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5|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重构诗意——阅读唐毅的诗集《夜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重构诗意
  ——阅读唐毅的诗集《夜宴》
  宫白云
  

  一.纯粹与谦卑的美学风格
  
  印象里,诗人唐毅是严肃而严谨的,具有谦逊的风度,低调但绝不低沉。罗素说过:“在艺术,志于精致;在生活,志于情理。”这句话用在唐毅的身上同样贴切。在诗歌不断被缘化的今天,唐毅那些真纯、性情、质地柔软、生命气息浓厚的诗歌,仿佛是为诗歌正名而来的,为当代诗歌出据了一份不可或缺的文本证明,以及另一种诗意与精神的可能。他的“城市”和“乡村”别开生面,他的绝对“诗的诗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诗歌世界。
  从乡村到城市,唐毅兼具了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双重经验,并体现在创作中。
  这次集中时间通读唐毅的诗集《夜宴》(电子版),更加充实了我的此前的认知,它再一次让我认定:纯粹的诗人都是值得信赖的。诗集《夜宴》共十二卷,每一卷的命名都是他一首诗名;包括书名《夜宴》也是如此。城市和乡村是《夜宴》的基本要素,但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城市和乡村的平面,而是向它们的缝隙间深入挖掘,并把这种深入引向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他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寻求觉醒,在两者之间的异同中寻求一条修行的途径。他并不激化两者的矛盾,更愿意给它们一种清醒与清新的内容,在它们的缝隙之间重新构建一个崭新的视域。他的十二卷诗不单是针对个体的生命经验,也向着自然万物发出声音。
  另外,唐毅这部《夜宴》有着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古典气质,它让我们看到诗人从容丰富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夜宴》中的诗歌结构严谨,每一首都是两节八行,叙述平稳沉着,朴素简单却能气韵生动,没有豪放冗长的铺张,但见清泉般的神隽与清明,语言极致的精炼,毫无雕饰之感,具有四两拔千斤的效能,体现了诗人对语言非同一般的掌控能力;语旨简约,高洁清雅,看不到心灵的重负,淡定从容中更有丰富的表现之手使其诗附着陌生新奇的意义。
  也许,对于唐毅而言,“八行诗”的结构可能是他最好的形式,他纯粹与谦卑的美学风格自始至终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柔性与弹性,对自然万物的感觉也非常灵敏,常能从出其不意的角度搅动读者的情绪。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唐毅的诗正是具备了此种品相。在他内敛的、舒缓的陈述中所获得的清晰与准确、朴实与明澈正是诗人的“别材”与“别趣”所在。
  
  二.诞生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
  
  诗歌诞生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就像我曾种下一片蓝/早晨打开门,便看见长出一株蓬勃的云”(《我曾种下一片蓝》)。明亮和上升……这就是唐毅的诗。就像乡野的风纯粹、自然,但它是墨水,是可以超越的东西,“就像走过豆蔻年华的少女/难免会有出嫁的心思/留是留不住的/绕树三匝。而我更像是一位父亲”(《橘子红了》)。诗人借助意象的触手牵出生活的隐喻,自然而自觉地展现了心灵的体验与情感。当花果都暗含风情与美意。可以说世界是温暖的,也不妨说它是有情意的。
  诗歌成为诗人进入“乡情”的一种仪式,他与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对话,以此安抚自己的心灵,并由此呼唤纯真与美好。他追忆乡村生活,怀念过去的那些时光:
  
  蝉声守护的门庭。乡居寂寂
  但在乡下便不会有乡愁
  喜鹊一大清早就在枝头对着窗口说
  每个时辰的好景,可都要记住呀
  
  一只蜗牛与一头水牛在田边相遇
  不惊不诧。一个上午慢慢成为过去
  池塘之安静持续至傍晚
  暮归的人们,炊烟下的家常
  (《乡居》)
  
  诗人在“蝉声”“喜鹊”“蜗牛”“水牛”“池塘”“炊烟”的身上投射的是他满满的怀恋与纯朴,漫漫的恬淡与从容。
  诗人对诗歌可以重构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是映射而不是取代,对此,在《江山、美人和酒》中,诗人以智慧的隐喻,阐发了“无为便是有为”的禅理:
  
  有模有样的一位美人
  既在宫廷也在民间。但有她就有了一切
  土地、粮食和酒
  还可以生养几位安分守己的勇士
  
  此即江山。并固若金汤
  稻谷、麦子、玉米和红辣椒堆砌的日子
  尚未老迈的后院
  一杯薄酒,就让一个冬天闲了下来
  (《江山、美人和酒》)
  
