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3|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展示] 【本网诗评】(夜1969专题)《诗歌培训班》同图征诗002期作品展示(含群组成员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2-7-29 06:23 编辑
6 r4 q" U) V* v' V
4 f) n! a: C0 G* I【本网诗评】(夜1969专题)《诗歌培训班》同图征诗002期作品展示(含群组成员点评)4 r) n; c% g( e! Y1 }' L: Q4 y3 D
本期活动图片:加那利群岛上的杜松。
# y0 q  `' M1 s  J, F      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西北海岸(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由大西洋中七大火山岛屿组成。由于岛的地理位置和信风的影响,岛上的杜松生长形状奇特而世界闻名。 . f& D+ X5 ^/ i$ E  O9 U
! ]9 ^" n2 G* |6 Q. e* D
   活动概况介绍:
8 j, \5 B/ G/ H% g7 Z/ p    《诗歌培训班》同题征诗002期活动征稿于7月23日20:00截止。至截稿时止,总计收到17个作品帖18首作品(其中一个作品帖为流派网编辑顺其自然作品,)2个跟帖作品(019#招小波作品、020#鲁山作品,请注意下次按规定发帖)总计18名诗人的20首作品。: Y0 z. }0 a2 b- w3 L6 P
    点评环节于7月28日20:00截止,共收到念旗、张运江、水木、盆盆、夜1969、海边边、彭武定、金陵一片云等8人的9篇创作小结,收到群组成员夜1969、金陵一片云、豫姝三人的完整点评,张运江、西湖以及盆盆的部分作品点评。
  O0 P; C1 O6 z% p  G7 |" t2 e    对以上按照活动规则,积极参加点评及总结交流活动的成员表示感谢!希望群组的创作与交流活动,能够推动大家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进步,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 Y( b, Q/ w4 z) Y/ t    现将活动所收到的作品及相应点评发表于此,鉴于水平关系,谬误之处难免,希望大家不吝指出,多多点评交流。
( q( Y8 R4 C4 m. l4 v! L8 u! |    (以下作品及相应点评按照发帖顺序排名)
$ g" F/ |. \8 I# o9 }" J& B5 J
: F! X1 S# S  g" p' s
001#:念旗《生命之重》5 W2 s$ R3 F0 y- R/ z
; J! o& P* F0 h9 t
风的肆掠浸透到了骨骼7 N. P" U- Q# y! i* L9 ?
只有翠绿的头颅尚在昂扬  h, X/ [1 L: |  E
我不想在呻吟中倒塌2 v. z8 B- E3 {8 y' \
最终却6 R& h0 f- r" P; K; V2 D# x
用匍匐在地的方式% ^8 ?' x! d" c  |0 O: `1 }8 P
与生命告别
  z' M! c0 L0 Q) K, z" f% G
0 E' ]/ p! ^7 u0 F6 u" i生命之重,已无力负荷
0 n- b5 R" i$ Y# i我始终与空气 ,阳光,和土壤
7 j' A  x1 o$ o" w1 K6 m! z不离不弃$ w5 ~: ^! \% [5 S  ^
可土壤的变化,让我绝望! ]! E/ P6 d7 `" V  ?

; I5 `! s+ s( p* j
请允许我,用不堪的形象告别% J8 Y0 }, _" \' A5 ~
以这样的形式完成千年的修行
% w# t! V+ \" a$ c  Y9 Q7 h也完成一次沉重的生命旅行: X1 p: j7 [" O: _
( J0 F" e! v  F8 _7 g2 L
【作者创作小结】我写001#:念旗《生命之重》主要是从环保的角度去写的,想表现出一个生命的凋零,是因为土壤沙化,气候,人对自然的掠夺等造成的,在我眼里,生命是平等的,我以一棵树的语气,告诉大家,珍惜我,就是珍惜人类自己。】
# l4 r/ ]* ?1 i- S: X1 e1 P$ Q* S; d* G8 B1 D* R: Y
【夜1969点评】首先要说,这首诗以“告别”为主题,悲观主义色彩浓厚,全诗弥漫着一种行将就木的死气——虽然作者努力想以诗化的语言去描写它,给它涂上一抹亮色。作者的主旨可能是想要以此表现出生命的悲壮之美,但是由于火候把握以及表达上的欠缺,最终导致作品笼罩了一层宿命式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是非诗的。生命之重的主题,在这里好像有点写偏了,虽然诗中也有一些精彩的表达,但难以支撑起主题。. Q* O; h& X. Y* y
【张运江点评】崩塌的生命,在绝望中发出最后的叫喊,是对生命之重的诠释,只是略显不够深刻。个见,如有错误请见谅。
; K: y5 a/ ?. y: m0 H【金陵一片云点评】念旗这首读完的感觉正如诗名----沉重。可能是想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但个人以为对图有不贴切之处,毕竟图中的树有盎然之机,尚有生命的存在。
( C/ R; H0 k# N& _, w【海边边点评】这首诗的立意不错,作者是从环境遭到破坏,并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创作的。突出了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以及植物的生存面临威胁。整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但叙说的成分较多,没有突出诗意。个见,问好念旗,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0 M  r" U% m) r# G, s, a% i
【豫姝点评】第二节虽然关注现实,感觉有些关联不紧密,个感好像不要也不太影响主题。
2 U+ t8 l! }: J
5 ?! \- u/ {! \; ~& v4 S! s
002#:张新文《吻》; ^0 A+ D& s+ ^7 y0 w' H

