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4|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新北木: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醉生梦死 于 2016-3-20 17:55 编辑

#
诗歌分为两节,第一节交代了其房间有一个白椅子,“不是钻石”,所以“没人套着白手套,对它表示亲近”,这层逻辑调出一个孤单寂静的画面(椅子的颜色以及房间的环境也做了伏笔),同时也引出一个人心险恶,势利问题。
如果第一节是铺垫气氛,那么第二节就是整首诗歌升华的地方了。“现在没人坐上去
以后也不会有人来”,接应了第一节的烘托,又将这张白椅子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我们不经想象,这个和白椅子相关的人,相关的事情,但是,作者没有任何回答,而是抛出一句“像一个遥远的村庄/概念模糊”,让人想象之余还不禁唏嘘。
但是读完,联想起两段的接连,似乎又可以察觉出作者那份淡然:白椅子不会有人来(第二节),因为白椅子不是白钻,不需要人“亲近”(第一节),这又将是这首诗歌隐形的一个心境了。
整首诗歌,从像的角度看,白椅子到村庄,这个视角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模糊,呈一个顺序美。
从手法上来讲,白椅子是代入式,可以是作者本身,一个故事,一段心情,等等,呈现的是另外一种多样美。
以上是醉生浅读,谢谢十日辛苦劳作,分享好诗歌。


白椅子
文/十日
有一张
白椅子
它在我的房间
安安静静
不是钻石
没人套着白手套
对它表示亲近

一张白椅子
只是
一张白椅子
现在没人坐上去
以后也不会有人来
像一个遥远的村庄
概念模糊



#
诗歌用河流来隐喻青春,让我来挖挖——第一节是有一个路线在走的:河流清澈——一次次冲洗——冲洗之后注入新的希望,这个线走的是很积极,特别是作者对于磨练(文中提到河水一次次冲洗)后的自我认知,以及后面诞生的“新的希望”,表明了作者的阳光心态。
第二节则笔风偏转——“小小的青春”,“似一叶扁舟”,作者在感叹生命的渺小的同时,这表明作者心里活动达到另外的高层,最后一句,——“船家与船客都是自己”就好比是一个人在和整个世界对视,有一些孤寂伤感,也有一些不羁和无畏。

附-
《流年祭》
文/李政平

经过一条河,河水清澈
底层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我在岸上看到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一次次被河水冲洗,变得干净
仿佛凝固,但又并非定格
一次次的流动,一次次的变幻
每秒的回忆,都注入新的期望

我那一截小小的青春啊
流了整整二十年
似一叶扁舟,春江泛波
船家与船客都是自己


#
用云打发一艘渔船/让飞鱼游进黄昏/这里,鱼是虚象,它犹如作者的心境,可以去任何地方。/打网,收网,网网都是鱼声/由虚进入实,鱼声制造出繁华的景象,为后面/鱼从口入/埋下伏笔。/海水一时半会还不想撕开网子/,为什么不想撕开网子,可以根据虚实回敲——实方面,为鱼的繁华不舍,虚方面,为心境的自由穿梭不舍。在接下来的/我静静地垂钓——实际是按夕阳——黄昏——黑暗的时间进行演变。可以说,后面这段缩短时间的描写,事实上提醒了我们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作者在开头设置的自由的飞鱼,繁华的鱼声这样一个圈套了。
附-

打渔

文/ 芬叶

用云打发一艘渔船
让飞鱼游进黄昏
没有脾气
打网,收网,网网都是鱼声
鱼从口入
为了安养欲望的肠道
海水一时半会还不想撕开网子
我静静地垂钓
鱼筐里的夕阳被我重新惹怒
哗啦一声
黄昏一收脚
凝结的黑夜就翻到了波涛

