱了表现力,出现了生硬,不和谐,意象混乱,思绪破碎的硬伤,这些在以后的写作中都是要引起注意的,建议爱平把本色书写继续保持下去,在技法和思想情感之间找到稳定的支撑点,写出痛感,质感,力度。

  漠峦|空旷里的蛛丝马迹

这里什么都没有,除了细小
枯黄的草可以肆无忌惮,左摇右晃
可以喝醉,东倒西歪

时光不会诉说内心的想法
空气不会阐述自己的态度
只有脚印躺在脚印里,学习折叠爱情

北风依旧锥心刺骨,掩埋铺天盖地的约束
尘土,在这里大摇大摆的背叛青山
当空灵爱上死亡,带着疤痕的文字被撵进诗歌

落叶流离失所
沙石心烦意乱

这里八百里渺无人烟
枯草,倒伏一片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2015-2-12  21:33)

漠峦的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节制。节制抒情,外泄,像一枚坚果,内在的核被紧紧包裹。打开很难,在乎它的不确定和多层暗指。这里什么都没有,除了细小/枯黄的草可以肆无忌惮,左摇右晃/可以喝醉,东倒西歪。诗人给了我们一点模糊的背景,天高地阔,荒凉暗寂。除了细小,细小为何物?看似荒凉的大地,其实有许多看不见的事物,即便是死亡的枯草,也有未亡的魂魄在飘荡。时光不会诉说内心的想法/空气不会阐述自己的态度/只有脚印躺在脚印里,学习折叠爱情。山水不言,其情自现。苍茫大地,茫茫寰宇,那种无边的缄默暗藏禅意:虚无,空灵,客观,只有人,在丈量苦痛欢乐,用不屈的步履书写人生和爱,在无垠的荒漠里留下绿色的声音。北风依旧锥心刺骨,掩埋铺天盖地的约束/尘土,在这里大摇大摆的背叛青山/当空灵爱上死亡,带着疤痕的文字被撵进诗歌。死亡,不如逃离,不如背叛。这些带有硬度的气息,走进了诗人的吟唱。作者实景虚化,虚景实写,虚实结合,内敛深藏,在意象的浓墨下渲染寂寞,荒凉,不屈的生命的光亮,缺陷是,突破不够,似乎牵累与象,而没有发轫与上,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攀登和升华,期待诗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除夕星座

文/空馨

除夕夜,我在灯谜里
没有遇见天使
只找到了鞭炮碎裂的余音
北斗倾斜,启明人比往日迟归

这团聚的时刻,一只喜气的羊
早早蹲在季节的起点
用犄角顶开河流的方向
一年和另一年的埠头,水上有冰在飘

你不必惊讶,下一秒的春天
将重新设置寓言的格式
而有些尚未远去物事,我不想说明
如这寒夜,每一粒尘土
都和白羊星座,同一块天空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2015-2-15 15:35)

空馨的诗读得不多,一读就喜欢上了,具体说不清,如果说得清,还是诗歌吗?我写这篇评的时候,就是在诗人写的除夕,早晨便鞭炮鸣响,一派祥和的气息。我就在这天再次品读《除夕星座》,越读越明朗,越读越有味。她(他)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松弛,从容,内在节奏舒缓,是那种累了喝coffee或聆听Sax的的心境,即便忧伤也是小酌的那种;她也许并不深沉,但幽深……除夕夜,我在灯谜里/没有遇见天使/只找到了鞭炮碎裂的余音/北斗倾斜,启明人比往日迟归。涉及本篇的几个星座:北斗星,启明星,白羊座。新年是羊年,即乙未年,诗人巧妙地以星座作为视角,这本是天文学的范畴,在这里,又将赋予什么新的含义?开篇,是把传说之美,拉回了人间,爆竹碎裂的烟火里。预示着思绪里的星空被现实打破,就连恒星也倾斜了:“北斗倾斜,启明人比往日迟归”。 这团聚的时刻,一只喜气的羊/早早蹲在季节的起点/用犄角顶开河流的方向/一年和另一年的埠头,水上有冰在飘。羊,羊年,吃草之羊,白羊座,几种意象集于一身,马末羊初,迎送之情,溢于言表,用具象“羊”,并“用犄角顶开河流的方向”,可谓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古人云,一岁一流年。诗人暗指河流,也是此意,也有生命的流动之意。你不必惊讶,下一秒的春天/将重新设置寓言的格式/而有些尚未远去物事,我不想说明/如这寒夜,每一粒尘土/都和白羊星座,同一块天空。寓言已经打破,神话荡然无存,所有这些星座传说,只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天空恒久,而世相繁复,每一秒钟都会有新象,新空;诗人最后两句,使得诗意有了升华:所来的,所往的,其实都是横河沙粒,未增未减,只是人之多情而已啊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0&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6:18 | 只看该作者
2月2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现在,我要除却人性的伤
              西木