/ v" B6 V; {( |# Q; Q$ ^我以为
" k5 C% l# N, m+ t不是狂风把你吹倒+ W) |( b. O- _3 @9 t
而是在某个夜晚  你
0 R5 m4 X6 X9 l; d! Z$ y突然醒悟9 K5 t$ C2 G$ W7 Z3 Q5 d/ [
纵然腰骨折断  也要# e3 e; q) X3 Q7 |0 k* U3 O
靠着尚存的血管  筋脉
0 Y3 t  _# G) W以及不变的信念7 D# c( U& M0 z7 D7 ]/ V4 P/ S
用你那颗虔诚的心  G' C0 d9 X, q9 a7 Z: l% Y
去亲吻一次大地, r9 k+ S9 J% E5 k2 Z: U
感恩的泪水; A) F$ p2 V0 R. R7 S9 D8 f3 A
汇成了脚下湛蓝湛蓝的海
- A% L( o8 b. D& C' l6 z0 g
" j% |1 Q6 t  b% J'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合图意,立意奇崛。诗人抛开了图片背后的因果探寻,而是以感恩为主题,以不合树木生存常规的俯身之“吻”和“感恩的泪水”,抒发对生生世世养育它的大地母亲“虔诚的心”,可谓深情。: w) X: H7 D: D- s& p
【张运江点评】主题内蕴深刻,树木对自然的感恩,尚可让它们亲吻大地,展现了冥冥中自然界的温情一面,(个见,点评如有错误,请见谅)。, V" l; D5 B3 v
【金陵一片云点评】诗如名,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着浪漫的气息,犹为喜欢末句。
* o/ z8 Y+ S' L【豫姝点评】立意不错,但好像有些散化。
& ^; v, a: V& r: [) E. Z: s
- v  D" c* b8 U3 k* }
003#:蓝向前《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3 s0 @2 C7 h% y! Z5 W% y3 P
2 }+ [2 N6 e) ?  }# Z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 c% V! t4 p" s' B
看黄沙落日% ^' L4 }  N+ P8 y, I" }# w
做大漠最忠诚的子民: y1 Z$ F* @1 u/ G
做苦难的行为大师
. i8 Q, @/ k( k. \4 }7 }风沙雕刻了灵魂* P$ k  G+ f2 t7 o+ G7 r  e
树洞困住了时间
+ N$ z! b, D; O- p8 v/ ~- d  u6 l6 l借助太阳,沙石,干旱凝练出虬须和铁骨
+ z' O  C2 @5 p4 L5 b& P; Q把沧桑作为一种艺术
" }' A% m* g( m/ S. W  D# h腐烂软弱$ J! j6 }: M. o1 B! h. u8 g
郁葱的头颅昂起来
3 w4 u+ o/ {2 j, k6 j2 Q" \$ s+ Y9 F! u即使成为枯枝也要无限接近蓝天和白云9 ]; U; r/ t8 N
% \/ k1 \$ R) R- K7 P
【夜1969点评】此诗紧扣图片意境进行延展,生发出众多个性鲜明的意象,耐人寻味。缺点是:语句和意象衔接需要做些调整,尾句提神之笔有点弱。6 ^! A* y# ^* C$ r5 e* c7 @# c9 M
【张运江点评】一颗挺起脊梁的树,即便是弯曲的生命也要无限接近苍穹。欣赏,问好。
  }( W9 I! K: h0 a5 Y+ E: X( U【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觉得有一定的“气”,读来感觉出一种真性情。
) I% r) L3 u' V2 {* V【豫姝点评】生命的颂歌,意象也足,表现形式似乎单一,缺少变化。) E& v9 D9 j: [; x" \! S& P
4 o! J& M' Y, o: g: T
004#:张运江《弯曲的脊梁》! {9 ]" r  g2 z" R, S! w7 Z

% M) Q; m) B# o9 U3 W& B; f2 F弯曲的脊梁是人后的孤苦7 O# T" N' D! }( D$ J, F- F3 d1 Y$ Z
伶仃在浩瀚的寂寞之海
  t' o* o! Q, Q+ \& D/ M7 \! M% s错误是遥远的蓝天. e) Z4 O2 T  H# e; I" F
当做一片浩瀚的希望
" D' o- K' x7 M期许这无情的生命7 L' Q- m0 F2 \( r
画出情比金坚的爱恨9 c6 G/ D$ q- C
我也用力去亲吻
/ \" p& O, ^% }" g让大地去知晓( e0 z! r9 B. ]+ s% N, R, f
我的疼痛,救治我的脊梁4 q1 G! \2 h* Q  e9 i4 f( ]8 B
阿拉坦托娅,那金色的霞光, Y$ }* c$ A- Y% j
1 j  m0 `' F: Q, i& A: O
弯曲的脊梁是生命的淳朴
* o7 w. T3 b+ z" N  b& f% I1 g逍遥在蜃楼的希望之辉
' B- o0 F- e% @! T& O$ a流云是拨动的琴弦
2 @' f- t$ _, f' l) V5 J诠释碧海蓝天的忧伤: [: |; _- L1 a. ^. U
不如是虚无的生灵3 e) D9 }: f4 Z  @- O( z
描绘白云苍狗的浮沉
' P5 k0 K' Q8 F$ Q) P& X就弯曲我的脊梁8 p' u, d* Y1 V0 o2 X6 K% E) K
向苍穹去呐喊* K2 `8 H% Z6 n9 R2 d
我的脊梁,我弯曲的脊梁6 k/ z1 R+ w( F5 M  A+ _) Z
阿拉坦托娅,那金色的霞光8 k% E9 F! F, F5 I3 b3 I