#
当起飞的烟雾淋湿地面/它睁大血红的眼,警告候鸟。/从这句入侵落阡这首诗歌,“候鸟”是个诗眼,代表一种离别,离别是悲伤的,遗憾的。再重头来看,第一句“它希望”以及“装高深”,它所希望的应该是能够流露出感情的场景,而不是装冷酷装高深,这个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真实状态,接下来,//每次轰鸣,旅途还给它一群乞丐//乞丐一词用得语气加重,放大诗人的蔑视。整首诗歌的结构来看,前五句是呈平行状态,平行略带递进,第六句开始,诗歌走出自我构造,/而夜从同一个东方升起/从一个宏观的世界放大主题,配合主题。最后两句又辗转回笼,点出主题。


航站楼

文/落阡

它希望他们没有真正死去
那些一起装高深,一起死的人。
它希望他们没有真正死去。
每次轰鸣,旅途还给它一群乞丐
失重,期待全无,摔断肢体
而夜从同一个东方升起。
当起飞的烟雾淋湿地面
它睁大血红的眼,警告候鸟。

#
第一个的诗眼/孤独/,/寂寞/,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来表述的:第一是像雪莲,那么作者的这份孤独是圣洁坚忍的,因为雪莲所生长的环境,给予了这份孤独无比强大的“盛开”的力量,第二个是像萤灯,萤灯的小和黑夜的广袤形成一个鲜明对比,好比两种力量的博弈,/打不开。一个黑/,显现出寂寞这个萤灯的无力回手,从语气上来看,整节诗歌其实是存在矛盾的,雪莲意味着一种高姿态,萤灯则是渺小,两者相互映衬,彰显主题。

第二个,通过虫子的质问得出两种对立,即田地和田地之外的对立,/合法注册/是虫子的质疑,当然也是作者的质疑。在这里想提到的是作者提到的虫子是“田里的”,从身份的角度上来讲,这是弱势群体对权益分配的一个质疑。

第三个是一组辩证了,诗歌犹如双刃剑。诗歌这种毒药,一般毒药和死是关联的,作者没说让人死,而是“一生不醒”,这比死还有嚼头,体现了诗歌这种毒药的“味道”,而诗歌是银行,这个层次上的富有,明显不单单是金钱物质上,还有精神上,这才是“富有”。

第四个出现三个颜色,黑,白,红,黑白如果指向是昼夜,那么可以理解的,没有能阻挡大自然的规律,但是其引申至恶或者善,那就是另外一层高的境界了,/没有谁能红到头/,对于红,作者同样也传达出一种哲思的态度。

第五个讨论的是“空”,空究竟为何物,/空就是空空的空/,作者给的答案是,空就是本身的意义,无须太多的想法,有时候我们给了事物太多的定义,让它增添了许多的色彩身份,作者的这个空回归了本身,甚至是比本身之前的纯粹——简单,原始。

附-

断章五首


文/宁都李东明


1、
孤独像一朵雪莲
盛开在漫山的白色之间
寂寞像黑夜的一粒萤灯
打不开。一个黑
2、
田间的虫子无比嫉恨
为什么地上
空中,还有天上
那么多的铁虫都能合法注册
3、
诗歌是毒药
让一些人一生不醒
诗歌是银行
让一些人一生富有
4、
仔细想想
没有谁能逃脱黑
没有谁能垄断白
没有谁能红到头


5
空不是空
空不是不空
空不是不能空
空就是空空的空


#
/我像一阵风穿过广场/,让我们来看看,广场有些什么——第一节中,一个冷眼看世界的人,和一个拥挤的人群,这样的对比之下,更显/空气一般沉默/。如果第一节的气氛是安静的,第二节的语态就有了变化——“膨胀”“躁动”“降温”等等吐出了这个小节的一种热闹急迫的氛围。第三节中的事物有大地,星星,月亮等,但是这些东西却让最后一节全部否定了——一切与我无关/我像一阵风穿过广场。不管是第一节的冷寂,还是第二节的热闹,它们和“我”无关,在这里,作者站在对立面,通过感官,冷暖,审视着这些事物,然后在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穿过广场。仔细来读,这个是有矛盾的,广场的事物不可能不与作者无关,正是因为那里的东西才引起作者的感想,在这里,缩小这个矛盾的用意在于,作者能够像‘风’一样自有,一样可以释怀而去。

附-
【我像一阵风穿过广场】

文/雨农(筏子)