      现在,我要除却人性的伤
      一如草的脆弱;一如暗夜里
      一声悲叹;一如尘埃悄落
      ——一如摁死一只飞蛾
      那么尺度和衡量就浪漫了

      或者除却宏伟的想法
      比神祗低一些,抱负就减退了

     或者除却不达目的的倾向
     伤感的威胁,不能奢望的自由
     没有权利的选择,那么罪恶感就少了

     生命如此变作疏离松脱的缆
     让船只漂泊在冰冷而狂浪滔天的海洋上
     但我还是觉得法莲盛开在人间,我怎能
     舍弃,怎能交出慈悲心润养的温暖与爱

苏醒的欲望多么痛苦

  我还是想:借威士忌的酒香,让泥瓦匠的
  芬尼根苏醒过来。或者让流年度,怕春色
  三分,一份尘土的杜丽娘复活,私奔
  
  这世间便真的异香袭人,幽蓝如故地
  给我身体的感官,肉欲和心灵的温存,间或
  是意念上的媾和,蜜意的梦境还是回到现实
  
  可事实上,谁能在梦里拯救恶魔,让他的
  颤音在这个雾霾渐重的时代,变成塔提尼
  的小提琴协奏曲,淙淙流响在城市的上空
  
  苏醒更是一种痛苦。像忧愁的夫人
  款款游荡在我的暗夜中,时而拨我烛光
  时而掩我诗卷。她是我流泪的母亲
  领着饥饿孩子们的灵魂——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怀念(外一首)
苦行者
春天还远,冬天正冷
我一直在路上
从来不敢提及你
我怕一提
前方的玫瑰就谢了
就剩下一些锋利的刺柄

路过你的村庄
我不敢走近
怕那条大黄狗
认出我当年身影
汪汪几声
就泄露我想你的心

在这棵
见证过山盟海誓的槐树下
我回来,你走了
你回来,我又走了
我们今生一次次错过
注定有一种痛
叫做
有缘无份

从今天开始

从今天开始
我不光沉迷写诗
还要花更多时间做事
摆摊,打工,养猪,种地
只有先填饱肚子
写出来的句子才有穿透力
总是躲在诗歌里抱怨
或者躲在诗歌里浪漫
不如走进现实埋头苦干
我不想等我死了
我的诗歌才能活着
我也不想我还活着
我的诗歌就死了
我想和我的诗歌一起
互相搀扶
都好好活着
真正热爱诗歌的人
竭尽全力养活诗歌
而不是费尽心计
利用诗歌把自己养活
苦行者自选短诗十首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4&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戴着父母顶戴的人
招小波
一个戴着父母顶戴的人,
告诉我有个红二代的联谊会,
邀我去参加。
我说我不参加了,
因为我不喜欢某些人的陋习:
喜欢戴着父母的顶戴,
把它当成革命贵族的遗产。
他们介绍一个朋友时,
习惯首先介绍他们父母的姓名、顶戴,
然后才是后辈的小名。
父母的顶戴,
成了这代人长长的附加姓。
假如这代人的父亲当了皇帝,
相信他们一定爱煞君主制。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花一仆
翻新了房子却拓不宽巷子,故乡
还在老地方窄着。沿着记与忆上升的炊烟和仰望
是一条长长的天空下,小鸟和我的童音
一阵阵飞过。无论怎样的天色,只要母亲笑着
那就是晴了。就是童音摆脱咿咿呀呀,一个词儿
一个词儿地向一句话语成长。还有听觉、触觉
视觉和全部的感觉都沿着巷子,有直有弯儿地长着
一直长成哪儿是应该放心,哪儿又必须小心的
思想。风吹过来,无非是让叶子晃动
无非是夏日送一丝清凉。“是吗?”

