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7|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宫白云【读诗】:6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药铺
  ■  陈克
  
  
  想起草木灰,
  想起秋天的涂炭,
  想起一切枯竭的,却未了的无限事。
  
  皆玄妙。皆有
  更小更经验的称量。
  在日复衰老,荒唐丛生的身体江河里,
  
  扯一面万山看遍的小旗。
  
  
    
  诗写的灵感离不开诗人敏锐的思维与审美经验。它的内涵一定与诗人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认知有关,诗人陈克的诗常常会让我们看到他独特的灵感以及多方位认知的线性伸展,如他的这首《中药铺》,“中药铺”是个很具象化的词,诗人写得如此深入肌骨,必与“中药”环境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也必与一个用于中药的药材“草木灰”密不可分,“草木灰”可以散寒消肿,消症破积,诗人对它如此熟悉,可见是经常地与此药打着交道,但诗人对它的线性延伸不仅是它的治病功效,更把触角伸到它的源头——“秋天的涂炭”,没有“涂炭”,就没有“草木灰”,可见一切的“枯竭”皆与“未了的无限事”有关,万物皆有它的“玄妙”,就像中药,多么小的剂量都可以有治病救人的功效。就像生命没有“枯竭”,没有“衰老”,没有诸多的“荒唐丛生”就不会有“万山看遍”的精彩。与其说这是诗人灵感的意外,不如说是灵感的顿悟,当然,这种由中药“草木灰”而来的具象化的禅悟,离不开诗人的生活积累与经验。诗人在这里以他敏锐的洞察与人生的经验将万物之本与生命之真都包容在这短短的只有七行的“中药铺”里,有效的、弹性的思维不仅扩大了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内在空间,更扩大了生命的空间。而且诗的节奏每一下都“划”得有力而利落,一环套一环,高超的诗歌技艺由此可见。(宫白云)
  
  
 忘记我,就是忘记我的村庄
  
  ■ 潘加红
  
  忘了我,就是从密集的杨树林里将我删除
  在稻草人下人间蒸发,
  槐花和鸟语里失踪
  
  忘了我,就是在东南的废坡地
  又立了新碑,多了守林的。多了一个
  把怀表埋在土里的人
  
  忘了我,就是推土机下我的名字将被一一拆卸
  顽固的尖锐的部分将使用
  看不见的钝器。包括消失和遁形
  
  你实在无法将我和这里分开---------
  包括我写诗,微笑,或莫名的哭泣
  都有它盐碱的颗粒和深深的咸味
 
  
    
  潘加红的这首《忘记我,就是忘记我的村庄》舍弃直面的揭露,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内心的忧患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呈现。对破坏自然环境的痛心疾首是在对村庄的诸多美好的失去中显露出来,他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一颗赤子之心。对诗人来说,“我”代表的就是曾经的“村庄”,正是在这样的构建中,才使得“我”与“村庄”结为一体,因此“我”痛它痛,“我”死它死,“我”伤它伤。诗人以这样契入的方式来成全自己的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或者说,以切肤感来增大对身处其中的现实的痛彻与绝望。这种“有意味”的安顿,折射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层批判。它剔除了一般写现实诗歌的直白气,曲折回旋,而又有的放矢,正是这种不“因循守旧”的活力,使诗人得以把“我”的内心与那些现象糅合起来,其中“删除”、“蒸发”、“失踪”、“新碑”、“推土机”、“拆卸”这些现实感强烈的词语,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并给人一种深切的悲壮感。诗人完全摒弃了一些直面揭露与批判或选择大词揭示与概念性的俗套现实诗作的写法,另辟蹊径,从内心出发,小处着眼,同样开拓出了揭示与批判的力量,也同时显示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的功力。(宫白云)

 
   独自走远
  
  林雪
  
  祖国,在半岛的一个无名早晨
  我——一个无名者内心
  无名的热爱。你波浪的动力
  混合着怯懦
  我多爱你的矛和盾
  爱你的古老和新意。爱你
  那剑矢一样的伟大
  和障碍一样的猥琐
  爱你早霞一样自净的清白
  和你黑夜一样深重的过失
  
  当这首诗像一个徒步的漫游者
  独自走远。路过的人
  你看到了什么?
  一枚深陷泥土中的浆果的核?
  一张在风中飘动的糖纸?
  多像灵魂松开了自身
  一半在灰烬中永世遗忘
  一半在天空中永世生长
  
