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州孤独客 于 2015-4-13 23:20 编辑
腾冲.国殇墓园前
——纪念抗战70周年
文/封期任
1
一块块花岗岩,呈幅射状,隆起的坟头,是你们高扬的头颅。
敬仰和缅怀,在这里雕成了永恒。
9000多位亡灵静卧,在云南,在腾冲,在叠水河畔。
前倾的身子,像一只离弦的箭,射落残阳,把苍茫的群山染成了红色。
(山是红的,水是红的,心是红的,
血管里流淌的,永远是红色的血液。)
2
墓前,开满着新鲜的花朵,花蕊里流溢着一种精气,一种景仰。
花瓣上闪动着的晨露呵,牵引着根须深入泥土的根部,告慰九泉之下的英魂——
若不是你们127天的英勇战斗,
腾冲,一座被屠戮被践踏的城池,也不会挺起佝偻的脊梁。
(墓碑,耸立在我们的崇敬里,耸立在我们的敬仰中。)
3
拾级而上。
苍翠的松柏簇拥的坟茔前,蜂蝶们曼舞。
它们再已听不到畹町桥上的厮杀声,再已看不到野人山那些食人草的茎叶。
曽经硝烟弥漫的山脉,感知深沉的泥土,孵化而出的红日,把鬼魅的影子掩埋。
(庄严地向墓碑举起右手,所有的感怀都包含在攥紧的拳头里。)
4
墓碑上,镌刻着你们对这片热土的忠诚,镌刻着你们对生命的诠释和理解。
花岗岩里的笔道,深入岁月的骨髓,每一笔都闪耀着阳光的颜色。
(一只白色的信鸽,自由地翱翔在浩渺的苍穹。)
5
这时,所有的文字、所有的诗歌、所有的颂辞,之于你们,都是苍白无力的。
而只有脚下的红土,才能彰显出我们朝圣的执着,和庄严的缅怀。
我们看到的,是血色的悲壮。
我们看到的,是墓碑上“一等兵刘滕发”“下士班长江学初”“下士徐小二”......
那些普通的名字,立于寥廓天地间,成了一个民族的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