  江山、美人和酒是有为男人的至爱,而在这首诗中,完全颠覆了通常意义的“江山、美人和酒”的概念,在这里“美人”是爱,“江山”是儿女,“酒”是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诗人巧妙地让“江山、美人和酒”的表白意思含在那些朴素的具象语言中,以其明朗的音调缓缓道来,纯真和谦卑的美质让人生羡并一见倾心。诗人对诗歌的态度折射着他人生的态度,诗写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一些别样的东西或意趣。唐毅以诗歌建构了一个象征世界,让我们领略着现实又超越着现实并对如此的超越感到神奇莫名。
  
  三.诗意的寻找与重构
  
  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清新自然的诗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班牙诗人阿莱克桑德雷曾这样描述过诗人的形象:“他两脚屹立在大地上,一股强大的潮流就此形成,汇集在他的脚下,流遍他的全身而通过他的舌头喷泻而出。因此,从那喧闹的身体燃起的火焰是大地本身;那深沉的大地。但在其他时候,诗人登上了九霄,额头高耸天际,他用行星的声音说话,响彻寰宇,而在他的胸中他感觉到了星星的呼吸。”
  当然,我引用这段话并不是要拿唐毅与阿莱克桑德雷来作比较,我只觉得唐毅与这样的“诗人形象”十分相符。诗人与万物观照又与万物相融的态度,正是他“诗人形象”的一种彰显。活得自如,万物诉于笔端才自如,《我的江,我的城》就散发着这样的光。
  
  江水揉进了天空的色彩
  我独屹立于江天之间
  隔离栏、行道树和打在幕墙的阳光
  让我有了一种特别的威严
  
  哗啦啦的江哗啦啦地流
  由涪江鱼米生养的这一颗珍珠
  便是我的城和天下
  一位戴王冠的人,躲在寂寞里写诗
  
  诗人借助“江”与“城”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这时,感知力超越了一切概念而起作用,诗歌在寻找王者,而诗人在寻求诗意的生活。
  唐毅虽然生活在城市,却念念不忘于乡村,以寻找与重构的方式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之间来对自己骨子里的“天命”进行承担,因此在他的诗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淡化或淡掉城市与乡村的疏离之感,千方百计地把它们黏合在一起,像《城市与田园》:
  
  可以放牧的城市是可爱的
  我有一片湖、几个岛和万顷良田
  茂密的丘陵错落其间
  像制作精美的盆景,别开生面
  
  不用归去,田园也未荒芜
  我有菖蒲、芦苇和玉米地
  还可以在城市的稻花香里听取蛙声
  看到牛尾巴溅起一个个丰年
  
  在人们固有的意识里“城市与田园”原本是分离的,而在唐毅这里却真诚地统一起来。“放牧”是黏合剂,诗人自由地使用它,让它占有所有的“田园”空间,诗人牧人般穿越于其间,浑然而通达,既浸润于自然的丰美,又不囿于现实的羁绊。诗歌对于诗人来说仿佛是一种心灵的约定,疏离浮华与喧嚣,忠实于内心的美感,是诗人朴素的渴望,所以:
  
  纵有多如星辰的华灯
  也远不及于咿呀的桨声中取一盏渔火
  所以看夜色一定要到江城
  自江上看城,犹似隔着薄纱看花
  
  灯在水里该是高兴的
  一种与自然最为接近的铺排
  漫无边际的岸长满风月
  那一派静止中,有摇曳的城影如虹
  (《江城夜色》)
  
  灯火之美,美不过渔火,而“灯在水里该是高兴的”成为此诗的桥梁,成了非一般的宽度。人的审美不断地受到形式的冲击,能够深入进内里去,并不容易,而诗人“咿呀”一声就进去了,形式的巧成其了诗美的沛。这就是“诗情”的力量。而《晚云》一诗则是油画般地铺展,既有自然之景,更有深层次的生命关怀:
  
  天空堆积如山的是晚云
  也有河流、雾霭、深壑和鱼鳞纹
  水墨晕染的天然画作
  署名日光、云朵,应该还有风
  
  而晚云下是万家灯火
  是一碧万顷的湖波、栈道和帐篷
  那一扇窗灯未开的
  便是吾家。我是一位不思归的游子
  
  此诗的魅力在于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美的映照,并被其所描绘的世界紧紧抓住,就像诗人紧紧抓住他所描绘的世界一样,如画般的勾描之间,不露痕迹注入的生命图景,使诗和心灵成为一种谐和。但在《园林小撷》一诗中反而是雕塑般的矗立,巧妙地表达出一种禅机:
  