日与月与母亲含笑的目光,都俯身照耀着我
我嫩嫩的脚丫,跌跌撞撞的感觉里,那时
巷子不是狭窄,而是能宽出一个天下:泥土的亲密中
脚印留下力量。没有红绿灯,没有叫停的声音
这小小的力量自由放大。宽大了脚板
就转身走到不一样的天下:走到广州大道
机场路、长安街,还有费点力气才能走完的
京珠高速上。脚步在巷子里学会的稳重
已长成更加的稳重;跟着母亲在巷子里辨别的方向
也已长成更明确的方向。而钢筋水泥的陌生
上下道的穿行,却拒绝我留下任何脚印
甚至在城市的高楼和繁华间,我留不下自己
哪怕孤单的影子

归来,怎么就感觉窄了?儿时高高的墙
怎么现在就有点矮了?我记与忆的起始地
我思与念的归宿,哪儿还能容下我的稚气呢
除了故乡,哪儿还有自由和坦荡?不一样的天下
为什么我的高高大大,会一把推去沿路
飘在心里的浮云,面对母亲跪下去
为什么一跪,巷子就宽了?隐在拐角处的童颜
童趣和童话也悄悄溜出来,纷纷融入我的心情
母亲呢,倾听我外面风风雨雨的故事        
无声地笑着,笑出她一向含着日与月的
晴朗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8&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汉诗鉴赏】从《东方谣》看诗人更多的诗性绽放

  ——西木

我很钦佩金迪先生对诗歌这种文化产物的精神投向,在这样一个诗歌的冷时代,又有几人能懂“一脉之颤,十方震动”的文化效应,甚至“为仁由己”的大道时代不复存在,过分追求个体人格与价值导向,强调人生的成功率,就必然忽视了“集体人格”的文化构向,这实为这个时代的悲哀。余秋雨先生曾给“文化”一个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这里强调了两个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内涵,“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也指出文化活动的主要方法“积累和引导”,文化研究的最高等级和境界是“创建集体人格”。我们从“金迪诗歌奖”的创立,到今天看到的鸿篇巨制《东方谣》的“体量逻辑”中,似乎看到了一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文化归向;也似乎看到一位充满天性的自然生存追求的生命个体,以个体的生活方式完成着集体人格和价值的构建;也似乎看到一个生命个体以真诚的歌声在努力唤醒着这个时代集体生存生命力的低沉和坚定。“以为岩石就一定是站立的?就是坚硬坚持的?/以为水滴就是分散的?就是柔软柔弱的?/一滴水精致地落在岩石上,时光在中央。”(《东方谣》之二十二章)。像这种“反向逻辑”中积累和引导的生命体验,使我们明白了:坚硬的东西未必不失败,柔软的东西未必不成功的道理。事实上在《东方谣》里如此的精神提炼和精华占量很大,应是我们细心品读研究的精神财富。
房子大了却没有精神居所,这也许是这个时代以政治经济为“核心价值”,排斥文化价值的处境所在。《东方谣》寻求着一所“精神居所”,诗中更多的排解、安顿、勉励、升华、自哄、悲喜等,正是这所“精神居所”的要义。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信仰,信仰就是上帝(《东方谣》二十三章)。上帝(神)是宗教信徒至高无上的信仰,是永恒的存在,创造和治理世界。唯心论者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是宇宙的本身,具有超然性和内在力。正是上帝具有人们想象的神性和慧根,才给人们以安定灵魂的力量,得以维系人类世界的世俗秩序,带给人们精神的宁静和安慰。但上帝又是无形的,是形而上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习惯,似乎活着祈求上帝的恩惠,死亡上升至上帝的身边,一切生命的全程都贯穿在上帝的依托之中。《东方谣》在惯于宏达抒情的同时,常常三言两语地插入一些人生故事,包括佛教或者宗教里的一些传说或民间故事,无意中创造了一种“诗人宗教”的氛围,及时地传达着诗人的情感或思想,同时又使诗歌显得充实而富有活力。关于对生命的思考,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这是贯穿在《东方谣》里的主流思想,也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所在。没有作为诗人的那种虔诚精神,你是无法真正体悟生命精神里的那种独立、天谴、存在、超越和圆融的境界的。我们看到诗人叙事的深邃宁静,心灵的外化流露,通过他先知先觉式的想象将生命常态、世界万物联为一体,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生命场景,践行或成就着诗人大爱的永恒人格。