冷眼观世界
在拥挤的人群中
空气一般沉默

灯光随着音乐膨胀
躁动的灵魂等着一场雨
霓虹等着降温

大地随脚步变换着抖动的旋律
音乐和着肢体共鸣
没有约会的夜晚,星星和月亮沉睡

一切与我无关
我像一阵风穿过广场

#/突然觉出一种凉/从这句把整首诗歌折腰,关注一个凉字,上半身用一个问号引入——蝉死了,连尸体不知所终,这是静态的凉,接下来的蛩音叫嚷,为这个凉形成鲜明对比。下半身,静静的‘八月’就来了,整首诗歌营造的氛围是明显的,冷,静。在这样的状态之下,结尾出生‘另一副模样的静’,这是在一种状态环境之下诞生出新的心境,它或者更静,但不会是原来的样子,这一种变化程度取决于作者对八月的印象及未来的展望。

附-
《八月》
文/彭晓杨

树上的蝉死了
尸体落到了哪里
被什么掩埋着

蛩音开始扰乱我的夜
一草丛一草丛的叫嚷着
它们也是短命鬼?

突然觉出一种凉
静静,静静
夭折在八月
然后生出
另一副模样的静


#
开头就开门见山了,这是一条外表“娇美的小蛇”,对于这样的小蛇,“我”的心理有着显著的变化:小蛇盘踞——我不知所措,小蛇闪绕着皮肤——我胆颤,不敢呼吸,小蛇傲慢——我爱上了她。可以说,“我”的情感变化受制于这条长着九个脑袋的小蛇,题记给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即九个脑袋,九种思想——“我”盘旋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捉不定,摸不透。甚至是迷茫了。所以有了后面一句——此刻我站在她的火焰中/等待密布的乌云,下一场雨来解救/这是作者的期盼,也是逃生的看头。
从整首诗歌来看,九头蛇妖是作者爱过的东西,也是搅乱作者秩序的东西,这对矛盾的存在诠释了作者本身的自我探索,而这个东西可以改变作者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九头蛇妖已经上升为物体之外的引申。

附-
《爱过的九头蛇妖》
文/李小岦

题记:九个脑袋,九种思想,捉不定,摸不透。

终于再次,见到娇美的小蛇
盘踞在那里,看我隐晦地如何
不知所措。就知道应该收起
有些胆颤的心,镇定着练习
减少呼吸,千万别献媚的笑
她漂亮皮肤的闪耀。我收起
素食主义,在风吹起的波澜下
藏得小心翼翼。我不该受惑于
九头的蛇妖,臣服她傲慢的
坚硬身躯。虽然她的声音
嘶鸣动听,尽管我爱上她的
每双眼睛。此刻我站在她的火焰中

#
诗歌开头一句就交代了时间,秋季。秋季应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在这里却是/大地开始荒凉/这里奠定了诗歌的氛围,低落,沉闷。这不但是一个大地荒凉的季节,而且在作者的小木屋里没有麦子,稻谷或者玉米等粮食,至少对于作者来说,这个原本秋收的季节是很惨淡的。唯独有“一盏灯”,这个“灯”出现在这里,可以说意义非凡,灯是在有与无中的前者,是站立在粮食的对立面,更显出灯的价值,但这里的灯明显不是等价于谷粒这些物质,理应驾临于粮食之上,更多的指向精神,境界层面。
最后一节出现了一只/羔羊/,这只羔羊沉默的,在行走,在啃食太阳,月亮,首先最后一节的语气氛围和开头是呼应的沉闷,这里出现的‘羔羊’,似乎能够和作者有相通之处——羔羊在田野沉默走行走,作者在生活,人间沉默地行走,羔羊在啃食太阳,月亮,作者在啃啃食生命,时间等等。