: D8 z5 K& E5 E  \* t  R
【作者创作小结】看图,我看弯曲的杜松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把他与人相对比,用人的个性来赋予杜松,从这个点展开写作。其次我对于现代诗歌用韵还比较差,我的诗歌在气势上也略显乏力。! e% y- l9 a- ^& G: q2 l" x
* k8 F# A( T' w$ p6 Q- I
【夜1969点评】张运江的这一首作品,明显比001期的那首丰满了许多,两节之间的情绪递进流畅了。其特点还是拥有完全一样的结构模式,每一节的句式完全一样。这样的结构常见于国外翻译作品中,国内的人采纳的好像不多,这是一种谨慎的抒情,或者说是一种控制力的精确表现。为了保持这样的精巧结构,最容易在内容方面出问题——这首作品中就有许多流俗的抒情,作者还需认真体味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断打磨。
. T! J9 K, ~' Q, S- q【金陵一片云点评】很整齐的结构。但实在觉得“错误是遥远的蓝天”不好理解。
* {8 z, h& b5 V* w, A% s. z【豫姝点评】整体立意好,最后一节可再凝练,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d2 z' S( J/ b9 M& i  c% j# ^
: w" n# T. [6 |! j; u1 e
005#:水木《树佛》
0 l2 g2 M: L9 `
8 a! W/ S, B: P! E/ w1 K: d! {1 _# u横卧顶巅。你% {8 q8 Z" M7 p( Q" X0 |7 W& |
是得道的高僧
5 {( E. g4 U4 ^枝头簇拥的绿叶
2 b4 M. O. c) e  {( D, I5 g5 f是根植厚土修成的正果# ]! g7 U6 q# V: D8 x) L
" ?: H: p5 h" ^# ^  s3 G
放低姿态。任
6 y0 J+ S( U% p. n" r2 \岁月的年轮千转百回$ ?  r; ~0 ?( d  e; b: V  X
悄然绽放智慧大美
# T6 L2 E3 o/ ?7 V; [6 B, ^* O一棵树,倒地成佛
' U$ G' B& D5 C0 V
* B: r+ J. E" \  g; p0 V3 R# E+ S【作者创作小结】看图,直接的冲击是生命力的顽强之美。静思,联想到卧佛的淡定从容之美。围绕以上两种感受,开始构思。在各位老师、朋友点拨启发之下(原帖有点评,就不一一致谢了),反复琢磨而成。欢迎众诗友继续指点。问好!
) J8 Q8 V2 C6 E) D- b! V/ b# R' p# t. ^' h7 \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扣图,主题、立意均不错,出人意料,第一节的描写也很给力(小瑕疵:“顶巅”一词似需调整),但是第二节有点力不从心,意象语句间有点混乱(这种情况下要么需要进行意象的删减,要么需要进行意象的充实),弱化了整首诗的内涵。明显的疵点:“放低姿态”一词多余,“千转百回”需调整。) q; R7 l: a( ]4 u- l
在我的理解中,第一节就已经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高潮,那么接下来第二节的写作难度就大了许多——这也是作者在第二节出现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小提示:可以从“高僧”到“佛”的递进关系上面做文章,进行适当修改。% I, @, L0 w: ^9 r7 S6 |
【张运江点评】有一种炸开的感觉,立地成佛、倒地成佛,欣赏,问好,(个见,如有不慎之处,望见谅)第一节有些单薄,让整体的文字排版美感有些差,有时这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j# M* j$ h) y: _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印象蛮深,不仅因为名的引人,更因为对第二节的喜欢。个人觉得第一节欠缺些。, @9 P& f% P8 v$ b9 e
【豫姝点评】立意好,可再雕琢。
  I+ b* Y3 q2 M9 C9 x7 w9 S& e: {【西湖点评】诗意最浓,信息量很大,语言很流畅,升华了原图。% C. z" p6 U7 Z. B* E
$ l# t# y. Z5 h3 Y; j
006#:寒雨《激情燃烧的岁月》
3 s' Q7 N' o. U( M1 @: R" C) w2 p0 v% l" L: I/ Y: z) u
老松  站在这里
6 _( P4 e2 w' m' l/ y9 |+ ]像脚下的土崖一样敦厚2 ~; x+ K9 x% h
佝偻的身躯是流动的河
4 H! K- W/ t& }7 k# D4 q% ]/ r挡住行人过往的目光
6 A6 f7 ^% h+ h/ Y8 c枯干放射根雕艺术的光芒6 f* P. {# G- C8 _+ D/ ^+ Y. b4 H
枝头依旧歌唱葱郁的春天
! y: q" k$ ]' M% k+ a& y* }
# |- D$ q, Z! X: m, m8 n1 z激情燃烧的岁月
$ Z6 m" \4 A* w宁肯向自然低头  也不向命运称臣
+ x% d, [) @4 X& ?* C我疲惫的眼睛  看见: e# M: }7 m0 m* x' i, s
鸟儿安详地- s- _7 a' I! R( d
在你浓荫里筑巢  孕育
  m5 w2 w3 x+ F6 m: n* s: k- y, B9 P
你点亮火炬  挑战自己
0 h# [1 E3 T' E2 ^5 W生命长寿的秘密在于
; e" Z& _  ?- V! z% Y' c" [# Z( v微笑着面对风云际会
3 [0 B. D, Z9 N0 W* H从你胸前
0 P7 z8 T; R7 J1 N8 ~' A, s我摘下春天永恒的铜钥匙  R2 H' X/ T1 s$ l0 ~
愿  我通红的手指能与你9 Z# X4 i* p) _5 a$ z
绿叶背后的脉搏  产生共鸣     0 ~  h2 V* i/ S
感受你春天不灭的精神( w% x1 D' J$ @

8 C9 Q1 [# a9 D5 [+ R6 X! N【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描写和抒情都比较顺畅,但是其间有些意象、语句之间存在问题,使得这种顺畅如同无根之云一样,经不起推敲。比如:“宁肯向自然低头  也不向命运称臣”,立意存在问题,导致与全诗积极向上的精神不符。又如:“你点亮火炬  挑战自己”的表述方式,与下文的沟通存在障碍。收尾时以“愿”开头,将自己剥离出了诗歌主体以外,弱化了结尾的提升力度。
, R  s/ V2 ^2 p" D& L; r; A【金陵一片云点评】觉得写得比较完整,既能贴合图画,又有所展开,欣赏。
. I$ L6 T9 s* b5 \9 t) x【豫姝点评】后半部分不错,前半部分有点散化,全诗可再凝练。' R9 i; M8 |0 G
6 p' |" ]( L; X( l( `! O
007#:寒雨《以根雕艺术的形式   醒世》
" F3 F: A4 @5 v9 t. d+ ~% t6 {
9 Q. B3 }" Q( O' f0 z
又刮风了- ?, O1 a& R- J: O
苦涩的日子
. i* y4 {% ~$ a往裤腰里干煸
9 ?8 h% S# x; S8 E) U) u0 B# j0 X" h$ N. J& `) o
河  真想问你: m* y4 a6 ?" M5 y1 h' o
黄昏时分
# S- V, H7 B* e% X) q; X" e0 G8 g. @可否给我松气的机会! r" j% E# x0 m1 {. p1 C
! P5 N5 `* M: l8 W! z4 s9 I3 P
嗯  潮汐替你回答
  ~. s, P$ c7 k1 M& c+ W( l5 Y规律不可违背2 t9 ^( Z8 n4 ?
你只能谨遵法令  躬身吐秀
$ G2 r  z' q! e* E$ ?* t+ k' L1 Q+ T( \6 n
这是谁的王法啊
( n4 s7 o  D, w* k, c. q剥去我的外衣  裤衩
& t: Q3 r2 I$ }催我以根雕艺术的形式  醒世  
3 y* w. ]! z% u( y7 f# m珍惜生命中的水分, z3 J: d9 k% A5 Z- a
" J0 C3 {: A7 g8 Q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与上一首完全是两种风格,“往裤腰里干煸”“这是谁的王法啊/剥去我的外衣  裤衩”等句子似乎又重现了寒雨在001期里面的文风。结尾两句不错,很提神,但是前面的铺垫明显有点随意了。7 g3 Y7 J! ]1 J4 C) ^5 }; y( ]6 k6 e
【张运江点评】可否给我松气的机会--<改>--可否给我松一口气(个见,调一点小毛病啊,哈哈)。
1 I( |9 t+ c9 j$ h2 m$ n2 b! f【金陵一片云点评】有一种调皮活泼的口吻,唯觉“干煸”一词用得似乎不当。1 |, C& S9 |: Y- _( [7 R: m
【豫姝点评】这首立意出新,再雕琢会更好。
' O) f+ U7 G# m6 y
' @* ~1 ^4 B0 d( p
008#:西湖《望海松》9 G; J' [3 k- Z9 g# C
1 i/ f, c/ @9 P" Z3 ~8 J
人们说要站如松
8 Q0 ~7 X0 q' Z# M3 N. W: y: o你为何被雕成这样?
5 x: g6 a& o# G( U, I4 j斜撑在那里
* o" Y% w! s# S8 y4 W" h3 c扎根在孤独里! e/ O/ ~, a1 D* I9 {+ U3 F
汲取* n3 S  F9 l% ]8 q7 f& B. L# I7 s
: B* y! ~, y3 O. f* Y; D' [
其实你也想昂首挺胸啊* K3 Z8 \# X- |- j8 I* Z
但是迎着怒涛和狂风1 N* s1 Q6 ~3 z( m( P6 Y  g" @" [
为了听清一种声音, v8 G3 @4 `0 D7 w6 x! n% c
你只好弯下身子6 Z; X9 x8 M% n- P4 j