诗人把上帝比作信仰,这是符合人们的世俗思维习惯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寻求精神救赎的一种策略,也是人类否定自我,寻求依赖,获得拯救的心理现象。《东方谣》(23章)里借以宗教和神话传说的故事,显然不是在宣言迷信和神秘主义的色彩,相反诗人所要表达的正如“草叶诗人”惠特曼所说:“所有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和即将到来的时代,真正的诗人、奠基人、宗教、文学的种种努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将来也是如此——那就是将人们从他们顽固的迷失和病态的抽象中,带回无价的平等、神圣、原初的具体中。”——这使我再次回想起我的《病孩》的创作,三十年的变革,我们获得了许多(比如金钱财富等),但也失去了许多(比如信仰追求等),失去了那些无价的平等、神圣、原初的生存常态和精神财富后,必然显示出一种民族的集体病态来,而这种病态,却无可避讳的显现在人性存在的各个方面而那样淋漓尽致——我想:《东方谣》重呼上帝和信仰,自然有诗人精神动机和用意。这在阅读这样一部宏伟之作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欧洲社会学家们认为:“过了转折点的现代”就开始了“后期现代”,或称“自反性现代”。在前期近代社会里,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改变社会的思想,但在“后期现代”里,那种“大叙事”的革命形式越来越淡化了,相反“改变自我”的小叙事(自我启发)的追求越加强烈。以“我”为中心,以实现“成为更加能够挣钱的人”为人生目标,“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的人生价值观突显出来,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代病理”——追求个人成功、追求金钱、追求权势、追求上层优势工种、追求奢华安逸的生活、不愿从事实物性创造劳动(往往比较辛苦),追求优等教育及其倡导下的“食肉者”理念等。中华民族的这种“自反性后期现代”的开始比较欧美晚得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也许是这种“自反形态”的形成过程,原有传统价值观的共同体被解体,宗教、阶级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被掏空,社会在“液体化”的流动中,从物理性病理逐渐向心理性病理加剧转变,“精神创伤”和“成年小孩”的民众弱性和病因还得不到社会精英的认识,所以,“这个时代病了——”(长诗《病孩》的题记)。应该说,诗人是一个时代的体温计,他最先感知一个时代的精神病理,也最先以大悲悯的情怀宣言出来。且看金迪先生《东方谣》第二十六章《救赎奄奄一息的仁人志士》这样写道:“恩赐、外表、力量、属性、住所、进程;/分配、区分、战车、宝座、盛宴、饮酒、宿醉。/这些身影散发不同誓言,/而奄奄一息的仁人志士,至今不见任何誓言。”这些“仁人志士”在具有一定财富和权势之后,他们反过来又陷入自己为自己创造下的“自反性陷阱”,“按照自己意愿生存”的心理处境又是多么的不安和茫然。
诗歌不便于叙述社会的宏大场面和历史场景,但它可以以特殊的情感指针,插入一个庞大的社会肌体里,感知世间冷暖,指向生死病理,在这个意义上,《东方谣》是诗向苍生和生命的。我们在这部长诗中,也许在前部分更多的感知诗人对生命的美好和热爱的表达,可以预见在后半部分将更倾重于对生命存在的沉重思考。这使我想起最近我的长诗《生死欲》的创作,在某中意念上有同功之趋。我是沿着生命之旅,以欲望,梦幻,爱神,死神为坐标,试图展开“后期现代”的社会背景下,个体“自反性病因”的形成和巨变,造成一个民族强大的“肿瘤硬块”,“那么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暗的水潭”(博尔赫斯《秘密的奇迹》),而在这样“又深又暗的水潭”里藏身,我们又能藏有多久,又能否藏得下去?诗歌有一种社会责任时,就感到一种博爱和大痛,这是我读《东方谣》的一种切身感通。正如诗中写到:
太阳当然照耀着任何人----
任何人都需要在阳光下劳作;
月亮不一定滋润任何人----
有些人寒冷地睡了,有些人在寻欢作乐。