  假山有时会给人以真
  至少曾是山的部分
  亭台独立高处,山水都是半遮半掩
  半亩方塘还有类似枯荷
  
  一棵柳、几盏灯、千竿竹,还有葳蕤的桂
  只是不见月上柳梢头
  但在这假山后面
  会不会真的藏着一个相约的人呢
  
  意境的含蓄不仅可以增强诗的余味,还可以打开一个禅境。唐毅深谙此道,不仅不遗余力地营造天然的诗美,古典的诗情,更不动声色地以园林为契子,揭示出“假与真”的辩证关系。
  身处物欲的世界,洁身自爱是诗人的方向,由此迫使诗人必须远离污浊投身于干净的世界,而干净正是一切艺术的秘密。所以在唐毅的眼里:
  
  白云是干净的,树木是干净的
  展读一座城市的滨江之晨
  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于是敞开心扉,我想和这个秋天谈谈
  
  没有霾的日子是幸福的
  从来就没有霾,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这一个秋天
  滨江路上走过许多干净的人和干净的车
  《滨江之晨》)
  
  干净的诗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愉悦,就像干净的尘世可以净化灵魂。面对日益猖獗的“霾”,清新的“干净”更是让人情之所系,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滨江之晨”的展读打开一个干净的通道,借此使自然与心灵崇高地复合。
  
  四.万物与个我的有机融合
  
  在《夜宴》这部诗集中,咏物诗占据相当大的部分。而在这些咏物诗中,并不是简单无为地外在描绘,作者总是能够在独特的观察中透出它们隐藏或隐含的意蕴,以客观抒情的方式传递着心灵的感受与感悟,在映照的同时谋求与生命、人生的关联,使万物与个我有机地融合,发掘出崭新的生命责任与爱和美的表现力。如:
  
  花在春天,是要张扬一些
  怒放不过是一种本能
  菜地黄花,被摊开的绿衬托着
  枝头的梨花像一段段雪
  
  幸好未被迷眼。但看得久了
  会感觉春天特别近
  一种美好在眼前蓬勃生长
  所有的生命,都是可歌可泣的
  (《花乱》)
  
  一到亭亭如盖的荷塘
  便觉暑意顿消。那些如水银一般晃动的
  究竟是水还是露呢
  我不停地问过夕阳,又追问月光
  
  翠鸟飞临斜逸的苇梗
  小鱼儿们急忙游走
  落照与蜻蜓终于把第一个花骨朵儿打开
  如地涌金莲,此时月下蛙声四起
  (《荷塘花开》)
  
  这些诗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们有种雾里看花的神秘张力。大千世界许多奥妙不可言传,而诗人总能完美地把握这些不可言传,不动神色地抵达悠远的意境和寓意。诗人以他干净的心灵,满怀虔诚地观照万物并探寻着它们其中的意蕴,以灵感的触须触摸着大自然,找寻与它们的精神联系。如《水巷子》:
  
  小镇不是水乡,但有水巷子
  狭长的巷通往镇外
  晚风中的男女就那样打着招呼到井边
  取水的回程又多了吱嘎声声
  
  风亦自巷的那边吹过来
  在木桶里泛起涟漪
  晃悠悠的扁担一头挑着春,一头挑着秋
  一条水巷子,也没入岁月深处了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美的信念,当“水巷子”电影镜头般从岁月的深处走出,一种舒缓、浑融、温情的诗美便不可抗拒地占据了我们的心扉。还有一首《茶馆》:
  
  能够在此落座的
  应该都是神仙。而且是各显神通的各路神仙
  把茶禅说成一味
  也不过就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一副茶托、茶盏和茶盖
  便可以引来飞流直下。顺水推舟或逆水行舟
  江湖就这么近
  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诗人以“茶馆”为象征,机智地回避了直接与现实社会碰撞的尴尬,这种迂回实际是想将现实世界予以放逐,让江湖只能以狭窄空间的形式存在;暗示了诗人想逃离江湖的内心挣扎,这种逃离最终是失败的,因为江湖处处都是,根本无处可逃,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强烈隐现或缩影,没人能独立于现实之外,即使“神仙”也不能。
  
  五.举重若轻的轻逸旷达
  
  我们身居的城市,到处都是紧密庞杂的建筑群,仿佛身处于石头森林之中,“石头”的沉重感比比皆是,当然还夹杂着诸多的喧嚣与欲望、复杂与难解;而乡村的安宁与宽阔的特性,恰好是沉重的和解。唐毅总是能恰到好处把握城市与乡村间重与轻的分寸,凭借对世相的认知力与语言的表现力避开城市的沉重到达轻逸的乡村,他的这种“避重就轻”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活中无法逃避的沉重一种苦涩的抗拒,这种抗拒不仅仅存在于他个人的处境与意识之中,也存在于我们大家的处境与意识之中,如此我们看到他的《梦与马》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梦与马”:
  