  
  
  读诗人林雪的诗往往会不经意间就被她诗中所传达的某种意绪或情感击中,她的这种“诗情”的力量靠的是深厚的人文素养,忠实于内心的爱憎,敏锐的思想力与人性关怀。就如这首《独自走远》,饱含了诗人对祖国又爱又痛的深切情感,热爱与痛楚的味道就像是用锋刃划开身体上的一道久未愈合的伤口,血与脓都在那里,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一个无名者内心/无名的热爱”混杂了正反两极鲜明的对照,当诗人一颗热爱祖国为祖国忧患的高尚的赤子之心化为“这首诗”的时候,此时的“这首诗”就代表了诗人的灵魂所在,诗人让它“像一个徒步的漫游者/独自走远。”而我们这些“路过的人”看到的是一个退出肉体的灵魂像一枚“浆果的核”在泥土中深陷,像一张“糖纸”“在风中飘动”,“灵魂松开了自身/一半在灰烬中永世遗忘/一半在天空中永世生长”,肉体适时而止,灵魂独自漫游,还有什么把祖国深深根植于灵魂之中更加容易获得祖国。(宫白云)
  
  
 女擦鞋匠
  
  宁明
  
  她的眼睛比一首抒情诗还美
  弯下的身姿,比我的膝盖还低
  两只擦鞋刷在她的手中穿梭翻舞
  像在表演一场技艺娴熟的杂技
  
  她与我交谈,只是忙碌中的一种休闲
  话题由高考、房价、城管,一直到造假的进口鞋油
  还没等我换上另一只脚,她话题的扳道岔
  已扳入了时髦的“传统文化”
  我思维的列车,险些在惯性中脱轨
  
  我把交谈的方式,悄悄转轨成专注地倾听
  俯视的目光渐渐抬高
  我要好好看看,这个坐得很低的女人
  用一双被鞋油蹭黑的手
  怎样把一段蒙尘的路程,擦出
  阳光一样的亮度
    
  
    
   在我的印象里宁明属于那种既忠实于生活更忠实于诗的诗人,他的诗平凡、质朴,往往不动声色中与坚守的诗歌理想共着患难,他的诗既有对现实的洞察与个我的自省,又有自然风物与人生的广阔图景,在多年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不被“诗艺”所束缚,让他的诗歌在多元化的诗性特质中不断出彩。如这首《女擦鞋匠》,里面既寄寓了诗人对“底层”群体的尊重,又巧妙地嵌入了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在场感”不仅是说服力,更透着一种现实主义的忠诚,体现了诗人“务实”的精神与“低下去”的胸怀。这个从平凡现实生活里面诞生的“女擦鞋匠”的形象,不仅让诗人“俯视的目光渐渐抬高”,也让我们对“这个坐得很低的女人”肃然起敬并心生感动,她让我们相信这个“蒙尘”的世界总会被“阳光一样的亮度”擦亮。这应该就是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宫白云)



   已是化雪的年龄

  ■ 西棣
  
  已是化雪的年龄
  还走不到高处
  太阳白白浪费了
  
  低处让出高处
  也让出低处
  低处,已无处可去
  
  在地上铺开大地
  用来自天上的黑建立屋顶
  用萤火虫的屁股引导它眼前的路
  
  去十月的麦田里,寻找
  父亲的遗迹
  坚信那是全部种子死亡的艺术
  
  做河,在死人的身上
  默默地流动
  流,也是白流
  
  花只开一季
  雨却终生在下
  挡也挡不住,这就是命运
  
  其实,我每一天都在死去
  为的是让从未死过的人
  去追,追他们追不上的落叶
  
    
  