当我们面对于一部诗歌文本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一位诗人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流露。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诗人是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或者说有一种天人之间的互动。而个体审美的自立往往局限于诗人个体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的影响,尽管我们以任何形式的科学看待诗学,都是不恰当的,比如用史学的眼光看待诗歌,一定是断章取义的;用逻辑学的眼光看待诗歌,一定是混乱无序的; 用自然学的眼光看待诗歌,一定是扭曲的事实与根据等等。只有以诗学的眼光看,她才是想象羽翼下的美体感觉,意境氤氲的大气,无形强烈了我们的呼吸;她只做自然人文的思考,不做哲学逻辑的推理,更不受语法逻辑的排序。但优秀的诗人注定是具有独立审美和哲学思考能力的人,金迪在《东方谣》第十六章里,在庞大的宇宙空间里,诗人已紧缩成为一个“阿莱夫”小圆点,借着他不足三两厘米的直径,却折射出整个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依存对等关系,那种对天与地、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低、强与弱、明与暗、爱与恨等等的对应关系的思考,经纬交织地折射出人性的百味感触,聚焦和发散兼具。诗人的敏感性,使大千世界的生命图景映照在他心灵的镜片上;而诗人的坚强性,却维持着他心灵的独立运行,朝向大宇宙境界苦旅。
海德格尔在解释屈原现象时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出身、处境、病痕都没了制控力,唯一能制控的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屈原最重要的哲学问题。因此说,任何一位优秀的诗人,都应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考,就像屈原最准选择了“由人入神”的唯心巫傩仪式一样,走向了死亡,这是一种精神的迁徙和流放,他的人生哲学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许常人不会理解诗人的这种“到别处生活”的死亡栖息。《东方谣》自然形成了诗人独有的处世哲学观,从第一章《蚂蚁》,到《树根与路》《森林里鸟儿云集》《反常与矛盾的精神特质》《天地与人活着》《最远的与最近的》等大量的诗章,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哲学思考,是沿着一种“由人入物”的唯物思考,辩证的处置了人生、自然、哲学的对立依存关系,达到天人如一的诗性境界。这个角度来说,《东方谣》不是一般的自哄式小资抒情,它是有大情调,大感悟,大宇宙观的作品,我们看到诗人精神流放、爱情、生命存在的探寻和思考,逐步形成着独特的“东方瑶现象”,即生命哲学观与诗学观的融合,使作品释放着耀眼的光辉。
“为生命而歌”,这似乎是《东方谣》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阿尔贝·加缪指出,作为一个存在的人,人类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说服自己:人的存在不是荒诞的。生命的意义经常与文学、哲学、宗教等的存在、意识、推断等概念交集在一起,涉及到及其复杂的内涵。《东方瑶》从大量的生命个体身上,诗人拿着自己的罗盘,探测着生命的质地、厚重、价值和意义。如第二十五章,诗人从生命构成的直观要件,让生命的泥土、阳光、水份、季节、花朵等“应节舞蹈”,在有机律动的自然脉搏中,使我们不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负重和坚韧。惯于质朴的叙事性,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尽管《东方谣》重在抒情铺叙,但诗人始终没有忘记简约的事迹浓缩,在质朴中归化的警言惊句,格式化的起到提挈之意,像演奏琴弦的拨子,大有高山流水,月照积雪,风劲且衰的轻柔或者凶猛。如“多一些轻声细语少一些嚎叫,/这是本性之中的本性,这是黑暗弥散的状态。”“专注品性,疆界澄明。”“愚蠢的等级在火焰的照耀下,/变得更加愚蠢”等,类似的句子,确有震撼人的力度。重于铺排抒情,往往容易形成用词上类型化的“语言硬块”,造成人们类似“冰冷的火焰”、“凛冽的激情”等惰性疲倦的阅读反感。我们为什么不是“图穷而匕首见”的惊人用语呢?我想金迪先生在《东方谣》许多的抒情中,尽量调和着这种铺排抒情造成的弊端,其中以警言的哲理品质,依附于万千意象削减了语言的硬块,是独特且成功的。