  我曾梦到自己打马离开乡下
  驮着数十轴行卷,缓缓地行进在驿外
  采自田间的半口语诗
  一半留在塾中,一半送往京城
  
  春风在我的薄寒衫上翻动
  这些纸片会不会随风散入洛阳市井呢
  梦里的马还长着翅膀
  刚进城门,就和韩愈碰了个满怀
  
  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切的沉重都会变化成为轻的东西,驮着“沉重”的马也会长着翅膀飞起来,与“韩愈”的相撞意味着历史带来的沉重感的彻底瓦解。而在《饮酒归来赋》中:
  
  夜色是高低不平的
  好像还多出了若有若无的一双翅膀
  步态可能有一点不稳
  只是这一段路太熟悉,偶尔不那么配合而已
  
  记得席间推杯换盏
  都说久仰!也不知道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幸好归来还能作此赋
  未在酒后,应诺去摘一颗星星来玩
  
  夜色的沉重与脚步的沉重都消解于诗人潜在的清醒与轻逸旷达之中。当我再一次用到“轻逸”这个词,突然醒悟,原来这是唐毅诗歌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色,他总能设法把很沉重的东西写得很轻逸,这样的写作是需要功夫的,我个人的写作方向也致力于在诗歌中减少沉重感,力图把它们表现得轻逸,但写着写着就沉下去了,总是上升不起来,而唐毅似乎很轻易地就做到了,如他的一首《夜宴》:
  
  城市的夜晚华丽如水
  笙歌起处,昼未央
  小楼胭脂杂着酒痕,曼妙之舞间以高谈阔论
  许多金色的秋波在暗中传送
  
  白鹤亮出了翅膀
  杯盘狼藉的丛林,熊在出没
  大街上一位环卫女工
  清扫着落叶。宴饮的欢声却仍如花枝乱颤
  
  此诗以间接的映象让绝不相同的两种对立出现在同一画面,把社会自身的重放在轻逸的镜头里,让我们玩味其每个细节,既保持住了其形象语言带来的讽喻又在“夜宴”笙歌同环卫女工形象的冲撞之中暴露深刻的反讽意味。如此沉重的深刻现实就藏匿于诗人举重若轻的轻逸之中。
  唐毅的诗歌力量还在于他能够做到不去直接观看事物本身,而是从往往意料不到的角度给出面目一新的认知。既能够在命定生活中接受现实又能承担着现实。
  
  未上枷的戴罪之身
  在世间行走。有情与有罪并不矛盾
  我说的神即自然
  阳光、空气、水和石头、剪刀、布
  
  众神之神的恩赐
  就是允许我们自由呼吸和恋爱
  并在初一或十五忏悔
  向所有植物、动物,还有自然生长的诗
  (《罪己书》)
  
  本是很沉重的“罪己书”,在诗人的笔下却毫无沉重之感反而有种温暖的和谐与明快之感,诗人通过来于自然还于自然的办法成功地实现了他的“忏悔”,正如他通过轻逸消解沉重一样。除此之外诗人还致力于减少语言的沉重感和注重诗歌的内在节奏,如他的一首《在晚风里等》就特别出色:
  
  新月如钩。暮色就要合围
  对岸华灯已初上
  流云汇成的燕子,告诉你了吗
  我口袋里的船票都快揣旧了
  
  和一只小船,在晚风里等
  这一份安静,虽然也弥足珍贵
  但你得得的马蹄
  才是我最堪欣喜的一记佳音
  《在晚风里等》)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篇表白,表明他信赖的内心的某些情感,信赖那依稀可见的乡情抑或是亲情或爱情,可贵的是那种带有抒情质地的叙述语调,有种音乐般的笼罩感,把岁月的更替、感情的深挚高度肌理化地打入我们的肺腑。
  