1 k6 X2 R3 ^. g+ w! z九百年了7 D, I/ D( C3 l  {1 l; {" }
是谁把你带来这里?$ d! \/ Z( O/ V5 S$ q
——临海的岸边8 W) }9 H; Z2 |' G
你的身影一天天/ H2 N( j' w. T, E8 M* [9 J
被涛声拍碎3 m0 z( n9 p% m/ }" D  r" J

3 P2 D( w5 J3 x
我知道,九百年来
2 Z; a4 T$ y7 A8 q6 R9 _$ z你都在谛听——
* R  W6 ~( M6 T我无声的呼唤5 v" \* ?$ I- e  f) }! m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
& v" P3 F& f6 ]! k/ ~隔着遥远的思念; E' }7 E7 g, C1 D3 x

9 Q; ~; m( C, i: }【夜1969点评】这首诗紧扣图片内容而展开,立意不错,屡有精彩之笔,如“斜撑在那里/扎根在孤独里/汲取”,“为了听清一种声音/你只好弯下身子”,以及后文的从容展开。收尾的意图能够看出来,是平中见精神的,但是在表达上面稍稍有欠缺。文中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前后关联不够紧密,略嫌拖沓。
. K7 W2 t7 b9 @9 y- ?% e( w3 ^9 ]【金陵一片云点评】很特别的解读,和诗名特贴切。
" I9 b7 u! W9 A0 B) Q+ `【豫姝点评】这篇感觉有些散化
' v9 M$ g: C+ h5 B7 f8 e- @! O0 q1 T$ E1 B4 i# {) Y
009#:盆盆《恰好》8 U; M0 m% A8 j
: a5 k4 g8 {8 C
对!我是驼背,
! c; x) o$ h# E( y已经一千年。  U8 L  b2 ]1 y; F2 D

( M; Z" y2 ?/ g6 d9 e8 X+ o
就以这个姿势——一个尖锐的角度,
1 x1 A8 B! [- D! F背离了最初的愿望。- b6 M  q$ H4 |
2 y7 ^! G1 C4 f2 l
呵!恰好,
/ ]' O! E. G; z2 e) g7 w整张脸都能
3 d5 y# w, s( \面朝大海。
$ X) o8 R, {1 A7 [$ Y! J8 _8 Z3 l" D( u  |1 [( k; L' O( H9 T
【作者创作小结】乐观!是我想向大家表达的意思。
" f/ _: [  X/ t8 C* R2 v0 }2 A3 `6 @5 W" d+ o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合图意,立意奇崛,更难能可贵的是:语言干净利落。以第一人称角度切入,叙述上更有优势。而看似平淡的结尾,其中包涵了一种泰然、平和、宁静的态度,也蕴含了众多的变化与可能,不由不引发读者思考。" o7 r! @. f. h! B, X) t
【张运江点评】这个像爆炸一样,就是《恰好》。! _! Z! v% m4 l( _  q) L2 {& C
【金陵一片云点评】言简意赅,欣赏。
) n9 ]0 ^5 f( V( w( S# R【豫姝点评】小诗,立意和行文都新颖,可再雕琢。
$ q+ Q) n7 i( G8 G, _; e8 M+ @# J【西湖点评】在语言上张力很足,气势高涨,已不易修改。& T4 O  B# K) m& b! ?5 q; I0 s1 u
+ S6 }& j9 _. K+ D
) t5 \( W% s  M- |' J0 `+ f  V
/ J- `, p5 ]; ]% ^
7 Y6 T; G" l, C4 \0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2-7-29 01:29 编辑
7 g/ D0 J3 f& e/ Z$ @7 j0 p' \+ ~7 a
(第二部分)" Y- |1 u# t7 _
010#:夜1969《松之舞》
! p$ e1 x( F! ?9 E0 D; M6 u
  r" o3 l5 L' e9 P0 N; y2 H- l5 ^
要如何样艰难" s3 \; c( R8 A$ d
才能舍弃刚直的灵魂
5 l  Y. C) r: b  s# m要如何样不屈; j! w! e. M; g0 t2 t: d
才能舞得这样恣肆6 V" K1 \! v: Y

( t3 b+ B/ |2 f$ N; j9 a$ F( Y
那来自撒哈拉的信风4 f) T, N7 y6 n* i7 J8 N
没有摧垮你的信念
) J! i& ?) Z# \2 L( K7 Z却雕刻出了你的铮铮铁骨
: m8 x) d$ j( n, r% B
2 @$ @$ B" a0 _! ~$ X内心所有的向往
! t: p+ W/ p! ^" C+ O此刻已化作狰狞的舞步
9 i; U5 }  D* N6 K, g4 Y- S以不可能的姿势
' |+ k% f: {) l; g. s; B1 B完成对大地和天空的拥抱8 ?6 U( K1 k1 y+ U' k/ Y# W

4 t% u9 [/ P1 y【作者创作小结】在我理解,这张图片蕴含着两种因素:1、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其对事物或毁灭、或改造的恐怖手段;2、在这不可抗拒的恐怖力量下,杜松的顽强抗争所造成的近乎狰狞的生长状态。我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出这两种因素的博弈过程,以及对杜松顽强抗争的礼赞。. [4 R0 t& g" {, k