《东方谣》是充满了浪漫的抒情性、象征性和恢宏的隐喻意义的作品,有一种虔诚和高洁的情感弥漫在清新优美的有机韵律中,会不时拨动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正如第十八章《心中的画只有太阳能比拟》中写道“鹰”是什么?它“肯定是不够幸福”的生存隐喻,生命的象征通道里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诗人找到的桥梁共性,使人自然联想到现实处境下生存的险峻和狭小、艰难和痛苦、不幸和危险。诗人对物质生存需求下对人类乃至人性造成的摧伤,表现着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悲伤,也是一种充满着博大的担当和责任的爱。抒情基调的低沉有力,并没有显出诗人抒情的消极和颓废,并没有表现出囿于一般抒情诗人的人生体验的自私絮叨和狭窄胸襟的突发自供。我们从第十八章(2-3)节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诗人博大的抒情心怀,对泥土和光的深爱和讴歌,置于大宇宙、大时空的背景之下,多重生命角色的转换和隐喻意义,表现着诗人的大宇宙观里天人合一,物事循回的生存哲学。我们肯定地说,真正的诗人就是应该具有这种宇宙境界的智者,他的精神体验应该具有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精神高度。这使我联想起最近看“第二届金迪诗歌奖”部分参赛作品的感受,部分作品还确实处于见云写云、见水写水的自然版录状态,那种在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中,能给人“痴迷的天籁”(余秋雨语)之趣的作品并不多。我庆幸于看到金迪先生能有这种拔超的胸襟,使我看到生命曙光里的诗意存在,是博大和温馨的——
我们再看看《东方谣》第十二章《不可或缺的纤绳》:“一根纤绳”,诗人隐喻了太多的喻意,它是生命的路径,情感的维系,爱恨的交织,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一切事理之间共生的渊源,一切目力心力和神力所及的宇宙时空——自然的诗化,诗化的自然,是最美好的精神出路——我们看到诗人被一根纤绳牵着,一路走来,一路踏步生命的壮阔和坎坷,一路感悟生存的坚定和低沉,一路歌唱生爱的真诚与哲谛。从这些诗章中,我们同时看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敏感和兴趣,投向和回应,试探和测定,构成了《东方谣》生命情感抒写的真实性和在场感。尤其从十二章之(3)中写对一只流浪猫的感情,那样纠结心魄,催人情动,是一只流浪猫的可怜吗?还是隐指那些处境羸弱的小女孩人生命运?还是暗喻着一种更大的生命主体?无需我们探明。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诗人采取了民谣式的手法,移位换觉地着眼于一种自然的和谐,写得典雅含蓄。和谐,本身就是自然的主流特征,但表现这一主题,就要选取一个好的角度,诗人却选取了小景小物,选取了一条纤绳,一只流浪猫,借以奏响了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圆融,是那样淳朴而强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实诗人的这种追求,在《东方谣》大量的诗篇中都有表现——
说实在的,读金迪先生的《东方谣》,感到一种佛性的内存,“佛”是什么?佛就是“启悟”和“醒悟”的人。世界像巨大的子宫,包裹着一切生命的存在,有些生命的存在处于沉睡状态,他像母体的温床上,吸纳着羊水而仍在梦境的状态中得以维系着自然生存的常态,他们迷乱、瞌睡、日常知觉像梦般妄想,妄想的生存一定美好而痛惜。他们之中定然产生一个蓄意把自己唤醒的人,那就是“佛”。我一直推崇于“诗歌就是观世音菩萨”(记不清是哪位诗人的话了)的说法,一方面这种说法中肯定了诗性的三大要义,即“观”(兴观群怨)、“世音”(世间音信)、“菩萨”(大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诗人必须是“醒来的人”,诗人的“醒着”,才无时不刻的感悟着生命的真谛,感受着生存的情趣,感知着生命的真善与爱。如《东方谣》第二十九章里,诗人感受到生命是“一堵堵厚重的墙”“——认识自己,/我们生命的结构,粗浅得像那一堵堵墙”;又说生命精神“犹于一根绳子,/牵着不曾毁灭的波涛”;又如“过桥,无需知道架桥者是谁”;“立场起落,/相互矛盾的言行涂身以灰——又是一双种子,又是可以长出春天的种子”;又感受到生命是“一条河流”,“一条一条的河流我们渡过,/陪我们渡河的人还剩多少?/自己是多少渡河人的目击者?”;诗人感悟到“生命的孤独”可以引领生命走向“花园”:“因为孤独,我走进你的花园,/因为走进你的花园,每一天都成为我智慧的节日,/我的智慧被你高超的网释放出来,/花园里,我是一位智慧的园丁”。——这里金迪先生以隐喻性的手法,以直观的事物喻指了大量抽象的体悟,显然诗人在人生道路的探进中,一直以思考的心灵,面对于一切与生命体无可逃避的牵连,不是在与世俗决裂,相反以积极的修为,筑造着精神的意志力,意欲完成生命的智慧菩提。
佛性就是一种诗性。那么,诗性究竟是什么?《东方谣》三十章里这样回答:
诗性渗人美与丑、痛与乐、光与影、
远与近、天与地的分解与合成。
尚未抽离的理想、无从遗弃的深情,
以坚硬又柔润的诗性元素,
撕扯修复每一段戏剧性组合。
——又说诗性是“诗性的灵魂才是世界罕见之物,/要让它们持久地关联这个世界,/它们是内在人性的秩序,外在场景的钥匙。”
第二节里德阐释尤为深刻哲理:
诗性是人性的房子、田野与大地,
诗性是思想纯粹的动力,
它们总希望真理变得悦耳动听,
它们时常希望生命清晰无损,思想激发春天的想象。
它们希望美一望无垠,融入梦想画面,
宽广得那么坚定,
深厚得那么沉静。
——诗性是由诗人的情绪、思想、精神的动机和生存状态的感知所决定,每个肉体和灵魂的流动状态,构成生命二元论立场相一致的精神实体。只是这种实体,有人总是以对世间生存索取一般的报酬和冷暖为幻灭感和成就感;而诗人却以遵循于以上常态的生存追求外,更多的把生命个体完全奉献给物质的获取和精神的探险。前者是自然常态下的生存哲学,后者却不单单是一个新生命哲学的产生,它往往是生命价值的再生、在变、再度用一种新的方式体验世界使心灵获得真实的安放和栖息。这就是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诗性所在。