  六.作为艺术而长存的诗歌
  
  海德格尔在评价荷尔德林时说“诗人永远从事精神的创作,永远在时代的暗夜中歌唱。”而唐毅的歌唱选择的则是城市与乡村,可以说唐毅是一个致力于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重构诗意的诗人,他的城市与乡村的诗歌体系不仅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秉承,更具有一种植根于大地的精神气氛。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诗歌艺术纯粹而谦卑,且有一种高超的内省与阔大的艺术心胸与艺术视野。诗人毋庸去制造悬念与玄思或一味地抒情,他只需扎根于那些细微的感受,便会获得一种深切。他质朴的诗心所照见的其实就是诗人自己。他对着天地万物凝神领悟,天地万物便向他走来。他不是单纯地只是描摹万物的表象,而是让“万物现身”,潜入万物的内部,从万物的自身解放自己,让万物自己说话,达到与万物同参之境。诗人在抒情与经验的处理上,注重的是经验的砥砺而不是情感的宣泄。
  乡村是诗人灵魂扎根的地方,是诗人精神的源头,城市是诗人现实的呈现,由此而形成的诗歌既是诗人的精神原乡,也是诗人对“根”的寻找。诗人在乡村的根须扎得越深,对纯粹安宁的渴望就越加强烈。在诗人的心里故乡永远都是那个叫“出生地”的地方,而无论在城市居住了多久,在诗人的心里都叫做“异乡”。事实上,诗人的诗写,大多都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谋求和谐与追索存在之感。他们离不开城市,也回不去乡村,注定的命运让诗人选择了一条缝隙之路,靠左是“城市”,靠右是“乡村”。诗人在哪儿,诗人的精神核心便在哪儿,“城市与乡村”已经内化到了心灵。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诗写重新建立起一条诗意的通道,唤起对当下生活的信任和对美好事物的信赖。他们真正所做的就是从物欲喧嚣的“城市”超越出去,从“乡村”的另一头穿越出来。深入到“城市与乡村”的肌骨中去承担重新形成的诞生,而这种诞生让诗人找到了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有诗人的生命努力与尘世挣扎,更有温暖的情感与美好的风景及朝向生命终极的沉思。诗人在这条狭长的缝隙不断扩展着自己人生的宽度,拒绝虚伪与粉饰,为与自己生命相重叠的部分提供注释,使诗歌恢复骨子里的纯正。
  唐毅发散式的思维和认知世间真相的敏锐使它的诗歌透入的人生机构相当的深入,而且诗的肌骨纯粹而谦卑,对人间万象和自然力量的至深经验使他更容易捕捉到那些特殊新鲜的元素。总的来看,他的诗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纯洁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深邃意境,不仅回味深长,而且对人心含有一种温暖的宽慰。诗人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中凝神观照,发出回声,诚实地承受着诸多的流逝,在城市与乡村的交错中把自己投入那个缝隙,于须臾之间显示它们的面目。
  虽然诗歌在这个时代一再遭受蛮横的践踏,但依然有唐毅这样的真正的诗人去提升诗歌的品质。诗人现有的“城市与乡村”我们已经看到,但另一些“城市与乡村”还有待于诗人的创造。诗人必须不断求索、检视、反省与确认,才会重新发现那些正在分裂的缝隙,重塑它们的诗意。总之,通过阅读这部《夜宴》让我更加相信了什么是诗歌的持久价值,我深信唐毅的诗是可以作为“艺术的诗”而长存的。

    2015-7-28于辽宁丹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5 16:42 | 只看该作者
 唐毅发散式的思维和认知世间真相的敏锐使它的诗歌透入的人生机构相当的深入,而且诗的肌骨纯粹而谦卑,对人间万象和自然力量的至深经验使他更容易捕捉到那些特殊新鲜的元素。总的来看,他的诗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纯洁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深邃意境,不仅回味深长,而且对人心含有一种温暖的宽慰。诗人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中凝神观照,发出回声,诚实地承受着诸多的流逝,在城市与乡村的交错中把自己投入那个缝隙,于须臾之间显示它们的面目。

也常读唐毅的诗,诗句中常会溢出艺术之美,而淡淡浓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5 16:59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宫老师读好诗,好事好评,明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5 17:27 | 只看该作者
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重构诗意

慢慢读,慢慢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7:59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文杰 发表于 2015-8-5 16:42
 唐毅发散式的思维和认知世间真相的敏锐使它的诗歌透入的人生机构相当的深入,而且诗的肌骨纯粹而谦卑,对 ...

诗句中常会溢出艺术之美,而淡淡浓厚。

是的。。的确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7:59 | 只看该作者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5-8-5 16:59
跟着宫老师读好诗,好事好评,明月学习。

明月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8:00 | 只看该作者
暖雪 发表于 2015-8-5 17:27
在城市与乡村的缝隙重构诗意

慢慢读,慢慢领会

多批评。。问候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5 18:27 | 只看该作者
宫老师辛苦了!芝麻细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5 21:11 | 只看该作者
白云的诗评适合躺下来的时候,慢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5 21:3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6 16: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