) s* E- w5 F$ Z9 t8 n
【夜1969点评】这首诗在扣图的基础上,通过冷静、客观的观照,做到了深入挖掘,在体味内涵、挖掘意境、表现杜松所蕴含的精神方面,有所集成,并尽可能地做到了语言张力的最大化。在交流中有好几个诗友都提到了尾节的“狰狞”一词,认为不妥,我在此予以说明。* B( y0 D7 f1 m- F" j
    记得在此诗脱稿发表之初,我的好友就指出了“狰狞”一词,那时我也有过动摇,并做了相应改动。朋友走后我又斟酌再三,觉得其它词语在此处都无法完全表达和升华出我内心的感受,还是“狰狞”一词最为妥帖。为什么?1、“狰狞”是图片所展示的,杜松的客观生存形态;2、“狰狞”是大自然恶劣的气候环境之破坏力的必然表现;3、“狰狞”是杜松在与大自然搏斗和抗争的过程中,克服大自然巨大压力的外在表现。有压力才有反抗,压力越大反抗就越激烈,而要克服大自然超级恐怖的破坏力,反映在杜松的生长情态上,就必然是用尽全力的抗争,其求生存的舞步必然是“狰狞”的,而非优美的。在诗的前半段,叙述手法上的压抑和限制,所努力制造出的也是一种爆发前的情境,这和杜松的生长环境是一样的。而在收尾时兀然出现的“狰狞”一词,才是它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和释放,现出了他为生存而“舞蹈”的本来面目。% O$ u0 M1 v; Y- j' P: q9 }  `/ Y
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着用其它任何词语来替换它,看看到底有没有能够替换的。
: C" i  y) ]0 k% l: ~【张运江点评】杜松的舞蹈是绝不认输的信念。5 U" T' z* g6 B
【金陵一片云点评】很贴图的一首。% R3 f) J. E4 o2 q) r
【豫姝点评】很流畅,好像一呵而就。最后一节狰狞的舞步,感觉可再雕琢。4 K$ M8 c+ x; J( Z2 \6 v
【西湖点评】作为一首诗是较为成功的,诗意饱满,唯一“狰狞”一词煞风景,不足取。
# q3 w+ Z/ G) O* J【盆盆点评】特别要说一下“狰狞”,我读到时,联想到的是“原始的图腾”和“捉鬼的钟馗”,感受到的是他们吓人的表象下是对信仰及责任的执着,所以“狰狞的舞步”我觉得,“恰好”。
# B7 ^3 f# t9 F2 C3 A/ D
$ ^( M4 V; ~  R
011#:自然《姿态》
, |$ {. Q4 z! A" Y1 W& U' b/ v
7 w0 y# o! c/ z3 ]) ]! `
命运  把你的长发
6 i1 h4 r- y, R7 j盘起  让沧桑   6 S+ K8 u- m/ J4 o  m8 c3 p
也风流的回眸. E  y1 E# e: X
我知道  这个形象
6 H: l1 h2 D  s4 X% x不是你的目的
! N- {) X& L& G8 M# t你只是以匍匐的姿态
. \) c$ ^# ?3 \1 k# B5 b告诉这个世界
8 O  X/ u+ \: K) {风  来过的% V6 V( w& }, u! n# f
谜底
6 N  J: H5 h, N9 X: J8 M: o- o' ~0 E7 {0 D" S3 Z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的出彩之处在于其奇崛的结尾。相比之下,前半部分的铺垫倒是显得有些臃肿了,另外还有点瑕疵:“回眸”之后的戛然而止,似有待斟酌。不过瑕不掩瑜,这个精彩的结尾完全有能力托起整首诗的亮度。
; o) |4 S4 X* O& t【张运江点评】是被风吹的弯曲,社会敲打人生的弯曲。
: h$ c2 [: q3 q/ X2 P【金陵一片云点评】轻描淡写,自然而然。欣赏。但更希望末句只留下“风,来过”。
# _5 A" P) ?" J# }+ _【豫姝点评】看好这首诗歌。简洁流畅,跳跃灵动。不去想岁月流逝,不去问风雨侵蚀,更不谈世事变迁,沧桑年轮镌刻了多少风霜刀剑。让一切静默,静默成秘密。在臆想和探究的目光里,寻求思想的共振,聆听一首生命之强音
+ L% U: S4 ~' }- ~1 m( o+ o" m3 B
- X4 r# X* `1 u  S012#:一刀《松》  o0 W# g5 @5 o' i* m9 ]

- z' X$ J0 e3 T$ J8 E& Z
在海边
3 b7 _' y9 k' \3 `% I* f; l在时光平行的臂膀里
- F( A$ N3 S4 m" U在遥远海平线上
0 W  i' r! `: |0 A" }8 ~+ C% J滑行的祖先2 c3 K! n: ]* p7 ^- a4 w
在直立生长的训诫中) {# K" Q. y! @. S; i9 E
我们扭曲的躯体& _- x4 o, m% ~2 M- l
似少女突然甩下的长发
' S+ w- a! s5 V似后印象派大师的杰作  
' m" b9 t/ H3 t# s: \; J是我们身体里一圈圈! |. n% ]3 z4 S# E) ~  N
散开的年轮
+ t% K7 e' U2 J; ~& K
2 J8 E: I1 ?- Z$ @
【夜1969点评】正像我在上一次点评中所说的,有些作品是需要慢慢地读、慢慢地品,然后才能深入其中的。一刀的这一首小诗,又让我经历了这个过程。实话说,这首诗我起初读来是有障碍的,因为那句“滑行的祖先”的突兀感。对此,作者的解释是:“我知道,这一句的跳跃有点大,诗歌不是学术论文,不好解释。诗歌的美在于语言的多义性……”。后来在一次次的体味中,我终于理解到了其间的蕴含——然后一切就都通透了。杜松的种子需要鸟类来传播,这也许可以成为解读这句诗的内在因果吧!内在的完整的表述,浓厚的蕴含,为这首诗凭添了许多魅力。" M& Q, T$ f& w& |/ l7 W9 F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感觉跳跃性比较强,我这个初学者甚觉惭愧,因为不易理解,就听听大家的说法吧。
$ _; ^1 a9 s: r! j, N7 m) ]6 I【豫姝点评】这首立意不错,似乎凝练和灵动欠佳。/ _! R5 W8 X1 Q$ b
7 p0 }- i3 e6 G
013#:赵会敏《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
  n  G' s  _) X' ?& Q. G+ `( C
% w% X: U& j) |2 a# `
一夫当关,傲然屹立. R% m9 ?9 A* W* \8 N0 q
——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7 j2 M7 }9 K' m
  7 L& n6 d0 R9 L7 Y
即便苍老了,跪地而死
4 l4 {8 q7 U" ?$ X, t也要作悬崖站岗的壮士
& V# p6 z4 v2 S即便颈项扭弯
+ q( e. i! o, |# Q也要让脊梁伸正挺直* u9 ^3 x# m; H  l6 q
不屈的头颅
9 A( A5 z3 H8 Z& T3 W# b- v4 R& ]顽强迎向风霜烈日......( {+ B9 V/ _& h; i