读着《东方谣》的许多诗章,你总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盛年之气充斥于语境之中,比如第十四章《天地与人活着》,第十五章《久不见北斗星》,第十九章《一旦月亮落下》等。诗歌其实是人性“贵族化”气质的外显,也是诗人生命价值的外化。我们往往重视于诗歌语言外衣下的某种表意和情态,而忽视了隐藏于诗歌语境背景之下的那股生命气息,而这股气息正是诗歌真正的灵魂所在,就像生命体没有了呼吸,生命也即终止一样,我们更应该重视于诗歌作品中营建的生命气场。读《离骚》,你总感到那种以香草,美人为隐喻的盛年之气,那种有个体的切肤之痛上升到的人性整体忧伤的天地诗魂,山水精灵,已经超越了一个谪官失意的生命之象,这就是真正的“离骚之魂”。《东方谣》营建了一种强大的盛年之气,显然不同于“离骚之气”,它是诗人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场景下,成功担当着各种社会事务,实现和完成着生命价值意义的辉煌,寻找到的“别处生活”的精神分离和栖息,这正是诗人人格的形成过程,它总是与诗人的自立、孤独、放逐、分裂等有关。《东方谣》有一种游刃于天地之间,宇宙万物之上的雄拨之气,大有风尘吸张,鹰隼试翼的气势,凭借着强大的生命气场和磁力,助推着诗意浩荡向前。《东方谣》是有气势的,是一个生命个体集结了整个时代的脉搏而形成的强烈气场,在这个场域里,我们看到一种智者的慧根朝向生存的大爱,朝向灵魂所处的高地。
歌德有一句话:“要是只能表达自己那一点点主观感情,他是不配称为诗人的;只有当他驾驭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时候,他才是个诗人。这样,他就是永不衰竭的。” 从《东方谣》的创作可以肯定,金迪先生是具备这种能力的诗人,因为他具备了一种道德力,一种意志力,一种社会责任感在里面。诗歌,它的功能不在于维系一种常规的社会结构的秩序,而在于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感悟生命的诗化情调。而通向诗化情调的最好途径:一曰想象力,一曰寓言性。无疑《东方谣》运用的是比较娴熟且成功的,它打破了语言的单纯描摹和直击反应,让想象力近乎以似我非我的无限推及力量,获得个体智慧的真正文学形态。“想象力的凝聚体就是寓言化”,“寓言化的基本结构就是象征和隐喻”(余秋雨语)。《东方谣》诗思的展开,通向的路径,是试图完成着以个体生命的有限,通达宇宙生命的无极,载物言情的机能,在自由感性的想象中,支撑起文学与哲学的思维尊严和美学尊严。我们看到《东方谣》那么宏大的宇宙景象,那么混乱的社会场景,包罗万象的事物群体,看似乱阵无序的新旧视觉,那么多深谙其道的名词变数,无不朝向深层的理性领域,也因此而是整部作品有一种遨游于宇宙,气吞万象的气势,更有一种雄拔的力度和造型。         
诗歌的气场,也叫诗的气韵呼吸,它是诗人用词节律的控制,也是意蕴声象的调节,更是诗人的心气融合于自然万物的外露。我们总感到它与诗人的气质,情感力度、环境、处境和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糸。它主要有诗之气韵形成,气动而生韵,气是主体与客体高度交融而产生的勃勃生机。我们阅读金迪长诗《东方谣》时,感受到诗人生命的盛年之气完全融合于大自然万物生命之气中,或刚柔,或浩然,或飘逸轻灵,生命精神之旺盛而表现出来的精气与自然万物生命气息的交融统一,无形中形成一种具有强烈精神向度的美感。这正如魏晋文风中,气被认为是文艺美学的本源,它被认为是艺术家的气质禀赋,被当做艺术作品的生命。《东方谣》追求由自然之气,通变为文艺之气,追求主体生命气质的美感与客体生命内容的动感的统一融合,这不能不与诗人个体生命的处境相关,与诗人担当的社会事务相关,与诗人个人的事业成就相关,与诗人崇高的理想和高远的人生境界相关。《乐记》云:“诗、歌、舞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里讲的“乐气”就是把心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通过这三种艺术形式传达出来,从而给人以精神美感。《东方谣》的“乐气”从何而来?自然由其诗心而来,应该说诗人从事的社会事务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可过上朱门酒肉的荣华富贵的生活,但诗人骨子里高尚的人格情趣,又使他从个体生命常规中剥离出来,诗人怀有崇高的人性美,就自然产生着高尚的精神纯气,我想这是《东方谣》强烈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体现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及的诸多人生感悟与体验中,也体现在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讴歌中。
抒写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的意愿,但大凡都以光风霁月,婉美华丽之言辞为甚,除了给人以朦胧的风月美感外,似乎大多空落,一无所有。即使像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也不列外。我似乎看到金迪先生也非常明白这一点,他在《东方谣》十七章里,大肆抒发了对大自然夏天的热爱,而令人震撼的是给人以清新悦目的感受,他讴歌的夏天,已经不是单纯的大自然美景,而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坐标之上流动的符号和图谱,而是一种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神圣交往之情”的音符和旋律。正如他在诗中写到:
一个夏天的太阳与月亮,
一个夏天的乳液、红瓢虫、白莲花,
一个夏天的闪电与雷声,
一个夏天的螺号与海浪,
一个夏天的琵琶、笛子、二胡与鼓点,
一个夏天浓烈的爱,就够了。