附-
除了,还有
       文/牖之
秋天来了
大地开始荒凉
我的小木屋里
除了一盏灯
再无麦子
稻谷或者玉米

哦,我还有一只沉默的羔羊
整日在田野里行走
啃食太阳
也啃食月亮


醉生浅读:晨曦的一缕落入城市之中,这应该是日复一日的常态,不过在增军兄的诗句中,或许能找到点不同寻常—— /截获的晨曦,扬言/它会报复我,令我如芒在背/开头这句的语气是敌视的状态,仿佛和晨曦有仇,这马上让人耳目一新,这个晨曦不那么温柔舒适,反倒是很有主观上的动态。这里的敌对状态要多说一句,一天之计在于晨,城市一天的喧闹也即将到来,或者敌对的更多是指向这个层。
对于这样一个环境,增军兄——/我的生辰八字,在两座建筑之间被放大,被刷金漆/这里点出了增军兄的位置,在高楼建筑之中,和朝阳对峙,接下来的的视线转向街道的人-//穿过街道的人//背起草篓,捡拾玻璃抖落的阳光//,这句很有嚼头,阳光本来就是免费的,需要街道的人用草篓捡拾?慢慢联想开头晨曦出现的强势,以及增军兄所在的城市这样一个环境,我们似乎可以联想到如今快节奏的城市,人们忙碌于各种利益,生存之本,哪有空闲估计一缕阳光的到来,这里隐约出几分城市的繁华之痛,又有对另外一种清雅生活之追求。
站在这个节点之上,下边增军兄的诗句也开始积蓄了力量——张弯弓——拉伸黄河的宽度,如此有力量,蓄势待发,接下来出现的“自由”这个词,更能诠释整首诗歌上层建筑的基石,即通过忙碌的人们忙对朝阳的忽略,反倒是反作用给予阳光更大的启示,就像末尾那样——/拉开一枚轰炸清晨的手榴弹/,这种启示的力量终于达到顶点,终于炸开,警示让我们追求自由,停下脚步,享受阳光,不要束缚在城市之中。
增兄的这首题目——//朝阳刺穿窗户,以及肉体//,朝阳象征一个庞大上层建筑,与之对应的是下面的城市,繁华之像,忙碌的肉体。正是这个强大的精神反差刺穿窗户,刺穿作者的躯体和意识。


附-

朝阳刺穿窗户,以及肉体
文/吕增军

截获的晨曦,扬言
它会报复我,令我如芒在背
我的生辰八字,在两座建筑之间
被放大,被刷金漆。穿过街道的人
背起草篓,捡拾玻璃抖落的阳光
风和日丽,种植一张弯弓
配合韧劲,拉伸黄河的宽度
草的端点,象征着自由
俘虏花 蝶,帮它触及地面
拉开一枚轰炸清晨的手榴弹


#
醉生浅析:第一节中,有这样两条并排的线索:桃花——秋水——走火般疼痛,红颜——云图——席卷天色的气像。桃花当然掩饰不住秋水,也就是说这种疼痛只能暴露,只能更加疼,在这里隐去了桃花和秋水的逻辑关系,更加突出感官的疼,第二条线索中,有这样一个大小排列:一滴红颜——云图——天色,在这里同样也隐去这个大小的排列,反而是突出这一滴红颜的气势。绿溪这里藏得很好,把一些逻辑和排列忽隐忽现,然后无限放大副词,即“邹火般的”,“席卷天色”,让整节该小的小,该大的大,核心鲜明。
第二节插入一个儿时和成人的对比,前者是欢乐易脆弱的,后者弄剑风流,这一组对比而出,更能体现后者成人之后的“眶尽天下风流”之势,如果第一节是用物来烘托,那么第二节就是用人物承接了首节之气:炽烈,磅礴。
再往下读,这种气势就降下来了,“死在秋天的桃花以深度的蜜”,死亡出现了,但是这种死亡是在酝酿新的景象,新的阳春,就像/浅滩的沙模厚过潮斑/,/银色/,潮水退去,浅滩出现,在绿溪看来,那是劫难后的财富——半弯璀灿。这同样是一个道理,关于死后的新生,关于另外一个死亡和新生的话题
绿溪的这首题目——昨夜,黄药师遇害,黄药师是隐喻,都知道黄药师在桃花岛,指向桃花,黄药师遇害,桃花之死,这里更加关注的是关于逝去和得到的辩证!如此看来,此诗歌的主题非常有能量了。