0 A4 V6 B$ B+ O于是
# p/ W8 N+ S' A& h3 ^6 H多少年之后,人们看到; `' k9 {5 c/ r
那新生的潜伏的伪装已葱郁成瀑布3 \% K6 D5 P+ k: K/ k4 f
层层叠叠 叠叠层层
; E) t& R( z1 M3 \! m6 }2 D- q守护着遮蔽着 沧桑海岸2 x/ U: O! l9 Q
那永无休止的洗礼和考验
/ K, v/ W& M: r" z' p
" g7 ]! v* a4 {$ F' W5 L. A' s& ^7 c【夜1969点评】这首诗是正面的、励志的爱国主义抒情,初作使我联想到了南海争端,以为作者会向着那个方向去写,但是最后的修改结果却是绕了个弯子,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不得不说,从第三节开始的这个结尾,几乎把前两节所造的气势一下子泄掉了许多,尾部的提升有点勉强,感觉明显弱化了。+ _4 g" M" G$ |
【金陵一片云点评】最喜欢第二节,可能是因为和自己对图的理解有相似之处吧,而且写出了坚强之意。
; v* u0 v0 S7 U/ ?【豫姝点评】立意稍平,行文可再雕琢。
  D$ g6 ]/ n' {) e) ^2 h$ c% u5 ~$ Z6 r1 e4 g
014#:海边边《我会安然的离去》
+ O1 F" m: B' Y1 v3 O6 Q6 k& Q! {( n
一个世纪的等待
- q% I7 T" {- k* m& m$ ~: t源于这片贫瘠的土地
4 U6 d& u- Y( P! Q% @源于一片海
8 b* q2 {9 o1 r1 X. U, }源于一次,你在我的发丝上插上的那朵红花
% q5 t) \( m! M: @% g
& Y0 j5 U" D: U) F0 \: X就这么轻轻的一插
* b, Y5 \; j8 j5 o3 p, F: W依然为一个世纪的守望  }. A: l" p$ A. k4 b2 {# A
记得那天你出海的时候" I2 T8 \, u$ W5 q! p" A2 i
我就一直伫立在这里' G! A: B# h# G
面朝大海
# b2 U0 h+ J$ E+ O, F  {8 t& g# ], p
; I$ t& W# J5 R* z
越陷越深的身体9 v* l1 z9 t& Q/ V7 R* u5 d
现在,我只能以躺6 T& N# ]& o6 j/ K% [# z
或仰的姿势
+ Z0 O5 m1 o0 {$ N6 K4 ?! C# Z% f奉上我仅存的一缕青丝
' c& u. w; H/ _; c* f  w6 |渴望你再次在我额头上插上; |0 o; `; F5 ^' [+ j' e- ^& ^6 Z
那朵曾经的向往
4 j! T+ j  N, l! T  c: p2 X  c' _0 c/ O/ `/ j
【作者创作小结】以图的视觉来看,一棵古树位于海边,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守望出海打渔多年未归的丈夫。从创意的角度来说;新婚之日,新郎给新娘发丝上戴上一朵红花,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然而,为了生计,新郎出海了,一去不返。由此,新娘每天站立海边,渴望丈夫的回归。可是这一等就是千年,由一颗青涩的小树,站成枯黄。枯树弯曲的模样,是否像躺着,或仰望?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想着那朵红花,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再次戴上那朵爱情的花朵!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q/ E  a7 M; {' V) u( X
% V- a7 B* w8 X
【夜1969点评】从作者的创作总结里面可知,这首诗也是以“等”来立意的作品,本期立意类似的还有008#西湖的《望海松》、018#金陵一片云的《等》。作者赋予了这张图片以望夫石般的情境,整体在扣图的情况下均都是围绕此意来写。作品写得情深意浓,图片中的场景借用也恰切到位,唯一的疵点就是作品中有些细节部分还需打磨,如第二节中“依然”一词的运用,似有待斟酌,第三节前半部分也有待斟酌丰满。另外,前后两次“红花”的出现,其间的递进关系不明显,显然在情节上还需再斟酌,从新拟定收尾。
5 j5 X% Q2 [0 ^9 [  G% v【金陵一片云点评】特别的解读,感觉扣图处太少。
$ x4 U  J5 c. m0 `8 x+ P1 M" \【豫姝点评】立意不错,再雕琢会更好。5 o* T/ a4 l2 v% X+ C

+ o: z5 ?3 i( T. n$ x3 b0 `
015#:彭武定《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G6 ~4 E2 H8 K
) x- ~5 {; E1 n5 T9 P' H) E+ ^
呼啸的海风
5 s  S7 C+ A) Z剥掉我的衣裳
; G. ~# V3 |5 G& i. F裸露的胴体: t1 |4 Q( D+ T$ Z& Q4 D: \
早已瘦骨嶙峋
; `# f; ]  \6 r, Q* M( A8 {3 k- O+ |6 x
纵使我已风烛残年
: b5 n4 k+ }+ r) Y3 \0 l. k心中的羞涩
2 j7 C7 w6 @5 ]; X9 N依旧让我不敢仰望蓝天1 P4 T1 T+ j) l) C- h
低头弯腰5 f. j9 a+ V+ v6 i
成一处无可奈何的风景' [/ A8 v7 `7 A7 I

- E# U* g, w2 j我依然努力地
8 x7 \$ a# @* j/ h% y喂养着我的头发2 Q! `! ^. r! M, q/ b2 o
让它青翠欲滴
% \' a( k$ w; A0 ^" f- o8 d7 A我坚信,海子说的没错
: O, }# C' h( G6 v/ f$ e面对大海春暖花开3 T3 E: g& T2 W5 a9 x* W

% Y, U1 m5 G2 d2 U. J6 Z6 W. N【作者创作小结】我写015#,以老树的形象,依然期盼春暖花开的季节,寓意人老情与心永远不老,力求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z, u( C6 x( c4 E+ D) \, N3 `# j8 O
【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立意不太清晰,从第二节“心中的羞涩”开始出现败笔,第三节一度想扭转乾坤,遗憾一直到收尾都没能扭转过来。对海子诗句的引用,似乎没有对作者的构思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与作者的行文没有产生什么关联,甚至于在诗的后半段,在作者的构思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更是直接请出了海子匆匆收尾。不得不说,这首诗的写作是不成功的。
$ s8 a/ T& H! ]- h【金陵一片云点评】看到这诗名就想到海子,果不其然,末两句看到了海子二字。可能因为个人喜欢积极向上的诗,所以觉得这首似乎显得消极了些。& U0 z& s/ J; A  j) \8 W
【豫姝点评】立意稍平,行文变化少,灵动不够。
1 p) K7 j0 t, g8 \3 b
& x- z8 K* @# S5 v  m5 W: n
016#:因为有你《松之舞》
; L2 y- T2 c8 f- @; o& l
  x' [" p/ z4 ?6 F
这,不是我本来的模样
2 a! ]5 \7 D( Z; Q2 }9 A曾经
; ~" S  T( B1 r, c/ e犹如年轻小伙般强壮
) a: r1 k8 y* X1 L# [一头青丝翠绿
7 y+ u( x# @- q5 K4 M四肢挺拔  V) h5 A2 \! Y" }2 p0 y7 ~
无奈
& Z  i* N/ q3 d* v* ^( w$ Z; Q+ t呼啸的海风太疯狂
3 M6 P0 M3 H5 c割破我的皮囊& S' m. d! T# |, k3 ?