跟着夏天的河流去看夏天的大海,
跟着夏天的阳光去看夏天的眼睛,
跟着夏天的绿叶去看夏天的森林,
跟着夏天的马蹄声去看夏天的草原,
跟着夏天的思想看生命意愿的归宿,
跟着夏天的挚爱看心的语言怎样飞上天空。
——金迪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仅因为对大自然的季节,阳光,土地,水份,花朵,果实,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爱,更重要的是诗人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系统中最完善的体系,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场景,是一切生命存在感受和体验的源泉。我们从诗人这种并沓式推进结构中,感到诗人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景化描写。这正如泰戈尔在《人格》说:“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有个性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一束不可见的力量,这一点,得感谢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金迪先生正是看到并在开掘出了大自然的“一束不可见的力量”,提炼成了心灵的光芒。而这样的诗篇像《东方谣》(二十章)《秋天,秋天》,第九章《与阳光情投意合的春天》等处还有很多。
以童话式的圣洁殿堂营造大自然纯美壮丽的图景,这是《东方谣》写景上的一大特色。如第五章《森林里鸟儿云集,狼成群结队歌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森林家园”图景,在这个家园中鸟语花香,虎狼同生,和谐与共。在这里“鸟鸣是有翅膀能飞翔的,/狼嚎在月圆之夜,阴云翻滚”,在这里“狼性从人性体内一点点逼出,/鸟鸣成为人们惯常的歌声,天,从人们头顶,/蓝到人们的脚后跟”。又如第三章《太阳的女儿---花朵》里,又给我们描绘了另一幅“植物花园”,你看:“漫山遍野的鲜花开了,描绘的童话世界,他的女儿们,/给了人们生的信仰”;再看:“那些坦然的美,隔开人们疲惫的欲念,/鲜花色彩的弥漫,超越昨晚的干渴,/走进清净与圆满的欣喜。天哪,花朵,/是不是大地上的最高真理”,“苦乐增减,七波秋池。花朵度我们再作因果。/善,如花朵之殿堂。智,仿花朵之开放”等等。第四章《身体与思想里面那些翻腾的江河》近乎神话传说式的神人对话,描绘了一幅“江山俊美的图景”。《东方谣》惯于扑捉景物,神形兼备地写景笔法,是优秀的,我们很难看出诗人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准是把强烈的情感和生命体悟融合在一起,期间跃动的音符,线条,色彩,图谱;那些森林,河流,动物,植物;那些细小的草木,花鸟,昆虫,野兽等等,无不传达着诗人的情感和智慧。森林也好,河流也好,江山也好,在人们心灵上会产生出美好而神圣的向往之情。诗人摒除于自然法则,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物竞天择法则的生命圈里的凶残和野蛮,以幼儿式的动植物园景的祥和宁静,给我们创造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意象。这正如泰戈尔在《人格》里说“艺术的职责就是要建立起人类的真正世界——真理和美的活生生的世界。”什么是“景物”?在常人看来,那当然是“物体”,加上它本能蕴含的“物格”,即生命体征里衍生出来的各种物理属性,但在诗人看来,它还有一层更神性、隐藏在个体生命活力之下的精神储备库,它永远不死、不灭、不枯、不衰,并且在艺术意识和精神妙用上永无限制,用之不竭。《东方谣》写景的美学倾向,正是倾向于物性的这种第三境界,在遵循于事物本身的原始美、自然美、真实美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到了事物表现出来的精神美、活力美、存在美。在诗人看来,存在本身就是美学,甚至生命死亡,弱肉强食的暴力,你死我活的野蛮竞争等等,都是生命链键上不可或缺的美好场景,也许正是这些场景,才影响着诗人的情绪,激励着诗人写下了如此美好的诗句。
(欢迎批评)
2014年3月于凉州
原诗欣赏:金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395be0101hi6x.html#comment1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5&fromuid=538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20: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