附-
昨夜,黄药师遇害
文/绿溪

最后一片桃花掩饰的秋水
有走火般的疼痛
从桃花潭深三千尺到风尘平沙八万里
最后一滴红颜逶迤的云图
有席卷天色的气像

站在外婆桥上吹泡泡的儿孙
欢乎泡影映的彩虹
你,落红影 飞碧剑
眶尽天下风流

死在秋天的桃花以深度的蜜
醉酿小阳春事
浅滩的沙模厚过潮斑
银色,半弯璀灿

#
醉生浅评:居士这首的骨架很鲜明,一共三节排比式,每一节用短促,重复的语气陈述,很容易带入节奏。首节拉出一个泥土,“斑驳的泥土,腥咸的泥土”,但是能长出庄稼,这是核心,末句的泥土能让锄头生锈,这有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觉,侧面点出泥土的力量。
后两节出现的山川,裹尸布和首节的泥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居士这样反复堆叠出现这些物象,我们可以来理理这些线索:即土地无论好坏——能长出庄稼,无论窘迫,贫困与破衣褴褛——都是岁月的模样,无论裹尸布如何面对险境——脚印都整齐。
到这里,不等不联系到居士的题目——写给站街女郎,很明显,居士的对象在于站街女郎,然而全文没出现半点和站街女郎直接相关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站街女郎的处境——答案应运而生。站街女郎的土壤何其不堪,但是她们要生长,要生存,她们犹如迫,贫困与破衣褴褛,但这却也是岁月的模样,也会继续生活着,她们要走下去,留下整齐的脚印……这似乎都和居士写的这三节一一对应。
可以说,整首诗歌是含蓄的,居士意在女郎,但是整篇没有半点涉及:诗歌又是热烈的,不但是居士用的诗歌结构布局(排比,短促等),而且诗歌里面的物态指向都在散发和延伸……

附-
写给站街女郎
文/随缘居士
只要是泥土,只要是
泥土,就能长出庄稼
就算是斑驳的泥土,腥咸的泥土
倒埋锄头,让锄头生锈的泥土

只要是,只要是流有泪痕的山川
就能孕育油葵,蓖麻和仙人掌
窘迫,贫困与破衣褴褛
那都是岁月的模样呵

哪怕,哪怕是缠上素白的裹尸布
海水漫过黑色的沙滩,留下
  两行
两行
脚印,一定会看上去还算整齐


#
醉生浅平:一切都有因果,土这首的题目点到悲伤,且看悲伤如何而来——开头人,水和羊群是一组动态和静态的对比,但无论人,水,样,都有一股孤独的味道其中,或许能在这个开头察觉出源头一二。接下来,“悲伤”果然暴露了:悲伤——鱼腹——飞鹰——冬季——雪山——马孔多,至此,马孔多近似尽头,但无限接近。而悲伤已经去了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遥远而宁谧”,这是另一个角度的乌托邦,是诗人愿景的地方。
小小的句子,一首诗歌,再也框架不住诗人的心思。在这里,土以悲伤为借口,为羽翼,俨然抵临理想国度。


悲伤不期而至(或走向《百年孤独》)
文/土城子

人走阳关道
水过独木桥
羊群还在守候牧羊人
河边的风很轻
走在岸边的人很轻
静悄悄的到来又离去
而我依旧等待着一只
啄食我的飞鹰
我把悲伤藏进鱼腹
顺着秋水的温度走向冬季
在银闪闪的雪山脚下
埋下我的207块骨头
等待过路的吉普赛人把
我流通到遥远而宁谧的马孔多

#
读完北木的【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你会发现难得的诗心,纯真,善良。
这份慈悲体现在北木对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的关注上,这是一次偶然相遇的事件,可以忽略或是保持沉默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离我们远一点的,陌生的,数以万计的,等等。但偏偏是一只小田鼠,偏偏是北木遇上了,与其说上天注定,不如说是,难能可贵的北木对小田鼠,对生命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再看看北木在这层情感的基础上的“有所作为”:油饼留一口——把小田鼠装进纸袋。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我们震撼的应该是一个诗人对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的思考,并且用行动填写了答案。