9 I0 Q) f% [- L8 ~( C3 K$ I0 ?腰,无情地被吹折& e# C+ f6 j0 a" J9 @
不哭泣不彷徨: N# I. i* e  J4 f
与大地来个亲密拥抱9 |! B1 t$ ^7 _4 T: W, D, o: I
甜蜜亲吻也无防
* n9 p3 S, N0 `1 E) o& P# X/ L相信8 e  J$ X0 t) N( h
只要沐浴阳光0 e! w' G! U2 ^/ \1 i
只要根还在; L$ H3 f) I* q2 @( r
一切
9 D* W; D! F) l: H就有希望
8 }$ D+ o7 e3 H/ p9 y+ V' B; A% E2 k
【夜1969点评】这首诗在一路平淡的叙述之中,也有一个平淡中略微上扬的收尾,给它平添了一层亮色。当然不是说它的立意不够好,而是说在它有了一个尚算提神的结尾的情况下,诗的前半部分无疑就显得散文化气息浓了些,平铺直叙的不够凝练。第二节的铺垫造境也不够,用了很多现成的意象(也许作者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意象吗?),语句有点流俗,好像是作者在潜意识里面希望降低写作难度的感觉,使收尾的转折提神之笔流于平淡。这一点在上面彭武定的作品中表现更明显,但是这一首明显要强了得多,最起码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写完了,而彭武定的作品收尾直接宣告了失败。- k& Q/ h+ c$ t; i
【金陵一片云点评】感觉有点像我写诗的风格了,虽然简单易理解,但可能显得就浅了些。个人对这首的感觉,是喜欢的。“无防”应是“无妨”吧?诗名仿佛要再斟酌一下。9 Z! [8 q8 z1 ^: [9 C% J3 P
【豫姝点评】立意不错,诗意可再灵动凝练。/ t; a, U* U# ~- M2 l  W
. W$ C: X0 q; M' C1 g
017#:金陵一片云《生命的歌唱》3 \' w8 E; |% Z, `/ e

/ L9 O  Q9 H* ~4 n! @5 @
我要歌唱
( @3 v7 v* Z& ?就在那无形的风中
% v/ t' k' u# E) H) S3 T即便那风
+ ?' l/ f1 ?9 M) V' I& p" n伸出的是无情的手
* s2 x2 q6 a* ~! |5 j0 u. y3 x  c6 c" }" f
我要歌唱" |3 g# S4 g9 e# R" P5 l
就在那陡峭的崖边
9 d% u: h. f2 H即便那崖( E& p7 l' ^- ]% G! B( E: n" }
在与我扎下的希望对抗
) u+ Z- o$ R/ Y, F" Y2 @
" b+ p' M2 C6 p, ]6 B0 r
我要歌唱2 k" Y, o% ~6 H& A
当走过的沧桑谱写成一曲生命的乐章
: Z4 g) N4 v( ^" u+ X看,我以强者的姿态
% N3 C+ E; O2 e8 |( S追逐那一片片蔚蓝' M8 L0 N) B3 O! f

& I, [" b- F% Y( g
【作者创作小结】因为看到此图时,已是截稿的当日了,所以匆匆而就,围绕着看到图首先跳出来的两个词“生命”与“坚强”,加上自己偏喜积极向上,遂取诗名为《生命的歌唱》。写此诗,意在表达一种身处逆境,依然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8 l- w2 d+ i' s! Z0 {
& f0 M" y% f* _
【夜1969点评】在这首诗里,作者在三节中运用了相同的结构方式,每一节均以同一语句开笔,希望赋予诗歌以铿锵的韵律。这样的结构方式在现代诗中也是常见的,其要领是应在诗的内在情绪上步步推进、在诗的铺垫造境上层层递进,一步步向深层矛盾发展,最终在情绪和意境上将整首诗推向高潮。但是作者在这首诗的写作上却有些散,意象单薄缺乏凝练,铺垫造境力度明显欠缺,唯有第三节的中间两句有些力度,也切合题意。在这首诗的写作上,作者其实要向赵慧敏的《海岸悬崖边的杜松树》学习,如果诗的前半部分充满了这样的状态,那么这首诗无疑就是成功的了。: Q5 m1 q/ b5 ^" \5 m
【金陵一片云点评】正如一刀所说,这首说是歌词可能比较恰当些。因一蹴而就,未作丝毫修改就传了上来,所以不足之处太多。) J5 `; z3 K$ L9 Q
【豫姝点评】立意平,有些散化,读下来像抒情散文。
( b4 q& S# o! O" b4 |" B. q, r* u$ W4 q1 S" s2 I6 r: ^2 w2 _; Y
018#:金陵一片云《等》
. U" _4 u8 e) N; @
. R  k* `! n3 `. ~5 |) I1 C9 f  {* V
站在崖边: R% f' b2 U* `
听风啸7 T6 V- Z) L! D" f, l4 v, @# S
听浪吟/ `0 F, B  C* J3 Y* M" x3 i; v
弯腰,去吻脚下的土地& S9 A: [1 |7 g! _! D
昂首,去迎四季的流云) }3 K  R7 Y% t: @; y
我将希望汇集8 D; m9 V2 z4 c! b, v' Q
静静地,等2 ^. I3 W- q2 M' F3 S
只为你5 I: u" c3 D0 v7 @" A# S
/ Z% H  k" j  _, _/ [2 T$ R& s# ^
【作者创作小结】老实说,这首诗从写到上传不超15分钟,后经大家建议,略作了修改。应该说,这首的出现可能多是灵感的闪现吧。其实这首与《生命的歌唱》中所想要表达的有相同之处,就是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只是重点在末尾三句的理解“我将希望汇集/静静地,等/只为你”。我的本意是:杜松将根一丝丝地扎下土地,便是扎下一缕缕生的希望;至所以用“静静地,等”,一层意思是因为扎下根是从外部不易察觉的,另一层意思是表现了一种从容的态度;末句“只为你”,这里的“你”也有几层意思,看读诗人如何理解。一是指生的希望,二是指能真正欣赏到此情此景的人。另一层意思也是想增加一些浪漫的情丝。2 X4 b" R0 |, O6 x: m

& H( ?  C" q+ z1 {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紧扣图片,立意和抒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结构也比较完整,算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唯一的瑕疵:诗中部两个“去”字可有可无,应斟酌修改;收尾前的铺垫稍嫌平淡,影响了结尾的力度。  w6 x6 Y, e+ d& ]5 n; _" M- [3 x
【金陵一片云点评】此修改稿是在大家的建议下进行的,自我感觉比初稿好些,但正如会敏所说,两个“听”字避一个,比较好,所以想改为“望浪涌/听风啸”,只奈已进入总结期,遂罢。& G8 b) g" A0 c
【豫姝点评】比上一篇要好一些。$ }, |  a, r/ W
9 u+ N: R1 F+ p- \, z: Z+ ^
019#:招小波《风之子》5 P. m, @+ e0 {( g5 q( w