  在我的印象里,西棣是一个内心充满风景与风暴的诗人,精神气场超极强大,特别具有狠劲,对自己,对情感,对现实,对命运,对诗歌都有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狠劲,显示出惊人的纵深感与超越性。独步的隐喻与稳准狠的警句是他诗歌最奇绝的地方,他似乎很轻易地就能把深遂的透彻与丰富的诗性品质粘合在了一体,就像这首《已是化雪的年龄》,不仅让我们见识了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艺术,更为我们提供了对绝望命运和对生命辜负的共振磁场,其震荡与灼烧甚至是窒息之感仿佛一抬头就可以嗅到。从一开始看到这首诗的诗题的着迷,到整个阅读的沉入,已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完全的理解,当然,这样的理解完全是个人化的。帕斯说“每一个读者都是另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是另一首诗。”这首诗在我看来就是对命运辜负的一种直接焊接。“太阳白白浪费了”,多么深刻的隐喻,不仅惊世骇俗而且简直像神喻一样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想想看。太阳的意象有多大,有多辉煌?而它竟被“浪费”了,这是多大的绝望?人到中年,依然“还走不到高处”,就连“低处,已无处可去”,如此的困境揭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在诗里,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去揭示,而是在涵义与涵义的空寂之间去寻找联系地带,“用来自天上的黑建立”黑,承受黑,以萤火虫微茫的光亮去对抗黑,以“寻找/父亲的遗迹/坚信那是全部种子死亡的艺术”来抵挡内心绝望的狂飙。生命处于徒劳无尽的辜负之中——“做河,在死人的身上/默默地流动/流,也是白流”。其实诗歌的力量并不在于诗人怎样去处理或是阐述事件或主题的重大与重要上,它就在诗人这种水到渠成的语言运用之中,其中的撕裂感与穿刺感自然而然而来,这就是诗人高超的语言摧毁力,更妙绝的还在结尾:“其实,我每一天都在死去/为的是让从未死过的人/去追,追他们追不上的落叶”,这已不是命运与绝望的问题,而是一种苦行或者说修行,是在黑暗中追赶绝望的路,至此诗人所有的对抗,挣扎,摧毁都有了对应:那就是对这个人世无比仇恨的热爱。(宫白云)

 

 灯下黑

  大隐于市,就是执白于灯下黑

  ■ 鹰之

  当一个人的命
  不是山头火、炉中火
  更不是霹雳火、太阳火
  而只是一盏小小的灯
  那就要学会,把今生折叠进
  身下的影子里
  
  没有比这更黑的黑了
  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圆了
  晦明契合处,冷暖交汇点
  这天下最精致的风水
  
    
  鹰之的诗涉足的领域极广,思想密度宽,思辩性强,他有能力把自然万象的本质铸成深境。特别善于中长制,短制不是很多,他的这首《灯下黑》我读着特别有感觉,写的从容深邃,“泛灵”的思维方式透射出人生的奥义。“灯下黑”本是古时灯盏的油火在照明时在灯下产生的阴暗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离光源很近,灯光却照不到那里,光在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所以就叫灯下黑,引申为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能察觉或亦指企图窥视对方的暗地里等。原本是带有贬义的词,而在鹰之这首诗里却被赋予了新意,成为“天下最精致的风水”宝地。“隐”是人生很高层的境界,“大隐于市”更加体现了崇高的道家思想,而诗人在诗的开篇即说“大隐于市,就是执白于灯下黑”,“灯下黑”的“黑”本身是光的变形,也是光的投影,进一步引申来说,“黑”也就是“光”的隐士,所以,诗人在这里直接剥落了“黑”的表层,进入了“光”的内里,并以其真境为其命名,让诗的开篇就散发着浓厚的哲理境界。然后用“灯下黑”这个引申了的“支点”继续漫延。我们都知道生命的强弱是以“火”来象征的,而诗人对生命的诠释正是从“火”开始,他以各种火来喻示生命万象,并最终把生命落在“一盏小小的灯”火的影子里,并自得其乐,自得圆满。由此,产生的“黑”不仅不再是生命中的阴暗,反而由于它本身的“光”成为完美与诚实的温暖。诗人突破了“黑”的狭隘,进入了“光”的幽深,“黑”成就了光的“隐”,成为“光”的另一种境界,这种“契合”的结果就是黑与光的“完美”形象,诗人完美地演绎了《灯下黑》“这天下最精致的风水”,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另一番景致。(宫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4-15 16:0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耶。难得的沙发,坐下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4-15 16:09 | 只看该作者
晦明契合处,冷暖交汇点
  这天下最精致的风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15 20:08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欣赏,学习。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15 2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呀,云
学习,慢慢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15 20: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中药铺是俺偏爱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4-15 20: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品读擦鞋匠……品读好诗佳评!问好宫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15 20: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15 21:1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白云老师精彩点评,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15 21:58 | 只看该作者
木叶前来学习,这样的点评十分具有开启和点燃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05: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