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
文北木

一只小田鼠在路边挣扎
满口是血
清晨依然美好而宁静
直到我的路过
打破了柳絮飘飘
雏鸟的歌
我们路过
不只是路人

唉!涌在胸口的并不是悲伤
我把正在吃的油饼留了一口
把柔软的小田鼠装进了纸袋
放在了路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7:55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北木的【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你会发现难得的诗心,纯真,善良。
这份慈悲体现在北木对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的关注上,这是一次偶然相遇的事件,可以忽略或是保持沉默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离我们远一点的,陌生的,数以万计的,等等。但偏偏是一只小田鼠,偏偏是北木遇上了,与其说上天注定,不如说是,难能可贵的北木对小田鼠,对生命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再看看北木在这层情感的基础上的“有所作为”:油饼留一口——把小田鼠装进纸袋。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我们震撼的应该是一个诗人对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的思考,并且用行动填写了答案。



一只死在路边的小田鼠
文北木

一只小田鼠在路边挣扎
满口是血
清晨依然美好而宁静
直到我的路过
打破了柳絮飘飘
雏鸟的歌
我们路过
不只是路人

唉!涌在胸口的并不是悲伤
我把正在吃的油饼留了一口
把柔软的小田鼠装进了纸袋
放在了路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13 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十日 于 2015-8-13 14:31 编辑

编辑好 我之前老喊你们评啊评的。。。
真是多谢费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16:24 | 只看该作者
十日 发表于 2015-8-13 14:22
编辑好 我之前老喊你们评啊评的。。。
真是多谢费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14 17:20 | 只看该作者
提上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14 19:4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2:44 | 只看该作者
#
诗歌用河流来隐喻青春,让我来挖挖——第一节是有一个路线在走的:河流清澈——一次次冲洗——冲洗之后注入新的希望,这个线走的是很积极,特别是作者对于磨练(文中提到河水一次次冲洗)后的自我认知,以及后面诞生的“新的希望”,表明了作者的阳光心态。
第二节则笔风偏转——“小小的青春”,“似一叶扁舟”,作者在感叹生命的渺小的同时,这表明作者心里活动达到另外的高层,最后一句,——“船家与船客都是自己”就好比是一个人在和整个世界对视,有一些孤寂伤感,也有一些不羁和无畏。

附-
《流年祭》
文/李政平

经过一条河,河水清澈
底层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我在岸上看到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一次次被河水冲洗,变得干净
仿佛凝固,但又并非定格
一次次的流动,一次次的变幻
每秒的回忆,都注入新的期望

我那一截小小的青春啊
流了整整二十年
似一叶扁舟,春江泛波
船家与船客都是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16 13:0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继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4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支持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生梦死 于 2015-8-17 15:36 编辑

#
用云打发一艘渔船/让飞鱼游进黄昏/这里,鱼是虚象,它犹如作者的心境,可以去任何地方。/打网,收网,网网都是鱼声/由虚进入实,鱼声制造出繁华的景象,为后面/鱼从口入/埋下伏笔。/海水一时半会还不想撕开网子/,为什么不想撕开网子,可以根据虚实回敲——实方面,为鱼的繁华不舍,虚方面,为心境的自由穿梭不舍。在接下来的/我静静地垂钓——实际是按夕阳——黄昏——黑暗的时间进行演变。可以说,后面这段缩短时间的描写,事实上提醒了我们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作者在开头设置的自由的飞鱼,繁华的鱼声这样一个圈套了。
附-

打渔

文/ 芬叶

用云打发一艘渔船
让飞鱼游进黄昏
没有脾气
打网,收网,网网都是鱼声
鱼从口入
为了安养欲望的肠道
海水一时半会还不想撕开网子
我静静地垂钓
鱼筐里的夕阳被我重新惹怒
哗啦一声
黄昏一收脚
凝结的黑夜就翻到了波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1 04: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