' c: x' v; r8 U1 k& l8 a: v当风嫁给了杜松,7 p6 w; L7 d: x( B
杜松便遗传了风的基因。
" W) `$ \  y. s+ R4 V/ W4 C, z多么生动的风啊,4 l, g/ S- E) j6 ?: O, c3 {$ A
它们诞下伟岸的风之子:) v# u; K' U: K0 c! a, D5 o2 J
一百个、一千个、
( m8 u  f2 h& n% B一万个......
' t+ G# U; q5 W3 I4 v0 w% W$ o都像风的的模样!8 W% ]: a' Z8 a. g

  b2 U/ r0 r& [7 {' i) p9 X
【夜1969点评】这是一首浑然天成的精妙之作,作者竟以婚嫁和遗传为切入点,直接为杜松赋予了风的遗传因子,使得其生长自然而然获得了风的特征。这立意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虽然作品中还存在瑕疵,可修改之处也不少,但都可以直接忽略了。8 A6 M- ?/ J/ I7 J2 L: M
【金陵一片云点评】这首的解读最特别,充满了童话色彩,出其不意。/ M$ M: d! [( w, ~4 T6 R0 \! \
【豫姝点评】感觉立意有些匆忙似的,意犹未尽。  H% L  S# D1 `: ^( {/ ]" K4 f' G# w
9 u( z, t# m" O6 D* ^9 X1 b
020#:鲁山《杜松》) _& X2 r1 @0 k
6 ]5 I  O3 E1 Y/ D* H. J  }
暴烈的信风把它扭曲
5 Q/ A/ V& k# a# L3 [; Q0 o摧裂的树干弯下 难以直立6 x9 J! Q. F6 B, N3 o" b
一棵棵杜松似乎匍伏7 J/ H+ `8 K6 r2 O0 v
又像是要努力撑起
% E. m3 M# B& {% n( _2 t那奔流着绿血的生命之力# L4 X; }2 V4 P
- Q# g3 z1 I* V. u6 S8 k* r, e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立意、抒写无大问题,但语句缺乏起伏灵动,整体略嫌平淡。如果三、四句能够切换个叙述的角度(原句都是用的不确定语句,削弱了结尾提神之笔的诗意),结合再修改下尾句,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 \3 u& P+ V% o7 E6 v【金陵一片云点评】短短五行,把杜松之态和生存的环境都写出来了。欣赏。- S- d# _+ V( a* t; T$ I" n
【豫姝点评】感觉三四行合并为一句,是首不错的小诗。
* S3 H  A3 G! t8 J
+ w( T6 T7 O0 |; ^* _) \0 G; C4 ~
) M0 o- f% ~1 o1 h6 q2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7-29 05: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哦,图也蛮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29 07:05 | 只看该作者
夜兄,辛苦了。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9 07:29 | 只看该作者
诗作精彩 点评细致  谢谢    辛苦了   自然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9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招小波 于 2012-7-29 08:33 编辑 3 y0 x. p' G( N$ l
3 \8 D& l% H. G8 E  {1 k
005#:水木《树佛》
( I# X3 c5 _2 A0 C+ l& Q: e2 R5 ?& O4 _
+ J7 C5 h" R  J) h横卧顶巅。你
/ a7 Z' P7 {  G, L  H是得道的高僧% a  p! R; O5 w; m
枝头簇拥的绿叶/ |; `5 \- X! V- ^
是根植厚土修成的正果
" ?, K( W6 w2 X9 J" j% u- a% t
; O6 n3 r. c. g& k放低姿态。任- `9 U8 l; L; A
岁月的年轮千转百回9 g+ m" M7 T* `/ t1 {- J' \
悄然绽放智慧大美! d& B+ N  z2 V+ u
一棵树,倒地成佛, s' R3 u( O+ g- S9 o; f

/ s! p( k# S; K( m写出了新意和深意,还有禅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9 08:40 | 只看该作者
009#:盆盆《恰好》/ L6 `3 ?5 J* E! T) U  n

% C: x3 C+ J# o/ B9 M$ I; s对!我是驼背,
. U. M: ~& h& l3 k+ [; p已经一千年。6 ]0 J# Y( G& Q& i7 y2 K+ g  }
) t# q+ S! m0 `; ?+ C2 y
就以这个姿势——一个尖锐的角度,& ]5 `# E' u7 H5 Z, k4 O
背离了最初的愿望。) E4 H5 T( v) u! y- W3 Z* D7 p/ o
6 h. b6 _% e9 N  T) C
呵!恰好,1 J# Y- w% F/ Z! j- }: S' O4 t9 B
整张脸都能! X- ^5 X% g* ]) S# A" G/ s  ^
面朝大海。
( @  [; B- u' u2 k# |7 k, |) b2 A3 o  v
角度新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9 08:43 | 只看该作者
011#:自然《姿态》
. [, C) W1 U( w' {+ D4 ^! J1 D
8 m+ {. ?; D4 s$ c$ P7 C6 r命运  把你的长发
2 s6 b) N; u; u1 }1 N+ e$ ?0 {1 {! `盘起  让沧桑   
$ ^- U; P1 y0 c, q- p4 V& ?也风流的回眸" H6 ?2 C/ K3 p; c0 Z+ u4 v
我知道  这个形象; f$ I; `0 P/ u' a  j' D) r" y
不是你的目的+ I! ?) m- r; o" @+ k+ X
你只是以匍匐的姿态; S* }1 C( k0 q) }+ H3 Y- B
告诉这个世界8 ^% e6 Z# \7 b2 |8 R+ v6 p6 ^
风  来过的
% B2 t6 ?; ]- |谜底
% q4 k# q& O" v' g$ x! }; P
, _7 M: J$ |* N" i/ ^结尾画龙点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9 08:52 | 只看该作者
这次错过了,下次认真点,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9 12:17 | 只看该作者
019#:招小波《风之子》
* O8 `: I' {0 X" s* K, q* h3 h: B2 I" \3 @8 ~7 T2 @' Q7 |
当风嫁给了杜松,
7 {* J7 U4 H7 b, K, `  l- N0 n6 d杜松便遗传了风的基因。. s- y! M  N3 }- w) J! t/ h2 F/ s
多么生动的风啊,+ J7 g! |6 g1 g1 D, y, ~* Y0 n
它们诞下伟岸的风之子:
, N" J; @* N! i& o一百个、一千个、
' ]$ |$ v' u% ?; c一万个......; }- h' h/ A3 y* l) W& ?1 C
都像风的的模样!
& }- I9 g" f. r5 R4 j----------------其实个人觉着这首不错,作者是个成熟的诗人吧,角度新颖,语言很灵动,富有诗意。 个人觉着所有作品中这首比较成功,起码在文本上和表达上没有多少毛病可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16 16: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