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生梦死 于 2016-4-26 20:16 编辑
重磅推出 90后诗人档案【第二期】http://e.eqxiu.com/s/24dPrXIq
诗四首
文/落阡
洞里萨湖
她扎头巾黑鱼翻到湖底,溅起金光。
再数一遍青菠萝把船摇到岸边。
船篙起落。
船篙起落。晃出果核。
船篙起落。所到尽是红海!
她站起挡住了北风。
她切开白信纸的甜涌出更沉默的流亡
她为他默读潮黑的核
风趁虚而入:船到红海!
那可以算一封情书,若他没有弥散
双眼到西贡,双耳漂流到下龙
他们划着摇篮划着
坟墓登岸,偏头痛尾随。
因此她切开白信纸涌出暗红的流亡
想异乡人会用手杖分水。
沉下船篙。海暗自生长。
水鸥
这是它飞进冬天的第二十年
傍晚它像
一匹马走向岸边。
比二十个冬天更冷它吃掉
从南到北的夕阳。
这是飘进冬天的第二十年
而河道突变。
在顺流而下的路上它变成
一艘船,许多年
人们在它飞离的地方
房舍,风向依旧——
乌黑终于咳成狂风
当它劫掠整个冬天的鱼塘。
十二点
他坐在中间等每一天
撞上黑夜的边际。
上午,把睡眠捻成细线
听光敲响前后左右的山楂
(防御它的肩和心,他知道它
宁可与世界默契)
他坐在日子的中间像圆心
拼命滑向圆周,那里他感到自由
有时伏在桌上走得很远。
萨迦遗风
他嘲笑毒箭能终结的一切
想着对面的靶心穿行走廊。
夏天夜晚迟迟吹响
对面的人点灯。
对面的人暴露在窗前
他看到一轮拒绝沉落的太阳——
迈出一步,像床上交错的剑
躺下就变成弓弦舒张。
而他躺在船帆里,见过了海浪
见过所有担架抬走的太阳。
嘲笑毒箭能终结的一切。
90后板块编辑部编委会成员对落阡的评语
筷子:读落阡的诗,像一头扎进《洞里萨湖》晃出满纸的沉默和冷艳。像迷失在热带雨林,随时被死亡尾随。似饥渴难耐的一季北风,涌出流亡红海的果核。在荒谬荒诞不经的弥漫中,去感知一个群体暗自生长的勇气、渺小和无上的自尊。在寻找和不断失落中获得归宿感。其中穿插了个人情感和情绪,演绎着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有拼搏、争取、挣扎、矛盾,也有劫掠式的突变突进。其间不乏自我救赎、自我沉潜、自我打磨,去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命过程。灵感仿佛在一瞬间崩断、决裂、迸溅、爆发、膨胀,不可理喻、不知所措。像一把毒箭终结一切,使万物归零,心由相生。
湖拮:落阡的诗深沉、冷艳,咋一看不知所以,这需要品赏者对生活有着足够的理解和思考,我真不相信这出自于一个90后。读她的诗首先要找到诗的灵魂出发点,她对诗歌的切入点比如水鸥,她没有描写或者叙述水鸥的特点,而是将情感直接注入:“这是它飞进冬天的第二十年
/傍晚它像/一匹马走向岸边。/比二十个冬天更冷它吃掉”,语言冷僻独到。这四首诗通过经过高度抽象剥离的语言向我们阐释着作者内心的对光明的向往。谢谢落阡!我附上我写的一首《三月的小雨》,算是对你的理解吧
三月的小雨
文/湖拮
我在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
让一滴最透明的情感滴破已残缺的世界
我在守候一个婴儿的出世
让一条条青紫的水蛇
从一张薄嫩的皮肤里望见生命的尊严
现在是时候了
请张开眼睛看
一张网在宣布破产
所以,今天不是我唱歌的日子
一块石头被掷向湖心
放肆的野心和自欺欺人的理论被击碎
灵魂里躲藏的谎言变成了乱码
高山上的土地见证了碰撞
树顶上的混沌承认了光亮
亲爱的
来,请跟我来
让沸腾的眼泪有一个痛快的了结
亲爱的
来,请跟我来
让脆弱的生命沐浴接下来的光彩
悠然心会:首先说一下自己从来没有正式写过评论,也不会上升到理论高度评价一首诗的好坏得失,只能说一说一首诗是看懂了还是看不懂,有所触动还是没有这么简单的直觉感受。
很高兴有同仁对落阡满口称赞,也有安慰有同仁说看不懂,悠然也在看不太懂之列。读了一下落阡其他的诗试着去理解,发现落阡的诗不好读,但是每多读一遍,就有多一点的理解和收获。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对世界的感受可以截然不同¬,我敏感的地方可能别人很迟钝,我迟钝的地方可能别人很敏感,再到以什么方式把这种敏感表达出来,不同的人就有了各自不同的表述。
落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她也写很多具体的东西事件,但她可以绕得很远再兜回来,或者根本就不打算回来;又或者一直顾左右而言它,突然才冒出主题。落阡的跳跃性,非循常理思维构成一部分人欣赏的障碍,同时又是另一部分人拍案叫绝的节点。
悠然喜欢每个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进行自己独特的解说,能为大部分人接受固然好,能为一部分人接受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一样丰富多彩地忠实反映生活。喜欢落阡的可以尽情喜欢下去,不在一个频道的也可以毫无内疚地说接收不到。
祝福落阡--年轻的独特的心灵歌者,祝福90后诗歌!
芬叶:读落阡的诗,犹如在意象的世界里自由穿梭行走,斑斓的物境拼接有着独特的艺术造诣。如果说一首诗好坏源于对意象抒发有力的侦破,那么晦涩就不是她的缺点了。在诗的迷宫中,如果反复寻走,能找到大众读者围观的出路,我们宁愿沉沦其中,与美同行,即使我们无法套索我们有限的归途。每每读到此刻,面对落阡极有爆发力的意象诗写,凝视与倾听,都是在抗衡从身体转由灵魂的一种方式。
秦梅:这四首诗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都是用第三人称。似乎作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呈现的。若: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你看到你有什么想法?也将读者拉入现场,将读者和作者无形中放在了一个交流的场所。因读者经历、文化、看待事物的方法不同从而实现了诗的多指向,并呈现冷静、客观、抒情的特质。
目测,落阡的诗很现代。细品,实际上她的诗还有着更多中国古典文化的沉淀,意境与意像相互辉映,构成光怪陆离且离读者有一定距离的镜像,让每个读者莫衷一是,如第一首。对于落阡来说,也许是她看到的镜像用她自己天生诗性的语言的简单呈现,是散文,是随笔。但对我们来说,就是诗。
我们常说诗与远方,在落阡的诗中我们到达远方 。
个人简介:落阡(钟皓楠),女,1995年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德语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